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周勇  傅小宽  李伟  付强  刘英男 《广东医学》2011,32(20):2689-2690
目的 观察局部应用核心交叉锁边法在临床中预防肌腱粘连、恢复手功能的效果.方法 对符合纳入条件的急诊肌腱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普理灵线行核心交叉锁边法缝合修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普理灵线行改良Kessler法缝合修复.观察6周后各损伤肌腱所在手指的功能恢复情况,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肌腱修复后评定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用于臂丛阻滞麻醉时产生感觉与运动有效分离效果的合适浓度及配方,并总结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臂丛阻滞麻醉时对肌腱转位重建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以来采用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施行肌腱转位重建手术患者100例,利用双盲随机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A、B、C和D组各25例。A组麻醉时采用质量分数为0.25浓度的单独布比卡因液(1.5 mg/kg),含0.0625 mg/m L浓度的罂粟碱混合液,为本次研究对照组;B组为低浓度组,配成质量分数为0.25浓度罗哌卡因液;C组为中浓度组,麻醉时用质量分数为0.5浓度罗哌卡因液;D组为高浓度组,麻醉时用质量分数为0.75浓度罗哌卡因液。通过VAS评分系统来评定麻醉后患者的感觉功能,并在臂丛阻滞后120 min、240 min、480 min三个时间段,分别测定肌肉收缩、肌腱张力和关节活动范围,按肌力分级标准评定肌力。根据上面两项指标来确定产生感觉与运动有效分离效果的合适浓度及配方;手术完成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7~20个月,对患者恢复状况进行评定,从而判定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臂丛阻滞麻醉时对肌腱转位重建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B组麻醉后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得到有效分离,较A、C、D组的效果更好;对患者术后恢复状况进行随访,结果中A组、B组、C组和D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0%、96%、88%和84%。结论:罗哌卡因浓度为0.25%时,用于臂丛阻滞麻醉能产生感觉与运动有效分离的最佳效果;且此时肌腱转位重建手术的疗效更显著,患者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肌腱松解术治疗屈指肌腱术后粘连的疗效及探讨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对29例(46条屈指肌腱)屈指肌腱粘连的病例行肌腱松解术治疗,术后患者在医师指导下行功能锻炼.术前及术后均应用TAM系统评定方法评定患指功能.[结果]46条屈指肌腱松解术中,患指术后功能评定,优40条,良4条,差2条.[结论]肌腱粘连松解术要注意手术时机及手术的技巧,术中肌腱松解一定彻底,要注意保留滑车,要有术后完整的功能锻炼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Urich's法拇长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疗效.方法:采用Ulrich's法行拇长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术.结果:本组6例优者3例,良者2例,差者1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患者).结论:以Ulrich's法拇长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术式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将超声对指屈肌腱损伤后粘连程度的判定结果与传统肌力法结果比较,探讨超声评价指屈肌腱损伤后粘连程度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64例(133指)手部屈肌腱损伤患者,手术缝合后由康复技师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彩超检查,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彩超复查及专科体检.结果 同时间点的两种评价方法判定肌腱粘连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超声评价肌腱损伤后粘连程度基本与国际手外科联合会肌腱损伤委员会制定的标准方法(TAM系统)一致.是评估肌腱损伤后粘连程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应用掌长肌腱移植经骨隧道套圈法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掌长肌腱移植经骨隧道套圈法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19例(A组),抽出钢丝法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25例(B组),比较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17例得到3~8个月随访,按TAM系统评定方法,优10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8.2%(15/17).B组24例得到3~8个月随访,按TAM系统评定方法,优6例,良5例,可5例,差8例,优良率45.8%(11/24).两组功能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应用掌长肌腱移植经骨隧道套圈法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操作简单,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超声定位和体表异感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上肢手术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择期行上肢手术的68例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体表异感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患者则行超声定位。比较两组患者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效果、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肌皮神经[(4.4±2.1)min比(9.8±3.6)min]、桡神经[(4.2±1.3)min比(10.6±4.5)min]、正中神经[(6.4±2.5)min比(15.1±6.6)min]、尺神经[(7.3±3.0)min比(18.0±7.4)min]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完全阻滞率、麻醉优良率分别为91.2%(31/34)、82.4%(28/34)、94.1%(32/34),与对照组的58.8%(20/34)、38.2%(13/34)、70.6%(24/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体表异感定位相比,超声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成功率高、麻醉效果良好且并发症相对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anteromedial,AM)行自体单束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20例ACL断裂患者采用AM法行自体单束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采取Lysholm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膝关节主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随访20例患者,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53.5±6.9),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为(88.4±5.2),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为(91.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AM法行自体单束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维持膝关节稳定、恢复膝关节功能的重要方法,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用可吸收线治疗肌腱损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用可吸收线对10例患者,共26根肌腱行改良Kessler单线法核心缝合及周边缝合。术后石膏固定3周,早期适当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2月~12月,按TAM系统评价,优6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90%。结论 可吸收线可以用于肌腱缝合,并且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腓骨长肌腱与腘绳肌腱行前十字韧带(ACL)重建术治疗前十字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7医院行ACL重建术治疗的ACL损伤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移植材料将患者分为腓骨长肌腱组(n=56)和腘绳肌腱组(n=50)。腓骨长肌腱组患者采用自体腓骨长肌腱移植行ACL重建术,腘绳肌腱组患者采用自体腓骨长肌腱移植行ACL重建术。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量表评估2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采用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评估2组患者的膝关节运动水平。记录2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计算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腓骨长肌腱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腘绳肌腱组(P<0.05);腓骨长肌腱组与腘绳肌腱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量表中的跛行、支持、绞锁、不稳定、肿胀程度、上楼能力、下蹲能力、疼痛程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周伶俐  谢波  叶俊武  杨洪彬 《重庆医学》2016,(35):4967-4970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治疗慢性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慢性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19例,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于关节镜下行钙化灶清除术和肩峰成形术(有肩袖损伤者行带线骨锚钉修补术),术中取出钙化灶组织行病理检查,术后随访3个月,评估术前及术后3个月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结果 关节镜下探查发现钙化灶均位于冈上肌腱及其周围,术后钙化灶均消失.术后平均随访(21.50士10.74)个月,与术前比较,ASES、VAS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在术后3个月时均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结果均为钙化物沉积及大量炎性细胞增生.结论 关节镜下做钙化灶清除术和肩峰成形术(有肩袖损伤者行带线骨锚钉修补术)是治疗慢性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途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及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3年6月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0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自体腓骨长肌腱组(31例)和异体肌腱组(29例),比较2组基本资料、手术情况、中立位前抽屉试验(ADT)和国际膝关节评分(IKDC)、Lysholm及Tegner评分。结果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部位以及治疗前的ADT试验阳性率、Lachman试验阳性率、浮髌试验阳性率、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肌腱组手术时间为(91.3±12.5)min,短于自体腓骨长肌腱组的(66.1±13.5)min(t=5.225,P=0.000);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胫骨前移距离等指标均改善(P<0.01),但2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患者的IKDC评分等级、Lysholm评分等级及ADT试验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近期疗效较为满意,与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自体腘绳肌腱横杆悬挂固定法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2月于我院骨科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15例.用股骨端横杆悬挂固定和胫骨端界面螺钉组合行自体腘绳肌腱前交叉韧带单束的重建.重建后随访8~14个月(平均12个月),评估患者的关节活动度、稳定性等指标.结果: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重建后膝关节活动度均正常.所有患者术前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58.60±10.32)分,手术后8个月为(90.32±3.22)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5).截至手术后8个月,IKDC评分14例正常,1例接近正常.结论:说明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横杆悬挂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是一种疗效较好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倪红芳 《黑龙江医学》2015,39(2):214-215
目的探讨手部肌腱损伤后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针对2010-01~2014-05间在我院外科接受治疗的80例手部肌腱损伤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术后2 d,如患者伤口无渗血情况出现,可以进行适当的红外线照射,每天进行分指、并指活动,2次/d,2 min/次。拆线后进行手部腕关节松动训练,2次/d,10 min/次。为了避免肌腱与组织的黏连可以在松动训练之后使用中药熏洗和蜡疗来预防和缓解粘连。术后21 d时,每天进行患指运动5次,5 min/次,配合手部肌肉和关节的按摩,辅助理疗和超短波疗法。术后42 d时主动活动受伤关节,10次/d,间隔2 h。结果 80例手部肌腱损伤患者,达到TAM优良的兵力45例,占比56.25%;达到TAM良好的患者33例,达到41.25%;效果不佳患者2例占比2.50%。手部肌腱康复总有效率达到百分之97.50%。TAM优良及良好的78患者,手部肌腱没有发生粘连现象,灵活性良好,已经恢复正常的生活能力。剩余2例TAM效果差的患者出现黏连现象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康复治疗,在进行粘连松解术后4周恢复良好。结论手部肌腱损伤的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手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用针头找寻异感定位法作肌腱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6例骨科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 结果 用针头找寻异感法,肌腱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材料简单、操作简便、麻醉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结论 临床应用7号注射器针头找寻异感法,准确向筋膜间隙注入足够量的局麻药,可以满足上肢尺侧和肩部手术,无需联合颈丛阻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手部肌腱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从健康青壮年意外死亡志愿供应或外伤断肢而无条件再植废弃肢体取出的手指屈肌腱,经深低温冰箱冷冻处理后将异体肌腱移植于手部肌建缺损处。本组14例,均为男性,肌腱缺损原因均为外伤,其中仲指肌腱缺损7条,屈指肌腱缺损8条;有l例同时修复2条仲指肌腱;移植的异体肌腱长3—9cm,肌腱缝合采用“双十字法”或“8字法”缝合,术后患适当固定制动,全部病例均没有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异体肌腱移植处的伤口均愈合、手指肌腱活动功能按国际手外科联合会制定的总活动度(TAM)法评定:优级2条,良级5条,可级4条,差级4条,优良率是46.7%。4例手指屈肌腱粘连,再次行肌腱粘连松解术。[结论]应用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手部肌腱缺损是代替自体肌建移植的方法之一,可以使手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但是仍存在肌腱粘连的并发症,使修复优良率减低,需要在今后的临床应用研究工作中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腋路臂丛置管用于屈肌腱功能锻炼时左旋布比卡因的最低局麻药镇痛浓度(MLAC).方法选择40例ASA Ⅰ或Ⅱ级行屈肌腱松解的择期手术患者,采用神经刺激器导管技术(B.Braun)行腋鞘置管.术后24~48h进行功能锻炼前经导管推注20ml左旋布比卡因,30min后进行VAS评分(包括静止和锻炼时).采用阶梯方法,局麻药的起始浓度为0.1%.如锻炼时VAS评分≤10mm,则下一病例降低局麻药浓度0.01%;如锻炼时VAS评分>10mm,则下一病例增加局麻药浓度0.01%.同时观察运动功能阻滞程度.结果屈肌腱松解术后主动锻炼时,腋路20ml左旋布比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MLAC为0.127%(95%CI,0.119%~0.135%);6例(17%)患者运动神经被部分阻滞.结论在屈肌腱松解术后主动运动镇痛中,腋路20ml左旋布比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MLAC为0.127%.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5-氟尿嘧啶联合大清止血膜预防肌腱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屈指肌腱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肌腱吻合术后局部应用5-氟尿嘧啶25 mg/ml浸泡的脑棉片贴合于肌腱修复部位的腱鞘滑膜面,然后用大清止血膜覆盖预防肌腱粘连;对照组常规肌腱吻合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观察2组术后4周和8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的变化,以及3个月行肌腱松解患者增生肌腱瘢痕组织TGF-β_1、MMP-9的比较。结果 80例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术后4周和8周观察组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分别为205.05°±7.33°vs.185.10°±4.36°和257.20°±6.46°vs.201.30°±5.34°,P<0.05);3个月后观察组TGF-β_1和MMP-9低于对照组[(220±46)个/cm2 vs.(372±81)个/cm2 vs.(372±81)个/cm2和(11.96±1.45)mg/g vs.(11.91±1.60)mg/g,P<0.05]。结论5-氟尿嘧啶联合大清止血膜可应用于预防屈指肌腱损伤术后肌腱粘连且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23例拇长屈肌腱损伤的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跃华 《宁夏医学杂志》2001,23(11):681-681
根据患者拇长屈肌腱在各区的损伤,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Ⅱ区直接缝合10例,3例出现指间关节背伸受限;Ⅲ区指浅屈肌腱转移8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指间关节背伸受限;Ⅳ区肌腱移植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肌腱粘连,二次行肌腱松解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采用腘绳肌肌腱指骨钢板悬吊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康复训练效果. 方法对13例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6-8股腘绳肌肌腱进行单束双隧道重建, 4孔指骨钢板对移植物行悬吊式固定术后,进行科学严格的康复训练.术后1 a随访,并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效果.结果 12例患者(92.31% ) Lachman试验阴性,1例患者Lachman试验阳性, 12例患者轴移试验阴性, 1例患者阳性.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分从47.77±1.96提高至95.38±4.7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关节镜下采用腘绳肌肌腱指骨钢板悬吊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进行科学严密的康复训练,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