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和贝那普利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尿素氮及肌酐正常;有微量白蛋白尿患者60例,单纯随机分为3组,非洛地平和贝那普利组各20例,联合治疗组20例,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和肾功能的变化。结果:两药单独治疗及联合用药后血压均有明显下降,尿微量白蛋白降低,联合治疗组降低血压和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幅度优于单独治疗组。结论:非洛地平、贝那普利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降血压、降尿微量白蛋白的作用,两药合用可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明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6):6336-6336
目的观察氯沙坦和百灵胶囊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作用效果。方法 40例未服用ACEI类和ARB类药物的T2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氯沙坦组)20例,口服氯沙坦50 mg/d;治疗组20例,口服氯沙坦50 mg/d+百灵胶囊9 g/d,16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血钾、血肌酐。结果治疗组UAE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SCr、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和百灵胶囊联合应用能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水平。  相似文献   

3.
孙均 《临床急诊杂志》2012,(5):330-331,334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和卡托普利联合治疗高血压并发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降压效果和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将8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并发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分为三组:厄贝沙坦治疗组26例;卡托普利治疗组28例;厄贝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组30例。观察4周,收集血压、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结果:三组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和尿微量白蛋白,但联合治疗组较任一单用组更显著减少了尿微量白蛋白(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高血压并发微量蛋白尿患者不但能有效的控制高血压还具有显著的肾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对其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3月~2012年4月门诊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给予氯沙坦口服,4周后复查血压和肾功能.结果: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压显著下降(P<0.01),肾功能Cr、BUN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4 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MA)、转铁蛋白(TRF)、尿免疫球蛋白G(IgG)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氯沙坦不仅可降低血压,而且可降低24 h尿蛋白、MA、IgG、TRF,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对肾脏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随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在糖尿病及高血压肾损伤患者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共62例(糖尿病30例,高血压32例),并按1989年Mogensen标准,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三组:正常白蛋白尿组(UAER<30mg/24h)2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30~300mg/24h)20例,大量白蛋白尿组 (UAER>300mg/24h)22例,均经内科正规治疗;留取24小时尿液计算UAER,治疗前后均留取随机尿测定尿微量白蛋白 (UmAlb)及尿肌酐进行比较.结果 随机尿ACR与UAER呈现明显的正相关(r=0.78,P<0.01),与UmAlb也呈明显正相关(r=0.77,P<0.01);肾损伤各组ACR及UmAlb检测结果比较中,UmAlb在对照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无意义(P> 0.05),ACR则有显著差异(P<0.01);在评价肾损伤的敏感性比较中,ACR在正常白蛋白尿组阳性率达35.0%,UmAlb阳性率仅5.0%,两者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χ2=3.91,P<0.05);治疗前后各组ACR及UmAlb检测结果比较中,正常白蛋白尿组的UmAlb治疗前后检测结果比较P<0.05,ACR治疗前后检测结果比较P<0.01.结论 随机尿ACR与UAER及UmAlb有着极好的相关性,在肾功能早期损伤的诊断及治疗后的疗效观察中均优于UmAlb,可以作为替代UAER及UmAlb作为肾病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效钙离子拮抗剂 (左旋氨氯地平 )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抑制剂 (依那普利 )对老年 2型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和尿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将 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 (男2 3例 ,女 13例 ,平均年龄 6 3± 7岁 )随机分为三组 :左旋氨氯地平组 (12例 )、依拉普利组 (12例 )及两药联合治疗组 (12 )例。三组在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 ,分别服用左旋氨氯地平 2 .5mg、依拉普利 5mg ,清晨口服 ,每日一次 ,如果治疗 2周后血压仍未降至正常 (>140 /90mmHg) ,则左旋氨氯地平增加至 5mg ,依拉普利增加至 10mg ,共用 12周。结果两药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 (P均 <0 .0 1) ,并可减少 2 4h尿白蛋白排出 (P <0 .0 5 )。两药联合治疗降低血压和降低尿蛋白的幅度明显优于单独治疗 (P <0 .0 1)。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和依拉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所致的高血压均有较好的降低血压和 2 4h尿蛋白的排泄作用。两药联合起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沙坦减轻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蛋白尿的机制.方法:60例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法分为氯沙坦组(n=30)和氨氯地平组(n=30).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100 mg/d,氨氯地平组给予氨氯地平5 mg/d,治疗24个月(2009~2011年).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测量血压,检测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ulin,HbA1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尿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和硝基酪氨酸(nitrotyrosine,NT)、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活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改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氯沙坦组治疗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空腹血糖、血HbA1c、hsCRP、血和尿8-OHdG、NT和NOX较治疗前明显下降,SOD活性水平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氨氯地平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氯沙坦组较氨氯地平组空腹血糖、血HbA1c、24 h尿微量白蛋白、hsCRP显著下降(P<0.01),血NT、NO、8-OHdG明显下降而SOD明显上升(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OD活性水平分别与空腹血糖、HbA1c、hsCRP、TNF-α,NF-κBp65(%)、24 h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结论:氯沙坦能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尿微量蛋白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SOD有关.  相似文献   

8.
礼茜  韩丽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572-3572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与金纳多(银杏叶提取物)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ID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8例I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及口服福辛普利(商品名:蒙诺)10 mg/d。治疗组加用金纳多治疗,共4周。结果: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3例出现有轻度干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纳多联合福辛普利能有效治疗IDN,改善肾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确诊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缬沙坦、依那普利为主药物治疗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对126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治疗组(A=64)和对照组(B=62),全部入选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并控制血糖正常水平。治疗组用缬沙坦80mg,1次/d,银杏叶片2片,3次/d。对照组用依那普利5mg,2次/d,治疗6个月比较血压、肾功能及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治疗过程中高血糖未控制者排除在外。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给患者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减少(P〈0.05),血肌酐水平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用缬沙坦联合银杏叶片对2型糖尿病肾患者尿蛋白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对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早期DN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A组给予厄贝沙坦;B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和厄贝沙坦,疗程均为4周。观察用药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血肌酐(SCr)。结果:两组治疗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均显著下降(P〈0.05);B组疗效优于A组(P〈0.01)。结论:说明厄贝沙坦联合前列地尔对降低尿白蛋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洛汀新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影响。方法:176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洛汀新组和拜心同两组,在血糖控制达标情况下服用洛汀新10~20mg,拜心同30~60mg或加用双氢克尿噻25mg,每日1次,服用12周,检测治疗前后的尿微量白蛋白和血压。结果:两组血压均显著下降,其中洛汀新差于拜心同,但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则优于拜心同。结论:洛汀新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及降压疗效。方法 6 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 ,其中 30例伴高血压 ,30例不伴有高血压 ,原糖尿病治疗不变 ,经洗脱期 (停用所有扩血管药物 2周 )后 ,给氯沙坦5 0~ 10 0mg/d口服干预 ,8周后观察 2 4小时动态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血肌酐 (Cr)、尿素氮 (BUN)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 2 4小时UAER明显下降 (P <0 .0 5 ) ,伴高血压的患者 2 4小时血压下降有显著性 (P <0 .0 5 ) ,血压昼夜下降幅度无显著性 (P >0 .0 5 ) ;不伴高血压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下降无显著性。 2 4小时UAER的下降与血压下降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氯沙坦可降低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患者的尿白蛋白 ,同时降低血压 ,但不能改变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氯沙坦有独立于降压之外的降低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尿白蛋白 ,同时降低血压 ,但不能改变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对不伴有高血压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能有效降低尿蛋白 ,而不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3.
杨轶青  蒋慧君  韦红金  夏金荣 《临床荟萃》2011,26(19):1674-167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治疗前均检测血糖、血脂、血压、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肌酐等指标。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抗凝、氯沙坦降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增加辛伐他汀20mg,口服,每晚1次。治疗1年后,均再次检测上述指标,对比其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均明显减少,其中对照组由(159.7±57.9)mg/24h降至(108.0±44.1)mg/24h(P〈0.01),治疗组由(160.8±53.2)mg/24h降至(98.8±47.6)mg/24h(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排除降脂作用后,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下降值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且独立于其调脂效应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左旋氨氯地平)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依那普利)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和尿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将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男23例,女13例,平均年龄63±7岁)随机分为三组:左旋氨氯地平组(12例)、依拉普利组(12例)及两药联合治疗组(12)例.三组在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分别服用左旋氨氯地平2.5 mg、依拉普利5 mg,清晨口服,每日一次,如果治疗2周后血压仍未降至正常(>140/90 mmHg),则左旋氨氯地平增加至5 mg,依拉普利增加至10mg,共用12周.结果两药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P均<0.01),并可减少24 h尿白蛋白排出(P<0.05).两药联合治疗降低血压和降低尿蛋白的幅度明显优于单独治疗(P<0.01).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和依拉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所致的高血压均有较好的降低血压和24 h尿蛋白的排泄作用.两药联合起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合理性.[方法] 收集92例2型糖尿病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苯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血钾、血尿素氮、血肌酐的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血钾及血肌酐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较治疗前下降(P<0.05);各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下降最明显(P<0.05).[结论]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且对肾脏保护作用独立于降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胰激肽原酶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4例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卡维地洛治疗,观察组予以卡维地洛联合胰激肽原酶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血压、贤功能、肾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于对照组(78.72%vs 59.57%,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血压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治疗后两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微量白蛋白(UAlb)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两组阻力指数(R I)明显下降,肾段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Vmax)、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in)明显上升,且观察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胰激肽原酶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贤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血糖、血压水平,改善双肾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海捷亚的降压疗效及对代谢的影响.[方法]6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海捷压组(氯沙坦钾50mg/d及氢氯噻嗪12.5mg),科素亚组(氯沙坦钾50 mg/d),每组30例,疗程8周.观察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酸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海捷亚更能有效控制血压(P<0.01),对代谢的影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海捷亚能加强降压作用,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代谢的影响与科素压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8.
李桂平  吕泽峰  钟思干  李沅洲 《临床荟萃》2004,19(24):1388-1390
目的 对正常血压伴持续微量白蛋白尿 (MAU)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 6个月的前瞻性研究 ,以观察联合应用缬沙坦 (valsartan)和苯那普利 (benazepril)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10 0例 2型糖尿病伴MAU患者随机分为A组 (联合治疗组 ,缬沙坦 4 0~ 80mg/d +苯那普利 5mg/d)、B组 (苯那普利组 ,5~ 10mg/d)、C组 (缬沙坦组 ,80mg/d)治疗 6个月。结果 治疗后各组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明显下降 (P <0 .0 1) ,UAER减少幅度各组间对比 ,联合治疗组最明显 (P <0 .0 5 ) ;血肌酐 (SCr)和尿素氮 (BUN)有所下降 (P <0 .0 5 ) ;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联合应用缬沙坦和苯那普利较单独应用这两种药物可更有效地降低 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 ,且其肾脏保护作用独立于其降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伴糖尿病(DM)动态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相关性.[方法] 检测高血压伴DM(120例)、高血压不伴DM(120例)两组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变异性参数及高血压伴DM组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尿微量白蛋白、颈动脉中膜厚度等.并对高血压伴DM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异性与baPWV、尿微量白蛋白、颈动脉中膜厚度作相关性分析,以评价高血压伴DM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压伴DM患者无论白天或晚上收缩压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P〈0.01),动态血压收缩压,尤其是夜间收缩压与baPWV、尿微量白蛋白、颈动脉中膜厚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收缩压的变异性,尤其是夜间收缩压的变异性,是高血压伴DM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及时发现血压节律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毕国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343-7343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5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基础上,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用胰激肽原酶、阿魏酸钠及二者联应合用三组。结果各组治疗前后对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均有显著减少(P〈0.05),但是联合组优于单药组(P〈0.01)。结论胰激肽原酶与阿魏酸钠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优于单药组,存在协同作用,延缓了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