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常规颅脑MRI矢状面扫描对及早发现鼻咽部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统计7 138例行常规颅脑MRI检查鼻咽顶后壁增厚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中经病理证实的371例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371例中,慢性鼻咽炎289例,MRI表现为鼻咽部黏膜弥漫性增厚,均匀显著强化,黏膜线完整;腺样体肥大43例,表现为增殖体前方气道不同程度变窄;鼻咽癌25例,表现为鼻咽腔不对称狭窄或不规则肿块突起,颅底及邻近组织结构多受累;Tornwaldt’s囊肿9例,表现为鼻咽正中线上圆形或椭圆形囊性结构,TSE T_2WI均呈高信号,T_1WI信号因囊液成分不同而异;鼻咽淋巴瘤5例,多表现为鼻咽黏膜弥漫性、对称性增厚,病灶信号均匀,增强扫描均匀轻度强化,多合并咽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常规颅脑MRI矢状面扫描细致观察鼻咽顶后壁对鼻咽部病变的及早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外结核的18F-FDG-PET/CT表现并分析肺外结核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18F-FDG-PET/CT误诊为恶性肿瘤的肺外结核患者资料.结果 25例18F-FDG-PET/CT误诊恶性肿瘤中23例经病理证实结核,2例经临床诊断性治疗最终诊断为结核,包括8例骨关节结核,10例胸腹膜结核,7例淋巴结结核.8例骨关节结核中4例为胸椎结核,2例关节结核,另2例全身骨骼广泛受侵.4例胸椎结核呈溶骨性破坏,邻近软组织肿胀及软组织肿块,18F-FDG-PET示病变椎体呈明显放射性浓聚影,标准摄取最大值(SUVmax)=3.56 ~ 12.58.2例全身广泛骨质破坏,CT示全身多发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不明显,PET是全身骨骼弥漫性放射性浓聚影.关节软组织结核2例:CT示左侧腰大肌脓肿,1例左侧腰大肌脓肿向下延伸至左侧髋关节,骨盆左侧及左侧髋关节软组织肿块,PET呈大片状不均放射性浓聚影,SUVmax=4.36~ 8.23.胸膜腹膜结核10例中有1例为胸膜腹膜结核,9例为腹膜结核,CT表现为腹膜及胸膜均匀增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胸腹腔积液.增厚的腹膜及胸膜呈条状放射性浓聚影,SUVmax=2.56 ~ 6.23,9例腹膜结核患者肠系膜内可见多发软组织密度结节及小斑片影,即“污秽征”.淋巴结结核7例:CT表现为对称性两侧纵隔、肺门多发淋巴结增大,最大径1.5 ~8.0 cm,SUVmax=10.5.结论 肺外结核的18F-FDG-PET/CT表现没有特征性,与恶性肿瘤鉴别困难.在充分分析PET/CT征象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肺外结核的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膀胱结核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50例经实验室检查或膀胱镜证实的膀胱结核患者,行螺旋CT平扫、增强及延迟扫描. 结果早期病变位于输尿管口附近, 5例表现为膀胱壁局部结节,8例表现为膀胱壁局部僵硬、增厚;中晚期病变表现为膀胱壁广泛增厚和容积缩小,共37例,病变表面线状强化提示病变活动. 结论螺旋CT扫描能很好显示膀胱结核早期改变,结合临床可以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子宫淋巴瘤CT及MRI的影像特点.资料与方法 1例患者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例行PET-CT扫描;结合文献分析子宫淋巴瘤患者病理、临床及CT、MRI资料.结果 4例患者子宫体积明显增大,CT表现为子宫内软组织肿块影,增强扫描呈中等度均匀强化;MRI表现为子宫肌层明显增厚而宫颈黏膜完整,病灶信号均匀,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度较均匀强化.结论 子宫淋巴瘤在CT及MRI上具有相对特征性的表现,对于该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表现与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胆囊腺肌增生症的MSCT表现特点,探讨CT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表现。15例中,弥漫型1例,节段型7例,局限型6例,混合型(局限型和节段型合并存在)1例。所有患者均先行B超检查,11例行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4例仅行CT平扫,部分病例采用CT薄层重组及多平面重组(MPR)技术观察。结果 CT术前正确诊断13例,其中显示罗-阿氏窦(Rok itansky-Ashoff sinus,RAS)9例;B超术前仅正确诊断2例(弥漫型及局限型各1例)。CT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部分腔内、外面毛糙不整。增强扫描后动脉期病变区黏膜及部分黏膜下组织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逐渐向肌层及浆膜面扩展,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增厚胆囊壁内大小不等无强化的RAS及壁内微小结石,为胆囊腺肌增生症的特征性CT征象。结论 CT对胆囊腺肌增生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RAS的显示及壁内结石则具有定性诊断价值;胆囊腺肌增生症分型可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检查技术和表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描述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表现,特别是多期增强扫描和口服胆囊对比剂后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CT表现的认识。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胆囊腺肌增生症,其中男5例,女6例。年龄38-56岁,平均43岁。检查采用CT平扫、动态增强、多期增强扫描技术和口服胆囊对比剂后CT扫描技术。结果;11例中CT术前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7例,其中,弥漫型3例,节段型1例,基底型3例;误诊为慢性胆囊炎2例,胆囊癌1例,CT未见异常1例。CT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或局限性增厚,内外壁较光整,肝胆交界清晰。增强特点为动脉期病变区的黏膜及部分黏膜下明显强化,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强化沿黏膜面向浆膜面扩展,全层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强化。特征性CT表现为口服胆囊对比剂后胆囊内Rokitansky-Aschoff窦充盈对比剂,服脂肪餐后显示“光环征”。结论:口服胆囊对比剂后CT检查对胆囊腺肌增生症有定性诊断价值,CT多期扫描对胆囊腺肌增生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二者结合对胆囊壁增厚性病变的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胸壁肿块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胸壁肿块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30例临床证实的胸壁肿块患者均经CT平扫,10例又经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CT像上,胸壁结核(5例)表现为胸壁内软组织密度肿块影;细菌性脓肿(4例),表现为局限性软组织肿块影,密度不均匀;脂肪瘤(4例)表现为胸壁内局限性脂肪密度肿块影;神经源性肿瘤(5例)表现为胸壁内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影;血管瘤(1例)表现为左侧胸壁散在条状迂曲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增强后明显强化;胸膜间皮瘤(3例),其中良性者(2例)表现为局限性胸膜增厚,恶性者(1例)表现为弥漫性胸膜增厚伴胸腔积液;胸膜转移瘤(3例)表现为胸膜结节状增厚;肋骨转移瘤(4例)表现为胸膜结节状增厚;Askin瘤(1例)表现为右侧胸壁内及胸膜处软组织肿块影伴邻近肋骨骨质破坏。结论 CT对胸壁肿块的定位及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价值,尤其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更有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良性对称性脂肪增多症(benign symmetric lipomatods,BSL)的CT影像特征,评价CT对BSL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9例良性对称性脂肪增多症的CT影像表现.9例平扫,其中5例同时行增强扫描.结果:所有患者CT表现为枕部、颈部、上背部等不同部位皮下或肌间隙内脂肪沉积增厚,病灶无包膜,边界不清,左右对称,蓄积脂肪内无钙化,结论:CT能清楚表现BSL病灶大小及范围,在诊断及术前定量、定位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表现,探讨C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表现.其中8例行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3例仅行CT平扫.结果 术前CT正确诊断8例,其中6例不同程度显示罗-阿氏窦.CT表现:胆囊壁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部分囊腔外侧面毛糙,增强后动脉期病变区黏膜及部分黏膜下层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逐渐向粘膜下肌层及浆膜层扩展,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部分增厚的胆囊壁内见大小不等且无强化的罗-阿氏窦,此为本病的特征性CT征象.结论 CT对胆囊腺肌增生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胆囊壁内有罗-阿氏窦显示时可作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合并腹部结核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艾滋病(AIDS)合并腹部结核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经病理、病原学证实及临床诊断艾滋病合并腹部结核的腹部CT扫描表现.结果 33例AIDS合并腹部结核患者腹部CT示腹部淋巴结肿大23例(69.7%,23/33);肝脾肿大10例(30.3%,10/33);脾内多发低密度结节14例(42.4%,14/33),其中脾内弥漫粟粒状低密度结节9例(27.3%,9/33);肝内低密度结节7例(21. 2%,7/33),其中肝脓肿1例(3.0%,1/33);腹膜及大网膜增厚5例(15.2%,5/33),其中伴腹腔积液2例(6.1%,2/33);回盲部肠壁不规则增厚4例(12.1%,4/33);腰椎骨质破坏伴椎旁脓肿及左腰大肌脓肿1例(3.0%,1/33),腰大肌脓肿1例(3.0%,1/33).结论 AIDS合并腹部结核常表现肝脾结核、腹部淋巴结结核、肠结核及腹膜结核等,CT对病灶的检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鼻咽癌的CT表现并评价其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48例经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鼻咽癌患者均接受了常规CT扫描,5例患者又经对比增强CT扫描。对所有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CT像上,鼻咽癌病灶表现为鼻咽壁增厚(40例),咽隐窝消失、变平(46例),鼻咽腔充填软组织肿块(8例),颅底骨质破坏(5例),合并颈淋巴结转移(15例)以及合并肝与肺转移(1例)。CT增强扫描显示鼻咽癌病灶呈轻微强化。结论 CT扫描能清楚显示鼻咽癌病灶的部位与范围以及邻近组织的受累情况,同时,它能早期发现颅底骨质破坏,颅内受侵以及淋巴结和远位脏器转移,因此,它在指导临床分期和采取适当的放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对脊椎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结核CT表现,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脊椎结核的主要有CT表现有:骨质破坏、骨质硬化、死骨形成和椎旁软组织肿块或脓肿。碎裂型骨质破坏和椎旁软组织肿块或脓肿是脊椎结核的典型CT表现。结论:CT能对脊椎结核做出准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附睾肿块的临床特点和CT、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附睾肿块的临床表现和CT、MRI特点.结果 附睾囊肿13例,附睾非特异性炎性肿块11例,结核8例,精子性肉芽肿4例,平滑肌瘤2例,纤维假瘤1例,腺瘤样瘤3例;附睾囊肿及结核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对于附睾炎性肿块、平滑肌瘤、纤维假瘤的诊断有较大帮助.结论 附睾肿块大多为良性病变;正确认识附睾肿块的CT、MRI表现,对附睾肿块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少数附睾肿块缺乏影像特征性,依赖病理确诊.  相似文献   

14.
肾上腺占位病变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肾上腺占位病变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共37个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及肾上腺源性占位病变的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37个肾上腺占位病变中,嗜铬细胞瘤8例9个,腺瘤6例,转移瘤6例12个,腺癌4例,髓样脂肪瘤3例,肾上腺囊肿2例,结核1例,其CT表现各具特征。结论:CT对肾上腺占位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能对恶性肿瘤作出术前分期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脾结核的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脾结核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结果 20例脾结核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不被强化的低密度区;病灶多发、钙化及伴有脾外结核有助于脾结、核的诊断。结论 脾结核CT表现呈多样化,但有一定特征性;CT为脾结核较好的检查方法,正确诊断需全面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肾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肾结核CT扫描的影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的69例肾结核的CT表现.结果CT反映肾结核病理特征常有(1)肾髓质多发空洞或脓腔形成(88.4%),常呈囊状低密影并围绕肾盂似"花瓣状”排列;(2)肾皮质局部或普遍萎缩变薄(78.3%);(3)肾盂及输尿管壁普遍增厚(65.2%),管腔狭窄或扩张;(4)自髓质空洞壁逐渐出现的点线、蛋壳、球形或肾形钙化(34.8%).而肾脏的体积增大或缩小、外形分叶、积水或积脓及功能损害是常见的继发改变.髓质肾结核常常先侵犯肾上极,再继续波及全肾.结论CT对肾结核的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熟悉CT表现并密切结合临床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CT对右下腹非肠道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附7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对右下腹非肠道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70例病人临床上考虑右下腹肿瘤或非肿瘤病变行CT检查 ,除 1例肾下垂外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果  41例良性病变CT表现为边界清楚囊性或实性肿块 ,呈轻到中度强化 ,而脓肿及淋巴结结核显示为环状或多结节状强化 ,边缘多不清。 2 9例恶性肿瘤表现为不规则巨大软组织肿块 ,呈中度或显著不均匀性强化。结论 CT对右下腹非肠道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肾前筋膜增厚的CT表现在鉴别胰腺炎与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临床及CT复查证实为胰腺炎的肾前筋膜增厚征象,并与25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癌的CT表现对照。胰腺炎中43例及25例胰腺癌做平扫加增强,20例胰腺炎仅做平扫。结果:胰腺炎组肾前筋膜增厚59例(占93%),其中急性胰腺炎肾前筋膜增厚49例(占98%),慢性胰腺炎肾前筋膜增厚10例(占77%)。胰腺癌25例中,1例肾前筋膜增厚,占4%。结论:肾前筋膜增厚的征象对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诊断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剂量MSCT(Low-dose MSCT)在涂阴活动性肺结核诊断及活动性判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12月收治的涂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80例,先行常规剂量(120kV,200mAs)MSCT扫描,组成对照组;征得患者同意后间隔0.5~48h行低剂量(120kV,50mAs)MSCT扫描,组成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种扫描方法各种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的检出率及扫描剂量等相关资料,比较其有无显著差异。结果采用常规剂量和低剂量MSCT扫描对涂阴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低剂量扫描辐射剂量只是常规剂量1/4。结论低剂量MSCT在涂阴活动性肺结核诊断及活动性判定中有重要临床价值,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