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RI和MRS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颖  胡建新 《河北医药》2009,31(8):931-93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在前列腺癌(P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穿刺活检、手术及随访证实的36例PC和68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进行常规MRI和MRS扫描。MRI观察前列腺大小、病变位置、信号特点及肿瘤侵犯情况。MRS观察枸缘酸盐(Cit)、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的波峰与(Cho+Cr)/Cit值。结果MRI显示36例PC患者中,发生于外周带23例,表现为T2WI外周带内异常低信号区或前列腺带状结构破坏,周围带与中央带界线消失。7例位于包膜内,25例突破包膜侵犯精囊或血管神经柬,其中17例伴有盆腔淋巴结和(或)骨转移。MRS显示PC患者的Cit明显下降,Cho明显升高,(Cho+Cr)/Cit值为2.8±1.0;而BPH患者的Cit波峰明显升高,Cho波峰下降,病灶区平均(Cho+Cr)/Cit值为0.57±0.20。结论MRI和MRS在PC诊断中具有特异性表现,2种方法联合应用极大提高了MR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正确率,并对PC与BPH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直肠线圈磁共振(enMR)联合磁共振波谱(MRS)、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8例前列腺癌和2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TRUS、enMR联合MRS、PSA联合PSAD及病理资料,对图像特点、各种检查方法导致的误诊、漏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最高为PSA联合PSAD,均为88.89%;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最高为enMR联合MRS,均为92%;诊断符合率最高为上述两者,均为90.48%.结论 对可疑前列腺癌患者,可先行PSA检查,再行TRUS,并联合PSAD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RI在诊断前列腺癌及前列腺良性增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前列腺病变,其中前列腺癌(PC)2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22例,由2名放射科医师对MRI影像学表现进行研究,观察病变位置、大小、形态及信号特点,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MRI诊断P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85.0%和85.0%;诊断BP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6.3%和81.8%.PC组病变发生于外周带占85%(17/20),发生于中央带占5%(1/20),中央带与外周带分界不清10%(2/20);周围组织或器官转移的部位包括:侵及包膜11例,侵及精囊腺8例,10例前列腺周围神经血管束受侵,侵及周围脏器4例,淋巴结转移8例,骨转移5例.BPH组86.4%(19/22)发生于中央带,表现为中央带体积增大,信号混杂;发生于外周带13.6%(3/22),表现为低信号结节,边界清楚,均有完整包膜.结论 常规MRI对前列腺癌及前列腺良性增生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学艳  刘献波 《河北医药》2011,33(4):562-563
目的分析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量(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fPSA/tPS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前列腺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对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BPH(BPH组)和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的血清tPSA、fPSA进行检测,比较BPH组和前列腺癌组及正常对照组tPSA、fPSA和fPSA/tPSA各组指标的差异,分析各指标的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正常对照组tPSA/fPSA为0.35±0.14;BPH组fPSA/tPSA为0.27±0.15;前列腺癌组fPSA/tPSA为0.10±0.06。当fPSA/tPSA临界值取0.16时,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87.7%,特异性为79.7%。结论当tPSA在诊断灰区时,fPSA/tPSA可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可作为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对其诊断及预后的监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前列腺外周带癌的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成像表现和弥散加权成像(DWI)特点,探讨DCE-MRI联合DWI对前列腺外周带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39例经过病理证实的前列腺外周带癌病例,分析前列腺外周带癌DCE-MRI和DWI的影像学特点,比较前列腺外周带癌灶与正常前列腺外周带ADC值的差异。结果前列腺外周带癌T2WI呈低信号,动态增强呈早期、快速、明显强化。前列腺外周带癌DWI多呈高信号,ADC值为(0.783±0.133)×10-3 mm2/s,对侧正常前列腺周围带ADC值为(1.465±0.118)×10-3 mm2/s,二者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腺外周带癌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DWI成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能为临床诊治前列腺癌提供有力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6.
姚浩  顾晓  杨进  陶华志  董颖 《江苏医药》2008,34(12):1226-1227
目的 探讨三维质子磁共振波谱(MRS)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MRS检查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PCa患者31例(PCa组)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23例(BPH组)资料,测定两组MRS代谢图上的(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值.结果 PCa组和BPH组(Cho+Cre)/Cit值分别为(1.76±0.17)和(0.51±0.13) (P<0.05).以(Cho+Cre)/Cit0.99为诊断标准,诊断PCa的准确率为91.6%.结论 前列腺MRS为无创检查方法,对确诊PCa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波谱分析(MR5)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疾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是针对早期前列腺癌。本研究主要探讨T2加权像、MRS、DWI检查技术独立及综合应用对前列腺疾病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SA 灰区值时,MRI+MRS 在早期诊断前列腺癌中临床意义。方法对92例PSA4-10ng/ml 患者行MRI+MRS检查,对MRI 异常和(或)MRS 检查(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0.75患者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MRI+MRS无异常者,有手术指征行前列腺电切术,术后行病理检查,无手术指征定期随访。结果73例MRI异常和(或)Cho+Cre/Cit≥0.75穿刺后,12例前列腺癌,其中1例前列腺癌患者MRI示前列腺肿瘤已侵及前列腺包膜,19例MRI+MRS无异常者术后病理1例前列腺癌。阳性组(前列腺癌组)Cho+Cre/Cit值与阴性组(前列腺增生)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PSA4-10ng/ml前列腺增生患者,常规行MRI+MRS,有助于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及临床分期,以Cho+Cre/Cit≥1.29为穿刺的最佳临界值,但有待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及界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前列腺中央带及外周带ADC值分析,研究其在前列腺癌和非癌组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前列腺疾病分类,分为增生组和癌变组,并选取正常对照组,b=1 500 s/mm2。并对正常组、增生组和癌变组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E3.0T扩散加权成像技术高b值得出的前列腺癌变的ADC值明显低于正常和增生的ADC值,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列腺中央带和外周带癌变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E3.0T扩散加权成像选用高b值得出的ADC值分析结果表明前列腺癌和非癌组织有明显差异,更助于诊断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前列腺中央带及外周带ADC值分析,研究其在前列腺癌和非癌组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前列腺疾病分类,分为增生组和癌变组,并选取正常对照组,b=1 500 s/mm<'2>.并对正常组、增生组和癌变组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E3.OT扩散加权成像技术高b值得出的前列腺癌变的ADC值明显低于正常和增生的ADC值,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列腺中央带和外周带癌变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E3.OT扩散加权成像选用高b值得出的ADC值分析结果表明前列腺癌和非癌组织有明显差异,更助于诊断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弥散加权对前列腺外周带癌灶的ADC值进行定量分析,初步提出外周带癌灶ADC值的参考值范围.方法:测量和分析78例正常前列腺组(正常组)和57例前列腺癌组(Pea组)于b值分别为500、800、1 000 s/mm2时外周带兴趣区和外周带癌灶的ADC值,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b值下正常组外周带平均ADC值分别为(1.744±0.265)×10-3、(1.634±0.235)×10-3、(1.545±0.192)×10 mm2/s,Pca组外周带癌灶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07±0.167)×10-3、(0.819±0.136)×10-3、(0.768±0.143)×10-3mm2/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下Pca组外周带癌灶ADC值参考范围分别为(0.581,1.234)×10-3、(0.553,1.086)×10-3、(0.487,1.049)×10-3mm2/s.结论:通过ADC值测量可以定量分析前列腺外周带癌,结合常规MRI,可以提高前列腺癌影像诊断的符合率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7例前列腺癌、16例前列腺炎以及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MR资料。测量病灶ADC值,对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值为800s/mm2时,前列腺癌灶ADC值为(0.82±0.16)×10-3mm2/s,与炎症及前列腺增生结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0.84s/mm2作为诊断前列腺癌阈值,其敏感度为84.21%、特异度为86.54%、准确性为85.92%、阳性预测值为70.37%、阴性预测值为93.75%(Kappa=0.67,P<0.01)。结论 ADC值测量在前列腺疾病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波谱(MRS)和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有膀胱出口梗阻(BOO)症状男性患者68例,行血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MRI和MRS检查,经病理确诊PCa。分析MRI/MRS联合PSAD在PCa诊断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PSA以10ng/ml为临界值,诊断特异性、准确性和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54.76%、66.18%和53.66%。PSAD的特异性、准确性和阳性率分别为69.05%、75.00%和62.86%,高于PSA。单独运用MRS中CC/C比值的诊断敏感性为80.77%,而特异性、准确性和阳性率分别为45.24%、58.82%和47.72%。联合应用MRI和MRS的诊断特异性、准确性和阳性率分别为85.71%、82.35%和76.92%。联合运用MRI、MRS和PSAD对PCa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提高到92.31%、69.05%和77.94%。结论联合应用MRI、MRS和PSAD在PCa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前列腺癌基因3(PCA3)评分在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前列腺直肠指诊异常的受检者8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尿液中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PCA3 mRNA的表达并计算尿PCA3评分,观察组均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检查确定前列腺癌发生情况,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尿PCA3评分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结果观察组的尿PSA mRNA、PCA3 mRNA及PCA3评分分别为(490.12±373.42)、(62.52±54.16)和(159.85±118.78)分,高于对照组的(352.42±326.62)、(4.21±4.03)和(11.95±6.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的患者比例分别为43.90%和56.10%,前列腺癌患者尿PSA mRNA、PCA3 mRNA及PCA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和对照组尿PSA mRNA、PCA3 mRNA及PCA3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PCA3评分经ROC曲线分析,其ROC-AUC=0.893[95%CI(0.834,0.942)],本研究中以截断值65为前列腺癌诊断的临界值时截断值以上有41例前列腺癌患者,敏感性为89.13%,截断值以下6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和健康人群,特异性为95.4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8%和92.65%,尿PCA3评分诊断前列腺癌发生的价值良好。结论尿PCA3评分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水平较高且其截断值为65时诊断前列腺癌可获得较高的诊断价值,因此尿PCA3评分可能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化脓性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回顾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化脓性炎2例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均<60岁,均以发热、感染并急性尿潴留就诊。2例患者tPSA均>100ng/mL,彩超提示前列腺增生并钙化。前列腺MRI及前列腺波谱分析(MRI/MRS)提示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术后常规病理结果示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局灶化脓性炎。结论当前列腺增生患者PSA明显升高,客观检查提示前列腺炎、感染时,应积极控制感染、动态监测PSA,以降低前列腺癌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诊断中联合3.0T磁共振PSA(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MRS(波谱成像)、ADC(表观弥散系数)、DWI(弥散加权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分别选取60例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病理或者穿刺活检确诊,治疗前或者术前均接受MRI检查,对其PSA、MRS、ADC、DWI资料进行收集,由3名具有丰富经验的高资历医师采用盲法阅片,对比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其他两种诊断方式相比,PSA+MRS+ADC+DWI+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更高,假阴性率、假阳性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前列腺癌诊断中联合PSA、MRS、ADC、DWI以及常规MRI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信号传导子及转录激活子(STAT)-6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和早期诊断方法。方法:20例前列腺癌和3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均来自2005年1月-2008年5月的住院手术者,免疫组化法测定前列腺组织STAT-6和PSA蛋白的表达,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总PSA(tPSA)及游离PSA(fPSA),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PV),计算f/t比值和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结果:前列腺癌组前列腺组织的STAT-6和PSA蛋白的表达水平(OD值分别为0.24±0.08和0.31±0.09)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OD值分别为0.12±0.06和0.20±0.07)(P〈0.01)。前列腺癌组血清tPSA及fPSA的含量和PSAD值[分别为(43±26)、(3.8±2.2)ng/mL和(0.88±0.66)ng·mL^-1·cm^-3]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分别为(6±4)、(1.2±0.8)ng/mL和0.12±0.09)ng·mL^-1·cm^-3]。两组之间f/t比值和PV值[分别为(0.14±0.10)、(61±35)cm3;(0.31±0.48)、(47±24)cm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TAT-6和PSA可能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形成过程,血清tP-SA、fPSA、PSAD可作为前列腺癌(PCa)筛查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与前列腺癌(PC)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经过病理证实的40例前列腺病变患者,其中BPH27例, PC13例,观察上述前列腺病变的位置、信号特点及组织代谢特征等方面加以分析。结果27例BPH前列腺显示不同程度增大,19例伴增生结节,15例伴慢性前列腺炎。13例PC外围叶内见低信号影, DWI呈明显扩散受限, MRS显示Cho峰显著升高, Cit峰下降或消失。结论1.5T磁共振成像对前列腺病变有一定特征性,多种成像技术综合应用,对BPH及PC的鉴别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一种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血清标记物,能够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方法 收集200例病例分为3组,第1组:100例经确诊为前列腺癌;第2组:50例经确诊为前列腺增生与肥大;第3组:50例正常人为阴性对照。然后,分别对它们采取血液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酸性磷酸酶水平的定量检测,研究其阳性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阳性率:TPSA为97%,ACP为12%;敏感性:TPSA为100%,ACP为10%;特异性:TPSA为97%,ACP为12%。结论 TPSA阳性结果可以诊断为前列腺癌或前列腺增生与肥大,TPSA的阴性结果可排除前列腺癌。因此,当前列腺发生癌变时,TPSA可作为一种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血液标记物,TPSA可以早期诊断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与肥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清PSA(prostate-specific an tigen,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tPSA(free-PSA/total-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和18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fPSA/tPSA值,并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PSA、fPSA/tPSA值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差异。结果: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PSA、fPSA/tPS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PSA介于4-10ng/mL时,两组患者的PSA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PSA/tPSA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明显升高,fPSA/tPSA显著降低,当血清PSA介于4-10ng/mL时,PSA对前列腺癌诊断无意义,但fPSA/tPSA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