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3.
[目的]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乌萸汤含药血清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抑制素(INHB)、促卵泡激素受体(FSHR)mRNA的表达及其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乌萸汤、尿促卵泡激素(FSH)及正常大鼠含药血清,培养48h后,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放免法测定颗粒细胞INHB、FSHR、mRNA及培养液中雌二醇(E2)含量。[结果]各用药血清组E2含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颗粒细胞INHB、FSHRmRNA表达量明显增多,其中乌萸汤中剂量血清组效果优于西药组。[结论]乌萸汤含药血清能明显促进卵巢颗粒细胞INHB、FSHRmRNA的表达以及E2分泌,说明乌萸汤可以通过调控卵巢局部因子、增强FSHRmRNA的表达从而提高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改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促进E2的分泌,以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及排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育泡饮对体外培养大鼠卵巢颗粒细胞(GC)间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及雌二醇(E2)分泌的影响,探索中药促进卵泡发育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细胞培养48 h后,加入促卵泡激素(FSH)50 ng/mL和不同剂量的育泡饮,继续培养48 h,放免法测定颗粒细胞培养液中E2的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CX43蛋白的表达。[结果]1)育泡饮能够促进卵巢颗粒细胞分泌E2,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E2分泌逐渐增加。2)育泡饮可明显促进颗粒细胞CX43蛋白的表达,其中高剂量组的促进作用与FSH组作用相似。[结论]育泡饮能明显促进卵巢颗粒细胞CX43蛋白的表达及E2分泌,说明育泡饮可通过上调CX43蛋白的表达促进颗粒细胞的增殖,增强颗粒细胞的抗凋亡能力,进而调节卵泡的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周期穴位埋线法对乳腺增生症大鼠血清雌激素E2、孕激素P的影响。方法 将32只雌性未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周期穴位埋线组和普通穴位埋线组。治疗组每个性周期埋线1次,1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于末次治疗后,腹主动脉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E2及孕激素P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对比,周期穴位埋线组大鼠血清E2含量明显降低,血清P含量明显升高,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普通埋线组大鼠血清E2含量明显降低,血清P含量明显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普通穴位埋线组比较,周期穴位埋线组大鼠血清E2和P的降低更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周期穴位埋线法和普通埋线法均能抑制和改善乳腺增生症,但周期穴位埋线法疗效优于普通埋线法,其原因可能与调节血清的性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中药紫草的水溶成分--紫草多糖对体外培养颗粒细胞的直接作用.方法 分离出大鼠双侧卵巢的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选取健康未成年雌性SD大鼠160只,其中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组和hCG组,分别采用不同浓度(0.00、0.30、0.75、1.50、3.00、7.50 g·L-1)紫草多糖培养,每组5只;另10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紫草多糖组、hCG组和hCG-紫草多糖组,分别进行不同时间(0、1、2、3、4 h)的培养,每组5只,共计100只.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测定不同实验组颗粒细胞培养液中孕酮(Progesterone,P4)和雌二醇(Estradiol,E2)的浓度.结果 紫草多糖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CG刺激下颗粒细胞P4和E2的生成,大剂量(大于3.00 g·L-1)也抑制基础P4和E2的生成,紫草多糖主要使培养液中的P4含量降低,但大剂量也可使细胞内的P4含量降低.紫草多糖作用于颗粒细胞1 h后明显抑制hCG促P4生成的作用,但细胞洗涤后再培养,对hCG的反应性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 紫草多糖可直接作用于体外培养的颗粒细胞,抑制hCG促甾体激素生成的作用,该抑制作用起效时间短,并且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障丸对青春期PCOS大鼠卵巢形态学和血清激素的影响。方法:以23日龄幼年SD清洁雌性大鼠为研究对象,应用皮下埋植左炔诺孕酮硅胶棒联合皮下注射HCG法建立青春期PCOS动物模型。运用免疫组化及光、电镜技术等方法,检测大鼠造模前后及给药前后卵巢形态学和血清激素的变化。结果:内障丸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用药后体重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内障丸治疗后卵巢色泽红润,高剂量组卵巢重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36日模型组卵泡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颗粒细胞层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变薄(P0.01),泡膜细胞层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5)。内障丸治疗后高、中、低剂量组囊状卵泡比例均明显降低(P0.01),颗粒细胞层数均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其中低剂量组黄体组织数量增多明显(P0.05)。造模后模型组E2含量变化不明显,而T含量显著升高(P0.01)。内障丸治疗后高、中剂量组T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①皮埋左旋18-甲基炔诺酮联合HCC诱导SD幼年雌性大鼠PCOS动物模型卵巢病理改变及血内分泌改变与PCOS病人相似。②内障丸可以改善多囊卵巢大鼠卵巢形态学的异常,其促排卵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对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的作用,降低多囊卵巢大鼠雄激素水平,从而促使卵巢排卵。③内障丸明显改善了多囊卵巢大鼠的高雄激素血症,对多囊卵巢大鼠异常的垂体及卵巢局部内分泌环境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超排卵时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与颗粒细胞促卵泡激素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促排卵周期卵巢对促性腺激素反应性与颗粒细胞促卵泡激素受体 (FSHR)表达的关系。方法 :根据取卵时卵泡发育数不同 ,将卵巢对促排卵药物的反应分为低反应型 (卵泡数≤ 3个 )、中反应型 (卵泡数 4~13个 )和高反应型 (卵泡数≥ 14个 ) ,分别为 11例、15例和 13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测定 3种反应类型的卵泡颗粒细胞 FSHR m RNA的表达量。结果 :低反应型 FSHR m RNA表达量显著低于中、高反应型 (相对积分值分别为 0 .5 4± 0 .0 7、0 .90± 0 .17和 1.2 0± 0 .4 5 ,P<0 .0 5 )。结论 :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与颗粒细胞FSHR m RNA的表达量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瘦素在促卵泡激素(FSH)的参与下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雌二醇(E2)的影响.方法 20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不孕症患者,分成PCOS组和对照组各10例.采用卵泡刺激长方案促排卵,体外培养得黄素化颗粒细胞,然后在不同浓度瘦素(0 ng/ml、10 ng/ml、20 ng/ml、100 ng/ml、1 000 ng/ml)、卵泡刺激素(FSH)(5 mIU/ml)及雄烯二酮(1 μmol/ml)联合作用下继续进行培养24 h,收集培养液,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颗粒细胞产生E2的浓度.结果 加入不同浓度瘦素(10 ng/ml、20 ng/ml、100 ng/ml、1 000 ng/ml)后PCOS组和对照组卵巢颗粒细胞E2的分泌均受到明显抑制;随瘦素浓度的增加E2水平逐渐降低(P<0.05).结论 瘦素能抑制PCOS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雌激素的分泌,其抑制作用随瘦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0.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异常疾病。PCOS的临床表现除了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异常等代谢异常特征外,还表现出月经稀发、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等生殖机能异常的特征。卵巢作为在女性体内合成雄激素的主要场所之一,卵巢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与PCOS高雄激素血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目前还没有找到卵巢胰岛素信号通路与甾体激素合成能力之间的直接联系。对高雄激素血症发生机制与卵巢组织中胰岛素信号通路关系的探讨对阐明PCOS发病机制、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拓展临床PCOS的治疗思路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旨在探讨PCOS高雄激素血症病因的基础上,总结卵巢胰岛素抵抗对高雄激素影响的分子机制及胰岛素增敏剂调节PCOS患者雄激素水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颗粒细胞凋亡机制与多囊卵巢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引起育龄妇女不孕的主要原因,但其确切病因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近年来,对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故颗粒细胞凋亡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引起育龄妇女不孕的主要原因,但其确切病因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近年来,对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故颗粒细胞凋亡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颗粒细胞自噬率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及正常大鼠颗粒细胞自噬的差异,从而探索PCOS发生的相关机制。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10只建立来曲唑诱导PCOS大鼠动物模型(模型组),10只作为对照组,21d后抽取腹主动脉血,进行血清学指标测定,提取模型组与对照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MDC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测定大鼠颗粒细胞自噬率,并比较其差异。结果模型组大鼠体质量高于对照组,血清睾酮、卵泡刺激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模型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自噬率(18.6%)明显高于对照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减少与颗粒细胞的自噬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来源的外泌体miR-100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颗粒细胞炎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石家庄市第四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70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PCOS组),同期70例因输卵管因素助孕治疗的非PCOS患者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IVF妊娠结局相关参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检测患者颗粒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COS的危险因素。RT-qPCR验证hUC-MSCs外泌体中miR-100的表达水平。合成miR-100模拟物及其对照转染至人卵巢颗粒细胞KGN中,RT-qPCR检测miR-100的表达水平。在脂多糖(LPS)诱导的KGN炎症细胞模型中转染miR-100模拟物及其对照,RT-qPCR检测TNF-α、IFN-γ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miR-100对靶基因的调控作用。miR-100过表达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KGN炎症模型中Tol... 相似文献
15.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黄素化颗粒细胞中PDCD5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程序化细胞死亡蛋白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s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及对照组卵巢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DCD5与PCOS的发病关系.方法:选择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中PCOS患者及对照组各30例,收集其颗粒细胞,分别用流式细胞技术、直接免疫荧光以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DCD5蛋白在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定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COS颗粒细胞亚二倍体细胞数明显增加,颗粒细胞中PDCD5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PDCD5阳性细胞主要表达在胞浆,部分表达在胞核.结论:PCOS患者黄素化颗粒细胞凋亡较对照组增加,提示细胞凋亡可能在PCOS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凋亡调控蛋白PDCD5可能参与了正常及PCOS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苗勒氏管抑制因子(AMH)对人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经阴道超声引导下采卵,加入基因重组人苗勒氏管抑制因子(rhAMH)作用于颗粒细胞,测定培养液雌二醇(E2)、孕酮(P)水平。结果在无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作用下,rhAMH对颗粒细胞分泌E2、P无明显影响(P〉0.05),加入FSH后rhAMH明显抑制颗粒细胞E2分泌(P〈0.01)。FSH对颗粒细胞分泌AMH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卵巢颗粒细胞自身分泌AMH且不受FSH的影响,AMH抑制FSH促进卵巢颗粒细胞分泌雌激素的作用,减少卵巢始基卵泡的耗竭,进而增加卵巢的储备能力。 相似文献
17.
非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瘦素mRNA和蛋白表达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黄素化颗粒细胞瘦素mRNA的表达和血清、卵泡液瘦素水平。方法对超促排卵条件下16例非肥胖PCOS不孕患者和24名正常对照进行研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测定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瘦素mRNA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和卵泡液中瘦素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1)两组对象的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上均有瘦素mRNA的表达,但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对象血清瘦素、卵泡液瘦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PCOS组患者血清瘦素与卵泡液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瘦素与卵泡液瘦素水平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对象中卵泡液瘦素水平均与血清瘦素水平显著正相关(PCOS组rs=0838,P=0000;对照组rs=0837,P=0000),血清瘦素水平均与体重指数显著正相关(PCOS组rs=0665,P=0005;对照组rs=0712,P=0000);(5)两组对象中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瘦素mRNA表达与卵泡液瘦素水平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非肥胖PCOS患者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有瘦素mRNA的表达,其表达量无异常;非肥胖PCOS患者血清、卵泡液瘦素水平与正常妇女类似,血清瘦素主要来源于脂肪组织,卵泡液瘦素水平主要取决于循环瘦素水平。 相似文献
18.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颗粒细胞AQP9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卵巢组织中窦状卵泡和在超促排卵(COH)周期黄素化颗粒细胞AQP9的表达,探讨颗粒细胞AQP9表达水平与COH周期卵泡液中甾体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PCOS患者18例,对照组18例。收集卵泡(直径≥1.8 cm)液,测定甾体激素E2、P和T水平;取卵时分别收集大卵泡(直径>1.6 cm)和小卵泡(直径<1.4 cm)的黄素化颗粒细胞。用RT-PCR检测COH周期黄素化颗粒细胞AQP9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定位AQP9在PCOS卵巢内窦状卵泡和COH周期的黄素化颗粒细胞的表达。结果:RT-PCR检测证实黄素化颗粒细胞有AQP9 mRNA表达,PCOS组AQP9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COS组大卵泡的颗粒细胞AQP9表达高于小卵泡,但无统计学差异。免疫组化显示PCOS患者卵巢的窦状卵泡内颗粒细胞和COH周期的黄素化颗粒细胞均有AQP9的表达,染色定位于胞浆和胞膜。在COH周期,颗粒细胞AQP9 mRNA表达水平与卵泡液中E2、P和T均无显著性相关。结论:PCOS患者卵巢组织中窦状卵泡的颗粒细胞及在COH周期黄素化颗粒细胞均有AQP9表达,推测AQP9可能通过水转运介导卵泡发育和窦卵泡形成。在COH周期,PCOS的大卵泡AQP9的表达有高于小卵泡的趋势,可能与卵泡发育有关。在COH周期,颗粒细胞AQP9 mRNA表达水平与甾体激素的分泌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IGF-II)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巢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促排卵结局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42例 PCOS正常反应患者(PCOS正常反应组)、42例PCOS高反应患者(PCOS高反应组)及90例对照组(因输卵管或男方因素助孕者)颗粒细胞中IGF-II的表达,对比分析各组IGF-II的表达及促排卵相关参数的差异,并进行关联性分析。 结果 IGF-II在对照组、PCOS正常反应组和PCOS高反应组相对表达量的中位数分别为1.3(0.5~1.8)、1.7(1.4~2.2)及3.2(2.5~4.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7, P<0.001),其中PCOS正常反应组和PCOS高反应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01),PCOS高反应组高于PCOS正常反应组(P<0.001)。在PCOS高反应组,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素(HCG)日雌二醇(E2)、直径≥14 mm的卵泡数、获卵数、2原核受精卵(2PN)数、优质胚胎数、卵裂数及可移植胚胎数均高于对照组及PCOS正常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CG日黄体生成素(LH)、获卵率、受精率及可利用卵子率均低于对照组和PCOS正常反应组(P均<0.05);在PCOS正常反应组,促性腺激素(Gn)总量(P=0.02)及E2值(P<0.001)均低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颗粒细胞上IGF-II的相对表达量与HCG日E2值(r=0.163, P=0.032)、HCG日≥14 mm的卵泡数(r=0.286, P<0.001)、2PN数(r=0.246, P<0.001)、卵裂数(r=0.296, P<0.001)、优质胚胎数(r=0.286, P<0.001)、获卵数(r=0.386, P<0.001)、可移植胚胎数(r=0.252, P<0.001)及优质胚胎率(r=0.155, P=0.041)呈正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OS患者颗粒细胞上IGF-II的相对表达量与获卵数(β=0.921, P<0.001)及优质胚胎率(β=0.285, P<0.001)呈正相关,与卵裂数(β=-0.283, P<0.001)呈负相关。 结论 IGF-II在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PCOS患者颗粒细胞中高表达,与获卵数及优质胚胎率密切相关,有促进卵泡和早期胚胎发育的潜能。 相似文献
20.
冷冻保存对人始基卵泡中颗粒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冷冻保存对人始基卵泡中颗粒细胞的形态及存活率的影响。方珐:程序冷冻法保存人卵巢组织.采用常规组织学检测冷冻前后卵泡中颗粒细胞形态,并采用胶原酶消化联合镜下机械分离卵巢组织中的始基卵泡.采用双荧光标记,检测冷冻前后人卵巢组织分离始基卵泡中颗粒细胞的存活比例。结果:形态学检测发现,冷冻前卵巢组织中颗粒细胞发生损伤的始基卵泡占12.4%.卵母细胞损伤20.6%:冷冻后两者的比例分别为23.3%与24.4%。荧光标记的冷冻前卵巢组织中颗粒细胞存活的始基卵泡占72.7%,〈50%颗粒细胞存活的卵泡仅占3.6%,卵母细胞存活率为85.5%;冷冻组中颗粒细胞存活的始基卵泡占79.5%,〈50%颗粒细胞存活的卵泡仅占2.5%,卵母细胞存活率达86.1%。结论:冷冻复温的过程主要破坏卵泡中的颗粒细胞.而对卵母细胞的损伤很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