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良哈氏棒椎弓根螺钉治疗儿童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23例儿童(平均年龄11.1岁)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采用改良哈氏棒椎弓根螺钉的治疗结果。方法:用改良哈氏棒椎弓根螺钉配合脊柱松解或/和头盆环牵引后器械固定。结果:平均随访25.8个月。术前侧凸平均Cobb角102.3°,悬吊位95.1°;术后侧凸平均Cobb角57.6°,平均矫正率41.9%,无不可逆性脊髓损伤。结论:改良哈氏棒固定减少了哈氏器械所致的脱钩、断棒等并发症,配合脊柱松解或/和头盆环牵引,减少了脊髓牵拉损伤,提高了矫正率  相似文献   

2.
分期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方法。方法:对30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88°~135°,平均105°),采用侧凸凹侧松解、改良颅盆环装置缓慢牵引和哈鲁氏棒固定分期外科治疗。结果:松解期,僵硬性脊柱侧凸转为非僵硬性;牵引期,在脊髓最大可耐受情况下使畸形矫正达到最佳效果;最后通过内固定以维持矫正效果。本组病例平均矫正率45.3%。经9~40个月(平均23个月)的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对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采用分期外科治疗,具有临床可操作性,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脊柱侧凸的Harrington加节段椎板下钢丝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报告从1983年应用Harrington加节段椎板下钢丝矫正术治疗脊柱侧凸310例,其临床疗效满意.特发性侧凸250例,先天性58例,麻痹性2例,其中83例合并有大于50°的后凸,平均椎板下钢丝固定4.6节.术前侧凸平均92.5°,术后平均41.3°,平均矫正55.35%,后凸畸形矫正平均达34.5%,身高平均增加6.8cm.随访1年以上143例.除4例外均骨质融合良好.此方法可用于椎板完整的脊柱侧凸矫正术.本方法设计生物力学合理,手术操作简单,融Harrington及Luque手术优点,增加了手术矫正度及内固定的稳定性.局部麻醉可有效的预防术中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寻求更好的矫正器材,作者选用C-D棒治疗脊柱侧凸症。方法:自1994年始选用C-D棒治疗脊柱侧凸21例,术前Cobb角平均522°,术后矫正率731%,畸形严重者先行头盆环牵引,双凸畸形可一次矫正,术中用异体骨+自体肋骨植骨。作者还探讨了脊柱侧凸椎体旋转的置钉技术。结果:经1~4年随访,效果良好,无脱钩及断棒,无脊髓神经损伤,19例患者角度丢失<5°,2例患儿角度丢失达30°,需再手术治疗。结论:C-D棒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可预先折弯以适合脊柱生理弧度,脆性小,不易折断,并具有三维矫正功能,其效果优于其它内固定器材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作者研制的改良哈氏棒治疗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1991年1月~1994年10月,治疗26例,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从41.91%,恢复至95.57%,椎体后缘高度从81.03%恢复至100%,后凸畸形(Cobb氏法)从26°恢复至5°,有5例恢复前凸8°~10°,神经功能恢复1.8级(Frankel分级)。作者认为回复生理前凸的纵轴上纵向撑开力,更有助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解剖复位。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4年7月~1997年7月对11例小儿脊柱侧突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在手术前后的整体护理下,克服各种不利状况,畸形大部矫正。无心、肺、脊髓和内固定器并发症。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1例,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9~16岁,平均年龄12岁,采用哈氏棒撑开矫正植骨者4例,哈氏棒撑开矫正驼峰切除者5例,半椎体植骨AF系统固定矫正侧突和哈—鲁氏棒固定脊柱融合术各1例。其中第2、3次手术撑开者共3例。入院检查肺功能5例,发现肺功能潮气量均低于60%。经吹瓶、深呼吸练习20~30d,肺功能潮气量改善达到60%~70%之间方施行手术。  相似文献   

7.
单根Luque棒加节段椎板下钢丝矫治青春型特发性胸椎侧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Luque手术。方法:10例青春型特发性胸椎侧凸畸形患者,采用单根Luque棒加椎板下钢丝矫形融合术。结果:8例获得1~3年随访,术前侧凸平均63°,术后平均30°,平均矫正524%。该术式与同期所做5例Luque手术比较,两者对畸形矫正效果相接近,但前者手术操作简化,并发症少。结论:初步观察认为,单根Luque棒加节段椎板下钢丝矫治青春型特发性胸椎侧凸是一种改良Luque手术  相似文献   

8.
哈氏棒加多节段椎板下钢丝治疗脊柱侧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单纯哈氏棒加多节段椎板下钢丝治疗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 在脊柱凹侧用哈氏棒撑开配合多节段椎板下钢丝固定治疗脊柱侧凸 32例。结果 随访 4个月~ 7 6年。术前侧凸平均Cobb角 6 7 1° ,术后 39° ,矫正率 47%。 1例上钩脱位 ,1例出现深部感染。结论 该方法手术过程简单 ,固定牢固 ,可减少骨折、脱钩等并发症 ,提高了矫正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肌营养不良患者脊柱固定融合术的疗效。方法:对1982~1995年接受脊柱融合的12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病历和X线片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时间不少于1年。资料包括患者术前肺功能、手术步骤、随访时X线片Cobb角和骨盆倾斜程度及患者功能状态。结果:手术时患者年龄为135岁,术前肺功能为56%,脊柱侧凸平均48°,骨盆倾斜平均15°,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融合双鲁氏棒固定术和髂骨植骨。最后随访时没有发现不融合病例,脊柱侧凸平均31°,骨盆倾斜平均8°,所有患者均能够坐位而无不适。结论:后路融合双鲁氏棒固定术有助于维持肌营养不良患者的脊柱序列,建议对该类患者在脊柱侧凸发展至30°前行脊柱融合术。  相似文献   

10.
脊柱侧凸矫正术中的神经损伤并发症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分析脊柱侧凸矫正术中神经损伤的机理及防治措施。方法:54例脊柱侧凸患者,男18例,女36例。C-D法矫正33例,平均年龄15.5岁,Cobb角平均66°;TSRH法矫正21例,平均年龄14岁,Cobb角平均68°。结果:C-D组矫正后Cobb角减少至26°,TSRH组减小至28°。2例出现神经损伤(3.7%)。其中1例经唤醒试验发现神经损伤立即取出C-D棒,术后双下肢瘫痪。卧石膏床3个月,给予辅助性治疗,1年后基本恢复;另1例术中诱发电位显示波幅降低,但唤醒试验正常,术后右大腿有一过性感觉障碍,1周后恢复。结论:神经损伤应分为严重损伤和一过性损伤,前者应及时取出内固定器械,后者可严密观察。对畸形严重,尤其是双主弯者,不能一味追求矫正度数而忽视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哈氏棒节段椎板下钢丝固定与肋段切除治疗脊柱侧凸(摘要)侯明张新力朱本科张备基我院自1994年3月~1997年10月,应用Harrington棒和节段椎板下钢丝加肋段切除治疗26例脊柱侧弯伴胸廓后凸畸形,取得良好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钉棒固定治疗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16例完全性半椎体畸形患儿,手术时年龄12~27(15.56±3.79)个月。术前侧凸 Cobb 角为32°~45°(38.35°±3.44°),Bending 位侧凸26°~72°(53.26°±7.28°)。结果手术时间145~210(185±25)min,术中出血量220~580(375±58)ml,输血量300~480(450±38)ml;固定节段4~6(5.12±0.75)个椎体。患儿均获随访,时间13~26(18.5±3.2)个月。术后患儿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 X线片示侧凸 Cobb 角9°~15°(12.26°±2.06°),平均矫正率68.4%;末次随访时侧凸 Cobb 角12°~20°(17°±1.56°),丢失约5°,平均矫正率55.3%。术后伤口愈合不良1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钉棒固定治疗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在幼儿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比分析了Dick内固定器和哈氏棒对胸腰椎骨折脱痊的治疗效果,椎体前压缩矫正率分别为63.4%和39.3%,后弓角矫正率分别为55.8%和3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ick内固定器在矫正前压缩畸形方面明显优于哈氏棒、短节段、创伤小和内固定坚强是其特点,是脊椎较为理想的内固定器械,讨论了体拉过伸复位的作用和合并截瘫的病例应和地脊髓侧前方减压术。  相似文献   

14.
采用顶推切除术作为僵硬型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治疗僵硬型脊柱侧凸23例。其中先天性侧凸11例,术前平均侧弯角度为91.3°,术后为46.0°,平均矫正率为49.8%.顶椎在T1~L2的18例的矫正率为55.8%。文中对采用顶椎切除术的原因、方法、合并症和预防意外的要点进行了讨论。结果提示:顶椎在T1以下、畸形度80°~120°的僵硬型脊柱侧凸,采用此法可以提高矫正率。  相似文献   

15.
脊柱侧凸后路术后矫正度丢失的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经长期随诊脊柱侧凸术后矫正度丢失的程度及原因。142例脊柱侧凸采用后路器械矫正固定,86例随诊6个月~8年6个月(平均3年4个月),术前、术后及随诊的X线片对比,分析丢失度与侧凸类型、年龄、内固定种类等之间的关系。28例(32.5%)丢失度大于15°,丢失度与年龄、侧凸类型无明显关系,而与内固定节段的选择、内固定种类及融合技术明显相关。正确选择内固定种类及融合节段,提高融合技术,减少假关节及脱钩的发生率,是长期维持脊柱侧凸术后矫正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后路内固定侧前方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报告50例胸腰椎骨折后路Ⅰ期内固定及侧前方减压。42例平均随访2年8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48%恢复到92.4%,Cobb角由平均17.4°恢复到2°。椎弓根距由增宽11.5%下降到增宽1.2%。CT示椎管矢状径明显扩大。结果显示:采用棒套筒器械复位满意,经后路行侧前方减压彻底。其优点是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复位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例脊柱侧凸致截瘫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例1行侧前方椎管减压同时切除后凸椎体后缘,凹侧哈氏棒矫形并植骨融合。例2首先经胸修补膨出的硬脊膜,再行U型棒矫形术。结果脊柱矫形术后侧凸畸形分别为Cobb角5°,20°,神经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对脊柱侧凸合并截瘫,椎管减压+矫形术是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我院1985年5月~1993年5月应用多平面脊椎截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376例中6例脊椎滑脱,其中两例瘫痪。滑脱多发生在畸形重、截骨矫正度数大病例。强大挛缩腹肌及椎旁软组织牵拉力;截骨面不稳;内固定不牢及松脱是发生椎体滑脱的主要原因。为予防其发生,我们体会是(1)多平面截骨中单一平面矫正最好不超过30°,两平面不超过60°,过多残留畸形可二次手术。(2)注意截骨面与椎体垂直、左右对称,保留椎前1/4骨质,增强合拢骨面稳定。(3)强调妥善保护下背部逐渐缓慢加压合拢法。(4)采用坚强有效内固定,遇有滑移倾向者可采用椎板下钢丝鲁氏法或弓根钉装置等固定。(5)适当切除截骨面上下椎板内壁,扩大椎管容积,以防滑脱脊髓受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Isola系统矫正脊柱侧凸冠状面、矢状面和轴状面的畸形,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03年6月应用Isola系统治疗脊柱侧凸22例,特发性侧凸18例,先天性侧凸4例。男13例,女9例,年龄12。18岁,平均14.5岁,术前冠状面Cobb角450~83°,平均62°,矢状面Cobb角-12°-54°,平均34°,椎体旋转按Nash-Moe分型Ⅰ度6例、Ⅱ度13例,Ⅲ度3例。结果:术后冠状位矫正为20°~31°,矫正率为62%~85%,平均为69%,矢状位矫正为21°-32°,平均26°。椎体旋转矫正1度。随访9个月~3年,平均2.4年。植骨融合良好,矫正角度丢失率〈4.4%。结论:应用Isola内固定系统矫正脊柱侧凸,利用悬臂技术产生的平移力可获得冠状面良好的矫正率,同时可获得矢状面的矫正,并保持躯干平衡,应用椎弓根钉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90~1996年3月共收住胸腰椎骨折23例,采用自行改制复位器整复后用哈氏棒或Dick钉行内固定,取得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3例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5~50岁。骨折椎体:T10~L116例,L1~37例。骨折类型:屈曲压缩骨折脱位4例,爆裂型并脱位15例,屈曲旋转脱位,4例、病程:1周以内15例,2周内6例,3周以上2例。应用自制复位器复位后,哈氏棒固定13例,Dick钉固定10例。治疗方法1.材料:取SUR166型甲状腺拉钩,规格长20.5cm,宽1.0~1.3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