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建立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人凝血子因子Ⅷ(FⅧ)体外高效表达体系。方法将-B区缺失(760aa-1639aa)的人FⅧcDNA(FⅧBDcDNA)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LNC-FⅧBD。经PA317细胞包装后,感染多种靶细胞。分别采用一期法、ELISA法和RT-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人FⅧ的凝血活性(FⅧ:C)和抗原含量(FⅧ:Ag)以及细胞中FⅧBD cDNA的  相似文献   

2.
人FⅧ基因高效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构建人FⅧ真核表达质粒——pAdCMVLinkFⅧDB并观察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活性。方法:采用缺失大部分B结构域的人凝血因子ⅧcDNA(FⅧDB),长度为4.6kb,将其插入含腺病毒序列表达质粒——pAdCMVLink1,构建了FⅧ真核表达质粒——pAdCMVLinkFⅧDB,用脂质体介导法将其转染Cos-7细胞,转染后24,48,72小时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ELISA法及一期法测定培养细胞中FⅧDBmRNA及FⅧ的含量与活性。结果:RT-PCR法可检测到FⅧDBcDNA转录的mRNA,ELISA法测得72小时后FⅧ的含量为每24小时18ng/106细胞,一期法测得活性为每24小时0.6U/106细胞,相当于正常人血浆中100μg/LFⅧ所产生的凝血活性的60%。结论:所构建的FⅧ真核表达质粒在Cos-7细胞中具有一定的表达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类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受体(GMR) 在NIH3T3 细胞中表达的功能特性。方法 将编码人GMRα和β亚单位的cDNA 转染到无人GMR表达的小鼠NIH3T3 细胞中,并检测其阳性转染子在配体刺激后的增殖信号传导与酪氨酸磷酸化。结果 重建的功能性GMRα/β可以介导细胞增殖与细胞集落形成,并诱导βc、Jak2、Shc 及Shc 相关蛋白P145(SHIP) 酪氨酸磷酸化,然而,人GMCSF并不能激活仅含GMRα的NIH3T3 细胞出现有丝分裂信号表达。结论 人GMRα与β亚单位同时转染入NIH3T3 细胞后,可通过βc 磷酸化,激活Jak2 、Shc 和SHIP信号传导途径,而导致配体依赖性细胞生长与集落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登革病毒E基因免疫的可行性,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构建的E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E导入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细胞,SDS_PAGE和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E基因的体外表达,然后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经肌肉注射免疫BABL/c小鼠,检测其诱发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应答水平。结果: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E在小鼠体内诱发一一定水平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且持续时间较长,结论:登革病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猫环状病毒(FCV)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体外转录感染性病毒RNA作为研究人及其他杯状病毒的模型或载体。方法:用RT-PCR法扩增覆盖FCV全基因组的3个首尾重叠的片段,分步插入到表达性载体中,构建全程cDNA克隆,体外转录RNA〉并转染CrandellReese猫肾(CRFK)细胞。结果:构输长cDNA克隆,体外转录并转染CRFK细胞成功,培养上清对CRFK细胞有感染性,使其出现病变  相似文献   

6.
TCR独特型DNA疫苗诱导抗淋巴系统肿瘤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观察TCR独特型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情况。用CEM淋巴瘤细胞系和BALB/c小鼠作模型,RT-PCR扩增CEM系特异性重排的TCR Vβ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作为DNA疫苗。用肌内注射法免疫小鼠,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抗体生成和用MTT法测定CTL活性以检测抗独特型的细胞免疫。结果发现,接种DNA疫苗后第4周开始小鼠血清中即可检测到特异性抗独特型抗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反义bcl2序列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PA317细胞包装逆转录病毒,病毒转导Jurkat细胞后用RT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bcl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仪计数及DNA电泳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转染反义bcl2序列可使内源性BCL2蛋白表达下降,提高白血病细胞株对足叶乙甙(Vp16)的敏感性,促进细胞凋亡。结论:反义bcl2序列能促进Vp16诱导的白血病细胞凋亡,为bcl2反义技术治疗白血病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细胞 (VEC)损伤是再狭窄的始动因素已为大多数学者所公认 ,因此 ,促进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 (PTCA)后VEC的迅速修复并发挥其正常功能是预防再狭窄的关键。实验证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能预防实验性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1,2 ] ,但对其机制知之不多。我们观察VEGF对兔主动脉VEC增殖及分泌前列环素 (PGI2 )和血栓素A2(TXA2 )的影响 ,为VEGF用于预防PTCA后再狭窄提供实验依据。材料和方法1 含hVEGF165cDNA的质粒pSVI2 1由美国Boston大学惠赠 ,腺病毒载体pACCMV·pL…  相似文献   

9.
目的:获得具有天然糖基化结构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方法:采用含sRα启动子和新霉素抗性基因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MEneo,接上XhoI接头,与XhoI酶切hGM-CSFcDNA片段连接,构建了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稳定表达的pMEneo-hGM-CSF质粒。结果:22个pMEneo重构载体克隆中,8个含有hGM-CSFcDNA片段,酶切鉴定插入方向为5个顺式,1个顺式串珠,2个反式。结论:将上述各式以DEAE法转染COS细胞,瞬时表达鉴定,用TF1细胞MTT法测定培养液上清的hGM-CSF活性,顺式和顺式串珠培养上清活性为1×(103~104)U/ml,反式插入方向培养上清没有活性  相似文献   

10.
应用IRES序列研究人FL与Tpo基因在转染HFCL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应用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序列对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人Flt3 配基(FL)与血小板生成素(Tpo) 基因在骨髓基质细胞系HFCL中的表达。方法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IRES序列与FL和Tpo 基因构建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中,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pLFTSN 和空载体pLXSN转染PA317细胞,经G418 筛选。用抗性克隆培养上清感染HFCL细胞,RTPCR和基因组DNAPCR分析mRNA的表达及基因组整合情况,CFUGM 集落法和Tpo 依赖株法测定生物学活性。结果 成功构建出含IRES序列的FL与Tpo 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mRNA水平及基因组中整合有FL与Tpo 基因,生物学活性测定表明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同时分泌FL与Tpo。结论 IRES序列调控FL与Tpo 双基因在骨髓基质细胞中同时独立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对造血调控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纳米材料聚酰胺-胺型(PAMAM)树枝状聚合物/逆病毒基础的质粒载体复合体,在表达水平、持续时间和细胞毒性三方面进行血友病A基因治疗的体外研究。方法 PAMAM树枝状聚合物与含B区缺失(760aa~1639aa)人FⅧ cDNA(FⅧBD cDNA)的以逆病毒为框架的重组表达质粒载体pLNC-FⅦBD形成复合体后,转染NIH3T3细胞系,于转染后第2,5,10,15,30d留取细胞培养上清,分别采用一期法和ELISA法检测其中人FⅧ的凝血活性(FⅧ:C)和抗原含量(FⅧ:Ag),并应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中FⅧBD cDNA的转录,以细胞生长抑制率来表示PAMAM的细胞毒性。结果 PAMAM载体介导的人FⅧ的体外表达可持续30d,24h内每ml细胞上清中10^6细胞表达FⅧ:C平均为0.929U,FⅧ:Ag平均为0.188μg,期间FⅧ表达未见降低;PAMAM的细胞生长抑制率为5.32%。结论 PAMAM能够有效介导逆病毒基础的质粒载体pLNC-FⅧBD转染靶细胞,并维持高效稳定表达,且PAMAM的细胞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红色酵母D-氨基酸氧化酶(DAAO)基因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将DAAO cDNA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LSN中,构建了载体pLDAAOSN,经ΦNXA细胞包装后,用NIH3T3细胞测定病毒滴度,以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K562白血病细胞,G418筛选出抗性克隆,命名为KDAAO.PCR、原位杂交分析外源基因整合和表达,并以不同浓度的D-丙氨酸(D-Ala)处理KDAAO细胞.结果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中含有完整的DAAO基因.包装细胞产生了高滴度病毒(5.2×106 cfu/ml).DAAO基因已整合至KDAAO细胞基因组中,并在mRNA水平表达.D-Ala能明显杀伤KDAAO细胞.结论 DAAO/D-Ala自杀基因系统可以进一步用于肿瘤的基因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构建3个针对小鼠Qa-1基因的小发夹RNA(shRNA)表达质粒,观察其对Qa-1基因的沉默作用,筛选出有效靶位。通过美国Ambion公司提供的siRNA web设计工具,选择3段针对Qa-1的siRNA,交由晶赛公司合成3个小发夹表达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NIH3T3细胞,第1、2、3组细胞分别转染3个小发夹表达质粒,第4组细胞单纯加入脂质体作为阴性对照,收集转染后24、48、72小时的细胞,用RT-PCR技术及流式细胞术对Qa—1在RNA水平的变化和细胞表面表达进行分析,筛选最有效的干扰片段。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3个针对小鼠Qa—1的小发夹表达质粒。RT—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证实,转染后3个组shRNA载体均可抑制Qa-1基因的表达,但抑制程度不一:24、48、72小时3个组细胞表面Qa-1表达减低率分别为H2-T231:60.9%,81.9%,43.6%;H2-T232为:64.5%。73.9%。61.1%;H2-T233为:61.9%,71.2%,47.5%.其中H2-T232组在3个时间点抑制作用均最明显。结论:构建的3个针对Qa-1的小发夹表达质粒均能抑制Qa-1的表达,其中H2-T232具有最有效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本研究目的是构建含有人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观察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用限制性内切酶法获得B区缺失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BDDhFⅧcDNA)片段,将其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XZ208,构建了慢病毒表达载体pXZ208-BDDhFⅧ;用限制性内切酶法鉴定载体的连接方向,用磷酸钙共沉淀法将重组质粒pXZ208-BDDhFⅧ分别与包装质粒ΔNRF、包膜蛋白质粒VSV-G共转染293T包装细胞,包装后感染293T细胞,并以pXZ171作为对照。在感染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DDhFⅧ基因的转录,一期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FⅧ的活性,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载体的感染效率,PCR检测BDDhFⅧ基因的整合。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表达载体pXZ208-BDDhFⅧ,其基因转导染效率达到了59.57%。RT-PCR法能够检测到BDDhFⅧ转录的mRNA。感染后24、48、72小时检测到细胞上清中FⅧ活性(FⅧ∶C)分别为12%、43%、87%。PCR法扩增出了534bp的特异性片段。结论:成功构建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XZ208-BDDhFⅧ,在体外可以有效感染293T细胞并表达有活性的FⅧ,提示基因治疗可应用于血友病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并鉴定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2-TH,建立稳定的PT67产病毒细胞系,并观察其对NIH3T3细胞的感染效率,为基因调控干细胞分化治疗帕金森病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片段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2-MCS上,鉴定后用脂质体法转染PT67细胞进行病毒包装、扩增,最后通过感染NIH3T3细胞,测定病毒滴度。结果:酶切、测序结果与TH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预期结果一致,病毒滴度达1.6×106pfu/mL,对NIH3T3细胞有较高的感染效率。结论: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可成功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pLNCX2-TH,建立PT67产病毒细胞系,为帕金森病的基因治疗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构建携带变异体二氢叶酸还原酶(mDHFR)和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AAV)载体,并使其在NIH3T3细胞中表达,观察NIH3T3细胞的耐药性变化。先分别扩增mDHFR和GFP基因片段,并用甘氨酸接头以PCR的方法将其连接在一起,插入T载体,酶切后插入AAV载体,包装成病毒后感染NIH3T3细胞,通过PCR、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对融合基因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PCR检测到NIH3T3细胞DNA基因组中mDHFR和GFPcDNA,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的比率约为25%,MTT法检测转基因组对MTX的耐药性增强,结论:AAV载体可将mDHFR和GFP融合基因导入NIH3T3细胞并成功表达,使其对MTX的耐药性增强,为mDHFR基因和AAV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构建含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和研究逆转录病毒对T细胞的感染能力,利用亚克隆技术将磷酸甘油酸激酶启动子(phosphoglycerate kinase promoter,PGK)基因和GFP全长cDNA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采用磷酸钙沉淀法将重组载体转染PA317包装细胞,G418筛选出抗性克隆,收集滴度最高的病毒上清感染NIH3T3和T细胞,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PA317包装细胞后,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GFP的表达。G418筛选后,含GFP的逆转录病毒可感染原代培养的T细胞。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能够快速、稳定地将外源基因转移至T细胞,可作为介导T细胞基因转移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给血友病A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体外和NOD/SCID小鼠中应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血友病A基因疗法的可能性。构建含有B区缺失的人凝血因子Ⅷ(BDDhFⅧ)基因和IRES-eGFP编码序列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XZ9/BDDFⅧ。通过3质粒共转染293FT包装细胞,包装后感染293FT,HLF,Chang-liver和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感染后分别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一期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FⅧ抗原,FⅧ的mRNA转录和基因整合情况。超速离心收集病毒颗粒,并通过门静脉注射感染NOD/SCID小鼠。ELISA分析小鼠血浆FⅧ抗原,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转导后1个月RT-PCR分析小鼠肝脏人FⅧ的转录情况。结果表明:成功制备高浓度的重组慢病毒,并能在体外高效转导靶细胞。感染后72 h能检测到高水平的FⅧ活性和FⅧ抗原。RT-PCR和PCR法能敏感检测到人FⅧ基因转录和整合至感染后的细胞中。在所有接受重组慢病毒颗粒注射后的NOD/SCID小鼠肝脏中均能检测到人FⅧ基因的转录,同时重组慢病毒也能在体内高效转导小鼠肝细胞。在感染后72 h小鼠血浆中人FⅧ水平为(49±6)mU,1周后为(54±8)mU,1个月后为(23±4)mU。结论:携带BDDhFⅧ基因的慢病毒颗粒在体内外能高效转导靶细胞,且所有被转导的靶细胞都能有效的分泌人FⅧ。经过门静脉注射慢病毒颗粒的NOD/SCID小鼠可以持续表达人F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