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简俊岭  徐先全  王起奎  章恒  朱小东  陈海 《安徽医药》2015,36(12):1501-1503
目的 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术在纵隔肿物和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因纵隔占位或肺部占位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拟诊断纵隔疾病行电视纵隔镜手术患者的资料, 115例行颈部电视纵隔镜手术,11例行胸骨旁电视纵隔镜手术,在术中获取气管周围、胸骨后、隆突下以及双侧肺门等部位的肿物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 122例患者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确诊率为96.83%;恶性病变54例(42.86%),良性病变68例(53.97%);2例术前胸部CT考虑纵隔占位,术后病理结果不明,行食管镜及气管镜均未见明显异常;2例术前胸部CT考虑淋巴结肿大,术中病理未获明确诊断.良、恶性病例的性别、年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视纵隔镜手术视野好,清晰度高,操作灵活,安全可靠,对于临床上难以确诊的纵隔疑难疾病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在纵隔肿物诊断和肺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的患者30例,其中颈部电视纵隔镜手术22例,胸骨旁电视纵隔镜手术6例,联合颈部与胸骨旁电视纵隔镜手术2例。结果术前未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纵隔疑难疾病17例均获得明确诊断,确诊率高达100%,高度怀疑或病理不明的13例患者已确诊为肺癌,切除标本未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所有患者无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结论电视纵隔镜手术作为纵隔疑难疾病诊断和肺癌诊断分期的常规方法,安全有效并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hamberlain手术联合纵隔镜在不明原因的纵隔肿物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左前纵隔切开入路,对胸部CT等检查发现的不明原因纵隔淋巴结肿大或纵隔占位尤其是经颈部纵隔镜难以达到的第5、6组淋巴结进行活检术,其中3例同期行心包开窗术.结果 59例患者均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确诊率达100%.3例心包积液患者同期行心包开窗术效果良好.本组手术时间平均短于1 h,手术出血量少于50 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4 d,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Chamberlain手术联合纵隔镜对于常规纵隔镜难以到达的第5、6组淋巴结肿大或不明原因的纵隔占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在肺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08年5月开展的53例电视纵隔镜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的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拟诊肺癌并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53例患者,经纵隔镜淋巴结活检,发现21例有纵隔淋巴结转移,32例无转移,后者中的30例经开胸手术病理确诊为肺癌无纵隔淋巴结转移,其余2例不是肺癌;51例肺癌患者经纵隔镜淋巴结活检均获得准确的肺癌分期。所有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电视纵隔镜是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的准确、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肋间电视纵隔镜技术在胸部肿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于经胸部X片、CT、支气管镜、胸腔穿刺或诊断性抗感染治疗后仍不能明确诊断的24例病例,采用肋间电视纵隔镜技术切除或活检病灶.经快速冰冻切片明确诊断后及时确定进一步手术或其它治疗方案。结果24例均术中明确诊断:良性疾病12例,其中肺部病变9例,纵隔病变2例,胸壁内侧病变1例;肺癌12例,其中9例同期予以肺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因呼吸等功能严重障碍实施肺楔形切除2例.因肿瘤伴肺内转移或胸膜播散予以楔形切除1例。所有病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肋间电视纵隔镜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具有重要的胸外科疾病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电视纵隔镜在纵隔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进行电视纵隔镜手术检查的177例纵隔疾病患者,回顾性分析电视纵隔镜手术检查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诊断情况及临床资料。结果 电视纵隔镜手术中无患者死亡,患者平均手术操作时间为(77.4±9.6) min,平均出血量(37.2±6.7) mL,177例纵隔疾病患者均明确诊断,其中肺癌58例、肺结核36例、结节病34例、淋巴瘤20例。结论 电视纵隔镜可安全、准确的诊断纵隔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在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肿瘤患者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电视纵隔镜检查术的60例患者,术前均高度怀疑肺癌合并有纵隔淋巴结肿大,收集检查术术前诊断和术后病理结果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患者经电视纵隔镜检查术后病理结果:恶性52例,慢性淋巴结炎性改变8例,此8例行肺部手术治疗后,病理证实为肺癌,鳞癌4例、腺癌3例、腺鳞癌1例,其中1例腺癌患者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结论对于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分期,电视纵隔镜检查术以其术后病理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特点,可成为临床上安全、有效且可直接获得病理标本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电视纵隔镜和多排螺旋CT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上的临床价值,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探讨两者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上的优势.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8月,我院手术收治的肺癌患者48例,均行术前电视纵隔镜检查和多排螺旋CT检查;以手术清扫淋巴结的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电视纵隔镜和多排螺旋CT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等.结果 48例患者中,术后病理显示,11例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多排螺旋CT可以准确判断纵隔淋巴结转移8例,准确率为89.58%;电视纵隔镜可以准确判断纵隔淋巴结转移10例,准确率为97.92%;电视纵隔镜诊断准确率优于多排螺旋CT( P<0.05).多排螺旋CT诊断性灵敏度为72.73%,特异度为94.59%,假阴性率为27.27%,假阳性率为5.41%,总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0.00%和92.1 1%,约登指数为67.31%;电视纵隔镜诊断性灵敏度为90.91%.特异度为100.00%,假阴性率为9.09%,假阳性率为0.00%,总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100.00%和97.37%,约登指数为90.90%.结论 电视纵隔镜检查和多排螺旋CT均可以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但电视纵隔镜检查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由于纵隔的特殊位置,纵隔疾病的诊断常较困难,尤其是中纵隔气管周围的肿大淋巴结或肿块,原因众多,不同的病因在治疗上差异很太,甚至相互矛盾,该部位较常见的病灶如淋巴瘤应放、化疗治疗,畸胎瘤或囊肿应手术治疗,结节病应服用皮质激素。淋巴结核则禁用激素而用抗痨治疗。传统的诊断治疗为根据影像学等检查,对诊断可能性较大的疾病进行试验性治疗,导致相当一部分患者被误诊或误治,病情延误甚至恶化。纵隔镜是诊断纵隔疑难病的重要手段。我科启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共为21例常规方法无法明确诊断的纵隔肿物,进行了颈部纵隔镜丰术,本文结合临床资料,探讨颈部纵隔镜手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表现及诊断。方法对46例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行胸部CT及增强扫描,分析影像表现。结果46例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者,结节病8例,淋巴瘤14例,结核4例,转移性淋巴结癌20例。结论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螺旋CT能较准确地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部放线菌病的CT表现,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1995年1月至2008年3月确诊的4例胸部放线菌病病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分别通过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2例)和支气管镜下活检(2例)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胸部放线菌病。根据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此4例患者中1例为支气管放线菌病,3例为肺放线菌病。3例肺放线菌病患者cT表现存在共同的特征:软组织密度影,病灶多发(3例);可见支气管扩张(2例);增强扫描病灶环形强化,肿块中见大片低密度坏死,坏死区多发虫蚀样空洞(3例);邻近胸膜增厚(3例),纵膈和肺门淋巴结肿大(3例)。结论肺放线菌病的典型CT表现为慢性节段性有空泡的肺部实变影,实变区域中有低密度区,周围组织强化,邻近胸膜增厚,纵膈和肺门淋巴结肿大。该病临床少见,容易误诊造成不必要的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的CT表现与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3例SCLC的CT表现。结果:肺内肿块、肺门与纵隔广泛性淋巴结肿大,而肺不张少见是SCLC的CT表现特点。结论: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扫描是诊断SCLC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婴幼儿肺结核的早期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 选择近两年来经确诊的12例婴幼儿肺结核患者进行回归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中咳嗽咳痰8例,气促、喘息5例;发热10例,最高体温达40 ℃,最低38 ℃;盗汗4例,消瘦5例;有神经系统症状者5例,伴头痛、抽搐3例,意识障碍1例;12例全部行胸部正侧位X线检查,其中6例患儿行胸部和胸外器官的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为急性粟粒性肺结核7例;原发综合征3例,其中2例并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单纯为纵隔淋巴结肿大;继发性肺结核1例,左肺上叶肺不张1例.12例中合并结核性脑膜脑炎3例,脊柱结核1例,腹腔结核1例(肝脾结核),伴有胸水和胸膜增厚者3例.结论 婴幼儿肺结核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点,结合临床症状及病史,可以早期作出诊断,为临床及时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胸外科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我科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121例,其中包括气胸及肺大疱18例,肺良性肿瘤(肺炎性假瘤、肺硬化性血管瘤、肺错构瘤)34例,肺异物1例,肺结核球7例,肺恶性肿瘤(原发及转移)30例,纵隔肿物21例,食管异物伴穿孔后纵隔感染行纵隔切开减压引流2例,胸膜活检8例.术前明确诊断21例,其余均经术后病理明确诊断.手术方式以肺楔形切除及局部切除为主,切口均为1 个操作孔和1个观察孔.结果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和重要并发症.全部病例手术时间10~110 min,平均(41±177;10.73)min;术中出血10-200 mL,平均(76±177;13.57)mL;术后住院天数3~9 d,平均(5±177;1.36)d.结论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常见不复杂的胸外科疾病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探索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纵隔肿瘤51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凯  周华富  郭建极 《淮海医药》2009,27(2):100-102
目的总结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月51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外科治疗方法。结果51例患者中,手术完整切除47例,其中2例连同肺叶切除,开胸探查活检4例。手术切除率92.2%(47/51)。49例痊愈出院,1例并发脊液胸腔漏经治疗好转出院,1例术后死于呼吸衰竭。死亡率1.96%。结论根据病史及影像学检查结合肿瘤好发部位是诊断纵隔肿瘤的主要方法。对于纵隔肿瘤一旦诊断,有手术指征者应尽早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尽量完整的切除瘤体,根据病理选择合适的术后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纵隔肿瘤外科手术和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择了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40例纵隔肿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与外科治疗方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所选资料中,共37例患者手术完整切除,其中一并切除肺叶1例,3例进行开胸探查活检,手术切除率高达92.5%。38例患者痊愈出院,术后并发脊液胸腔漏在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患者1例,因术后呼吸衰竭死亡1例,死亡率为2.5%。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纵隔肿瘤的首选方法,选择恰当的手术切口,将瘤体尽量完整切除,依照病理选择恰当的术后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气道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透壁针吸活检(EBUS-TBNA)诊断肺癌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50例肺癌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患者,均进行EBUS-TBNA诊断,对比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结果50例患者中,39例患者为恶性肿瘤,11例患者为良性病变;有6例患者在穿刺后产生气胸,压缩量<10%;痰中带血者33例;7例患者在穿刺过程中产生了血压升高、低氧血症以及一过性心动过速;未发生纵隔内出血、大咳血、纵隔气肿以及纵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对肺癌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患者所进行的诊断中实行EBUS-TBNA,能够提高诊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静波  向子云  詹勇  肖树恺  韦日宇  刘涛  武胜  杨存保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3):3208-3210,I000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胸部创伤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151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胸部外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肺损伤139例,包括创伤性湿肺52例,肺挫伤94例,肺撕裂伤28例,气管支气管损伤7例;肺外损伤108例,包括胸膜损伤83例(血胸27例,气胸32例,血气胸24例),纵隔损伤9例(纵隔积气6例,积血4例,外伤性膈疝2例),胸壁损伤76例(肋骨骨折59例,胸骨骨折18例,肋软骨损伤5例);锁骨及肩胛骨骨折31例. 结论 多层螺旋CT作为胸部创伤诊断的主要手段,具有扫描范围广、速度快、敏感性高的特点,在胸部创伤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