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苯巴比妥能否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惊厥发生,改善预后。方法:对102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给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入院时即肌注苯巴比妥,观察和比较两组发生惊厥和激惹的情况,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消失的情况,住院天数,3-6月时复查头颅CT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惊厥和激惹发生率低,在规定时间内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消失快,住院天数短,3-6月时头颅CT报告异常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应用苯巴比妥能有效预防HIE患儿发生惊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与治疗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脑损伤进行临床观察,并探讨治疗观点.方法:对14例中、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损伤后遗症进行临床观察,包括围产期缺氧情况、临床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惊厥发作、脑电图异常及CT表现.结果:围产期缺氧所致的生后严重抑制状态及神经系统症状43%出现在生后6 h内,症状持续10 d以上者为43%;66%的患儿惊厥发生在24 h内,80%出现脑电图异常,CT表现为脑白质密度减低区.结论:在HIE的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及早期干预措施,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HIE脑损伤所致儿童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PDP)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合并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5例HIE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FDP250mg.kg-1.d-1,0.5h内静脉滴入,1次/d,7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神经系统及心脏征状、体征消失情况、NBNA评分、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测定及头颅MRI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神经系统及心脏征状、体征消失快,NBNA评分高,心肌酶及头颅MRI恢复正常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外源性FDP能明显改善HIE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征状,促进脑及心肌细胞损伤的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 HIE)脑损伤进行临床观察 ,并探讨治疗观点。方法 :对 14例中、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损伤后遗症进行临床观察 ,包括围产期缺氧情况、临床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惊厥发作、脑电图异常及 CT表现。结果 :围产期缺氧所致的生后严重抑制状态及神经系统症状 4 3%出现在生后 6 h内 ,症状持续 10 d以上者为4 3% ;6 6 %的患儿惊厥发生在 2 4 h内 ,80 %出现脑电图异常 ,CT表现为脑白质密度减低区。结论 :在 HIE的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及早期干预措施 ,可提高临床疗效 ,减少 HIE脑损伤所致儿童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HIE患儿80例,按照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降压、吸氧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静脉滴注。结果: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5%,大大高于对照组(70%);实验组患儿在呼吸好转,意识恢复,惊厥消失及体征消失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干预治疗初期两组患儿评价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儿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IE早期加用纳洛酮可以有效提高患儿预后疗效及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刘江海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881-1882
目的:观察苯巴比妥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吸氧、控制惊厥、减轻脑水肿、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苯巴比妥4.5μg/(kg.min),同时加用盐酸纳洛酮0.1 mg/(kg.d),输液泵维持24 h持续经脉滴注,连用7天。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意识恢复时间、反射恢复时间、肌肉张力的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4%(30/34)、76.47%(26/34),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的意识恢复时间、反射恢复时间、肌肉张力的恢复时间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苯巴比妥可以降低HIE的发生率,与纳洛酮联用对预防HIE发生颅内出血及降低惊厥具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郑卫娟 《职业与健康》2004,20(8):105-106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防治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疗效.方法对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观察组早期预防性静脉滴注苯巴比妥,对照则在惊厥发作时才使用其他各种镇静剂,观察惊厥及颅内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惊厥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降低,显著优于对照组(x2=10.48和x2=8.90,P<0.01),且预防用药无不良反应.结论早期预防性使用苯巴比妥可有效防治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166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和脑蛋白水解物,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意识、肌张力、原始反射、吸吮能力等恢复时间、惊厥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较快。结论纳洛酮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中重度新生儿HIE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雷芝芳 《医疗保健器具》2012,19(7):1152-1153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将2003年3月至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符合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标准的80例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苯巴比妥联合高压氧治疗方案,对比两组神经系统症状改善状况及脑CT治疗前后变化。结果神经系统症状改善上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5%,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脑CT示脑病变有所改善,总有效率92.5,%明显优于对照组6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苯巴比妥联合高压氧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较快减轻患儿神经系统症状体征,预后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张新华  秦桂秀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4):3381-3383
目的: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及头颅CT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关系,使HIE诊断及预后评估更具科学性。方法:选择经临床检查诊断为不同程度的足月HIE患儿72例,分别于入院4~10天、28天进行头颅CT检查,并于同期及入院14天进行NBNA评分,3月、6月进行DQ值测定。结果:①生后4~10天CT分度与临床分度的一致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轻、中、重度HIE患儿在不同日龄NBNA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③中、重度HIE患儿NBNA测定14天≤35分患儿组的DQ值低于14天>35分组,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05);④生后28天脑CT改变与预后关系密切。结论:早期头颅CT分度与临床分度一致性差;应用NBNA评分可判断HIE的病情轻重;动态NBNA及生后28天左右脑CT检查可作为HIE预后的早期评估依据,而生后14天的NBNA评分判断预后意义最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负荷量苯巴比妥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作用.方法 将35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78例.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无论有无惊厥早期应用负荷量苯巴比妥20 m/kg肌肉注射,12h后给维持量5mg/(kg·d);对照组则在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应用常规剂量苯巴比妥5mg/(kg·d).观察两组的短期疗效和长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惊厥发生率为11.2%(20/178),对照组患儿为68.0%(121/1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03,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发生率为7.9%(14/178),对照组患儿为50.6%(90/1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459,P< 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7.1%(155/178),对照组患儿为77.5%(138/1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08,P<0.05).观察组患儿在各月龄时所测得的D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随访至18月龄,观察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为7.9%(14/178),对照组患儿为28.1%(50/1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085,P< 0.05).结论 负荷量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控制惊厥的发生并保护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2.
吴小娟  尹妙芬  黄丽  黄莹 《现代医院》2007,7(Z2):110-1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高压氧舱与脑活素联合应用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将98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婴儿高压氧舱与脑活素联合应用实验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动态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意识清醒、惊厥控制、颅内高压消失、脑干症状消失、肌张力恢复时间的变化.并追踪1年比较两组的远期疗效.结果 婴儿高压氧舱与脑活素联合应用及适当的护理,使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后遗症极大地减少.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婴儿高压氧舱与脑活素联合应用及适当的护理对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的恢复均有显著的疗效,且明显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抚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86例HI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3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加用抚触进行早期干预。观察两组HIE患儿6d、9d、12d、15d及出院时NBNA评分情况。结果两组HIE患儿在抚触第6d时,效果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9d至出院时NBNA分值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E患儿给予早期抚触干预治疗,能促进患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改善预后,降低伤残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HIE患儿生长发育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400mg·㎏-1·d-1静脉滴注,1次/天,连用3天.分别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的天数以及平均住院日.结果 两组患儿的咳嗽、喘憋及肺部罗音消失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996、8.211、47.632,均P<0.05),治疗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t=24.190, 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能可显著减轻患儿症状,缩短病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ICH)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疾病,常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其后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早期诊断及预防非常重要.我科自1993年5月至1995年10月对疑有HIE和ICH36例患儿做头颅CT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赵玉萍  彭晓康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4):3810-3811
目的:探讨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92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予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对照组应用胞二磷胆碱,而治疗组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两组方法及疗程相同,最后比较两组NBNA评分。所有病例均于出生后3、6、9、12个月时测定发育商(DQ),对两组临床疗效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呼吸改善时间、惊厥消失时间、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NBNA评分及DQ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胞二磷胆碱相比,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中、重度HIE的总有效率有所提高,患儿惊厥易于控制,意识障碍及肌张力等神经症状及体征恢复快,且在改善HIE的预后方面效果显著,可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无任何不良反应,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热惊厥患儿院前急救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并分析患儿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该院接诊的实施院前急救干预措施的高热惊厥患儿65例(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住院的60例未实施院前急救措施的高热惊厥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儿预后相关指标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3.3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满意率为68.34%,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3.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误吸、舌咬伤、脑损伤、高热惊厥再发作等高热惊厥患儿常见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5.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08%(P0.05)。观察组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及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儿预后相关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热惊厥患儿实施院前急救干预措施后,治疗效果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均得到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减少,患儿预后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etreencephlogram,aEEG)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e-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对照分析方法,分析2011年6月—2014年6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NICU)住院治疗的78例足月新生儿HIE患儿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分度、头颅CT分度及按aEEG分类标准,观察并比较三组患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结果及临床确诊情况。结果通过对HIE新生儿进行脑电图诊断分析,HIE临床分级越高,脑电图的异常率、异常程度就越大,对三组患儿的临床诊断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EG可有效地反映出HIE患儿大脑皮层的病变、脑功能状态及脑损伤程度等。aEEG异常程度与HIE临床分度、HIE头颅CT分度密切呈正相关,在早期诊断HIE、判断HIE病情程度及预测病情预后方面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在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头颅CT检查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6月丽水市妇幼保健院与合作医院收治的HIE患儿107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诊断分度将所有患儿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3组;所有患儿都使用同样的仪器及方法来进行头颅CT检查。观察比较头颅CT诊断分度与临床诊断分度之间的差异。3组的相关头颅CT检测指标值水平差异。头颅CT诊断分度与患儿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头颅CT诊断结果提示,轻度患儿67例,跟临床诊断分度相比符合例数为58例;中度患儿28例,跟临床诊断分度相比符合例数为24例;重度患儿12例,跟临床诊断分度相比符合例数为11例,通过数据相关检验结果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91,P0.05)。临床诊断重度患儿的脑灰质、脑白质及基底节水平显著低于中度患儿及轻度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度患儿的脑灰质、脑白质及基底节水平显著低于轻度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初诊患儿在3个月之后进行CT复查的结果提示,CT诊断分度越低者,其预后情况越良好; CT诊断分度越高者,其预后情况越差。结论头颅CT作为临床诊断新生儿HIE的主要检查方式,可以明确地显示出患儿的病变范围及情况;同时还可以通过患儿的头颅CT检查结果来评估患儿的预后及脑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0.
杨红军  郭彬  侯锡银  姜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9):3025-3027
目的:探讨新生儿头颅CT在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7月收治的8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患儿,于入院第7天、第28天进行头颅CT检查,第7、14、28天进行行为神经测定评分,结合患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度情况,分析头颅CT、行为神经测定评分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HIE CT分度轻度39例(46.43%),中重度45例(53.57%);HIE临床分度轻度33例(39.29%),中重度51例(60.71%)。HIE CT分度与HIE临床分度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IE轻度、中度患儿在第7、14、28天的NBNA得分与重度患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龄7天患儿及日龄14天HIE重度患儿的NBNA评分与日龄28天患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龄7天患儿NBNA评分>35与≤35其预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日龄14天患儿NBNA评分>35与≤35其预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CT表现为低密度影部分消失与全部消失的患儿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外部脑积水与无外部脑积水的患儿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脑室扩大患儿与无脑室扩大患儿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部位颅内出血患儿与单一部位颅内出血患儿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HIE临床分度、头颅CT检查、NBNA评分,综合评估HIE患儿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脑组织功能,可弥补单一检验方法的不足,准确评估病情,对患儿预后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通过有效干预,可以改善HIE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