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白及块茎和须根的抑菌作用,并从中筛选出抑菌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滤纸片法和光电比浊法比较白及块茎和须根水提物及醇提物的抗菌活性,并进一步采用系统溶剂萃取法对其活性部位进行定位;最后,通过HPLC比较白及块茎和须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白及块茎和须根的水提物基本无抑菌效果,而醇提物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活性,其中须根优于块茎;氯仿层、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为其抑菌活性部位,其中须根乙酸乙酯层对枯草的抑制效果最好,在1 g·L-1的浓度下抑制率可达50.39% ±3.53%.HPLC结果表明,须根和块茎化学成分基本一致,但单位含量前者显著高于后者.结论:白及须根和块茎抑菌活性成分主要位于脂溶性的醇提物中,两者化学成分相似,但须根中物质含量及抑菌效果相比较均优于块茎,具有一定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筛选大叶胡颓子叶的抗菌活性部位,研究活性部位的抑菌作用.方法 大叶胡颓子叶经乙醇提取,系统溶剂萃取分离得到5个部位.采用滤纸片法检测各部位的抗菌活性,用平板法测定活性部位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 大叶胡颓子叶醋酸乙酯、正丁醇部位对5种常见呼吸道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氏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均有较强的体外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为0.357 2~1.428 6 mg/ml.结论 大叶胡颓子叶醋酸乙酯、正丁醇部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活性,醋酸乙酯部的抗菌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采用CCK-8法筛选出白及中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有效部位。方法:95%乙醇以及蒸馏水回流提取白及块茎,然后采用系统溶剂萃取法将提取物分为石油醚层、氯仿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和水层,CCK-8法筛选出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有效部位。结果:白及块茎醇提物能有效诱导HL-60细胞凋亡,IC50为150.01μg/mL,水提物则无效。石油醚层、氯仿层和乙酸乙酯层IC50分别为103.91μg/mL、57.91μg/mL、101.80μg/mL,正丁醇层和水层诱导凋亡效果不佳。结论:白及块茎醇提物能诱导HL-60细胞凋亡,氯仿层诱导效果最佳,具有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一枝黄花煎剂及其提取物的抗菌试验效果。方法:采用微量琼脂稀释法在体外分别测定一枝黄花煎剂及其提取物(总皂苷、总黄酮)对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Sa)标准菌株及Sa临床菌株、枯草杆菌和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伤寒沙门菌、奇异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的抗菌效应。结果:一枝黄花总皂苷(浓度≤16mg/ml)对试验菌均未显示出抑菌作用;一枝黄花煎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对其他试验菌株的抑制作用很弱(MIC≥100mg/ml生药浓度);一枝黄花总黄酮对试验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MIC范围为0.25mg/ml-4.0mg/ml)。一枝黄花煎剂、一枝黄花总黄酮对Sa标准菌袜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5mg/ml和0.5mg/ml;对15株Sa临床菌株的MIC范围分别为6.2.5mg/ml-50.0mg/ml和0.25mg/ml~4.0mg/ml,MIC均数分别为22.083mg/ml和1.283mg/nd,MIC50分别为12.5mg/ml和1.0mg/ml,MIC90分别为50.0mg/ml和2.0mg/ml,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5.252,P〈0.01)。结论:一枝黄花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不同提取方法的抗菌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以黄酮类化舍物抗菌效果最好,且对革兰阳性菌的抑菌作用比对革兰阴性菌的抑菌作用要强。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明确中药远志的抗惊厥活性部位,为阐明其抗惊厥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70%乙醇做提取溶剂,采用索氏提取器提取后,依次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与甲醇萃取,得到不同极性萃取物。建立最大电休克模型(MES)及皮下戊四唑(PTZ)致小鼠惊厥模型,腹腔注射给予各萃取物,初筛抗惊厥活性部位。采用MES、PTZ、3-巯基丙酸(3-MP)致惊厥模型及旋转棒法对活性部位进行定量活性评价。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石油醚和二氯甲烷萃取物无抗惊厥活性,乙酸乙酯和甲醇萃取物对MES和PTZ致小鼠惊厥模型具有保护作用。其中,甲醇萃取物的抗惊厥活性较好。定量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其抗MES、PTZ、3-MP的半数有效量(ED_(50))分别为143.3、517.1、469.9 mg·kg~(-1);旋转棒法结果显示其半数中毒量(TD_(50))为890.5 mg·kg~(-1),神经毒性远低于阳性药卡马西平。结论:甲醇萃取物为远志抗惊厥的主要活性部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筛选马齿苋耐缺氧的活性部位,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常压密闭耐缺氧实验进行活性部位筛选,采用多种色谱手段、理化和波谱学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结果 醇提水沉部位为马齿苋抗缺氧的活性部位,从此活性部位中分离获得10个化学成分,利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了其中5个化学成分,分别为对羟基苯乙胺、表木栓醇、β-谷甾醇、正三十烷醇、β-胡萝卜苷,其中对羟基苯乙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结论 马齿苋抗缺氧的活性部位所含多为低极性成分,从中分离获得化学成分的活性仍有待于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对唇形科薄荷属植物留兰香Mentha spicata的活性部位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Ⅰ),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Ⅱ),3′-甲氧基木犀草素(chrysoeriol,Ⅲ),5,6-二羟基-7,8,3′,4′-四甲氧基黄酮(5,6-dihydroxy-7,8,3′,4-′tetramethoxyflavone,Ⅳ),5,6,7,4′-四羟基-3′-甲氧基黄酮(nodiflo-retin,Ⅴ)。结论: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薄荷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Ⅳ,Ⅴ为留兰香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白及与小白及的ITS2条形码序列,鉴定白及与其伪品小白及。方法:以采集自云南、湖北、贵州、湖南、四川的38份白及和小白及叶片为实验材料,提取其总DNA,并 PCR 扩增其ITS2序列,对序列进行双向测序,并从GenBank上下载2个物种共8条ITS2序列,用MAGA5.0进行序列分析,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构建邻接树。结果:白及与小白及的ITS2序列全长均为259 bp,种间有14个变异位点;ITS2序列种内最大遗传距离0.008,种间最小遗传距离0.040。由所构建的系统聚类树可以看出,不同来源的白及与小白及的样本均分别聚为一支,两者明显分开。结论:利用ITS2序列可快速准确地鉴别白及与小白及。 相似文献
12.
13.
Xue-Min Wei Yang Liu Xiao-Yue Wang Zi-Tong Gao Shu-Ming Yao Jian-Ping Han a 《中草药(英文版)》2018,10(1):23-26
Rhizoma Bletillae is in high demand 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natural resources have been severely damaged due to excessive exploitation. Because Bletilla striata seeds are small and have no endosperm, the seed germination rate is low in natural conditions. Traditional division propagation could not meet the demands of large-scale cultivation. Tissue culture can provide many seedlings in a short time and is more effective and convenient than other methods. Most studies on tissue culture of B. striata selected seeds as explants. This review summarized the processes of the aseptic seed germination pathway. It included such stages as seed germination, proliferation of clusters of buds, induction of rooting and transplanting of seedlings. Influential factors as well as optimum combina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the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of each stage were also summarized.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tissue culture of B. striata was also prospected. 相似文献
14.
白及的研究概述及其资源利用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白及作为我国民间的传统中药,其药用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由于人为的过度采挖和天然生境的破坏,其野生自然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对白及的本草考证、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药效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并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与保护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大宗中药材的可持续利用、药物研发、道地药材的选育、药材质量的评估、生产管理及GAP规范化种植过程中SOP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白芨多糖对动物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芨多糖对实验性小鼠和大鼠胃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制备白芨多糖。采用冷水应激、乙醇诱导法制作小鼠胃溃疡模型,幽门结扎等方法制作大鼠胃溃疡模型。试验动物各分为5组:白芨多糖低剂量组、白芨多糖中剂量组、白芨多糖高剂量组、对照组和模型组,连续给药3 d,造模后处死动物并观察胃溃疡指数。结果白芨多糖对冷水应激小鼠胃黏膜损伤、乙醇诱导的小鼠胃黏膜损伤及结扎型大鼠胃黏膜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结论白芨多糖对实验性动物胃溃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白及组培快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白及组培快繁的最适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进一步完整建立白及快繁体系奠定基础。方法:以白及成熟蒴果为材料,在不同培养基上进行无菌播种,种子萌发后利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无性系繁殖。结果:白及种子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6-BA 1.0 mg/L;白及丛生芽增殖最佳培养基MS+1.0mg/L BA+0.1mg/L NAA,1/2MS+1.0 mg/L NAA+7.5%香蕉汁有利于白及生根,MS+0.1mg/L NAA+1.0mg/L 6-BA+7.5%香蕉汁既可以促进白及球茎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促进白及的生根。结论:激素于白及组培快繁有显著影响,通过激素适当配比得到白及快繁的最佳培养体系,对白及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适合白及种子试管高频萌发及壮苗生根的培养条件,以获得大量种苗。方法:采用白及当年未裂开的成熟果实,经表面消毒处理,通过MS的不同组方培养基,开展种子试管萌发和生根培养。结果:适合白及种子试管苗高频萌发环境为光环境,最佳萌发培养基为MS+NAA 1.0 mg·L-1+AC 6.0 g·L-1,萌发率可达98%以上;1/2 MS培养基适合壮苗及易于生根培养,生根率达95%以上;平均移栽成活率可达85%。结论:白及组培研究虽有报道,但本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实用的白及种子试管快速萌发技术,有助于推动白及规模化人工种植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