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合并IKZF1基因突变的成人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预后,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可否改善患者预后。方法:收集经毛细管电泳法检测骨髓IKZF1基因突变164例成人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IKZF1基因突变与成人B-ALL患者的预后关系。结果:164例成人B-ALL患者中IKZF1基因突变阳性80例,阴性84例。80例IKZF1基因突变阳性患者根据诱导化疗缓解后的治疗方式分为移植组(48例)和化疗组(32例)。分析结果显示,移植组中IKZF1突变阳性患者的3年总生存(OS)率、无白血病生存(LFS)率分别为50.3%±8.3%和41.6%±8.5%,化疗组分别为33.7%±12.8%和31.5%±9.5%,均明显低于IKZF1突变阴性患者率(79.5%±7.6%、64.0%±8.4%)和(54.4%±9.9%、40.6%±9.6%)(P<0.05)。IKZF1突变阳性80例患者中移植组3年OS和LFS率(55.3%±7.5%和48.3%±7.6%)明显高于化疗组(32.9%±11.8%和28.4%±10.3%)(P<0.05)。结论:IKZF1基因突变是成人B-ALL预后不良的因素,allo-HSCT可明显提高IKZF1突变阳性成人B-ALL患者的3年OS和LFS率,从而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PM1基因突变阳性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NPM1+AML)患者的临床特征、伴随基因突变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并应用第二代测序法测定22种AML常见的基因突变中NPM1基因突变阳性初诊成人AML患者73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43种AML常见的融合基因,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73例NPM1+AML患者中,共检测到74个NPM1基因位点突变,其发生率分别为L287fs(92.0%)、Q289fs和W288fs(2.7%)、L258fs和Q289H(1.4%),其中1例患者存在2个NPM1突变位点;不同突变位点对NPM1+AML的预后无影响。NPM1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的中位值为35.4(1.8-56.6)%,以四分位数上间距38.4%为界,NPM1 VAF38.4%的AML患者(NPM1highAML)与NPM1VAF≤38.4%的患者(NPM1lowAML)相比,早期死亡率显著增加(33.3%vs 7.3%,P0.05)、中位EFS(148 d,95%CI 58-238 vs 372 d,95%CI 264-480 d)(P0.01)及中位OS(179 d,95%CI 6-352 d vs 444 d,P0.01)均显著缩短。在87.7%的NPM1+AML患者中共检测到126个伴随基因突变;NPM1伴随NRAS基因突变的患者完全缓解率高(100%vs 58%)(P0.05),且中位OS时间显著延长(未达到vs 320 d,95%CI 150-490 d)(P0.05)。73例NPM1+AML患者中65例完善了43种融合基因检查,所有患者融合基因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多因素分析显示,NPM1 VAF38.4%是EFS(HR=3.1,95%CI 1.6-6.4,P0.01)及OS(HR=3.0,95%CI 1.4-6.2,P0.01)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结论:AML患者NPM1基因突变常伴随其它基因突变,但罕有融合基因并存;NPM1高突变负荷是NPM1阳性成人AML患者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FLT3-ITD基因突变,探讨该突变在此类患者中的发生率和临床意义。采用PCR扩增技术检测216例初发AML患者骨髓,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随访分析其预后。结果表明,216例初发AML中,FLT3-ITD突变阳性率为20.83%。正常核型AML的FLT3-ITD突变阳性率为24%,异常核型AML的FLT3-ITD突变阳性率为12.5%。FLT3-ITD突变阳性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比例高于阴性者(P<0.01)。有FLT3-ITD突变者无病生存和总生存时间比无突变者短,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LT3-ITD突变阳性者具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和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高的临床特点。FLT3-ITD突变阳性可作为核型正常AML患者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FLT3-ITD等多种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伴BCR-ABL1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为进一步了解此类罕见AML亚型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1例FLT3-ITD等多种基因错义突变的原发AML伴BCR-ABL1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 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示急性白血病;骨髓原始细胞免疫表型为CD13+、CD33+、CD34+(部分)、CD117+和HLA-DR+;染色体核型分析示存在t(9;22)形成的BCRABL1融合基因;基因筛查示FLT3-ITD阳性,且DNMT3A、BCOR、IDH2、BCORL1和RUNX1基因均检测到错义突变。结合既往实验室检测结果,符合AML伴BCR-ABL1亚型诊断。患者接受伊马替尼、地西他滨、高三尖杉酯碱、盐酸阿糖胞苷化疗方案和抗感染治疗,总体生命体征平稳,出院随访。结论 AML伴BCR-ABL1病例较罕见,尚未形成标准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MICM分型,尤其是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相关检测对其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初发AML患者FLT3基因突变,探讨其在AML疾病特征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54例初发成人AML患者的骨髓标本FLT3基因突变。结果:54例初发成人AML患者中FLT3-ITD突变检出率为22.22%,发生FLT3-ITD基因阳性的AML患者中伴染色体正常核型10例(占83.3%),复杂异常核型2例(占16.7%)。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的AML患者的白细胞及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未发生突变者(P0.05),但在性别、年龄、诱导化疗第1疗程CR率、生存率等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例出现FLT3-TKD基因突变的患者与FLT3-TKD阴性AML患者相比,在初诊时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以及第1疗程CR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LT3-ITD突变阳性在染色体正常核型AML患者中比例较高;FLT3-ITD突变的阳性组在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和骨髓原始细胞数量方面明显高于该突变阴性组患者。  相似文献   

6.
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基因突变是一种新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突变,其可能参加了白血病的发生.IDH突变在成人AML,尤其是正常核型AML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其不同亚型对成人AML预后存在不同的影响,同时受其他分子生物学的的影响.该突变与AML的治疗反应、白血病残留、复发等相关,可以作为AML的一种检验标志,并可作为其MRD的监测手段.IDH突变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判断AML预后和指导治疗的指标.本文就IDH基因突变与AML,尤其是与AML临床特征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是近年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发现的常见突变类型,在AML中的发生率为15%~35%,大量研究显示,FLT3突变与外周血高白细胞、骨髓高白血病细胞比例有关,是AML的重要预后影响因素[1-2],核仁磷酸蛋白(NPM1)基因突变也是AML患者最常见的一种基因突变,突变率为25%~35%,在正常核型AML患者中突变率更高,研究显示单独NPM1突变往往预后较好,但当合并FLT3-ITD突变时预后较差[3-6].我们观察了FLT3和NPM1突变在100例AML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分析其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是近年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发现的常见突变类型,在AML中的发生率为15%~35%,大量研究显示,FLT3突变与外周血高白细胞、骨髓高白血病细胞比例有关,是AML的重要预后影响因素[1-2],核仁磷酸蛋白(NPM1)基因突变也是AML患者最常见的一种基因突变,突变率为25%~35%,在正常核型AML患者中突变率更高,研究显示单独NPM1突变往往预后较好,但当合并FLT3-ITD突变时预后较差[3-6].我们观察了FLT3和NPM1突变在100例AML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分析其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是近年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发现的常见突变类型,在AML中的发生率为15%~35%,大量研究显示,FLT3突变与外周血高白细胞、骨髓高白血病细胞比例有关,是AML的重要预后影响因素[1-2],核仁磷酸蛋白(NPM1)基因突变也是AML患者最常见的一种基因突变,突变率为25%~35%,在正常核型AML患者中突变率更高,研究显示单独NPM1突变往往预后较好,但当合并FLT3-ITD突变时预后较差[3-6].我们观察了FLT3和NPM1突变在100例AML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分析其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FLT3、CEBPA、NPM1、DNMT3A、NRAS和KRAS基因突变特征及其临床预后意义。方法收集217例初诊AML患儿骨髓标本,采用PCR扩增产物Sanger测序法检测FLT3、CEBPA、NPM1、DNMT3A、NRAS和KRAS基因突变情况,收集临床资料,探究各基因突变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意义。结果本研究中突变率最高的是NRAS(11.9%),其他依次为CEBPA(10.0%)、FLT3-ITD(5.7%)、KRAS(3.0%)、NPM1(1.4%),未检测出DNMT3A突变。KRAS突变均发生于M5型,NPM1突变均发生于M2型。FLT3-ITD突变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9/L)较非突变组明显升高[104.0(19.8,201.0)vs 11.4(3.8,38.7),Z=-3.061,P=0.002];KRAS突变组年龄明显低于非突变组[2.0(1.0,3.3)岁vs 7.0(3.0,10.0)岁,Z=-2.282,P=0.005]。FLT3-ITD突变组患儿总生存率较非突变组明显降低(25.0%vs 52.5%,χ2=4.993,P=0.026);无病生存率呈减低趋势(33.3%vs 60.6%,χ2=3.750,P=0.053)。RAS突变组与非突变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LT3-ITD突变是AML患儿患者的不良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NPM1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特征。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33例AML患者NPM1基因第12外显子的突变情况,了解NPM1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显示:33例AML患者中共检出8例(24.2%)具有NPM1基因突变,其中M1 1例、M2 3例、M4 1例、M3 3例。19例正常核型AML患者中7例(36.8%)发生NPM1基因突变,明显高于异常核型组(14例中1例,7.1%)(P〈0.05)。NPM1基因突变型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高于野生型组(P值均〈0.05)。结论:NPM1基因第12外显子的突变多见于正常核型AML患者,突变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12.
白血病中FHIT基因的异常表达和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HIT基因位于染色体 3p14 .2 ,实验室的研究证实FHIT基因具有抑癌基因活性。FHIT基因异常表达或表达缺失出现在多种实体肿瘤和造血系统恶性疾病。为了探讨白血病细胞中FHIT基因的异常表达及意义 ,采用巢式RT PCR法对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MDS)、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骨髓瘤 (MM )等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FHIT基因转录本进行检测 ,并对FHIT基因转录本进行序列测定。 98份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标本中AML 38例 ,ALL16例 ,CML 34例 ,其它恶性血液病 10例。全部患者经骨髓细胞形态检查 ,诊断符合FAB诊断标准。肝素抗凝骨髓或外周血 2 - 3ml,分离单个核细胞 ,取 5× 10 7个细胞 ,用RTIZOL 试剂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 ,行PCR扩增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PCR产物。回收目的片段 ,克隆到PGEM T载体 ,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在 5 5 / 98(5 6 % )的被检测病例有FHIT基因的异常表达 ,在AML、ALL和CML异常表达的发生率分别为 2 2 / 38(5 8% ) ,9/ 16(5 6 % )和 19/ 34(5 6 % )。正常骨髓或外周血标本未见有FHIT基因的异常表达。 4 3/ 98(44 % )的患者表达正常转录本 (Ⅰ型 ) ,4 0 / 98(41% )的患者同时表达正常转录本和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部分外显子突变序列在不同儿童血液系统疾病的特征与关系。方法对71例血液科住院患儿(含46例急,tg白血病和25例非白血病患几)的外周血标本,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I。)高发突变的htert基因15号外显子区域进行测序,分析序列特征、突变与疾病的关系。结果71例血液系统疾病患儿htert基因15号外显子序列分析中,46例急性白血病患儿未发现该区域的突变。25例非白血病患儿中,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发现5号染色体1254714位置碱基C杂合突变为A,该位点距离htert基因15号外显子转录起始位点上游91bp。结论成人AML患者htert基因高突变区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突变率低; htert基因杂合突变可能与端粒相关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正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NPM基因突变。方法染色体核型正常的AML患者40例(初治28例,首次完全缓解期12例),MDS患者33例,用基因组DNAPCR法扩增NPM基凶第12外显子,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发现突变患者,将PCR产物克隆至pUCm—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至少挑选5个以上重组克隆,小量制备质粒后进行测序。结果共发现NPM突变患者6例(AML4例,MDS2例),A型突变4例,B型突变1例,新发现突变1例(命名为R型)。结论新发现了一个NPM突变类型,并在国内外首次证实MDS患者也存在NPM基凶突变,为进一步研究NPM突变与AML及MDS发生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NPM1(Nucleophosmin)基因第12外显子突变,探索伴有NPM1基因突变的AML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随机选择98份临床确诊的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冻存骨髓细胞标本,其中78份AML、10份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10份MDS提取DNA,行多重PCR,同时扩增NPM1基因第12外显子及FLT3基因第14、15外显子,PCR-毛细管电泳同时检测NPM1和FLT3-ITD基因突变。结果 78例AML患者共检出21例(26.9%)具有NPM1基因突变,10例ALL和10例MDS均未检测出该突变。78例AML中52例核型正常,NPM1阳性19例(36.5%),26例异常核型AML患者NPM1阳性仅2例(7.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M2、M5患者NPM1基因突变发生率高于其他组。NPM1突变型AML患者WBC中位数为42.0(16.3~102.0)×10^9/L,野生型为14.0(3.4~67.2)×10^9/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例NPM1突变型AML中12例(57.1%)同时伴有FLT3-ITD,57例NPM1野生型患者13例(22.8%)出现FLT3-ITD突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M1阳性FLT3阴性患者9例中8例(88.9%)获得CR1,NPM1阳性FLT3阳性12例中3例(25%)获得CR1,NPM1阴性FLT3阴性33例中16例(48.5%)获得CR1,NPM1阴性FLT3阳性13例中2例(15.4%)获得CR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M1基因突变是AML患者常见的一种突变,尤其是染色体核型正常AML患者发生率较高。伴有NPM1突变的AML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年龄高,外周血白细胞高,更常见于M2和M5中,伴随FLT3-ITD突变发生率高,CR1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及MDS转化为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血液肿瘤相关的体细胞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初诊MDS和MDS/AML患者共111例。采集患者骨髓样本或用初诊时留存的骨髓涂片,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方法检测血液肿瘤相关的58种基因的体细胞基因突变,分析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的相关性。结果:111例患者中总基因突变阳性率为87.39%(97/111),共检测到28种基因的231例次突变。基因突变阳性组患者年龄显著大于突变阴性组(P<0.001)。突变阳性的患者中,老年组(≥60岁)突变率最高,为100%(14/14),成人(15-59岁)组突变率为89.04%(74/85),儿童(≤14岁)组突变率为75%(9/12)。儿童组人均突变基因数目为1.44个,成人组2.47个,老年组2.5个;成人组突变个数显著大于儿童组(P=0.02)。儿童组信号转导基因突变最常见,突变率为46.15%(6/13),老年组和成人组表观遗传调节基因突变最常见,突变率分别为34.29%(12/35)和22.40%(41/183)。转录因子基因突变率在老年人组突变率高于儿童组(50.00%vs 8.33%)(P=0.036);剪接因子基因突变率在成人组和老年组中均高于儿童组(44.71%vs 8.33%)(P=0.024)、(47.06%vs 8.33%)(P=0.036)。结论:不同年龄组MDS及MDS/AML基因突变有所不同,尤其儿童组与成人组及老年组差异显著,提示儿童MDS的发生可能具有与成人和老年人MDS显著不同的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17.
急性白血病细胞SHIP基因的突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HIP(SH2 domain containing inositol 5′-phosphatase)基因主要在造血细胞表达,并在造血细胞的发生发育中发挥关键的负调节作用。本研究旨在评价SHIP基因突变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利用RT—PCR、SSCP及DNA序列分析技术检测了3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正常对照骨髓或外周血标本中SHIP基因表达及突变情况。RT—PCR显示所有标本中都有SHIP基因表达,22%(7/32)AML和12%(1/9)ALL标本中存在SHIP基因的突变,其中1例AML患者发病时标本同时存在2个错义突变,而完全缓解(CR)后消失,而且其发病时的白血病细胞在体外随着IL—3的刺激其Akt的磷酸化明显增加。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急性白血病细胞中SHIP基因突变,提示SHIP基因的突变可能与白血病发病有关;在造血细胞中,它很可能做为一个抑癌基因通过负性调节P13K/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探讨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c-kit突变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法检测31例AML1-ETO阳性AML患者c-kit基因17外显子突变的发生情况,并分析c-kit基因突变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特征以及疗效的关系。结果表明:31例患者中14例检测到c-kit突变,突变率为45.16%,突变组男性患者的比例为71.43%、初诊时白细胞计数>10×109/L患者的比例为78.57%和伴有髓外浸润患者的比例为21.43%,均明显高于无突变组(29.41%、41.18%、0%,P=0.020,0.036,0.045),两组患者的年龄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437和0.510)。c-kit突变和无突变组化疗完全缓解(CR)率(64.29%∶80%)和复发率(58.33%∶21.4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4和0.054),而死亡率(57.14%)在c-kit突变组明显高于无突变组(20%,P=0.039)。结论:AML1-ETO阳性AML患者c-kit突变常见,突变患者预后差,常规检测c-kit突变对患者的危险度分层、预后评估和选择有效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探讨儿童白血病患者PTPN11基因的突变率及其临床意义。提取初诊10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3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1例幼年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TPN11基因突变热点外显子3、8及13,并对研究病例进行临床随访,分析PTPN11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结果表明:在101例ALL中发生PTPN11突变10例,突变率9.9%。PTPN11基因突变与初诊时年龄、性别、白细胞数、强的松敏感试验反应、临床危险度、疾病复发等因素无关(P>0.05)。在26例AML中发生突变2例,其中AML-M2及M4各1例;在3例CML中无1例突变;在1例JMML中可见PTPN11基因突变。结论:PTPN11基因3号外显子E76密码子是儿童白血病的突变热点,G503E为新检测出的JMML突变方式,PTPN11基因突变与初诊时年龄、性别、白细胞数、强的松敏感试验反应、临床危险度、早期复发等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例维吾尔族Gitelman综合征(Gitelmans syndrome,G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  详细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化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SLC12A3基因的26个外显子及其与内含子的交界区,测序确定突变情况。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符合GS诊断。基因突变分析显示,患者SLC12A3基因cDNA序列的第1964位鸟嘌呤G纯合突变为腺嘌呤A(c.1964 G>A),造成第655位氨基酸由精氨酸改变为组氨酸(p.Arg655His),该突变位于SLC12A3的第16外显子。结论  通过SLC12A3基因突变分析,从分子遗传学方面证实1例维吾尔族患者GS的诊断。临床上持续低血钾、肾脏失钾、代谢性碱中毒、血压正常或偏低、低尿钙的患者应考虑该疾病诊断,基因分析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