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50例及干预组50例,干预组除行宫颈癌术后常规尿管的护理外,同时给盆底肌、腹肌训练,个性化夹尿管训练、膀胱区频谱治疗等护理措施;常规组则行宫颈癌术后常规尿管的护理,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7天开始白天夹尿管2h开放一次,夜间持续开放。比较两组患者拔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14 d按期拔尿管的人数多,尿潴留的发生率降低( P<0.05)。结论对宫颈癌行根治术后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尿管拔出后残余尿量(100ml)及尿潴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尿后残余尿量、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尿潴留的方法,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首次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住院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采用预留部分膀胱冲洗液,拔除尿管;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除尿管.结果实验组有3例患者出现尿潴留,对照组有10例患者发生尿潴留,2组在首次排尿顺畅程序及数量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拔除尿管6~7h,2组患者行残余尿测定,尿潴留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留置尿管的患者预留膀胱冲洗液,可有效地预防尿潴留的发生,进而提高残余尿测定的合格率,促使膀胱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4.
王丽娟  林仲秋  张丙忠  陈勍 《新医学》2007,38(11):735-737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造瘘带管法导尿的应用价值. 方法:91例宫颈癌根治患者,术后分别行膀胱造瘘带管法(研究组,45例)导尿和经尿道留置尿管法(对照组,46例)导尿,观察研究组膀胱造瘘管的手术并发症,比较2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术后留置瘘管(对照组为尿管)的时间、术后由于排尿困难重插尿管次数及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拔除造瘘管后伤口自行愈合、无明显渗液44例(98%),拔除造瘘管后造瘘口有少许渗液1例(2%),予伤口换药、抗生素局部喷涂,8日后愈合;对照组术后24例(52%)需重插尿管.研究组尿潴留率、术后留置瘘管(对照组为尿管)的时间、重插尿管次数及尿路感染率分别为100%、22(16~34)日、0及37%,对照组则分别为51%、15(10~38)日、1(0~4)次及36%,2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术后留置瘘管或尿管的时间及重插尿管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2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造瘘带管法简便、易行,不增加术后尿路感染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导尿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82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膀胱功能锻炼、监测尿量和护患共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拔除尿管后的残余尿量及尿潴留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王冬军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2):905-906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拔除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方法 将7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患者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各35例,实验组在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对照组在膀胱空虚时拔除尿管.比较两组患者第1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及膀胱功能.结果 实验组患者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膀胱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7.
膀胱治疗仪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兰  马敏  朱格红  王勤 《护理研究》2008,22(32):2959-2960
[目的]探讨膀胱治疗仪用于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60例宫颈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常规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低频电子脉冲膀胱治疗仪产生的可变生物电波通过两路电极经皮导入,多方位刺激膀胱壁平滑肌,引起收缩,促进排尿。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开放尿管5d~7d后关闭尿管2h~3h间断放尿,模拟膀胱被动充盈及主动排尿动作以锻炼膀胱反射性排尿功能。观察两组留置尿管时间、残余尿量、发生尿潴留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留置尿管时间、残余尿量及发生尿潴留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治疗仪用于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刘爱兰  马敏  朱格红  王勤 《护理研究》2008,22(11):2959-2960
[目的]探讨膀胱治疗仪用于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60例宫颈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常规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低频电子脉冲膀胱治疗仪产生的可变生物电波通过两路电极经皮导入,多方位刺激膀胱壁平滑肌,引起收缩,促进排尿。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开放尿管5d~7d后关闭尿管2h~3h间断放尿,模拟膀胱被动充盈及主动排尿动作以锻炼膀胱反射性排尿功能。观察两组留置尿管时间、残余尿量、发生尿潴留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留置尿管时间、残余尿量及发生尿潴留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治疗仪用于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膀胱冲洗液辅以地塞米松对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膀胱冲洗液辅以地塞米松对宫颈癌术后预防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68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除了给予常规的专科护理外,均在术后第3天给予定时开放尿管、膀胱冲洗,观察组术后第7天在膀胱冲洗液中加入地塞米松10 mg进行膀胱冲洗,观察两组术后10 d拔尿管后经2~3次自然排尿后残余尿量、尿潴留的发生情况。结果拔尿管后观察组自然排尿34例,残余尿量<100 ml 31例,尿潴留3例,再置管率8.8%;对照组自然排尿34例,残余尿量<100 ml 20例,尿潴留14例,再置管率41.2%;两组患者在残余尿量、尿潴留的发生率上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膀胱冲洗液辅以地塞米松能有效地促进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尿潴留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尿潴留的方法,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首次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住院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采用预留部分膀胱冲洗液,拔除尿管;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除尿管。结果实验组有3例患者出现尿潴留,对照组有10例患者发生尿潴留,2组在首次排尿顺畅程序及数量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拔除尿管6~7h,2组患者行残余尿测定,尿潴留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留置尿管的患者预留膀胱冲洗液,可有效地预防尿潴留的发生,进而提高残余尿测定的合格率,促使膀胱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1.
李明 《全科护理》2013,11(5):420-42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56例宫颈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第14天拔除尿管后实验组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护理干预在预防子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祥寿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1):1294-1294,129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中的疗效.方法 以本院宫颈癌患者41例为治疗组,以同期收治的宫颈癌患者41例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子宫颈癌根治术.术后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治疗组给予相关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 拔除尿管后,治疗组3例发生尿潴留,发生率为7.32%;对照组11例发生尿潴留,发生率为26.83%,经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早期系统护理干预,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从而提前拔除留置的尿管,减少膀胱功能障碍的发生.方法 将80例宫颈癌行子宫广泛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心理护理、盆底肌肉训练、排尿中断训练、腹肌训练、Valsalva屏气法及Crede手压法、定时开放结合个体化放尿、热滚动按摩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加上一些简单的膀胱功能训练.比较2组术后留置尿管的时间.结果 治疗组留置尿管的时间为(9.65±1.49)d.对照组的时间为(15.88±4.03)d,有显著差异,术后残余尿、尿潴留及泌尿系统感染发生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宫颈癌术后留置尿管的时间,减少膀胱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宫颈癌患者的手术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患协同模式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宫颈癌根治术后的100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编号,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保留尿管、定时放尿、膀胱冲洗等常规处理后进行膀胱功能训练间歇性导尿,并于术后10d拔除尿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评估患者相应需求,采用护士、患者及其家属三者分工配合的护患协同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尿潴留发生率、总尿管留置天数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留置尿管的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和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士、患者及其家属三方的护患协同模式助于提高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和训练间歇性导尿的效果,减轻尿潴留程度,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促进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科收治的8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则采用康复护理,主动训练膀胱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拔除尿管第1次排尿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膀胱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前术后早期引入康复护理,主动训练膀胱功能,可加快盆丛神经的恢复并改善手术后膀胱功能,促进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缓解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改善排尿困难,降低重置尿管比率方面的效果。方法将本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65例宫颈癌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系统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排尿情况,1天后再次行膀胱残余尿测定。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再次残余尿量为(65±5)ml,少于对照组再次残余尿量(195±10)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5例患者,3例患者再次重置尿管(发生率8.6%),而对照组30例患者,有13例患者重置尿管(发生率43.3%),观察组重置尿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可有效地缓解宫颈癌术后发生尿潴留患者的症状,降低重置尿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自我效能与功能锻炼对提高宫颈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择宫颈癌手术患者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及干预组35例,干预组除行常规妇科腹部手术护理外,同时应用自我效能与膀胱功能锻炼实施系统的个性化护理;对照组则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拔尿管时间及尿潴留的发生率、心理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心理负性情绪减轻,拔尿管时间缩短,尿潴留的发生率降低,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1).结论 运用自我效能与功能锻炼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护理,能增强患者自我效能,降低负性心理,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改良后尿管拔除方法对宫颈癌术后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以及尿路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2—9月在北京某三甲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拔除尿管方法,干预组采用改良后尿管拔除方法。采用国际尿控协会指南中尿潴留的诊断标准和Wong-Bake面部表情疼痛分级量表比较患者拔管后尿潴留发生率和排尿时尿路疼痛评分。结果干预组尿潴留发生率15.4%(8/52),低于对照组的32.7%(17/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Wong-Baker疼痛评分(2.38±1.37)分,低于对照组患者评分(4.08±1.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尿管拔除方法可预防宫颈癌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同时减轻排尿时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9月至2010年11月进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98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以患者术后第10天残余尿量、插尿管天数、尿潴留发生率为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第10天残余尿量为(49.5±11.0)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8.0±9.5)ml;观察组的插尿管天数为(13.5±4.0)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9.0±3.5)d;尿潴留的发生率为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4%.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自主排尿功能恢复,并且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患者不同年龄段、不同临床分期膀胱残余尿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期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患者的B超监测及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尿潴留患者在拔除尿管后3d内恢复正常者占57.14%;高龄患者尿潴留的平均恢复时间较长;临床分期越晚,其尿潴留恢复平均时间越长;临床分期的早晚,其残余尿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进行B超监测简单方便。尿潴留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等指标有相关性。运用综合干预措施,可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