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严重创伤失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输血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至2013年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23例创伤输血患者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77例(2.07%),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和迟发性溶血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4%、0.70%和0.03%;男性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1.97%,女性2.29%,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 P>0.05);有输血史不良反应发生率4.26%,无输血史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0,P<0.01);女性患者中,有妊娠史不良反应发生率4.48%,无妊娠史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P<0.05)。冰冻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3.97%,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发生率1.16%,不同血液制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39,P<0.01)。结论创伤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输血史、妊娠史及输注血液制品的种类有关。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滤除白细胞输血、加强输血前筛查等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严重创伤均伴失血和失液,常因急剧血容量丢失而造成失血性休克,使机体发生严重的病理生理变化。 一、体液循环的变化严重创伤患者主要以低容量休克为主,同时出于组织挫伤和  相似文献   

3.
严重创伤患者伤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多合并出血性休克,积极有效的急救,直接影响患者生命。我院急救中心自成立以来,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创伤急救的组织系统,为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赢得了抢救时间。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林小鸣  王凯  黄传芳 《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1):1011-1011
随着车辆和流动人员的逐年增加,交通伤、意外伤及斗殴等引起的腹部创伤事件也不断增多。传统的外科观念认为,首次确定性的手术是决定伤者预后的最重要措施。但由于伤情复杂,尤其是多发脏器损伤者,常常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低体温、凝血功能异常等严重生理功能障碍,难以耐受复杂的确定性手术。而且持续的出血、污染又会使已经产生的脏器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陷入恶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40-342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7月接收的33例严重腹部损伤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18例患者实施损伤控制手术,将其分为治疗组,未采取损伤控制性手术的15例患者(已达到损伤控制条件)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死亡率。治疗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主要表现在肺部感染及粘连型肠梗阻,对照组患者发生的概率明显比对照组的概率要高,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其他并发症方面两组未见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对严重腹部创伤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手术进行治疗,可以明显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损伤控制术救治44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施行损伤控制术(DCO)救治44例严重创伤伤员的手术配合经验.术前对伤员快速准确评估伤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术中配合医生彻底冲洗、消毒创口,协助施行DCO,控制出血、损伤、污染,加强护理,注意保暖,严密监测病情.术后44例危重伤员全部治愈,无一例死亡.  相似文献   

7.
烧伤、创伤后的低血容量需补充失液量 3~ 4倍的等渗晶体液 ,但补充大量的晶体液可引起肺水肿等并发症。 1980年 Velaso〔1〕等首次提出应用小剂量的高渗盐液治疗失血性休克 ,临床和实验发现高渗盐水 (HS)抗休克作用是短暂的(30分钟左右 ) ,加入右旋糖酐或甘露醇后组成的复合液其升压、稳压作用更佳 〔2〕,罗学宏等 〔2〕用小剂量高晶高胶液(HSD)对 140 0例失血、失液引起的休克患者进行治疗 ,并与单纯 HS相比 ,取得更好的疗效 ,但高晶高胶液的疗效机制尚未彻底阐明。就高晶高胶液对烧伤、创伤失血、失液复苏的疗效及其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8.
血氧饱和度监测在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的临床观察方法不易识别早期缺氧,而应用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监护仪持续无创监测,能持续动态地观察机体氧合情况,及时发现早期低氧血症,为临床抢救及护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蜀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4):5737-5738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87例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损伤控制性手术前后乳酸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PH值及体温变化情况。87例患者中,经DOC后治愈84例,治愈率97.7%。治愈的84例患者复苏后乳酸水平、PT、PH值及体温均较复苏前有明显改善,复苏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控制性运用于严重腹部损伤患者中,可提高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严重创伤是一种多学科疾病,包括多处组织毁损、重要组织及脏器损伤、多发性骨折等。病人多呈休克或昏迷状态,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抓住抢救时机很关键。  相似文献   

11.
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3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卫平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3):4093-4095
[摘要]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DCS)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价值并总结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1月,采用DCS治疗31例严重腹部创伤的手术方式选择和后续治疗的情况。结果 31例患者均经DCS手术治疗。SICU复苏后所有病人均接受相应形式的再次确定性手术。治愈26例(83.9%),再次手术术后出现肝脓肿2例(6.5%),胆瘘、胰瘘各1例(各为3.25%),经保守治疗痊愈,死亡5例(16.1%),死亡原因与手术无关。结论 对于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积极采用DCS,是安全有效的,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备血不足手术大量失血的应急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病例摘要患者,男,71岁,因腹部巨大恶性肿瘤拟剖腹探查手术。术前检查见患者腹部隆起如足月妊娠,全身消瘦和低蛋白血症,Hb74g/L;术前备血仅RBC 200m。l手术在全身麻醉下施行,麻醉开始前开放右侧颈内静脉和外周静脉2条通路,同时作桡动脉穿刺连续监测动脉压。术中分离肿瘤失血,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DCS)应用于严重肝脏外伤的临床价值,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9月,采用DCS原则治疗18例严重肝脏外伤的手术资料。结果18例患者均经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SICU复苏后,所有患者都接受再次确定性手术。治愈17例(94.4%),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7.8%(再出血1例,再次手术止血。膈下感染+胆漏1例,应激性溃疡1例,胆漏2例)。死亡1例(5.6%),死亡原因与手术无关。结论符合DCS指征的严重肝脏外伤的患者,应积极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方式,并应根据损伤的不同部位和程度,分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体和异体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体输血(治疗组)与异体输血(对照组)手术患者各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回输前两组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均较手术前明显降低(P<0.05),回输后各项指标有明显回升(P<0.05),但仍低于手术前(P<0.05),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输血前较手术前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P<0.05),回输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都恢复正常(P>0.05),而对照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进一步下降(P<0.05).结论 自体输血可保证血流动力学的基本稳定,虽然凝血功能较手术前有一定减退,但回输后基本保持正常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科创伤患者手术及输血前传染病筛查的必要性。方法对2600例外科创伤救治患者进行术前及输血前传染病筛查,并对筛查出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阳性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前和输血前传染病筛查的阳性率较高,为24.9%,其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阳性率分别为21.5%、1.2%、2.0%和0.2%。结论手术及输血前传染病筛查是防止感染和减少医疗纠纷的有效手段,也是处理职业暴露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证治疗流程化管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救治的影响,为综合性医院高效救治严重创伤提供借鉴。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依照循证治疗流程化处理的严重创伤患者165例,作为研究组;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院内进行常规救治的严重创伤患者12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术前时间、早期漏诊率、早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晚期死亡率等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院内术前时间、检验获得时间、CT完成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52.1±10.2)min vs.(85.2±12.5)min;(40.3±5.2)min vs.(60.4±7.3)min;(24.2±8.3)min vs.(40.3±10.3)min;均P<0.01],损伤控制使用比例和氨甲环酸使用比例明显提高(46.1%vs.8.1%;55.3%vs.30.2%;均P<0.01),且研究组早期漏诊率、早期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7.9%vs.16.6%;5.5%vs.11.8%;9.1%vs.18.3%;均P<0.01),但是患者晚期死亡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9%vs.19.3%,P>0.05)。结论循证治疗流程化管理可明显提高严重创伤的院内急救水平,有益于患者早期救治。  相似文献   

17.
临床抢救大失血患者以输注全血或红细胞为主。对合理应用各种血液成分,特别是冷沉淀纠正凝血异常问题认识不够。笔者总结了2005年3月~2009年5月28例不同原因引起大失血患者的输血治疗过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傅平  杨爱莲  张宏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6):610-610,618
目的 探讨冷沉淀治疗大量失血患者的疗效.方法 大量失血患者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及时适量补充冷沉淀,对照组未应用冷沉淀,观察治疗后患者PT、TT、APTT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在输血后12~24h患者的PT、TT、APTT均明显缩短,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对大量失血患者,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并发的凝血异常,及时输注冷沉淀可提高血循环中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等凝血物质的含量,缩短凝血时间,纠正凝血异常.  相似文献   

19.
2006-06/2007-06在我科接受治疗的创伤骨科患者中,收集了51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后全部接受了手术治疗,并安全度过了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管理方案,用于指导临床护理实践,为创伤患者低体温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取、评价创伤相关指南和文献,制订管理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咨询,确定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管理方案。 结果 通过2轮专家咨询,形成了4个一级指标(“低体温相关评估”“预防和分级干预”“评价”“团队协调合作”),15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2轮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5和0.86,专家协调系数为0.257~0.347。 结论 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管理方案各级指标专家咨询意见趋于一致, 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高,为创伤低体温患者的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