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对持续性或永久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临床诊断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阿司匹林、胺碘酮口服,心室率快者加用美托洛尔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缓解、窦性心律转复率,转复后维持率、Q-T间期改变等。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2例,维持窦性心律16例;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6例,维持窦性心律9例。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持续性或永久性心房纤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观察潘南金对心纤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后窦性心律的作用。方法:将35例心房纤颤转复为窦性心律患者随机且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维持坦抗心律失常药口服,同时治疗组合潘南金2片,每日3次口服,观察窦性心律维持时间,心功能变化及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潘南金对心房纤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方法:将35例心房纤颤转复为窦性心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维持量抗心律失常药口服,同时治疗组给潘南金2片,每日3次口服,观察窦性心律维持时间、心功能变化及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间半年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一年有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潘南金为维持窦性心律、防止房颤复发的良好辅助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服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2例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6)和对照组(n=16)。随访时间为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阵发性房颤的发作次数和时间。结果治疗12个月后,胺碘酮组显效率、有效率及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对心房纤颤的复侓效果及复侓后窦性心侓维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内科42例心房纤颤患者,分为胺碘酮治疗组(20例)和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组(22例).观察心房纤颤的转复情况,在心房纤颤复侓后,继续药物治疗并随访观察1年,评价两组窦性心侓的维持效果.结果 胺碘酮组3d、7d转复率分别为65.00%和70.00%.依那普利加胺碘酮组3d、7d转复率分别为68.18%和81.81%.随访1年时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60.00%和77.27%,两组左房内径分别为(35.12±1.56)mm和(36.82±1.40)mm.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对心房纤颤的复侓及复侓后窦侓维持均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可能与依那普利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及结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6.
心房纤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根据Fram-ingham心脏研究,心房颤动在成人中的发病率为4%,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心房纤颤时由于心房、心室失去了协调一致的舒缩,心排血量明显下降,较窦性心律时减少了25%以上,故易诱发心功能不全,且由于心房收缩不规则,心房内血栓形成的机会明显增多,易造成多发体循环栓塞,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认为,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应尽可能给予一次转复窦性心律的机会。胺碘酮是临床常用的心房颤动的转复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对心房纤颤的复侓效果及复侓后窦性心侓维持的影响?椒?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内科42例心房纤颤患者,分为胺碘酮治疗组(20例)和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组(22例)。观察心房纤颤的转复情况,在心房纤颤复侓后,继续药物治疗并随访观察1年,评价两组窦性心侓的维持效果。结果胺碘酮组3d、7d转复率分别为65.00%和70.00%。依那普利加胺碘酮组3d、7d转复率分别为68.18%和81.81%。随访1年时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60.00%和77.27%,两组左房内径分别为(35.12±1.56)mm和(36.82±1.40)mm。结论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对心房纤颤的复侓及复侓后窦侓维持均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赡苡?依那普利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及结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对电击伤并发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例电击伤患者,心电图证实为心房颤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胺碘酮150 mg静脉注射,继之用微量泵以0.5~1.5mg/min维持泵人,持续24h.观察心律转复情况、心室率、血压、QT间期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12例患者均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转复成功率100%.平均转复时间为(285±75)min.心房纤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前后心室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后24 hQT间期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电击伤并发的心房颤动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盐酸胺碘酮和极化液合用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盐酸胺碘酮、极化液(胰岛素4U+硫酸镁2.5g+10%氯化钾0.75g+25%葡萄糖40mL+5%葡萄糖250mL(糖尿病患者不加25%葡萄糖);转复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8例48h内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予盐酸胺碘酮、极化液和常规治疗,对照组予极化液和常规治疗。观察患者24h内转复窦性心律情况,心室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转复成功率82.0%,明显高于对照组37.5%(P<0.01)。两组均未出现死亡。治疗组出现5例窦性心动过缓甚至房室传导阻滞,2例胃肠道反应,2例低血压,停药后均恢复正常。结论盐酸胺碘酮、极化液合用治疗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转复率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口服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应用盐酸胺碘酮片口服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分散片口服治疗,观察两组的复律成功率及治疗后12个月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并测量复律成功即刻、复律后12个月的左心房直径。结果治疗组复律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vs 82%)(P<0.05)。治疗9个月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于治疗后12个月左心房直径(Cm)显著小于对照组(3.53±0.17)vs(3.72±0.25)(P<0.05)。结论缬沙坦能有效改善胺碘酮对老年患者持续性房颤的转复率及窦性心律维持率,并能抑制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治疗持续性心房纤颤(房颤)的疗效。方法选择持续性房颤胺碘酮复律后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口服胺碘酮0.2g1次/d维持,对照组为胺碘酮0.2g1次/d+螺内酯40mg1次/d。随访1年,观察房颤转复窦性心律后1年房颤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口服螺内酯组患者房颤的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可以减少持续性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又称心律平)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收集重庆市第三人民院4年间普罗帕酮静脉注射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64例,与同期毛花苷C(西地兰)治疗者95例对比分析。结果普罗帕酮组房颤转复成功率82.2%,明显高于毛花苷C组(36.8%)。结论静脉注射普罗帕酮是转复阵发性房颤快速、有效、较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快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宽QRS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7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75~300 mg),继以0.5~1.0 mg.m in-1静脉滴注维持,观察快速心律失常转复为窦性心律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2 h内快速房颤转复率31.7%,预激综合征伴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率100%,室性心动过速转复率87.5%,心房扑动转复率为0,但心室率控制。1例出现心动过缓,1例尖端扭转型室速,5例血压下降。结论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安全而有效,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口服胺碘酮治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n=42)和普罗帕酮组(n=42)。随访时间为1年,比较2组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阵发性房颤的发作次数和时间。结果胺碘酮组总有效率85.71%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胺碘酮治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院内科自1973年5月开展直流同步电击转复心房纤颤工作(以下简称电除颤),开始应用哈尔滨电表仪器厂和我院合作自制的 TCQ 型心律转复器,转复22例23例次;74年1月起又应用鸡西无线电厂制造的XQQI型心律转复器转复80例106例次,共对102例129例次的心房纤颤进行了电除颤。  相似文献   

16.
心房纤颤(AF)合并快速心室率临床常见,多见于中老年,约为其他心律失常的2倍,易引起或加重心功能不全或心绞痛,特别是心脏器质性病变的患者,急需减慢心室率或转复为窦性心律以减轻临床症状.2005年6月至2006年11月间我们使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房颤患者22例,效果满意,结合临床资料和文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英华  刘智芬  张雪莲  班艳  孙志华 《河北医药》2010,32(19):2716-2717
目的比较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将80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小剂量胺碘酮组(治疗组)与小剂量胺碘酮组(观察组)。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均能有效转复阵发性心房纤颤,2组有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7.57%。不良反应轻。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低分子肝素钙对快速性心房纤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心内科收治的快速心房纤颤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50例)和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低分子肝素钙组(50例),观察用药后2周窦性心律的恢复情况,3个月、12个月的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及治疗后5个月的心房纤颤的复发情况。结果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的窦性心律的恢复率及维持率明显高于胺碘酮组,治疗后心房纤颤复发率明显低于胺碘酮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低分子肝素钙对快速性心房纤颤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6孟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100例,依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托洛尔治疗。患者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第3、6、9、12个月的窦性心律,以及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第3个月和第6个月,两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9个月和第12个月,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个月和第12个月,治疗组左心房内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能够减少患者心房纤颤的复发,维持窦性心律,同时能够延缓患者左心房的扩大,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患者并发心房纤颤的易患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开胸术后468例患者并发心房纤颤56例的原因及护理干预。结果经过及时治疗及护理,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反复发作心房纤颤,4d后恢复窦性心律。其余55例患者均转为窦性心律。结论高龄、电解质紊乱、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术式、疼痛、血容量不足与术后心房纤颤的发生密切相关,加强术后监护,纠正低血钾、低血镁,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合理补液是预防和减少术后心房纤颤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