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杰该上学了。因小杰半年前曾得过一场病,身体一直较同龄儿童弱,妈妈便领他到医院复查。化验、透视等项检查都正常,心电图检查报告:心肌梗死。小儿怎么也会得心肌梗死?在主治医师的询问下,小杰的妈妈详细介绍了小杰的既往病史,原来半年前小杰因感冒发热、流涕、身上出疹、手指足趾脱皮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出院时医生诊断为川崎病。川崎病就是小杰患心肌梗死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2.
3.
4.
川崎病,国内又叫做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日本儿科医生川畸于1967年首次报告,至今,日本已有10万多名此种病人。美国资料认为,亚裔患儿较其他种族高3-4倍。我国北京儿童医院自1975年第一次诊断出此病后,牵头组织全国70家大、中型医院调查,从1983年查出180例,  相似文献   

5.
一个才4岁的儿童竟因心肌梗塞而死亡,一个2岁的孩子竟像老年人那样,不得不做心脏“搭桥术”,这些都是川崎病造成的恶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KD)的护理。方法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儿在患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症状、家属进行健康心理指导。结果12例KD患儿全部痊愈。效方法。对我院儿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12例KD患儿进体征,提出护理问题,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对患儿及结论对于KD患儿有效合理护理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8.
春天来到,3岁以下的婴幼儿可能会患川崎病。虽然早期与感冒很难区别,但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家长要注意观察。1.发病之初患儿的主要表现为发热,一般可持续5天左右,体温波动在38~40摄氏度,呈稽留热或弛张热。2.随着病情进展,患儿逐渐出现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口唇红肿、潮热等全身症状,口腔检查可见舌质发红呈杨梅色,口腔黏膜弥漫性发红,但不会出现水疱、溃疡和伪膜。3.部分患儿在发热期间伴有颈淋巴结肿大,多为蚕豆大小,个别可发展成为鸡蛋大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各系统合并症发病特点。方法:对51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 系统合并症发生率从高到低为血液系统92.2%,心血管系统52.9%,消化系统49.0%,呼吸系统35.3%,泌尿系统29.4%,两个 以上系统损害比例高达80.4%。结论:川崎病合并症发病率高,应提高对其合并症的认识,给予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0.
川崎病(kawasak i d isease)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由日本川崎富作1967年首次报告的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小儿发热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报道日趋增多。其临床表现各异,症状出现时间不一,给早期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若急性发热期未被认识往往引起严重心脏并发症。我们对本院1998年1月~2004年7月之间收治的51例川崎病的临床症状、体征等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力争早期诊断及时治疗。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51例,均为1998年1月~2004年7月之间收入院的患儿,男30例,女21例,男∶女=1·…  相似文献   

11.
川崎病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病。其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病变,心肌梗死是主要死因。我科2005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川崎病2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2例中,男15例,女7例,年龄3个月~10岁,其中4岁以下16例,病程4~6周。所有病例均符合1984年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22例患儿均有发热,双眼球结膜充血,口腔咽部粘膜充血,唇红干燥有皲裂;全身遍布荨麻疹样皮疹,淋巴结肿大。13例指趾端肿胀。2护理2.1患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各系统合并症发病特点.方法对51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系统合并症发生率从高到低为血液系统92.2%,心血管系统52.9%,消化系统49.0%,呼吸系统35.3%,泌尿系统29.4%,两个以上系统损害比例高达80.4%.结论川崎病合并症发病率高,应提高对其合并症的认识,给予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3.
陈国华 《现代保健》2009,(32):69-70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9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收治川崎病6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川崎病发病男孩多发,无季节性差异,非典型病例占20%,误诊率高。结论早期心脏彩超检测冠状动脉内径可以早期诊断川崎病。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在小儿川崎病中应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抽签法将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56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分组,常规组(n=28)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n=28)予以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差异。结果试验组川崎病患儿CRP含量、退热时间、白细胞含量、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比对,有组间数据验证意义(P 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在川崎病患儿中具有显著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川崎病(KD)的临床资料,总结KD的临床特征,探讨KD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典型KD与不完全性KD的主要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比较典型KD与不完全性KD的临床特征,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皮疹、黏膜充血、手足硬性水肿、脱皮、淋巴结肿大、肛周潮红脱皮。48例患儿经给予阿司匹林、潘生丁口服,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均治愈。结论:对非典型KD应及时做超声检查,早期足量使用IVIG可减少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发病特点和冠状动脉改变特点,总结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112例KD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及随访。结果:川崎病的主要表现为发热、皮肤、黏膜病变及淋巴结肿大,脏器损害以心脏、肺为主,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27例,占24.1%,冠状动脉瘤(CAA)3例,占2.7%。结论:近年KD发病有逐年增高趋势,KD再发是CAL的高危因素之一。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对KD的诊断、抗凝药物的治疗和预后判断均有价值,KD患儿应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患者分为单用阿司匹林组与阿司匹林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组,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阿司匹林 静注丙种球蛋白组在热程、住院时间、冠状动脉病变及恢复时间方面均较单用阿司匹林组缩短。结论阿司匹林 静注丙种球蛋白联合应用对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小儿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从 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川崎病以来 ,日本已观察到 15万余例川崎病患儿 ,北美、欧洲、中国等地的病例亦逐年增多[1 4] 。但迄今为止 ,其病因尚未明了。为了解广东省川崎病的发病率、分布及流行特征 ,以探索川崎病的病因及其影响发病的因素 ,我们进行了广东省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 :( 1)调查对象 :2 0 0 0年 8月采用全省统一制作的调查表(附川崎病诊断标准和典型临床表现的彩色照片 )寄发至全省有儿科病床的县市级以上医院儿科 ,由专人对本院儿科1995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底住院的川崎病患儿资料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