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SysmexXT-1800i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异常报警信息的可靠性。方法对XT-1800i血液分析仪检测的328份标本进行手工血涂片、染色及显微镜检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仪器有报警提示的标本分类与人工显微镜镜检分类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6、0.969、0.826、0.884、0.446;仪器无报警提示的标本分类与人工显微镜镜检分类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r值分别是0.996、0.984、0.868、0.887和0.529。结论对有异常报警信息的标本都应进行手工血涂片、染色及显微镜复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oulter Gens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5项结果与人工镜检分类结果的可比性,评价其报警系统的可信性。方法对Coulter Gens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350例标本进行血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并对2种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仪器提示异常警示的标本白细胞分类与人工显微镜分类结果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的相关系数(r)分别是0.973、0.974、0.654、0.865、0.353。无异常警示的标本白细胞分类与人工显微镜分类结果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的相关系数(r)分别是0.985、0.983、0.859、0.895、0.452。结论对Coulter Gens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5项结果有异常警示的标本应全部进行人工镜检分类。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希森美康XN-1000血细胞分析仪(仪器法)对静脉血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准确性,为临床标本检查的规范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20份用仪器法检测血常规结果出现白细胞分类计数有报警提示的标本,同时进行人工涂片分类(镜检法)复检,比较仪器法和金标准镜检法的结果。结果仪器法与镜检法比较,白细胞计数分类中,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分类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仪器法检测存在单核细胞假性升高,中性粒细胞假性减低;仪器法和镜检法符合率是69.17%(阳性标本83份),仪器法假阳性率是30.83%(37份假阳性)。结论希森美康XN-1000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出现报警提示可以有效筛选阳性标本,但同时对阳性标本需要进行人工镜检复核,以避免假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celldiff BCM-2自动血细胞形态分析系统的白细胞分类计数进行性能验证及临床应用评估。方法celldiff分析仪及人工镜检分别对379例需显微镜复检的住院患者血涂片、46例健康体检者血涂片进行白细胞分类。通过celldiff预分类结果与审核后结果符合性分析,审核后结果与人工镜检结果相关性分析以及celldiff分析仪和人工镜检分类白细胞耗费时间比较评价该仪器对白细胞识别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住院患者标本Celldiff预分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原始细胞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7.28%,98.09%,76.81%,68.80%,47.49%和41.55%。健康体检标本分别为98.53%,95.40%,88.72%,81.89%,62.50%和0.00%。经线性回归分析,住院患者标本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仪器审核后结果与人工分类结果相关性较好(r=0.914,r=0.900),嗜碱性粒细胞相关性较差(r=0.380)。健康体检标本相关系数较高。人工镜检平均耗时4.89 min/例,celldiff分析仪平均耗时3.20 min/例。2名检验者按日常工作流程分类计数80例患者标本,使用仪器平均耗时分别为2.89 min/例和2.50 min/例,人工镜检平均耗时分别为3.58 min/例和2.40min/例。结论Celldiff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利于实现白细胞分类的自动化与标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提示的嗜酸粒细胞增高或无嗜酸粒细胞分类结果及异常散点图信息,探索能够快速、简便地检出疟原虫的方法.方法 用XE-21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对嗜酸粒细胞比值增高或无嗜酸粒细胞分类结果的标本进行显微镜检查,当镜检未发现嗜酸粒细胞异常时,继续镜检红细胞,查找疟原虫.结果 在1 501份仪器报警提示嗜酸粒细胞比值增高或无嗜酸粒细胞分类结果的标本中,经显微镜镜检发现有9份嗜酸粒细胞结果正常,与仪器报警不符.其中6份仪器报警提示嗜酸粒细胞增高,分类散点图中的嗜酸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间的间距变小;另外3份仪器报警提示白细胞分类散点图异常,嗜酸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间无间距,从而无分类结果.但9份标本均在红细胞中检出疟原虫的滋养体、裂殖体或配殖体.结论 当Sysmex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提示嗜酸粒细胞增高或无嗜酸粒细胞分类结果,而未得到显微镜镜检证实时,则高度提示有疟原虫感染.此方法不仅能快速、简便地筛查疟原虫,而且对于防止漏检疟原虫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Sysmex KX-21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复检标准制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Sysmex KX-21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复检标准,以求结果准确。方法:对住院及门诊血标本进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和涂片显微镜检查。结果:血涂片镜检分析,敏感度82%,特异度99%,准确度93%。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异常镜检阳性率98%,96%和97%。Hb和MCV复检标本镜检阳性率91%。仪器有报警提示的262份标本,镜检阳性结果152份,其中未成熟粒细胞62份,异型淋巴细胞22份,原始细胞9份,核左移18份,有核红细胞21份,血小板凝聚15份,血小板减少46份。结论:本复检标准经分析和临床验证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功能。方法仪器检测338例非白血病标本共4组,其中WBC减少组86例,WBC正常组127例,WBC增高组12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组39例;同时进行血涂片人工分类。结果仪器与人工镜检白细胞分类,在WBC正常、增高或减低各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两者相关性良好(r〉0.900),而单核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两者相关性较差(r〈0.700);嗜酸性粒细胞在WBC正常、增高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组,两者有较好的相关性(r〉0.900)。在WBC正常、增高或减低各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镜检法明显高于仪器法(P均〈0.001);而单核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则镜检法明显低于仪器法(P均〈0.001)。结论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可准确分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并且可在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标本中准确分类嗜酸性粒细胞。而单核细胞分类两者结果差异较大,且仪器对有异常细胞存在的标本又可能不分类,说明高档次的血细胞分析仪也仅可作为全血细胞分析的一种过筛手段,其异常细胞的检测能力仍然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8.
目的参考国内XE-2100血细胞分析复检标准制定协作组23条规则,建立适合本院SYSMEXXS-800i急诊化验自动血细胞分析及白细胞分类复检规则。方法随机检测患者标本共2542例(初诊标本1962例,复诊标本490例),同时涂片镜检和白细胞人工分类.根据急诊化验复检规则计算出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比率及复检率.然后检测248例患者标本对规则进行验证.根据国内XE-2100血细胞分析复检标准制定协作组23条规则和涂片镜检阳性规则,将Q-flags阳性范围中减少了4条提示信息,删除了MCV、MCHC、RDW3个项目,根据实际修改了WBC、Hb、PLT阳性范围、WBC分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直接采用比率方式表达以及在原始细胞和幼稚粒细胞阳性时,增加了人工分类计数。结果对国内XE-2100血细胞分析复检标准制定协作组23条规则和涂片镜检阳性规则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真阳性率10.24%(251/2452)、假阳性率21.17%(519/2452)、真阴性率66.76%(1637/2452)、假阴性率1.84%(45/2452),复检率31.42%。急诊复检规则的真阳性率7.95%(196/2452),假阳性率10.36%(254/2452),真阴性率78.34%(1921/2452),假阴性率3.19率%(81/2452)。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真阳性率53.23%(132/248)、假阳性率16.13%(40/248)、真阴性率27.02%(67/248)、假阴性率3.63%(9/248),无白血病细胞漏检.结论建立适合急诊化验实际和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性能特点的血细胞分析及白细胞分类复检规则具有重要意义,保证质量,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手工显微镜白细胞分类法为标准,评价Sysmex XS-1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新生儿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的准确性。方法用Sysmex XS-1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人工显微镜分别检测83例新生儿血液标本做比对。结果仪器提示有核红细胞阳性率为84%,而镜检阳性率为72%,仪器与镜检分类相关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与镜检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r)分别为0.90、0.87、0.70,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数相关性较差,相关系数仅为0.29和0.18。结论 Sysmex XS-1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新生儿白细胞的计数和分类的有一定误差,尤其是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分类相差很大,建议必须人工镜检进行白细胞分类并根据有核红细胞数对白细胞计数做相应的修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定血细胞显微镜复检标准,保证血细胞分析结果准确性.方法 根据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的41条复检规则和涂片镜检阳性规则,结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血细胞镜检标准,对3 126份标本的数据分析,评价标准的可行性.结果 利用Sysmex SF-3000对3126份标本的结果分析,真阳性率12.83%,假阳性率17.79%,真阴性率66.5%,假阴性率2.88%.根据本实验室仪器性能特点,提出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的涂片复检规则,通过验证试验结果显示,血液病细胞无漏检情况.结论 制定血细胞显微镜复检标准,能够加强血细胞检查准确度,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变化及其与HBV感染后肝脏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4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5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2例肝细胞癌(HCC)伴活动性肝炎(简称HCC)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外周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同时采用西门子16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的Th17细胞比例(1.13%±0.37%)比较,ASC组略有升高(1.30%±0.2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2.06%±1.15%)和HCC组(5.89%±3.31%)均明显升高(P0.01),且HCC组高于CHB组(P0.05)。Th17细胞比例与ALT、AS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82、0.637,P均0.01]。与正常对照组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7.18%±2.28%)比较,ASC组(7.72%±2.05%)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9.01%±2.92%)和HCC组(10.86%±1.77%)均明显升高(P0.01),且HCC组高于CHB组(P0.05)。Treg细胞与ALT、AST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2(P0.01)、0.307(P0.05)]。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与Treg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327,P0.01)。正常对照组Th17/Treg最低,为0.17±0.16,ASC组略有上升(0.18±0.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0.23±0.19)和HCC组(0.52±0.54)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HBV感染后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比例增加。由于Th17细胞和Treg细胞构成的平衡被打破,趋向Th17细胞所介导的炎症反应,引起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血脂水平与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对照组50例、单纯肥胖组65例、正常体质量DM2组65例、肥胖DM2组65例,测定各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糖耐量试验2 h血糖(OGTT2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ET-1。结果①单纯肥胖组与健康对照组、肥胖DM2组与正常体质量DM2组、肥胖DM2组与单纯肥胖组比较:ET-1均显著升高(其中单纯肥胖组与健康对照组间P<0.05,其余组间P<0.01)。②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BMI、FBG、OGTT2h、TG、LDL-C与ET-1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体质量指数、血糖、血脂水平与血管内皮素-1水平有密切的相关性,积极监测控制体质量指数、血糖、血脂水平对控制病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62p、CD63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59例2型糖尿病患者CD62p、CD63,使用Nicolet Viking IVD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测定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肌电图正常者为非DPN(A组,25例),神经电生理异常者为DPN(B组,34例)。健康对照组26例。结果CD62p、CD63的水平在糖尿病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P〈0.01),B组与A组有显著差异(P〈0.05,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CD62p与CD63(r=0.564,P〈0.001)、FPG(r=O.402,P〈0.01)呈正相关,与左腓MNCV(r=-0.320,P〈0.05)、右腓MNCV(r=-0.299,P〈0.05)、左尺MNCV(r=-0.407,P〈0.01)、右尺SNCV(r=-0.382,P〈0.05)呈负相关,与年龄、病程、GHB、TG、TC、BMI等无相关,CD63与FPG(r=O.623,P〈0.001)呈正相关,与左腓MNCV(r=-0.377,P〈0.01)、右腓MNCV(r=-0.285,P〈0.05)、右尺SNCV(r=-0.378,P〈0.05)呈负相关,与其余因素无相关。结论CD62p、CD63表达率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与发展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偏钒酸钠对HL-60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法观察生长抑制情况;琼脂糖电泳检测DNA条带;Hoecst33258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核的变化;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不同浓度的偏钒酸钠处理HL-60细胞,24h采用MTT检测结果显示低剂量的偏钒酸钠促进细胞增殖,高剂量的偏钒酸钠抑制细胞的生长;24h时高浓度偏钒酸钠处理HL-60细胞可见到DNA出现梯形条带,且细胞核呈现细胞核浓缩现象;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浓度偏钒酸钠5×10-7mol/L、1×10-7mol/L、1×10-8mol/L、1×10-9mol/L、1×10-11mol/L处理HL-60细胞,24h细胞凋亡率分别是(69.1±2.3)%、(56.3±4.9)%、(39.6±6.5)%、(31.4±1.6)%、(12.2±3.4)%,而培养24h的HL-60细胞自然凋亡率仅为(1.2±0.5)%(P<0.05).结论 偏钒酸钠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C-5500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提示的白细胞警示信息与手工镜检结果对比分析。方法将连续20d提示有白细胞警示信息的158例标本住院患者,同时用传统的手工法制成薄厚适宜的血液涂片,经瑞氏-姬姆萨染色后进行手工白细胞分类,结果与仪器白细胞分类结果相比较。结果158例白细胞警示信息主要有核左移、未成熟细胞、异型或异常淋巴细胞、白细胞总数及五类白细胞数的升高或降低,白细胞分类散点图(DIFF)灰色散点图。手工分类符合率分别为45.7%、29.6%、25.0%、96.1%、90.9%。其中11例DIFF灰色散点图,仪器未能进行白细胞分类,手工镜检发现幼稚血细胞10例,结合临床诊断基本为白血病细胞;另147例白细胞警示信息标本BC5500白细胞分类与手工镜检白细胞分类结果进行相关性对比分析,中性粒细胞(r)0.9970、淋巴细胞(r)0.9299、单核细胞(r)0.9627、嗜酸性粒细胞(r)0.9972、嗜碱性粒细胞(r)0.8592。结论对于白细胞警示信息中白细胞总数及各分类细胞数与手工镜检相关性良好,但是DIFF灰色散点图,白细胞未能分类标本必须手工镜检复查。因为BC5500无法检测各类幼稚细胞的性质及质量,无法分别出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及分叶核。  相似文献   

16.
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神经内分泌因素与动态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内分泌因素与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24h血压节律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78例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其与24h血压节律正常组(杓型组)及异常组(非杓型组)的关系。结果 78例高血压患者血浆NPY水平与24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呈正相关;血浆NT水平与24h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结论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血浆NPY、NT水平昼夜变化不同,二者含量的改变与血压波动相关。NPY、NT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病过程,并促进其发生、发展。血浆NPY和NT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评估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特点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306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检查结果,分为勺型组100例,非勺型组126例,反勺型组80例,选择健康者52例为对照组。全部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各组与对照组发生总心律失常、并存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例数和心率变异性。结果总心律失常例数在非勺型组勺型组(P0.01),反勺型组勺型组(P0.05),高血压各组对照组(P0.01)。并存心律失常例数在非勺型组、反勺型组均勺型组(P0.01),高血压各组对照组(P0.01)。短阵房速例数在反勺型组勺型组(P0.01)、反勺型组非勺型组(P0.05);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例数在反勺型组勺型组(P0.05)。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例数在反勺型组和非勺型组均勺型组(P0.05)。SDANN、r MSSD、PNN50在反勺型组对照组(P0.05、P0.01);勺型组(P0.05、P0.01));r MSSD在反勺型组非勺型组(P0.05);PNN50在非勺型组对照组(P0.05)、勺型组(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可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反勺型或非勺型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心律失常,以房性心律失常更多,并可使心率变异性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回肠间置术(Ileal transposition IT)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c STZ)诱发的非肥胖2型糖尿病大鼠降糖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SD大鼠高糖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模型后,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IT组)、假手术组(S-IT组)、对照组(C组),每组10只;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术前、术后第1、2、4、8周空腹和口服葡萄后血糖、及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peptide-1 GLP-1)的变化。结果 IT组术后第8周糖尿病大鼠的空腹及餐后血糖由术前的(18.96±1.13)、(31.82±2.33)mmol/L下降到(6.73±1.78)、(12.46±2.54)mmol/L(P〈0.01),空腹及餐后GLP-1值分别由(10.16±1.65)(、21.50±1.68)pmol/L上升到(24.23±1.75)(、89.74±2.96)pmol/L(P〈0.01),IT组和S-IT组大鼠体重变化无差异性。结论回肠间置术可以有效的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术后食物过早刺激末端回肠,引起GLP-1分泌的增加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Fbgβ455基因多态性与此反应蛋白CRP的协同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限制性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浆Fbgβ455基因态性及免疫比浊法检测CRP。结果心肌梗塞组与冠心病组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Fbgβ455多态性分布G/G,G/A,A/A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梗塞组与冠心病组中血浆高敏CRP与Fbgβ455多态性分布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Fbgβ455等位基因型G/A,A/A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的遗传性危险因素,Fbgβ455与CRP在动脉硬化的发生过程中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脑钠素、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及氯沙坦在房颤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窦律)40例、永久性房颤组46例、阵发性房颤组40例。阵发性房颤组服用可达龙及氯沙坦,永久性房颤组服用氯沙坦及钙离子拮抗剂控制室率,分别检测各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及血清脑钠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永久性房颤组血脑钠素(BNP)、肾素(PRA)、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及平均左心房内径(LAD)与对照组比较增加(P〈0.05);阵发性房颤组血BNP、PRA、ANGⅡ与对照组比较升高(P〈0.05),LAD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房颤组血BNP水平与左房内径、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明显相关(r分别为0.362,0.294,P〈0.05)。(3)永久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经氯沙坦干预后血BNP水平降低(P〈0.05),而血浆PRA、ANGⅡ水平升高(P〈0.05)。(4)氯沙坦干预能提高窦律维持率(P〈0.05),可降低47%的房颤复发危险(RR=0.45,95%可信区间0.260~0.749,P〈0.05)。结论:房颤患者血脑钠素水平的升高可能与房颤的心房重构有关,氯沙坦可能通过干预房颤的心房重构降低脑钠素水平并降低阵发性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