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重症监护病房,多巴胺是维持血压的首选药物.由于药物对局部血管刺激性强,药物浓度过大,应用时间维持较长等因素,使用中局部血管反应也较大,常规用量也可引起局部皮肤苍白、发红,甚至坏死[1],发生局部并发症甚至引发护理纠纷情况时有报道.我科于2004年7月-2007年7月,接受各类心血管疾病使用多巴胺治疗病人共41例,通过采用合理的静脉保护,无一例局部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重症监护病房,多巴胺是维持血压的首选药物。由于药物对局部血管刺激性强,药物浓度过大,应用时间维持较长等因素,使用中局部血管反应也较大,常规用量也可引起局部皮肤苍白、发红,甚至坏死,发生局部并发症甚至引发护理纠纷情况时有报道。我科于2004年7月-2007年7月,接受各类心血管疾病使用多巴胺治疗病人共41例,通过采用合理的静脉保护,无一例局部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注多巴胺是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针对心力衰竭、心肌损害、休克、窒息、肺炎、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IE)等多种新生儿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而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多巴胺属于强酸性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强,加上新生儿血管细、皮肤薄、皮下组织疏松等因素,更易引起静脉穿刺局部皮肤缺血性苍白、淤斑,甚至坏死等组织损害[1]。因此,加强多巴胺输注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是保证输液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一些学者对新生儿静脉输注多巴胺的护理管理做了大量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对这些研究进行整理归纳,并探寻其优缺点,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使得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以及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当这些患者合并严重感染危及生命时,往往需要长期、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由此容易导致真菌性肠炎(fungi intestinal catarrh,FIC)的发生,出现顽固性腹泻,而频繁的粪便刺激极易使肛周皮肤出现潮红、变薄、破溃,增加患者痛苦及感染概率。 相似文献
5.
静脉多巴胺用药浓度对新生儿局部皮肤不良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生儿静脉应用多巴胺时不同的药物浓度对局部皮肤不良反应的影响,为新生儿临床应用该药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将157例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按照所属医疗组分为A组57例,B组50例和C组50例。分别以0.1‰(A组)、0.075‰(B组)和0.05‰(C组)的浓度静脉输入多巴胺,观察3组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57例,严重不良反应11例占19.3%,轻度不良反应44例占77.2%;B组50例,严重不良反应2例占4.0%,轻度不良反应为29例占58.0%;C组50例,严重不良反应0例,轻度不良反应10例占20.0%。无论严重或轻度不良反应,A组显著多于B、C组(P<0.05);B组轻度不良反应显著多于C组(P<0.05);C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新生儿静脉输注多巴胺浓度在0.05‰时,使用较安全。 相似文献
6.
7.
8.
新生儿采集血标本的传统方法通常选择股静脉、颈外静脉等常难以准确定位反复穿刺。我院为新生儿采血时用一次性头皮针行颞浅静脉穿刺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1年1月~2003年12月入住新生儿病房173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7例,男46例,女41例,对照组86例,男45例,女41例,两组患儿月龄、各项临床化验检查等项目差异无显著性。1.2方法观察组采用5.5号头皮针,用无菌剪剪断与头皮针衔接处的硅胶管,保留头皮针末端3~5cm连接针柄,接2~5ml注射器,洗净颞部头发,经常规消毒后行颞浅静脉穿刺,穿刺入血管后,助手… 相似文献
9.
张丽珍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0):F0003-F0003
危重新生儿易并发低钙血症,常需静脉补钙,而钙剂有强烈的刺激性,渗于皮下易致剧痛及周围皮肤组织钙化甚至坏死,静注过快易致呕吐,心脏骤停。对此,笔者通过临床实践摸索,总结经验,在2004年5月-2005年5月,对100例新生儿静脉补钙,无一例出现并发症,保证了治疗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淑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9):1289-1289
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是新生儿科及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年轻护士感到最为棘手的问题。现就如何成功穿刺新生儿头皮静脉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的静脉细且暴露不明显,又易哭闹和乱动,所以采血难度很大.股静脉血流量足,血管也较粗,且易固定,是理想的采血部位.但股动脉和股神经与其伴行,操作不慎易引起严重后果.七年来,我 相似文献
12.
多巴胺是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心力衰竭等多种新生儿疾病的常用药.由于多巴胺使用时维持时间长、药物对局部血管刺激性强、血管局部反应大、新生儿皮肤嫩弱等因素易引起静脉穿刺,局部皮肤苍白、淤斑,甚至皮肤坏死等缺血缺氧性改变.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新生儿采集血标本常选用股静脉、后囟等部位。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易造成穿刺失败,皮下血肿等。近来我们对190例新生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采血,成功率由88%提高到95%,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2005年2~10月我院共收住190例新生儿,年龄最大30d,最小出生30min,其中86例为早产儿,采血量2~8ml。2用物准备备BD24号一代静脉留置针,止血带,采血容器。3操作方法3.1选择部位常选用大隐静脉、足背静脉、手背静脉、桡静脉、前臂肘静脉、头部静脉和贵要静脉。选择头皮静脉须剃净穿刺部位毛发。3.2采血方法由两人共同操作,操作者按操作常规穿刺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重症医学科病人静脉输注多巴胺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重症医学科病人静脉输注多巴胺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病人出现皮肤苍白现象,均为外周静脉给药病人,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很快消失,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重症医学科病人静脉输注多巴胺时应选择合适的静脉并加强护理,可减少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重症医学科病人静脉输注多巴胺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重症医学科病人静脉输注多巴胺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病人出现皮肤苍白现象,均为外周静脉给药病人,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很快消失,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重症医学科病人静脉输注多巴胺时应选择合适的静脉并加强护理,可减少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护理程序是以病人为中心进行个体化整体护理为框架,系统、综合、动态的对病人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同时具有决策与反馈功能,是临床护理中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周围静脉营养输液中保护静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营养液对血管刺激的作用及利用血管可修复的功能,寻找在新生儿周围静脉营养输液中保护静脉的措施。方法相同胎龄及体重选用相同渗透压的营养液,将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保护组。对照组:按常规的穿刺静脉留置针方法及输液原则护理,发现穿刺部位药液外渗、皮肤红肿拔针。保护组:采用间断输入药液,输液后给予50%硫酸镁湿敷。结果保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25。结论静脉保护措施能减轻营养液对血管的损伤,减少药物外渗,明显延长静脉留置针时间。 相似文献
18.
2002年8月~2004年8月,我们对160例新生儿由1月负责制的护婴注射班采用改进后的易见回血法穿刺,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薛松梅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3,9(10)
新生儿是尚未完全成熟的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具有特殊性.新生儿口服给药难以估计吸收量,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的吸收主要取决于血液灌注,新生儿常因局部血流灌注不足,肌肉组织或皮下组织少而影响药物的吸收,特别在缺氧、低体温或休克时,肌内注射药物更不可能有效地吸收.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静脉给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是尚未完全成熟的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具有特殊性。新生儿口服给药难以估计吸收量,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的吸收主要取决于血液灌注,新生儿常因局部血流灌注不足,肌肉组织或皮下组织少而影响药物的吸收,特别在缺氧、低体温或休克时,肌内注射药物更不可能有效地吸收。静脉给药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尤其是对危重新生儿静脉是可靠的给药途径,多从头皮或四肢小静脉滴入。为保证新生儿静脉给药安全有效,笔者总结多年来的临床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