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雷平 《四川中医》1995,13(12):20-20
《伤寒论》第40条小青龙汤方后附:“……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注家对之颇有争议。多以为此注系后人所为,不属仲景原意。如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伤寒论讲义》(五版)就言: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笔者认为小青龙汤治喘用麻黄与去麻黄加杏仁都是正确的,其关键在于喘证的病机变化。  相似文献   

2.
麻黄去节除沫的讨论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41001)尚志钧,刘晓龙麻黄是一种常用中药。历代医家多取其茎发汗解表,平喘利水,用于治疗太阳表实证。麻黄根、节则专功收敛止汗,为治自汗、盗汗之良药。麻黄入药,根、茎功能各别,古今认识基本是一致的,然在去节、...  相似文献   

3.
通过查阅书籍文献,整理古往今来麻黄"去节、先煎去沫"理论的记载,总结各家对该理论机理的认识;同时收集有关含麻黄"先煎去沫"的方剂,并对其处方用量、煎煮方法、产地加工、功效应用作了详细的综述;最后针对"先煎去沫"对各类方剂的特点进行了归类总结,以分析该理论形成的可能机理,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4.
王立春 《中成药》1992,14(3):48-48
麻黄为中医常用药物之一,始载于《本经》。自汉·张机收载麻黄汤后,历代医家都以麻黄为发汗、发喘、利水之要药,但在具体应用上虑其发汗力峻,有伤津耗液之虞,后世医家多不轻易采用兹略陈管见,尚祈赐正。 1.对麻黄发汗的认识:麻黄性温、味微苦辛,  相似文献   

5.
麻黄全草、节、去节各部位主成分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麻黄全草、节、去节各部位主成分含量测定孙静芸,陈萍,谢年庚,章建民,余小平(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杭州310007)《伤寒论》中以麻黄为君药的方剂均将麻黄草质茎去节后入药,又云去节者大能发汗,节能止汗 ̄[1]。我们为了探讨古人将麻黄去节入药的机理,以其平喘有效成分总麻黄碱、l-α-萜品烯醇和2,3,5,6-四甲基吡嗪 ̄[2]为测定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含量的比较研究。1仪器、测试条件1001型气相色谱仪(上海分析仪器厂),PEG-20M石英毛细管?...  相似文献   

6.
讨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方药时,我以为有两点应该注意:其一、虽然应以本条条文为主,但为了了解仲景一贯的说法,应该参看伤寒金匮上的其他有关条文,互相补充发明和印证,方能全面的窥见仲景原意.其二、无论字句上的推敲或是学理上的钻研,都应以是否符合于临床实践为依归.否则,不是死于句下,便是纸上谈兵,脱离实际.大家都同意本条为误治后的救逆法,都从误治后的情况来探讨救逆的办法,故有去桂、去芍药的两种不同意见.但是要救逆,必须先  相似文献   

7.
麻黄的地上部分在中药中作为发汗、解热、镇咳、抗炎的常用药。其药效根据植物部位的不同而异。一般来说,地上部分的节间有发汗作用,节及根具止汗作用。作者首先就传统认为麻黄的节间与节药效不同的角度着眼,研究了节间与节的各种药理作用。结果说明两者药理作用虽有不同,但无论哪一部分均含有麻黄素类生物碱。作者又采用等速电泳法测定了十一种麻黄的节间与节中  相似文献   

8.
中药麻黄为常用药。通常认为麻黄茎枝为发汗药,麻黄根、节为止汗药,因此过去加工炮制时,将根、节切去。实验研究发现,麻黄茎节间与节的成分相同,均含麻黄型生物碱,药理作用两者是一致的,故现代炮制不去节是完全合理的。麻黄茎与根的化学成分不同,茎含麻黄型生物碱,根则含大环精胺等几种类型生物碱。药理作用则相反,前者升压,后者降压,这与传统上茎根分用是符合的。  相似文献   

9.
麻黄者,辛温之品,发汗要药。其开鬼门,逐病邪至为迅捷。笔者临证习用于风湿痹痛、伤寒高热、阳水、阴疮诸疾。以其因势利导,退邪于来路,常得事半功倍之效。故浅荐供同道参考。一、开鬼门止痹痛《儒门事亲》载:“诸风寒之邪,结搏皮肤之间,藏于经络之内,留而不去。或发疼痛走注,麻痹不仁。及四肢肿痒拘挛,可汗而出之”。余临床每以麻黄为君,与桂枝、秦艽、灵仙、苡仁等药为伍,用于风湿或类风湿关节炎及坐骨神经痛病,  相似文献   

10.
“酸菜节”     
是的,世界上的确没有一个酸菜节,但是,在我们东北黑龙江,在我的家乡,又确确实实存在过这个日子。 如朝鲜人之于辣椒,山西人之于老醋,蒙古人之于骏马,巴西人之于足球,我的家乡对于酸菜是情有独钟的。在国外“上班”的弟弟说:“真想带两棵过去,怎么跟他们说也说不明白。”不能让外国友人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疾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其组方严谨,用药精当,疗效显著,此书被后世称作"众方之祖"。为了更加深入理解和寻求仲景选方用药的精髓,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经方"来合理治疗外感疾病。文章基于"方证相应"理论,以药物麻黄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探讨以麻黄为主的核心药物之间的配伍规律。研究结果揭示了麻黄的重要性以及在《伤寒论》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中医对疾病的辨证论治思想,加深了对仲景选方用药精髓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一年我随中国医疗队到非洲工作,在异国他乡,运用祖国医学”天人合一”理论指导医疗实践,收获很大,在此谈谈个人的体会:《内经》,《素问·五节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素问·宝命全形篇》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相似文献   

13.
麻黄随配伍的不同.疗效往往随之而异,关键在于辨症论治运用得宜。今择典型病例数则介绍如下:病例1(寒型)张××,女,3岁。1978年10月7日初诊。幼儿系人工哺乳,体元不足,每感时寒,肺炎反复发作,且并发哮喘。今诊形瘦面黄,鼻流清涕,咳不畅,痰白呈泡沫状,喉间有痰鸣音,伴气息急促。自汗出,手心热,纳少,便稀,舌淡,苔薄白,脉濡滑。乃寒邪外束,痰浊内阻,肺脾不和,外卫不固之  相似文献   

14.
中外考古专家在新疆楼兰多处古遗址出土文物中发现大规模的墓葬麻黄,测定距今3 800年,并证明为世界各地仅存的文化现象,实验证明它为中国最早的药用麻黄实物。而中原麻黄药用最早见于东汉初年的《神农本草经》,而同期《武威汉代医简》42简也出现麻黄,之后二世纪初又见于张家界古人堤汉简;三世纪初张仲景创立29首以麻黄为主药的方剂,其中杂疗方有还魂汤,附方有续命汤,均以麻黄为君药。还魂续命或为西域楼兰麻黄崇拜的文化遗存,似可证中原麻黄药用缘自西域楼兰。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原文麻黄附子甘草汤条文中"无证"二字,历代医家多认为是无里证之意。结合全篇以及临证经验,认为麻黄附子甘草汤证所描述的是一个少阴寒化状态,无典型表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咳嗽、鼻塞等),无典型里证(吐利、便秘等),唯脉微、手足冰凉,同时表现为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相似文献   

16.
成睿珍  张春艳  李玥  赵静 《中草药》2018,49(8):1919-1923
目的建立基于UPLC-DAD-TOF/MS结合HPLC-UV法检测麻黄样品化学成分的方法,以明确麻黄"先煎去沫"样品化学成分间的差异。方法 UPLC-DAD-TOF/MS:Waters ACQUITY UPLC?BEH C18(50 mm×2.1 mm,1.7μm)色谱柱,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 L/min,柱温40℃,正、负离子模式扫描;HPLC-UV: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150 mm×4.6 mm,5μm),以0.1%磷酸水溶液(含0.05%三乙胺)-乙腈溶液(99∶1)为流动相,等度洗脱,体积流量1 m 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30℃。结果上沫中所含成分较少,去沫下液和全煎煮液中化学成分基本一致。同时,三者均可鉴定出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5个生物碱类成分和1个羧酸类成分(4-羟基-7-甲氧基-2-喹啉羧酸)。但上沫中生物碱含量极低,而全煎煮液中3种生物碱的含量略高于去沫下液。结论麻黄"先煎去"沫理论可能与生物碱类成分关系不大,但仍需后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7.
《素问·灵兰秘典论》谓:“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以往多把“治节”解释为“治理”和“调节”。愚意以为,这种解释不确切。“治理”和“调节”是一个笼统的提法,可用于任何一脏,不足以阐述“相傅”的  相似文献   

18.
小青龙汤证若喘者去麻黄加杏仁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中说:“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欬、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心下有水气,欬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在小青龙汤加减法中,有“若喘者去麻黄加杏仁”云云。据“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确属小青龙汤的适应症。对于麻黄能止喘,在临床上实有功效。又按“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  相似文献   

19.
<正> “针感”是指患者对针刺的一种即时反应。朱琏《新针灸学》说:“针刺治病时,患者会产生一定的感觉,这种感觉简称为‘针感’”。古籍所述“得气”、“气至”也是这个意思。《灵枢·九针十二原》篇:“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确实,要熟练掌握和运用针刺手法获得满意的“针感”,使针刺取得理想的效果是不容易的,所以“针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一、“针感”在治疗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抵抗”这个名词对糖尿病人来说应该并不陌生。因为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不足是糖尿病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尤其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在整个发生、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胰岛素抵抗”这个名词显得更加“时髦”。对它的研究已不仅仅是糖尿病界的热门,而成为整个国际医坛最热门的研究前沿之一。因为医学家通过对糖尿病的研究而进一步认识了胰岛素抵抗。发现它不仅与糖尿病密切相关,而且还与许多现代疾病有关。并使人们对当今一些现代流行病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那么,什么是胰岛素抵抗呢?所谓胰岛素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