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山东省35~44岁人群牙周病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790例35~44岁的城乡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检查其牙结石、牙龈出血、牙周袋、牙周附着丧失的情况。结果牙结石检出率为97.6%,牙龈出血检出率为88.4%,牙周袋及牙周附着丧失检出率分别为39.5%和34.7%;该组人群牙周健康者仅占9.4%;农村受检者的牙结石、牙龈出血及牙周袋检出率高于城市受检者(P均〈0.05)。结论山东省35~44岁人群牙周病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海口市老年人进行为期1年的口腔健康干预,分析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海口市美兰区随机抽取2个居委会作为调查点。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65~74岁常住老年人口120人,分别为干预组(接受3次口腔健康检查、3次口腔健康教育和1次口腔基础治疗,同时根据个人需要提供个性指导)和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结果干预前,干预组总龋病患病率和填充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总龋病患病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龋病填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牙龈出血、牙结石、牙周袋(≥4 mm)、附着丧失(≥4 mm)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牙龈出血、牙结石、牙周袋(≥4 mm)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和基础治疗的干预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了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对改变老年人口腔就诊行为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该次调查涵盖了31个省、市、自治区,横跨多个年龄段,总计样本93826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口腔状况也有所改善,但仍然不容乐观.本次调查显示35~44岁年龄组牙龈出血、牙石和牙周袋的检出率分别为77.3%、97.3%和40.9%.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并分析甘肃省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为老年人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 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和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 对791名甘肃省65~74岁老年人进行口腔健康调查.结果 被调查甘肃省老年人无牙颌占5.56%,人均余留恒牙21.34颗,超过20颗的人,城市达到70.64%,农村66.67%;患龋率79.14%,冠龋龋均4.40,根龋龋均3.74,龋齿充填率4.60%;牙龈出血、牙结石、牙周袋检出率分别为85.34%、92.54%、62.20%;义齿修复以可摘局部义齿(19.60%)和非正规固定桥(10.75%)多见;口腔黏膜病检出率7.71%.结论 甘肃省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不佳,龋病、牙周病患病严重,义齿修复情况不乐观;应加大老年人群口腔健康保健知识宣传,指导其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正确的就医行为,达到预防口腔疾病、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目的 .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口腔状况也有所改善,但现状仍然不容乐观。调查显示35—44岁年龄组牙龈出血、牙石和牙周袋的检出率分别为77.3%、97.3%和40.9%。该年龄组人群有。14.2%明显的牙周健康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29(5):485-488
正牙周炎和高血压均为常见慢性疾病,全球有一半以上人口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包括牙周炎和牙龈炎),超过10%的人为重度牙周炎[1]。2017年9月20日公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在35~44岁居民中,牙周健康率仅为9.1%,牙龈出血检出率为87.4%,与调查的十年前相比,上升了10.1个百分点,而牙周袋深度≥4 mm检出率高达52.7%[2]。我国年龄≥18岁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达23.2%,并呈逐年增高趋势[3]。  相似文献   

7.
口腔不健康不仅仅是牙痛、出血那么简单,还可能引发胃病、心脏病、糖尿病甚至中风等疾病.所以说牙齿不好,不仅仅是口腔疾病,还会影响到全身. 牙齿健康的人不足1% 近日,卫生部通报全国爱牙日的有关情况:从总体上看,我国居民口腔疾病发病率依然很高.群众口腔保健知识缺乏,防病意识较差.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5岁儿童、12岁儿童、35~44岁年龄组、65~74岁年龄组的龋齿患病率分别是66.0%、28.9%、 88.1%和 98.4%.  相似文献   

8.
<正>牙周炎(periodontitis)是指由菌斑生物膜引起的感染性牙周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破坏,表现为牙周袋形成、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严重时甚至出现牙齿松动脱位[1]。它是危害人类口腔健康的常见病,也是导致老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我国65~74岁人群中牙周袋检出率高达64. 6%,但牙周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了,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手段也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近年来,微小RNA(microRNA,miRNA)与牙周炎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最新研究表明,miRNAs与牙周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血黏度指标的差异,并探讨引起差异的原因。方法随机选取200例大连市美年大健康体检中心标本,将其按年龄分为35~44岁、45~54岁、55~64岁、65~74岁及≥75岁5个年龄组,每组40人,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不同性别、年龄组之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除血液屈服应力显著低于女性外,其余血液黏度指标均显著高于女性(均P0.001)。65~74岁年龄组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电泳时间、卡松黏度指标较35~44岁、45~54岁、55~64岁组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由于个体差异,男性的血液黏度高于女性,随着年龄逐渐增长,当人群年龄到65~74岁时,血液黏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老年期是龋病好发的第3个高峰期〔1〕,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结果表明,我国65~74岁患龋率为98.4%。本文拟为了解兵器老干部人群口腔健康状况及口腔疾病的发病趋势。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2012年对北京地区本系统离退休老干部493人,其中男290人,女203人;年龄55~94岁,平均(71.98±8.35)岁,分3个年龄组,55~64岁组128人,65~74岁组147人,75~94岁组218人。  相似文献   

11.
正"牙源性高血压"的概念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被提出,但是针对牙龈健康与高血压的研究却很少,最近的一项临床研究发现,强化牙周治疗可降低牙周炎合并高血压前期患者的血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了新视角。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调查报告显示,跟十年前相比,我国居民口腔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行为状况均有改善,但35-44岁的中青年牙结石和牙龈出血却没有实质性的好转,而且牙龈出血的检出率还上升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城乡中老年人口腔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甘肃省城乡中老年居民口腔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方法 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和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甘肃省789名35~44岁中年人、429名65~74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2.83%、63.08%的中、老年人有就医需要,中年人高于老年,无明显城乡差别;过去一年内22.81%、27.74%的中、老年人因口腔疾病就医,就医原因主要为急慢性牙疼,就诊医疗机构主要是县市以上综合医院、私人口腔诊所和社区卫生院;未就医原因主要是"牙齿没有问题"、"牙病不重"和"经济困难",老年居民、农村居民"经济困难"比例高.结论 口腔健康认识水平、经济收入低限制了甘肃省城乡中老年居民口腔卫生服务需求;应加强基层口腔医疗机构建设和管理,满足老年居民、农村居民口腔卫生服务需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居民牙周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东城区下属社区抽取成年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颈动脉B超检查、口腔检查。结果与无斑块组相比,单发斑块组和多发斑块组的牙缺失数明显增多,牙龈出血指数明显增大,牙周袋深度明显增大,牙松动度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单、多发性)与年龄、脑血管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牙缺失数、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牙周附着丧失、牙松动度呈正相关性(P0.01);与性别、受教育程度、简易智力状况量表(MMSE)呈负相关性(P0.01),男性、受教育程度低、认知功能差者斑块多发,而与饮酒史无相关性(P0.05)。结论性别、年龄及牙周袋深度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上海地区老年妇女自然绝经年龄的变化。方法对来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质疏松科就诊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绝经年龄、初潮年龄、既往史;对151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海地区平均绝经年龄49.76岁。≥80岁年龄组平均绝经年龄49.23;75-79岁年龄组平均绝经年龄49.39;70-74岁年龄组平均绝经年龄49.44;65~69岁年龄组平均绝经年龄49.84;60~64岁年龄组平均绝经年龄50.55。结论上海地区老年妇女平均绝经年龄有延迟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   总被引:289,自引:1,他引:289  
目的 了解我国成年人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的患病率和分布特征。方法 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应用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在全国 1 0个省市 (南方和北方各 5个省市 )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年龄在 35~ 74岁之间 ,城市和农村各半 ,男、女人数均衡。统计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区人群的心衰患病率。结果 共抽样调查 35~ 74岁城乡居民 1 5 51 8人 ,心衰患病率为0 9% ;其中男性为 0 7% ,女性为 1 0 % ,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P <0 0 5)。 35~ 44岁、45~ 54岁、55~64岁、65~ 74岁年龄组的心衰患病率分别为 0 4%、1 0 %、1 3 %和 1 3 % ;随着年龄增高 ,心衰的患病率显著上升 (P <0 0 1 )。我国北方地区心衰患病率为 1 4% ,南方地区心衰患病率为 0 5 % ,北方明显高于南方 (P <0 0 1 ) ;城市人群心衰患病率为 1 1 % ,农村人群心衰患病率为 0 8% ,城市人群心衰患病率高于农村。结论 心衰正在成为我国心血管病领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甘肃省3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前期的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4~2007年,采用随机、分层、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甘肃省86个县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及心血管的健康检查。结果共调查6 672人(男性3 003人,女性3 669人),正常血压1 942名;高血压前期2 251名;高血压2 479名。高血压前期检出率为33.7%,男性高血压前期检出率35.9%高于女性32.0%(P<0.01);随年龄增长男女性高血压前期检出率均降低。正常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高血压组两两比较,在性别、城乡、年龄、心率、BMI、腰臀比(WHR)、收缩压、舒张压、血液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向心性肥胖组中各年龄组女性高血压前期检出率均高于男性,45~岁组以后男女性高血压前期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超重肥胖组中45~54岁组男、女性高血压前期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且总体中女性高血压前期检出率(40.8%)高于男性(35.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19,95%CI:1.012~1.026)、心率(1.015,1.009~1.021)、向心性肥胖(1.221,1.061~1.405)、城乡(1.325,1.140~1.541)、性别(1.479,1.289~1.697)、民族(1.418,1.043~1.927)、超重(2.080,1.515~2.855)、肥胖(3.484,2.260~5.369)各因素与高血压前期存在显著相关。结论甘肃省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前期检出率较高,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向心性肥胖、超重和肥胖,且女性高血压前期与这些因素关联性更大。  相似文献   

17.
正牙周炎是口腔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以牙龈炎症、形成牙周袋、附着丧失以及牙槽骨吸收为主要表现,严重时可导致牙齿缺失,是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1]。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范围内有近50%的成年人患有慢性牙周炎,在老年人中,慢性牙周炎的比例高达60%[2]。机械祛除牙菌斑和牙结石,并辅以抗菌药物是治疗的首选。盐酸米诺环素作为一种新型的半合成四环素类药物,具备更广的抗菌谱和更好脂溶性,发挥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新疆成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患病率和分布特征.方法 应用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全疆23个市、7个地区、5个自治州抽取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阜康市、吐鲁番地区、和田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6个地区年龄在35岁以上样本,男女均衡.统计不同民族组、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人群的心衰患病率,并对心衰患者合并心血管基础疾病进行分析.结果 共抽样35岁以上城市及农村游牧居民8459例,心衰患病率为1.26%;其中汉族为0.89%,维吾尔族为1.11%,哈萨克族为2.14%.男性为1.61%,女性为0.93%,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u=2.79,P<0.05).35~44岁、45~54岁、55~64岁、65~74岁、75岁以上各年龄组的心衰患病率分别为0.29%、0.60%、1.32%、2.55%、4.10%,随着年龄增高,心衰发生的风险显著上升.107例心衰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病者占63.55%,冠心病者占42.99%,糖尿病者占18.69%,心瓣膜病者占5.61%,心房颤动者占4.67%.结论 新疆心衰患病率较高,随年龄增加呈增多趋势,且存在民族差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为新疆各民族心衰患者共同合并心血管基础疾病.通过对新疆不同人群心衰的流行病学监测和调查,寻找适合新疆人文地域特点的心衰早期诊断方法和干预模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2740人1992—2002年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2740人1992—2002年10年间血清胆固醇平均水平和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的变化情况。方法:1992年在北京大学社区和首钢地区35~64岁人群中进行基线危险因素的抽样调查并建立了心血管病研究队列。2002年对参加第一次危险因素调查的人(45~74岁)采用相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第二次危险因素调查,对2次调查资料完整的2740人的血清胆固醇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男性血清胆固醇平均水平从4.76mmolL(183.7mgdL)增加到5.19mmolL(200.4mgdL)(P<0.01),增加了9.1%,各年龄组增加的幅度相似;女性总胆固醇的平均水平从4.67mmolL(180.3mgdL)增加到5.52mmolL(213.2mgdL)(P<0.01),增加了18.2%,其中35~44岁年龄组增加最多(20.3%)。2.男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从17.2%增加到35.7%(P<0.01),增加了107.6%,其中35~44岁年龄组增加最多(142.1%);女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从14.4%增加到44.3%(P<0.01),增加了207.6%,其中35~44岁年龄组增加最多(427.0%)。3.1992年血清胆固醇水平<5.20mmolL(200mgdL)、(5.23~5.69)mmolL[(200~219)mgdL]和≥5.72mmolL(220mgdL)者,10年后分别有22.1%、62.1%和70.9%的人血清胆固醇水平≥5.72mmolL(220mgdL)。结论:10年间个体血清胆固醇的平均水平和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均明显增加,以35~44岁年龄组人群增加最为明显;随着基线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增加,10年后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增加。  相似文献   

20.
2010年甘肃省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检出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2010年甘肃省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检出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方法 2010年根据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抽样原则,采取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对全省30个县42 613人进行了调查。 结果 实检人口42 613人,占应检人口的 96.6%(42 613/44 119)。全省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检出率为298.0/10 万(127/42 613), 在45~岁组以上随着年龄增加,活动性肺结核的检出率也在缓慢增加,在75~岁组达到最高峰,检出率为1294.5/10万(12/927)。菌阳肺结核检出率为 72.7/10 万(31/42 613)。男、女20~、25~、30~岁组未发现菌阳患者。女性菌阳检出率在65~岁达到高峰(419.6/10万),男性80~岁组达最高峰(512.8/10万)。农村、城镇肺结核患者检出率分别为339.4/10万(81/23 864)、245.8/10万(46/18 714),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91,P=0.047)。 结论 全省的结核病检出率较高,结核病疫情还很严重。且逐渐向老年弱势人群蔓延。今后10年甘肃省肺结核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