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缬沙坦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无复流的影响,并探讨其信号转导的可能机制。方法 5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n=8),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组(n=16),缬沙坦组(n=16,缬沙坦10mg·kg-1),缬沙坦+LY294002组(n=16,缬沙坦10mg·kg-1、LY2940020.3mg·kg-1)。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60min再灌注120min,制作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复流模型。缬沙坦于再灌注前15min经尾静脉注射,LY294002于再灌注前5min经尾静脉注射。再灌注结束后,采用硫磺素S、伊文思蓝活体染色,观察大鼠心肌无复流范围及缺血面积;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评估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缺血心肌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akt,p-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和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hosphorylated eNOS,p-eNOS)的蛋白表达。结果与I/R组相比,缬沙坦组的无复流面积减少[(31.26±2.83)%比(21.60±3.29)%,P<0.01],梗死面积减少[(40.16±4.19)%比(27.93±4.57)%,P<0.01],Akt、eNOS的磷酸化程度增高(P<0.01);缬沙坦联合应用LY294002后,该组与缬沙坦组相比,其无复流面积及梗死面积均有增加(P<0.01)。结论缬沙坦可以明显减少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面积和梗死面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Akt/eNOS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
Zhu Y  Li J  Lv Y  Jing G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5):677-680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表达的影响,探讨肝缺血后处理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70%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3次循环的再灌注1 min-阻断1 min的缺血后处理,观察假手术(S)组、LY294002+假手术(LY+S)组、PD98059+假手术(PD+S)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后处理(IPO)组、LY294002+缺血后处理(LY+IPO)组和PD98059+IPO(PD+IPO)组的肝功能、细胞凋亡、Akt和ERK1/2磷酸化程度的变化。结果缺血后处理能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肝功能损害,增加Akt和ERK1/2的磷酸化程度,应用LY294002或PD98059后都可以取消IPO的作用。结论缺血后处理可能通过激活PI3K和ERK1/2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能够产生一定的心肌保护效应。观察红景天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红景天苷预防组、红景天苷治疗组、红景天苷预防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组(LY294002预防组)、红景天苷治疗组+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组(简称LY294002治疗组)。红景天苷预防组和LY294002预防组于造模前给予红景天苷12 mg/kg腹腔注射1次/d,连续3 d;LY294002治疗组于再灌注即刻给予红景天苷12 mg/kg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均给予等量等渗盐水腹腔注射;LY294002预防组和LY294002治疗组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前35 min腹腔注射0.3 mg/kg体重的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内Akt、p-Akt、GSK-3β、p-GSK-3β的分布与变化,Western blot测定细胞内Akt、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及磷酸化状态。结果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LY294002预防组、LY294002治疗组p Akt/Akt值(0.246±0.002、0.457±0.012、0.303±0.005、0.361±0.019)较红景天苷预防组(0.857±0.014)、红景天苷治疗组(0.683±0.009)均明显降低(P<0.05)。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LY294002预防组、LY294002治疗组p GSK-3β/GSK-3β值(0.137±0.004、0.380±0.026、0.148±0.013、0.267±0.050)较红景天苷预防组(0.944±0.045)、红景天苷治疗组(0.895±0.043)亦明显降低(P<0.05),而红景天苷预防组与红景天苷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景天苷可增加缺血-再灌注心肌中Akt/GSK-3β的蛋白表达及磷酸化,增强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表达的影响,探讨
肝缺血后处理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70%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3次循环的再灌注1 min-阻断1 min的缺血后处
理,观察假手术(S)组、LY294002+假手术(LY+S)组、PD98059+假手术(PD+S)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后处理(IPO)组、
LY294002+缺血后处理(LY+IPO)组和PD98059+IPO(PD+IPO)组的肝功能、细胞凋亡、Akt和ERK1/2磷酸化程度的变化。结
果缺血后处理能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肝功能损害,增加Akt和ERK1/2的磷酸化程度,应用LY294002或PD98059后都
可以取消IPO的作用。结论缺血后处理可能通过激活PI3K和ERK1/2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大鼠缺血后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促凋亡蛋白Bad磷酸化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胰岛素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抗凋亡机制。方法:4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I/R,n=12),实施30min缺血/180min再灌注;胰岛素组(INS,n=12),于再灌注期前5min颈静脉内输注胰岛素(60U/L,每小时4ml/kg)至灌注期结束;胰岛素 LY294002组(INS LY,n=12),再灌注前10min静脉注射LY294002(0.3mg/kg),5min后再静脉输注胰岛素 LY294002(每小时30μg/kg);假手术组(SHAM,n=10):仅给予冠脉穿线,不实施结扎。实验结束后,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DNA梯带法(DNA Ladder)标测细胞凋亡,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磷酸化Bad(pBad)表达。结果:①与SHAM组相比,I/R组凋亡指数(AI)明显增加(P<0.01),pBad表达降低(P<0.05);②与I/R组相比,INS组AI值明显减少(P<0.01),pBad表达升高(P<0.01);③与INS组相比,INS LY组AI值明显增加(P<0.01),pBad表达降低(P<0.05)。结论:①缺血再灌注可导致心肌组织pBad低表达;②胰岛素对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心肌有明显抗凋亡作用;③PI3K/Akt/Bad途径可能为胰岛素抗缺血再灌注诱导心肌凋亡的重要信号转导机制,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素通过PI3K/Akt途径减少pBad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缺血后给药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穿线结扎法制备SD大鼠心肌缺血模型,松开结扎线造成再灌注.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途径的高选择性阻断剂LY294002(EPO+LY)组.观察心电图Ⅱ导联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以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RT-PCR测定bc1-2,bax及caspase3 mRNA含量.结果:EPO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较轻,细胞凋亡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bax及caspase-3mR-NA降低,bcl-2mRNA增高.结论:EPO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保护作用,LY294002可以减弱EPO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作用有关,PI3K/Akt通路参与了其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I3K-Akt信号转导系统成员Akt1、Bad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后的激活规律,探讨该通路在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溶剂对照组(DMSO)、阻断剂组(LY),于复灌0、0.5、1、2、4 h各不同时间点取材,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测定肝组织中Akt1、p-Akt1等信号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肝组织显微结构;同时测定血清肝功酶水平.结果:IR组大鼠在各复灌时间点上都显示明显肝细胞损伤,并随复灌时间延长加重;肝细胞胞质内有p-Akt1(Thr-308)表达,并在复灌0.5 h达到高峰.应用PI3K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后,大鼠p-Akt1(Thr-308)表达在复灌0.5 h较IR组明显减少(P<0.01),但血清肝功酶指标在复灌4 h才明显升高(P<0.01);同时,LY294002使Akt1下游底物Bad(Ser-136)磷酸化水平降低、细胞损伤加重.结论: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 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对肝脏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应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LY294002,深入探讨电针的神经保护作用与 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Zea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SC)组、模型(IC)组、电针(EA)组、电针+溶剂(DMSO)组,电针+抑制剂(LY294002)组,每组各12只。术后24 h开始电针治疗30 min ,1次/天,治疗3 d。采用Zealonga 5分评价方法观察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氯化三苯四唑(TTC)法脑组织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TUNEL法观察皮质区缺血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PI3K、Akt、p‐Akt、bad、p‐bad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显示EA组与DMSO组的神经功能恢复及脑缺血改善明显优于IC组和LY294002组(P<0.05);EA组与DMSO组凋亡阳性细胞数少于IC组和LY294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 IC组及 LY294002组比较,EA组与DMSO组提高了PI3K、p‐Akt及p‐bad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 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电针足三里穴、曲池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吗啡后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信号通路eNOS/NO的影响?【方法】 SD大鼠56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4只: S组(假手术,只穿线,不结扎), I/R组(单纯缺血再灌注), M组(吗啡后处理 + 缺血再灌注),L + M组(L-NAME + 吗啡后处理 + 缺血再灌注)?除S组外,所有大鼠心脏都经历45 min缺血和120 min再灌注?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于再灌注120 min时,各组随机取9只大鼠,用TTC法染色,计算心肌缺血梗死区(IA/AR);其余5只大鼠,取心肌,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总eNOS和磷酸化eNOS的蛋白表达,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心肌NO含量?运用SPSS 12.0统计软件,统计学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及SNK检验?【结果】 与I/R组比较,M组梗死面积明显缩小,(32 ± 2.8) % vs (49 ± 2.9) % (P < 0.01);磷酸化eNOS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心肌组织内NO含量也明显增加?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l-NAME完全消除吗啡后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明显降低吗啡后处理所诱导的心肌组织内NO含量的增加,但并没有抑制吗啡后处理所诱导的磷酸化eNOS蛋白表达的增加? 【结论】 大鼠在体心脏缺血模型,吗啡后处理可通过eNOS/NO信号通路,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PI3K-Akt信号转导系统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及缺血预处理(IPC)后的激活规律,探讨其与IPC保护作用的关系.方法 将6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C)、阻断剂组(LY)、溶剂对照组(DMSO)5组,于复灌0、1/2、1、2、4h各不同时间点取材,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测定肝组织中Akt1、p-Akt1等信号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肝组织显微结构;同时测定血清肝功酶水平.结果 IR组大鼠在各复灌时间点上都显示明显肝细胞损伤,并随复灌时间延长加重;肝细胞质内有p-Akt1(Thr-308)表达.IPC组大鼠血清肝功酶指标在复灌0、2、4h较IR组明显降低(P<0.01),p-Akt1(Thr-308)表达更强、时程延长;同时,IPC使Akt1下游底物Bad(Ser-136)磷酸化水平增强、caspase-3的活化减少.应用PI3K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阻断PI3K-Akt信号系统活化的同时,也抑制了IPC的保护作用.结论 IPC通过对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发挥了对肝脏的保护作用;该信号通路的激活水平上调,可能是肝IPC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袁勇  郭皓  张毅  甘平  周东  陈嘉勇 《重庆医学》2011,40(24):2410-2412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IPo)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健康无特殊病原体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S组:假手术组;IR组:缺血-再灌注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45 min,再灌注2 h;IPr组:缺血预处理组,分离SMA后给予3个循环的缺血及再灌注各2 min处理余同IR组;IPo组: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无创性肢体缺血后适应(RPOC)是否具有减轻大鼠心梗后再灌注时心肌损伤的作用.方法 所有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L/R)、再灌注前冠脉缺血后适应组(CPOC)和再灌注同时无创性肢体缺血后适应组(RPOC).观察再灌注期间心电、心肌缺血范围(AAR)、心肌梗死范围(IA)、梗死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在减轻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2只健康成年雄性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组(I/R)、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缺血后处理+5-羟葵酸组(I-postC+5-HD)。采用结扎左冠前降支30 min/复灌60 min的方法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并比较各组动物在缺血前、缺血30 min、复灌60 min时LVSP和LVEDP值、血浆CK活性和MDA含量,测定心肌缺血和梗死面积。结果在复灌60 min时,与I/R组相比,I-postC组LVSP明显升高(P<0.05);LVEDP明显降低(P<0.05);血浆CK活性明显降低(P<0.05);血浆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0.05)。比较I/R组和I-postC+5-HD组LVSP、LVEDP、血浆CK活性和MDA含量未见明显差异,梗死面积也未见差异。结论缺血后处理可通过开放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ECT)对诊断缺血性肠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临床证实的急性肠缺血患者的双能量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双源双能量CT增强检查,包括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及虚拟平扫、后处理血管重建;24例行DSA检查及介入治疗;5例行肠部分切除手术。结果:应用DECT血管重建技术诊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2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9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7例、肠系膜上动脉痉挛1例。本组29例均获得外科手术或DSA介入诊疗证实。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时,肠壁可有强化相对减弱;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时,肠管管壁肿厚、肠系膜水肿、腹腔积液;肠壁气肿只见于全层坏死,而其它征象均可见于不同病因、不同程度的肠缺血。结论:DECT能准确诊断缺血性肠病的原因,并有助于判断缺血的程度,减少临床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一种适合于影像学研究的犬急性肠系膜缺血新模型。方法 10只比格犬分为缺血组(8只)和对照组(2只),将4F Cobra导管选择性插入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组对肠系膜上动脉分支行无水乙醇栓塞术,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之后行影像学观察和病理学研究。结果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缺血组肠系膜上动脉部分分支血管闭塞,对照组肠系膜上动脉血管无变化;CT和病理学观察缺血组出现急性肠缺血征象,对照组表现正常。结论 采用选择性插管无水乙醇栓塞技术可建立适合影像学研究的急性肠系膜缺血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一种适合于影像学研究的犬急性肠系膜缺血新模型。方法 10只比格犬分为缺血组(8只)和对照组(2只),将4F Cobra导管选择性插入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组对肠系膜上动脉分支行无水乙醇栓塞术,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之后行影像学观察和病理学研究。结果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缺血组肠系膜上动脉部分分支血管闭塞,对照组肠系膜上动脉血管无变化;CT和病理学观察缺血组出现急性肠缺血征象,对照组表现正常。结论 采用选择性插管无水乙醇栓塞技术可建立适合影像学研究的急性肠系膜缺血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家兔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窦房结传导时间及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在体成年家兔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动物随机分4组:正常对照组(cT)、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处理(IprC)组、缺血后处理(IpoC)组。在不同时间测定各组心房快速起搏或程序电刺激后的窦房结传导时间(SACT)、恢复时间(SNRT)。结果:与CT组比较,各组各时间点SACT、SNRT值均增高;IprC组各时间点SACT、SNRT值较IR组均明显下降,IpoC组缺血期各时间点sNRT值较IR组无显著差异,而再灌注期各时间点SACT、SNRT值较IR组明显下降;IprC组较IpoC组缺血期各时间点SACT、SNRT值明显下降,而再灌注期各时间点SACT、SNRT值无明显差异。结论:IpoC与IprC可能具有类似的窦房结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8.
徐航 《中国民康医学》2014,(22):26+28-2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诊断缺血性肠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例缺血性肠病患者于发病后72h内行64排螺旋CT检查,扫描完成后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容积显示、曲面重建技术进行成像处理和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能清楚、逼真的显示患者肠系膜血管及分支,其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9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5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2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患者4例。结论:64排螺旋CT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缺血性肠病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大鼠无心跳供体(non-heart-beating donor,NHBD)肺移植动物模型上观察缺血后处理对NHBD供肺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对,用“两套管一支架法”完成无心跳供体左肺原位移植。C组肺移植后直接开放肺动脉恢复灌注,而IPO组肺移植后给予5次1 min再灌 /1 min再阻断的后处理措施,然后全面恢复再灌注。结果: IPO组与C组比较,NHBD肺移植术后肺水含量低、肺损伤程度轻,而肺顺应性、肺结构和功能保存更好。此外,IPO组移植术后供肺细胞凋亡程度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较C组低,而SOD含量较C组高。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以减轻NHBD肺移植术后供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存供肺结构和功能,还可抑制NHBD肺移植术后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胺(MCA)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和MCA后处理组(MCA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仅行左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套线而不阻断150 min,I/R组阻断30 min、再灌注120 min,IPO组在再灌注初短暂缺血10 s,再灌注10 s、反复6次、处理后同I/R组,MCA组在再灌注前10 min经静脉给予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5 mg.kg-1,其他处理同I/R组。再灌注120 min后,测各组血清SOD活性及血清MDA含量、心肌ATP酶活性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I/R组比,IPO组和MCA组血清SOD活性增高,血清MDA含量降低,ATP酶活性增高,AI减少显著,细胞结构损伤减轻。结论 MC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