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阴阳胜衰变化与微血管的自律运动密切相关,阴阳失调就是气和状态被破坏,导致气有余或气不足。调整阴阳主要就是促进阴阳自和、扶正袪邪,恢复器官组织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
衰老是损伤积累的结果,DNA损伤是生物进化的手段,衰老源于自然选择。能量代谢降低是衰老的特征。组织中的毛细血管网分层平行排布,彼此相互独立。毛细血管网的逐层退化应是衰老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慢痛神经网也应是一张大电网,由分泌SP的初级感觉传入神经组成,中枢突侧支相互建立突触连接构成"络",由胶质层中间神经元构成"径",电突触是其连接的主要形式。慢痛神经网的穴位也是快痛神经网的穴位。气应是快痛神经网与慢痛神经网的电冲动。中医阴阳五行主要与气相关。 相似文献
4.
经络应由牵张感觉神经及中间神经组成的一个大电网。中间神经承担"径"的作用,牵张感觉神经传入终末侧支相互之间构成突触而形成"络"。这个电网覆盖全身各处组织,电冲动可在这个网络中向各个方向传导,并通过干道从一端直接传到另一端。 相似文献
5.
腧穴的特异性并不在于其特异的组织结构,甚至说没有什么特异的组织结构,而是在于刺激它可以产生特异的生理功能。特异性在于位于穴位点的群痛觉传入神经具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点。腧穴代表的应该是经络网中"径"或者干道一端在网上的附着点。这个附着点集合了大量的经络神经传入终末,而这些神经的周围端就是腧穴。 相似文献
6.
7.
针刺的特异临床疗效主要是刺激快痛神经活动脑啡肽类抑制神经,使慢痛神经制约环路的功能正常发挥,恢复病变组织,改善组织功能。 相似文献
8.
9.
循经感传是沿经脉分布的感觉神经敏感性接力提高的结果。十四古典经脉是经络网实现神经活动同步化的连接方式。沿经脉线组织通道的形成与经络神经息息相关,经络神经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是调控细胞外基质胶原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近些年微循环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经络与微循环的相关性,为解释经络现象、揭示经络的本质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突破口。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已公开发表的研究文献,对研究经络与血流微循环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发现经络现象与微循环存在着微妙的关系,并且以经络理论为指导的针灸疗法、艾灸疗法及其他疗法对一些以微循环改变为突出病理表现的疾病有较好疗效。结论现代医学部分检测技术对微循环血流量的研究只能反映经络的部分功能,经络整体特性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行气血,营阴阳,是中医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流的途径,对针灸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揭示经络实质,几十年来众多的学者对经络循行线上的机体组织的理化特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仍无统一的意见。近年来随着对微循环认识的深入,人们在临床和实验中不断发现微循环与经络现象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经络:信息论“——从自身经络感传现象浅谈经络实质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自身出现的经络感传现象,经上的思索探求,认为经络产不等于神经系统,然而经络亦不能脱离神经系统,经络亦是以神经系统为物质基础的。“经络”是非物质的,“经络”只是一种“信息”,是一种“现象”,它是以神经系统为物质基础的,类似于电脑之“硬件”与“信息软件”的关系。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电脑”,有着一套更加复杂高级的“经络信息”系统。正因为经络是一种“信息”,而不是一种物质所以,经络是可以感知的,可显示 相似文献
13.
传统针刺的作用机制调实补虚也就是中医的五行权衡,主要是痛觉神经敏感性的调节。通过五行权衡促进阴阳自和。经络突触电传导的条件是由两侧神经的敏感性决定的。针刺提高了穴位处的神经敏感性,满足了传导条件。 相似文献
14.
15.
痛觉神经调控着初级传入的敏感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内脏初级传入敏感性异常,胃肠部分传入敏感性低下或受抑制,部分传入又病理性敏感化;胃局部微环境改变。 相似文献
16.
17.
经络系统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经络古文献出发 ,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以及相关的中西医临床实践中的现象 ,将经络理论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进行了对比 ,认为经络实质是多层面的 ,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在结构上存在由中枢到周围的平行或伴行的关系 ,它们与免疫系统构成网络巨系统 ,经络与该巨系统相应 ;在微观水平上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是巨系统内部相辅相成的关系的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18.
经络与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是中医学、现代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经络与现代医学中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的循行分布吻合度高,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联系密切,人们常因此而将三者混淆。基于针灸在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疾病治疗中的较大优势,笔者在源流、生理解剖、生理功能、临床应用方面对其关联性进行了多元化的探索。认为经络有其相对独立性,神经、循环系统并不能完全取代经络,但经络与神经、循环系统密切相关,在临床上可将经络和神经、循环系统相结合,以指导对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内脏高敏感性不但有痛觉初级传入的敏感化,也有非痛觉初级传入的敏感化,两者关联,而后者与内脏易激疾病关系更密切,IBS、OAB、慢性咳嗽等内脏疾病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就是初级传入敏感性改变。 相似文献
20.
气行血行就是微血管的自律运动,是以血管紧张素Ⅱ、缓激肽及其它介质介导的血管收缩与舒张交替进行的节律活动;可以调节微循环血流量及流速,促进组织液的流动、血液与组织液的交换、静脉血回流;是组织细胞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