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如何规范、科学地预防剖宫产术后深静脉栓塞症。方法2012年1-12月收治剖宫产手术产妇1126例,使用Autar评估量表对可能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 DVT)的风险进行评估,对于评估为中危、高危、极高危患者采取系统的预防措施,预防DVT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126例剖宫产妇,评估中危、高危、极高危156例;早期行护理干预,有5例发生DVT,引起肺栓塞(PE)2例,死亡1例。结论剖宫产术后容易发生深静脉栓塞症,Autar评估量表适用于剖宫产术后DVT发生风险的评估,便于采取积极的预防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据报道妇科腹部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近年来明显增高,其发生率为7.0%~45.0%,亦可并发下肢DVT。为了探讨剖宫产后DVT的预防和护理,作者对276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并对6例剖宫产术后下肢DVT患者进行抗凝、溶栓等治疗及有针对性的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对预防骨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对214例骨科手术患者采用功能锻炼配合药物治疗的护理方法,预防DVT.结果:214例患者均无肺血栓栓塞症发生,仅有2例发生下肢DVT,经积极有效治疗后好转.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DVT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神经外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方法分析12例重症神经外科术后发生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形成的高危因素,并开展综合护理。结果 12例患者中除1例并发肺栓塞死亡外,10例症状完全消失,1例下肢轻度肿胀。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重症神经外科患者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术后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并采取综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手术患者197例,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抗凝药物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下肢静脉血检发生情况。结果:197例患者中,191例(96.95%)完全依从预防性抗凝治疗,其余6例经宣教后完成了抗凝治疗。197例患者中有1例(0.51%)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0.51%)出现牙龈出血,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有效预防骨科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对4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重视术前评估、健康教育,术后肢体功能锻炼,避免在患肢行静脉穿刺,抬高患肢并禁烟,加强对患肢肿胀、皮温、疼痛、血运的观察,饮食、心理护理及采用预防性抗凝治疗。结果本组无1例发生DVT并发症。结论早期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预防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取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原发或者术后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3例,给予患肢护理、疼痛护理、以及药物治疗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DVT患者病程进展及预防血栓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结果:其中有1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发生肺栓塞,由于发现及时,经积极治疗后症状缓解,余无病情加重及并发症发生病例。结论:除外科手段干预外,综合的护理措施干预能有效的预防DVT病情进展及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8例患者实施各种护理措施,包括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采取头低足高位,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结果8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剖宫产患者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预防妇科腹部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通过护理干预防止妇科肿瘤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方法 做好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通过机械性干预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加强术后观察及出院指导,必要时给予药物预防。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对术后易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高危患者做到了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降低了栓塞发生率。结论 采取护理综合干预措施,对防治妇科肿瘤术后发生深静脉栓塞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 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8例患者实施各种护理措施,包括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采取头低足高位,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结果 8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剖宫产患者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张岩  梁伟  王雪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1):61-62
为探讨骨科下肢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与护理方法,对136例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术后常规预防性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7~10d,早期主动、被动活动肢体,并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采用全面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例发生下肢DVT,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6d后患肢肿胀消退,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表明下肢DVT是骨科大手术后的危险并发症,须采取基本预防、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的综合预防及护理措施,才可确保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膝关节肿瘤假体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6例膝关节肿瘤假体置换术患者进行了规范化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性护理干预,术前进行健康教育和术前锻炼,术中进行有效的预防,术后进行功能锻炼、机械性辅助预防、引流管护理、输液部位的正确选择。结果:26例膝关节肿瘤假体置换术后患者无一例发生下肢DVT。结论:规范化的下肢DVT预防和护理结合正确的术后抗凝治疗,可有效地预防发生。  相似文献   

13.
骨科下肢大手术1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岩  梁伟  王雪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2):61-62
为探讨骨科下肢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与护理方法,对136例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术后常规预防性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7~10 d,早期主动、被动活动肢体,并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采用全面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例发生下肢DVT,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6 d后患肢肿胀消退,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表明下肢DVT是骨科大手术后的危险并发症,须采取基本预防、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的综合预防及护理措施,才可确保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防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将180例骨科手术患者按入院顺序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下肢DVT的原因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3例,对照组发生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合理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骨科患者手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膝关节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通过对所有入院患者收集资料并进行Autar量表评估,选取Autar量表评分大于10分的150例具有DVT发生中高风险的患者作为干预对象,对其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50例患者术后无一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恢复良好。认为具有DVT发生中高风险的患者行膝关节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一般患者高,但是通过对其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减少了术后风险,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对245例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实施术前预见性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一般护理及术前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术后预见性护理干预,包括病情观察、体位指导、护患合作功能锻炼、超前镇痛护理计划、机械预防、药物预防、依从性护理教育及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患者仅6例发生下肢DVT,经及时治疗及精心护理血栓溶解,未出现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其余患者随访10~12个月,未发生下肢DVT。结论骨科下肢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DVT有一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住院部2003年1月~2008年12月外科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108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随机选择同期住院行手术治疗并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54名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危险因素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平均制动时间明显长于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者(P〈0.05);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酗酒和血栓栓塞家族史在两组患者中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多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该针对这些危险因素,从护理角度提出相应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以期减少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与预防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对2例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形成患者给予心理疏导,采取头低足高位,抗凝溶栓时,合理安排饮食,加强康复训练,2例均临床治愈,无1例肺栓塞发生。结论:对剖宫产者,合理预防,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张茗 《全科护理》2014,12(7):617-617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干预。[方法]对32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采取早期、有效的护理干预,预防DVT的发生。[结果]无一例发生DVT,患膝功能恢复好。[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能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方法:总结169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预防DVT的护理。结果:169例患者经预防性护理后无1例发生DVT。结论: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患者术前强化风险意识教育、改善血液粘稠度、预防便秘、指导早期康复训练是预防DVT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