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的疗效与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进行乳腺癌保乳术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在术后进行调强放疗(IMRT),对照组在术后进行三维适形放疗(CRT)。观察两组患者控制癌肿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局部的控制率与存活率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与远处转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进行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相当,但调强放疗不良发生的发生率较低,可行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并比较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62例Ⅰ期、Ⅱ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4例,于保乳术后行调强放射治疗;对照组28例,于保乳术后行常规放射治疗,治疗后随访2年,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的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以及远处转移率。结果观察组1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为91.2%,2级为8.8%;对照组1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为67.9%,2级为32.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局部控制率为96.4%、无瘤生存率96.4%、远处转移率0%,观察组患者的局部控制率为97.1%、无瘤生存率97.1%、远处转移率2.9%,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放疗相比,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术后使用调强放疗,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均无明显差异,但2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放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不同放疗方式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06例接受乳腺癌保乳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同步推量放疗组,n=62)与对照组(常规放疗组,n=44),随访1年统计生存率与复发率,评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末次随访生存率为100.0%,均无瘤生存,明显高于对照组,有1例同侧胸壁复发,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方面,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及远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推量放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局部复发,不良反应少,可在乳腺癌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及随访记录,38例给予常规放疗者设为对照组,32例给予三维适形放疗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随访期间观察组存活率稍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结束时生化复发率、Ⅱ级、Ⅲ级泌尿系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总之,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在提高对肿瘤照射剂量的同时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可提高临床疗效,明显减少放疗相关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改善存活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手术后行全乳大分割照射并瘤床区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简称HF-SIB-IMRT)与常规分割放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共纳入60例早期浸润性导管乳腺腺癌(T1~T2N0M0期)行保乳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HF-SIB-IMRT组(30例)和常规放疗组(30例)。术后放疗方案:HF-SIB-IMRT组为全乳腺照射同步行瘤床区推量照射,总疗程24 d。常规放疗组为全乳腺照射后序贯瘤床区局部加量照射,总疗程44 d。比较2组的局部控制率,美容效果,放疗相关毒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 结果 随访1.5年,2组均无复发及死亡病例,局部控制率和1年生存率均为100%。HF-SIB-IMRT组和常规放疗组放疗结束后1个月、6个月美容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2级急性不良反应、晚期皮肤/皮下组织的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等血液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全乳大分割照射并瘤床区同步加量放疗,可获得较为满意的近期疗效,并不增加放疗毒副反应,可缩短术后放疗总疗程时间是其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行调强放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一2009年1月收治的55例保乳治疗后行放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50.9%)行调强放疗,27例(49.1%)行常规放疗,两组照射剂量均为全乳腺照射50Gy/25次,瘤床补量10Gy/5次,观察临床毒性反应、疗效及美容效果。结果调强放疗组中发生1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26例,2级2例,而常规放疗组中分别为19例、8例,调强放疗组较常规放疗组,降低了2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的发生率(7.1%VS29.6%,P〈0.05),两组均未发现3、4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及乳腺纤维化,两组3年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远处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年,调强放疗组美容评分均在3分以上,优良率100%,常规放疗组中1例患者出现双侧乳腺对称性差,评分2分,其余26例评分在3分以上,两组患者随访至今未发现明显的放射性心脏、肺毒性。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降低了2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3年随访,肿瘤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远处转移率与常规放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腺毒副反应轻,美容效果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及美容效果。方法 86例患者保乳术后先行4~6周化疗,再采用6MV-X全乳腺适形放疗50Gy,25次,5周。乳腺原发肿瘤瘤床电子线加量10~16Gy。结果随访时长18~78个月,随访率95.0%。5年生存率100%,局部复发率2.3%(2/86),美容效果优秀86.0%,良好10.5%,一般3.5%。放疗中及放疗后未出现明显心肺等重要脏器放射性损伤。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适形放疗使靶区得到更均匀的照射,有望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并降低正常组织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李崎  吴伟主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2):2028-2031
目的 分析瘤床加量联合三维适型放疗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疗效。 方法 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入院治疗的17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编号,以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5例,均行保乳术治疗,术后给予两野切线全乳照射。对照组给予常规瘤床电子线推量,观察组给予瘤床加量联合三维适型放疗。对患者随访36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靶区均匀性指数(HI)、靶区适形度指数(CI),皮肤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并比较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 结果 观察组靶区均匀性指数(HI)、靶区适形度指数(CI)优于对照组(t=8.746,P<0.001;t=8.005,P<0.001);观察组急性及晚期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7.784,P=0.005;χ2=5.749,P=0.016);观察组患者美容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81,P=0.041);2组间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24,P=0.155;χ2=0.206,P=0.650)。 结论 瘤床加量联合三维适型放疗计量均匀,具有良好靶区适形度,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良好美容效果,更为符合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美学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影像引导适形调强放疗(IGRT)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3年3月,我科治疗的4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IGRT的临床资料,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经过保乳术后进行IGRT的患者,在中位19个月的随访后,无远处转移,除1例外无出现局部复发。患者的放疗反应轻微。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IGRT安全有效,患者副作用可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观察.比较两种放疗方式的乳腺癌患者的皮肤反应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将105例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按照放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放疗组和三维适型放疗组,对两组患者均按放疗护理常规行放射性皮炎护理,观察并记录患者放疗期间至放疗结束后二周皮肤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皮肤反应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虽然采取的放疗方式不同,但经过规范、系统的皮肤护理,常规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患者放射性皮炎情况无差(1)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与序贯加量IMR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行瘤床序贯加量IMRT(常规组),31例行瘤床同步加量IMRT(同步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急性皮肤反应、晚期皮肤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美容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12~60个月(中位数36个月),随访率100%;常规组和同步组生存率分别为93.10%和96.77%;常规组1例出现复发(3.45%),同步组2例出现复发(6.45%)。两组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IMRT与序贯加量IMRT疗效相似,美容效果相当,而且未加重早晚期不良反应,并有缩短疗程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早期乳腺癌实施保乳手术后加用放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1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6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实施放疗组42例,未放疗组20例,两组术后均进行正规的化疗,术后从生存率、有无局部复发和有无远处转移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均获得术后随访.放疗组5年生存率95.2%、局部复发者占4.8%、远处转移占2.4%;未放疗组5年生存率80%、局部复发者占35%、远处转移占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乳腺癌采用保乳手术联合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放疗皮肤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行保乳术后放疗治疗时实施常规护理服务的5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常规护理组;同时选取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行保乳术后放疗治疗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着重实施皮肤护理干预的4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干预组.比较2组患者皮肤反应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皮肤反应0和I级者显著多于常规护理组,而Ⅱ、Ⅲ和Ⅳ级者显著少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100%)显著高于常规组(8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乳腺癌患者采取保乳术联合放疗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皮肤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皮肤状态和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希罗达同步三维适形放疗对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生存期和安全性情况。方法:选择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观察组给予希罗达同步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2年控制率和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0~2级放射性食管炎和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希罗达同步三维适形放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减少放疗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寻找一种适合中、晚期中段食管癌的疗效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经济且简便的放疗方法.方法: 将60例中、晚期中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一组采用全程三维适形放疗;另一组前半程常规放疗后半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对两种治疗方法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等一系列相关指标进行随访、对比分析.结果: 除两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后程三维适形放疗组明显低于全程三维适形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两种方法的1~3年的病灶局部控制率、生存率以及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中、晚期中段食管癌的放疗而言,前程包及两侧锁骨上区的常规放疗加后程三维适形放疗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全程三维适形放疗,尤其适合于广大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疗效及美乳效果。方法保乳术后全乳房三维适形(3DCRT)放疗+瘤床加量,共23例,放疗范围根据肿瘤病生长部位、腋窝淋巴结是否受累而定。3DCRT放疗应用6MV直线加速器照射,不加填充物,全乳剂量DT5000cGy/25F/5W,瘤床为手术切口外放2~3cm,再缩野用3DCRT局部加量。结果全组病例随访36~81个月(中位随访60个月),1例在治疗后第3年出现对侧乳腺癌,行对侧乳腺癌根治术。所有患者乳腺美乳效果满意度均超过90%。局部控制率100%,无局部复发,治疗失败均为远处转移。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5.7%,87%。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3DCRT放疗疗效可靠,乳腺美乳效果好且急性和晚期毒副作用小,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术后放疗的疗效.方法对23例施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结果手术后随访12~48mo,1例同侧乳腺局部复发,复发率4.35%.无远处转移和死亡病例.结论早期乳腺癌实施保乳治疗手术并实行根治性放疗,肿瘤局部控制率满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靶区内剂量均匀性、心肺照射剂量和体积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行左侧乳腺癌保乳术的20例患者,术后给予患者50 Gy/25 f放疗,同时给予适当能量电子线补量10 Gy/5 f,总剂量为60 Gy/30 f。并为每例患者设计两组放疗计划,分别为常规计划(CRT)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计划(IMRT),两组放疗先后进行。比较两种计划在靶区内剂量均匀性心脏照射剂量和体积的差异。结果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中的PTV为V107和V95时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中的PTV为V110和V115时相比较,常规放疗高于调强放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放疗的均匀指数优于常规放疗的均匀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脏受量上,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V40、V30、V20、V1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脏受量上,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V30、V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给予调强放疗明显优于常规放疗,调强放疗可优化靶区分布、提高剂量的均匀性,降低患者心肺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行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近年来入住笔者所在医院行乳腺癌保乳术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术后放疗,记录分析其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并评估放疗对乳房外观的影响.结果 65例患者经随访发现,总复发率6.2%,5年生存率96.9%(63/65),5年无瘤生存率93.8%,无严重放疗反应发生,乳腺癌保乳术对患者乳房美观不会产生不利影响.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与根治术具有相似的的治疗效果,结合三维适形放疗无严重并发症,保留乳房,达到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三维与常规二维放射治疗在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治疗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后患者,按放疗方式分为二维组(n=45,常规二维放疗)和三维组(n=45,三维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组患者美容效果优良率高于二维组,心脏损伤、肺损伤、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二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后患者实施三维放疗,治疗效果与常规二维放疗相当,但美容效果及安全性均优于常规二维放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