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班秀文治疗带下病的临证经验.班老认为带下病的根本病因是湿邪为患,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重要病机,在病变过程中多伴有瘀血的病理因素存在.在治疗方面,主张以调理肝脾肾功能为基本原则,以祛湿为主,同时不忘祛瘀,湿瘀同治.临床用药善用经方,同时创制新方,喜用花类药醒脾悦肝,多用藤类药通经活络,形成了独特的治疗带下病的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2.
带下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班秀文教授认为该病病因病机以湿、瘀为主,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治疗上主张祛湿化瘀以治标,温肾健脾、从肾治带以治本;因地制宜创清宫解毒饮治疗湿瘀带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介绍陈锦黎教授从脏腑辨治带下病经验。从脾论之,自拟健脾方加减以健脾益气、升阳化湿;从肾论之,自拟补肾方加减以固肾护元;从肝论之,自拟疏肝补肾方加减以滋补肝肾、固精止带;从肺论之,自拟宣肺方加减以宣肺益气、通调水道;从心论之,自拟方药以清泻心火;且在上述大法中,常稍佐活血化瘀之品以行气化瘀,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4.
田金洲 《中医杂志》1989,30(8):14-15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血管系统盼常见病,中医临床多按心悸、胸痹、虚劳等杂病论治,用药偏于扶正。董建华教授从温毒着眼,运用卫气营血辨证突出清心凉营解毒治疗,常获速效。  相似文献   

5.
杨景戎  罗娟娟  刘桂荣 《中医杂志》2023,(21):2176-2178+2183
总结张志远教授辨证分型治疗带下病的临证经验。认为带下病的病机多为肝、脾、肾功能失调,湿热或寒湿内蕴。临证将带下病分为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寒湿下注证、肾阳不足证四种证型,分别运用《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配伍风药加减以调和肝脾,《产科发蒙》八仙饮加减以清热利湿,自拟十味温带汤加减以温阳散寒,《验方新编》巴戟菟丝汤加减以温补肾阳。  相似文献   

6.
徐建兴  杨志旭 《中医杂志》2023,(11):1171-1174
根据伏邪温病理论并结合治疗脓毒症的临床实践经验,认为“伏邪久藏”为诱发脓毒症之潜在病因;“邪热内伏,瘀毒阻络,内外合邪”是脓毒症的发病之机;余邪深伏,正虚邪恋,致脓毒症合并持续炎症-免疫抑制-高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等不良预后。治疗上以“清、透、养”为大法,运用“清法”清除体内毒邪,“透法”透邪散热、开达通路、清剿余邪,“养法”扶正祛邪外出、顾护脾肾和阴液,防止脓毒症向PICS转变。  相似文献   

7.
任达然主任医师,业医50余年,治疗温热病经验丰富,常从热、痰、虚辨证施治。1 热象:对温热病的论治,首先以热象作为辨证论治的主题。若邪热在表,治以辛凉,以宣透卫表之邪,不使病势蔓延。辛凉开肺,即是汗剂,使汗出肌肤湿润便可,不能汗出淋漓;在辛凉之  相似文献   

8.
刘仕昌教授温病辨治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嘉熙 《新中医》1994,26(3):14-15,17
刘仕昌教授温病辨治经验钟嘉熙刘仕昌教授在长期的温病学临床、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刘老有关温病辨证论治经验特点介绍如下。1将温病辨治理论系统化刘老认为,温病学是我国历代医学家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一门临床学科。其主要理论“卫气营血”、“...  相似文献   

9.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又称"下白物"、"流秽物".带下病可见于现代医学的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妇科肿瘤等多种疾病,有难治愈、易复发的特点,严重影响广大女性的学习和生活.西医多认为是宫颈糜烂、内分泌失调引起,尚无系统的认识.对于非炎症所致带下病近几年引起了临床关注,在带下病的治疗上中医确有肯定疗效,临床实践证明中医的辨证施治对带下病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11.
带下病临床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带下病按虚、实、虚实错杂分类,并介绍了带下病各型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诊治体会。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症并治篇》云:“妇人阴寒,温阴中坐药,蛇床散主之。”《医宗金鉴·妇科心法》曰:“内服桂附地方丸,外用蛇床散等药末囊纳阴中。”笔者治疗带下病时常仿效此法,以外治为主,根据病情配合内服药,行之有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有芳 《新中医》1995,27(3):61-62
带下病的辨治体会张有芳带下病乃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如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子宫颈癌、子宫体癌、子宫肌瘤或阴道内异物等,均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病理性带下。临床上以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和宫颈炎最为常见,临床必须结合症状和体征,找...  相似文献   

14.
带下颜色黄如茶汁或黄绿如脓,质粘腻,气秽臭者,称为“黄带”;若带下淋漓,赤白相杂的称为“赤白带”。临床常见证型大致分为脾虚带下、湿热带下、湿毒带下、肾虚带下。  相似文献   

15.
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学术理论精辟,临证经验丰富.文章通过整理研究班老著作文献及大量的原始医案,总结了班老治疗崩漏的理法方药特点.班老认为虚热淤湿是导致崩漏的主因,临证时四诊合参,辨明病位病性.在治法上班老强调"三因治宜",标本兼治,调周重视脾肾,处方药简功专.  相似文献   

16.
胥波 《中医杂志》2011,52(14):1247-1248
南京市秦淮中医医院胥京生主任医师从医40载,熟谙医理,学识渊博,在带下病的诊治用药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介绍如下。1辨证施治湿热蕴结型:素体脾气虚弱,运化失健,脾虚湿阻,蕴久生热,湿热蕴结,流注下焦,犯及阴部,湿腐生热而发病,或久居湿地,感受湿邪,或摄生不慎,湿  相似文献   

17.
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畅者为"漏"。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漏  相似文献   

18.
钟嘉熙  刘亚敏 《新中医》1994,26(7):14-15,57
刘仕昌教授辨治小儿温病的经验钟嘉熙,刘亚敏主题词温病/中医药疗法,儿童,刘仕昌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多种急性外感热病的总称。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等生理特点,小儿温病在临床症候上有其特殊表现,治疗上也有其特殊性。刘仕昌教授在治疗小儿温病时根据小儿生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挖掘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治疗带下病的辨证思维和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班秀文教授治疗带下病的病案117例,运用IBM SPSS Modeler14.1、CytoScape3.6.1和SPSS Statistics21软件,对药物进行频次计算、关联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 117例患者共计289诊次,处方298首,使用药物188味。病例数量排名前3位的证型为脾虚证、湿热证和湿瘀证;药物使用频次前5位的依次是白芍(165)、甘草(148)、白术(138)、茯苓(117)、土茯苓(115);药类使用频次排前5位的依次为补气药(274)、补血药(201)、利水消肿药(189)、活血调经药(154)和清热解毒药(125)。支持度 ≥ 0.1,置信度 ≥ 0.8的常见药对有11对,药物3项关联有34项。药物共现关系分析图显示白术、甘草、白芍、党参、苍术、土茯苓、制附子的中介中心度较高。脾虚证、湿热证和湿瘀证分别提取出27个、30个和25个药物组合公因子。结论 班秀文治疗带下病时注重健脾除湿、经带并治和从肾治带,久带则标本兼顾,补气养血益阴,其学术观点与临证经验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张士卿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研究40余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理论造诣,治疗疑难病症,匠心独运,常获奇效。现以痄腮、水痘、风温、喉痹四则验案为例,介绍张士卿教授辨证论治小儿温病经验,总结其治法及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