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介入止血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介入止血在临床急救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盆腔大出血、消化道大出血、大咯血的急诊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Seldillger法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使用明胶海绵及弹簧圈行出血动脉栓塞术,部分消化道出血采用动脉灌注缩血管药物。结果 36例大出血患者,在DSA下行出血动栓塞或灌注术,术后复查造影及临床观察无出血再发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动脉栓塞或灌注治疗大出血具有止血迅速、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作为临床急救止血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112例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2例大咯血患者进行选择性造影,寻找到咯血的责任血管,对其用明胶海绵(GS)、聚乙烯醇(PVA)、弹簧圈等材料进行栓塞。随访6~24个月。结果 112例患者,最多栓塞6次,首次动脉栓塞后咯血均停止。术后24h再咯血23例,其中1例再咯血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右上肺切除术,15例少量咯血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其余7例保守治疗无效,再次行介入栓塞治疗。出院后6个月内行二次介入栓塞治疗11例,12个月内行二次介入栓塞治疗6例,18个月内行二次介入栓塞治疗8例,24个月内行二次介入栓塞治疗5例。随访中未发生与栓塞治疗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咯血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迅速,不良反应、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抢救患者生命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动脉性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来我院介入科行介入治疗的38例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出血患者,38例患者常规行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发现造影剂外溢者18例,血管异常者20例,分别行超选择靶血管插管,DSA确认靶血管后采用经导管栓塞治疗或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结果 38例造影检查阳性患者在栓塞结束后出血情况立即得到缓解.栓塞成功患者术后无复发或并发症发生.结论 介入栓塞或药物灌注治疗对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而提高疗效的关键在于对靶血管以及栓塞剂种类和剂量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大咯血患者,男26例,女16例,年龄26-75岁,平均48.5岁,咯血病史3d-28年,其中支气管扩张症30例,肺结核8例,肺癌2例,原因不明咯血2例,全部病例经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及相关肺外体循环动脉造影诊断,明确出血部位及范围,了解病变部位的血管形态特点,酌情选择栓塞剂进行栓塞,造影复查,至病变区域血管闭塞无造影剂外溢则停止栓塞。结果41例大咯血均于栓塞术后即刻止血,其中37例随访6个月-7年未见复发,1例有严重B.P分流及肺外体循环参与出血的肺结核患者,栓塞术后24h内再次出现大咯血,虽经5次动脉栓塞,终因咯血不止而死亡(4.76%)。42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是行之效的方法,但栓塞剂的合理选择及积极寻找发现参与出血的肺外体循环并适当处理是保证疗效减少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35例大咯血或顽固性咯血患者,先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再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插管,注入不同栓塞剂行支气管动脉栓塞。结果所有患者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及对症处理,栓塞后24h内咯血完全停止26例(74.29%),1~3天内咯血完全停止5例(14.29%),6天内咯血完全停止4例(11.43%),其中1例术中未能寻找到出供血动脉外,栓塞止血有效率为94.4%。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急性大咯血的安全、简便、有效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治疗后复发出血的原因,并评价再次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对16例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治疗后复发出血患者行第2次介入治疗,术中行支气管动脉、病变侧支血管(助间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隔下动脉、食管固有动脉等)造影,酌情选择栓塞剂(明胶海绵、PVA 颗粒、弹簧圈等)栓塞病变血管.结果 造影显示原支气管动脉再而咯血3例,新的支气管动脉出血13例,而第1次栓塞的支气管动脉完全栓塞,未发现再出血.成功实施支气管动脉栓塞术14例,采用保守治疗2例.12例患者介入术后恢复良好,随访过程中未发生再出血.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和6个月再次出血,其中死亡1例,保守治疗后康复1例.结论 再次介入栓塞是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栓塞后再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完全彻底的栓塞所有参与病灶供血的血管,积极处理原发疾病,可以有效地提高介入治疗大咯血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部大咯血的介入治疗及护理。方法以38例内科药物止血效果不明显,通过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用PVA栓塞颗粒、明胶海绵颗粒或弹簧栓将出血异常支气管动脉栓塞。结果 1例2 d后咯血复发,再次栓塞止血,其余各例一次性栓塞成功,随访半年未见复发。38例都用PVA栓塞颗粒或明胶海绵栓塞,2例又用弹簧栓栓塞支气管动脉主干。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是可靠、有效的急症止血方法。有效的介入护理对手术成功及患者病情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孙秀梅  李雪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0):3140-3141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大咯血中的应用及护理特点。方法:对104例急性大咯血患者根据情况明胶海绵颗粒及条、聚已烯醇(PVA)颗粒和生物微球,将出血血管腔闭塞;认真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全程护理配合。结果:104例急性大咯血患者经栓塞靶动脉和精心护理后即刻止血89例,72h止血11例,咯血明显减少4例,其中2例栓塞术后2个月复发,二次栓塞成功。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大咯血具有创伤小、止血快、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的优点;充分做好各项护理是确保介入栓塞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34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依据其病情特点行取栓、吸栓或加介入溶栓治疗,随访治疗效果。结果 34例患者中,治愈23例;好转6例,其中3例发现呼吸或循环系统衰竭,经呼吸机支持呼吸及透析治疗后好转,2例显示下消化道出血及肾功能不全,对症治疗后好转;5例死亡。结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腔内介入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85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大咯血患者,根据病情围手术期予以正确的护理干预和护理措施。随访6~24个月,观察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结果 85例患者首次动脉栓塞术后咯血均停止,术后1周15例少量咯血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其余7例保守治疗无效,行二次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24个月内行二次介入栓塞治疗15例。随访中未发生与栓塞治疗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大咯血的有效方法 ,正确的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及术后观察能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孙陵 《黑龙江医药》2001,14(6):454-456
目的 探讨介入方法在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11例经过内镜及钡剂检查未明确出血原因和部位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通过显示造影剂外溢,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来确定出血原因及部位,同时对出血处用明胶海棉栓塞或用保留导管血管加压素灌注止血。结果 全组11例,其中10例见造影剂外溢,1例同时见肿瘤染色。7例显示病理血管。1例未能明显诊断,3例用明胶海绵栓塞治疗,8例采用保留导管灌注血管加压素治疗,均达到止血效果。结论 介入治疗下消化道出血,可以快速作出诊断定位,且止血效果好,见效快,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动脉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动脉出血疾病患者资料。患者均经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给予相应介入治疗。结果60例急性动脉出血性疾病患者全部止血成功,经3~5d连续观察,其中3例肺咯血患者复发,经过第2次栓塞治疗后止血成功。结论急诊介入治疗能准确及时地发现出血部位,止血效果明显,是诊断和治疗动脉出血性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和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消化道出血22例分别行腹主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肠系膜下动脉DSA检查.明确出血的血管行栓塞治疗,不宜栓塞的血管行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结果 22例中19例血管有异常表现,检出率为86.36%,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征10例、血管畸形6例、动脉瘤2...  相似文献   

14.
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 4 4例消化道出血进行血管造影检查 ,对有阳性发现的病例行栓塞治疗或药物灌注治疗。结果  4 4例消化道出血病人者完全止血 2 5例 (5 6 8% ) ,止血不彻底 14例 (31 8% ) ,复发 5例 (11 3% ) ;疾病组治疗NO、ET 1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后均低于治疗 (P <0 0 5 )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15 5 %。结论 消化道出血病人介入治疗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萍 《淮海医药》2014,(4):312-313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术治疗宫颈妊娠及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宫颈妊娠患者9例,剖宫产后切口妊娠8例患者,采用Selding方法,经皮股动脉穿刺,放置患者双侧子宫动脉内并注射甲氨蝶呤、5-Fu,再使用明胶海绵颗粒对双侧子宫动脉进行栓塞。结果1例因急性大出血行急诊介入治疗,阴道流血即行停止。9例宫颈妊娠患者均在予以子宫动脉栓塞术后3~8 d行人工流产术,术中出血量10~30 mL;全部患者血β-HCG术后均明显下降;8例剖宫产后切口妊娠患者术后3~12 d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胎芽胎心消失,未再行处理。介入治疗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术治疗对宫颈妊娠及剖宫产后切口妊娠患者既能快速诊断、及时止血、又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保留了子宫的完整和其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栓塞术在治疗急性出血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对35例患有急性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施行血管造影及部分患者栓塞治疗,所有患者均行出血血管的超选择插管造影.其中22例使用明胶海绵颗粒和明胶海绵条栓塞治疗,其中3例用钢圈加固栓塞;2例行垂体后叶素加压止血治疗.结果:24例栓塞患者中有18例达到完全止血,4例仍有出血,但出血量明显减少,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6~24个月均无再出血.2例行垂体后叶素加压止血治疗患者,其中1例术后4d行外科手术治疗,另1例出血停止.结论:DSA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对出血性疾病,可以达到明确诊断出血部位,并实施栓塞治疗,且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唐维平  邓跃华  刘弋 《安徽医药》2010,14(7):797-799
目的探讨结肠血管扩张症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该院32例结肠血管扩张症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4例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血管扩张性病变;5例肠系膜血管造影发现结肠血管扩张症;3例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发现盲肠或回盲部血管扩张。非手术治疗22例;手术治疗10例,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6例,乙状结肠切除术1例,横结肠切除术2例,部分升结肠、盲部、末段回肠切除术1例。结论要充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结肠血管扩张症是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出现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需考虑结肠血管扩张症的可能性,纤维结肠镜、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及肠系膜血管造影检查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方法,手术治疗是该病的有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在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DSA检查,对DSA造影阳性的26例患者根据出血的原因和部位,应用不同栓塞剂或垂体后叶素灌注进行介入治疗.结果 36例中血管源性出血26例,16例患者造影剂外渗者行栓塞和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后12例患者止血成功,手术后胆囊或胆道出血、胰腺癌术后小肠出血、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采用明胶海绵、PVA和(或)弹簧栓子栓塞出血均停止,止血成功率为84.6%(22/26).结论 DSA在消化道出血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指导动脉栓塞或缩血管药灌注治疗消化道出血性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在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DSA检查,对DSA造影阳性的26例患者根据出血的原因和部位,应用不同栓塞剂或垂体后叶素灌注进行介入治疗.结果 36例中血管源性出血26例,16例患者造影剂外渗者行栓塞和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后12例患者止血成功,手术后胆囊或胆道出血、胰腺癌术后小肠出血、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采用明胶海绵、PVA和(或)弹簧栓子栓塞出血均停止,止血成功率为84.6%(22/26).结论 DSA在消化道出血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指导动脉栓塞或缩血管药灌注治疗消化道出血性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在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DSA检查,对DSA造影阳性的26例患者根据出血的原因和部位,应用不同栓塞剂或垂体后叶素灌注进行介入治疗.结果 36例中血管源性出血26例,16例患者造影剂外渗者行栓塞和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后12例患者止血成功,手术后胆囊或胆道出血、胰腺癌术后小肠出血、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采用明胶海绵、PVA和(或)弹簧栓子栓塞出血均停止,止血成功率为84.6%(22/26).结论 DSA在消化道出血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指导动脉栓塞或缩血管药灌注治疗消化道出血性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