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仁秀 《北方药学》2014,(4):129-129
目的:应用匹拉米洞法对患者大便隐血进行临床检测,并观察这种方法在检测中的特异性以及灵敏性。方法:对比分析法是应用胶体金法与匹拉米洞法对大便标本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性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集的300份大便标本,按照随机抽取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予以胶体金法进行测定,观察组予以匹拉米洞法进行测定,并对比两种测定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虽然在测定过程中相符率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同样具有不同优缺点。结论:应用匹拉米洞法对大便隐血进行测定,有利于提高测定的准确率并节省经济支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胃肠镜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9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6例行无痛胃肠镜治疗,对照组43例行常规胃肠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镇静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愈率65.1%,其中对照组5例患者无法耐受治疗而选择放弃,P<0.01,观察组操作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无痛胃肠镜及常规胃肠镜均可明确消化系统具体病灶,但无痛胃肠镜疼痛轻,对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在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提供治疗的过程中胃肠镜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本文实验研究中的120例病例均随机选取于我院在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按照患者治疗意愿的不同将其分为接受无痛胃肠镜治疗的无痛组和接受常规胃肠镜治疗的常规组,每组60例患者。结果无痛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无痛组患者检查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过程中,胃肠镜可以准确的确定患者的病灶位置,但是无痛胃肠镜的痛苦小,治愈率高,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具有理想的运用效果,值得予以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以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已知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出血,出血量少时肉眼常难以发现,常规粪隐血试验可协助临床医师发现消化道小量出血,从而明确消化道出血原因。但是,由于粪隐血试验的假阴性率较高,致使一部分消化道出血被漏检。消化道出血时,血中的转铁蛋白会漏入到胃肠道,并且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隐血试验对血尿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2009年1~12月行尿常规检查患者60例尿隐血试验为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血尿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大多由泌尿系统疾病所致,少数由全身疾病或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疾患引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胃肠镜检查在老年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在秀屿区医院行电子胃肠镜检查的6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老年患者设为恶性肿瘤组;另选同期54例行电子胃肠镜检查的良性疾病患者设为良性病变组,均采用化学荧光免疫法检测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化学法及免疫法两种粪隐血试验对中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的筛查价值。方法采用化学法(CFOBT)及免疫法(IFOBT)粪隐血试验对1159例军队中老年干部(军队组)和3585例地方中老年人(地方组)进行筛检,结果阳性者进一步检查确诊,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①军队组与地方组粪隐血试验阳性分别是144例(12.4%)和246例(6.9%),其中CFOBT阳性为63例(43.7%)和227例(92.3%);IFOBT阳性为118例(81.9%)和109例(44.3%),而双项检查法均阳性分别为37例(25.7%)和90例(36.6%);军队组与地方组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分别有62例(43.1%)和173例(7n3%),下消化道出血分别为82例(56.9%)和54例(22.0%)。②两组上消化道出血阳性率CFOBT高于IFOB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消化道出血阳性率IFOBT高于CFOB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CFOBT诊断下消化道出血,地方组阳性率比军队组高(P〈0.05)。结论诊断上消化道出血CFOBT优于IFOBT;诊断下消化道出血IFOBT优于CFOBT。同时采用两种粪隐血试验筛查消化道隐性出血及相关疾病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化学法及免疫法两种粪隐血试验对中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的筛查价值。方法采用化学法(CFOBT)及免疫法(IFOBT)粪隐血试验对1159例军队中老年干部(军队组)和3585例地方中老年人(地方组)进行筛检,结果阳性者进一步检查确诊,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①军队组与地方组粪隐血试验阳性分别是144例(12.4%)和246例(6.9%),其中CFOBT阳性为63例(43.7%)和227例(92.3%);IFOBT阳性为118例(81.9%)和109例(44.3%),而双项检查法均阳性分别为37例(25.7%)和90例(36.6%);军队组与地方组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分别有62例(43.1%)和173例(70.3%),下消化道出血分别为82例(56.9%)和54例(22.0%)。②两组上消化道出血阳性率CFOBT高于IFOB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消化道出血阳性率IFOBT高于CFOB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CFOBT诊断下消化道出血,地方组阳性率比军队组高(P<0.05)。结论诊断上消化道出血CFOBT优于IFOBT;诊断下消化道出血IFOBT优于CFOBT。同时采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镜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8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146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每组73例,观察组患者行无痛胃肠镜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胃肠镜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胃肠镜检查结果的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20.5%,且检查及治疗过程中有明显的不适感;观察组治愈率达97.3%。结论常规胃肠镜及无痛胃肠镜均可准确地诊断出消化系统的病灶部位,但无痛胃肠镜解决了常规胃肠镜检查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众多研究表明年龄越高罹患肿瘤的危险就越大,而消化系统肿瘤在老年肿瘤中的比例较高。为了及早发现肿瘤和治疗,笔者调查了老年病房2006-01~2012-06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6种肿瘤标志物(TM)的检测结果,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高龄人群大肠癌普查的意义。方法 被查对象在不限制饮食的条件下留取晨起粪便20g,以序贯法进行隐血(SOB)检查。1994年以后加做粪免疫白蛋白(MA)试验,筛检阳性者均进行全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癌的均行手术切除,大肠腺瘤均在肠镜下行电切并每年内镜随访。结果 SOB阳性232人,其中大肠癌3例,临床分期为DUKES'B期2例,DUKES'A期1例。大肠腺瘤130例,有9例间期癌,临床分期以C、D期为多。MA阳性者137例,合并隐血阳性的大肠癌2例,均为间期癌。结论 每年高龄人群SOB、MA普查有一定意义,及时对大肠腺瘤行干涉治疗对高龄人群大肠癌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半定量粪隐血试验最佳隐血阈值、能否区分不同的大肠出血性疾病以及对大肠癌筛检的作用.方法:连续截取100例门诊结肠镜检查患者,并于肠镜检查前收集两次新鲜粪便标本,同时进行半定量Baso Fecal OBⅡ(B试验)和Hemoccult(H试验)隐血检查.B试验的阳性结果按每克粪便血红蛋白含量记为(-)、(+)(50~200 μ,g/g)、(2+)(200~2 000μg/g)、(3+)(2 000~4 000μg/g)及(4+)(>4 000μg/g).H试验为定性试验,其结果记为(-)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B试验中,以≥(+)为大肠癌的阳性检出阈值,对大肠癌的检出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0%,其检出敏感性高于H试验,是最佳敏感阈值.B试验结果显示,右半结肠癌出血量多于左半结肠癌(P<0.05).结论:B试验有助于确定不同人群大肠癌的阳性检出阈值.如联合免疫化学隐血试验,将获得最佳的大肠癌检出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半定量粪隐血试验最佳隐血阈值、能否区分不同的大肠出血性疾病以及对大肠癌筛检的作用.方法:连续截取100例门诊结肠镜检查患者,并于肠镜检查前收集两次新鲜粪便标本,同时进行半定量Baso Fecal OBⅡ(B试验)和Hemoccult(H试验)隐血检查.B试验的阳性结果按每克粪便血红蛋白含量记为(-)、( )(50~200 μ,g/g)、(2 )(200~2 000μg/g)、(3 )(2 000~4 000μg/g)及(4 )(>4 000μg/g).H试验为定性试验,其结果记为(-)和(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B试验中,以≥( )为大肠癌的阳性检出阈值,对大肠癌的检出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0%,其检出敏感性高于H试验,是最佳敏感阈值.B试验结果显示,右半结肠癌出血量多于左半结肠癌(P<0.05).结论:B试验有助于确定不同人群大肠癌的阳性检出阈值.如联合免疫化学隐血试验,将获得最佳的大肠癌检出效果.  相似文献   

15.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是累及黏膜下层的消化道病变,随着胃镜检查的广泛应用和色素、超声内镜技术的发展,消化道STM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近年来国内外逐渐开展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黏膜层及黏膜肌层肿瘤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探讨其在消化系统肿瘤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分组研究的方法将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84例恶性肿瘤患者和184例良性消化疾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三种糖类抗原(CA153、CA199、CA125)、甲胎蛋白及癌胚抗原水平,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三种糖类抗原(CA153、CA199、CA125)、甲胎蛋白及癌胚抗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CA199、CA125、癌胚抗原差异明显。研究组内不同疾病肿瘤,血清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不同。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积极的作用,其可提高恶性肿瘤的早期检出率,有利于患者及时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17.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消化系统肿瘤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消化系统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692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水平。结果恶性肿瘤患者CEA、CA199、CA125均高于良性消化疾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肝癌、胃癌和胰腺癌患者CA153,高于良性消化疾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AFP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结肠癌、直肠癌CEA阳性率为52.8%,胰腺癌CA199阳性率为93.1%肝癌AFP阳性率为89.5%。结论CEA、AFP、CA153、CA125、CA199可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和恶性肿瘤相关因子联合测定在胃肠道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80例为观察组,以胃肠道良性疾病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胃肠道恶性肿瘤诊断中,联合检测的准确性为87.7%,高于各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准确性比较,四个单项检测(CEA、CA153、TSGF、CA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93、4.04、3.96、3.98,均P<0.05).结论 血清CA125、CEA、TSGF、CA153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早期胃肠道恶性肿瘤诊断阳性率,对于早期诊断胃肠道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粪隐血试验筛查中老年人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655例门诊、住院及常规体检的军队和地方中老年人同时进行化学法粪隐血试验(CFOBT)及免疫法粪隐血试验(IFOBT),阳性者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进一步行相关医技检查确诊。结果本组粪隐血试验阳性548例,其中CFOBT阳性316例,检出率为5.59%,IFOBT阳性232例,检出率为4.10%,经临床、消化道内镜、腹部彩超及其他医技检查证实为上消化道疾病295例,占53.83%,主要有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下消化道疾病201例,占36.68%,主要有痔、结肠息肉、结(直)肠癌等;其他疾病52例,占9.49%,主要有急性胃肠炎、肾功能不全、非消化系肿瘤等。结论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常规用CFOBT和IFOBT 2种方法检测可筛查上、下消化道隐性出血,早期发现相关疾病,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采用粪隐血试验筛查中老年人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655例门诊、住院及常规体检的军队和地方中老年人同时进行化学法粪隐血试验(CFOBT)及免疫法粪隐血试验(IFOBT),阳性者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进一步行相关医技检查确诊.结果 本组粪隐血试验阳性548例,其中CFOBT阳性316例,检出率为5.59%,IFOBT阳性232例,检出率为4.10%,经临床、消化道内镜、腹部彩超及其他医技检查证实为上消化道疾病295例,占53.83%,主要有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下消化道疾病201例,占36.68%,主要有痔、结肠息肉、结(直)肠癌等;其他疾病52例,占9.49%,主要有急性胃肠炎、肾功能不全、非消化系肿瘤等.结论 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常规用CFOBT和IFOBT 2种方法检测可筛查上、下消化道隐性出血,早期发现相关疾病,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