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任镯  于恩杰 《天津护理》2012,20(3):150-151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是指主动脉先天性发育不良所导致的局限性或广泛性狭窄,占先天性心脏病的6.25%[1]。我院2008至2011年采用正中切口矫治主动脉缩窄的患儿共10例,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弓离断(interruption of the aortic arch,IAA)指升主动脉与降主动脉间的连续性中断,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约占婴儿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1%,如不及时治疗,80%将在出生后1个月内死亡[1],部分临床确诊病例又因肺血管发生器质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影像学诊断方法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动脉缩窄(CoA)是一种以主动脉峡部狭窄为特征的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中主动脉缩窄的发病率为0.1%,在婴儿和儿童中占所有先心病的5%~8%[1].由于主动脉缩窄常伴发于主动脉二瓣畸形、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畸形,使主动脉缩窄易漏诊、误诊.本文就主动脉缩窄影像学诊断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主动脉弓离断畸形和主动脉 -肺动脉间隔缺损畸形二者均属罕见、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 ,而二者合并存在更为罕见。本病在心脏外科疾病治疗中由于病情复杂 ,Ⅰ期纠治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长、手术死亡率很高。未手术治疗患儿 75 %在出生后 1个月内死亡 ,90 %在 1岁以内死亡。[1] 2 0 0 1年 2月 2 6日 ,我院手术室配合心脏外科在全麻体外循环及深低温停循环下成功地完成了 1例主动脉弓离断(A型 )合并主动脉 -肺动脉间隔缺损、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动脉导管未闭I期纠治术 ,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女 ,12岁 ,身高 12 8c…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弓离断(interrupted aortic arch,IAA)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5%。最早于1778年由Steidele所记载并定义为升主动脉与降主动脉间缺乏交通性连接。出生后随着动脉导管的自然闭合,若未进行手术矫治,其早期生存时间为4~10d。1976年Elliott等提出了前列腺素E1的应用,为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主动脉窦瘤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13%~3.56%[1],病理解剖多变,术式不固定,手术操作复杂,手术护理配合有其特殊性,术中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2000-2005年间,我院共收治16例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方法及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一、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一 )非紫绀型1.无分流 :先天性房室瓣及半月瓣病变 ,如伞型二尖瓣、三尖瓣下移畸形、二叶式主动脉瓣、单纯肺动脉瓣狭窄 ;流入道及流出道梗阻病变 ,如二尖瓣瓣上环、右室流出道狭窄、主动脉瓣下膜型或肌型狭窄 ;主动脉缩窄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等。2 .左向右分流 :常见畸形有房间隔缺损 (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 (PDA) ;少见及复杂畸形有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主动脉窦瘤破入右房和右室、冠状动脉 -右侧心腔瘘等。3 .左向左分流 :主动脉窦瘤破入左房 (少见 )、冠状动脉 -左侧心腔瘘等。(二 )紫绀…  相似文献   

8.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采用血管造影评价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肺动脉发育及相关解剖学变化. 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患者血管造影资料,且22例与术前造影资料比较,评价肺动脉发育、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主动脉侧支血管及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31例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通畅,1例吻合口狭窄疑血栓形成.28例肺动脉发育良好且左、右肺动脉发育对称,3例单侧肺动脉狭窄,1例肺动脉发育差.1例出现肺动静脉瘘,1例存在胸腔积液.22例双向Glenn手术前后造影比较,左右肺动脉直径和McGoon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36%(8/22)的主动脉侧支较术前增多.18.75%(6/32)病例术后存在腔静脉侧支血管. 结论血管造影是评价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肺动脉发育及相关解剖学情况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李娜 《天津护理》2015,(1):76-77
<正>主动脉窦瘤破裂(rupture sinus of Valsalva aneurysm,RSVA)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31%~3.56%[1,2],多发于青年,男性约占2/3。大多数为先天性主动脉根部中层弹力纤维发育缺陷所致,少数为后天性主动脉瓣膜炎性病变损害所致[3],主要累及右冠窦,无冠窦次之。在  相似文献   

10.
法络氏四联征(TOF)是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及右心室肥厚4种病变,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2%~14%, 约25%于1岁内死亡, 40%于3岁内死亡,故幼儿手术治疗已得到广泛认同[1].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约占先心病的7%~14%[1],缩窄多位于主动脉峡部、左锁骨下动脉远端.临床表现为上身血压增高、头痛、心悸,下肢疲乏,甚至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  相似文献   

12.
完全性大动脉错位(D-TGA)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占7%~9%,其解剖特点是心房与心室连接一致,而心室与大血管连接不一致,即主动脉来自于右心室,肺动脉来自于左心室.  相似文献   

13.
覃文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715-371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MSCT)对先天性心脏病心外大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3例经手术证实的心脏MSCT和超声心动图(TTE)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73例患者MSCT显示动脉导管未闭23例,肺动脉狭窄17例,主动脉骑跨9例,肺静脉异位引流8例,主动脉缩窄2例,右位主动脉弓、降主动脉7例,肺动脉缺如2例,主动脉异位1例,主动脉-肺动脉异位引流1例,永存动脉干1例,左侧上腔静脉2例,经手术证实畸形92处,其中MSCT、TTE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为100%、83.3%。结论 MSCT对先心病心外大血管畸形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其与TTE联合应用可提高先心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 CoA)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先天性主动脉发育畸形,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6%.本病可单独存在,但常伴有其它心血管畸形或作为复杂畸形的一部分.临床检查极易漏诊,以往主要确诊的方法为心血管造影(CAG).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可直观、立体地显示心脏大血管结构.本文收集了我院16例经CAG证实的先天性CoA患者的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林晨  纪淼 《现代护理》2007,13(5):454-455
先天性主动脉窦瘤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13%~3.56%[1],病理解剖多变,术式不固定,手术操作复杂,手术护理配合有其特殊性,术中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2000-2005年间,我院共收治16例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6例,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16~43岁,平均(25±8)岁,均经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窦瘤破裂者12例,破口直径0.3~1.4cm,平均(0.75±0.40)cm,其中破入右室8例,破入右房3例,破入左房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9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4例,合并主动脉轻度关闭不全4例,中重度关闭不全4例。2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妊娠时并发心脏病以风湿性心脏病占大多数(80~95%)。近年因心脏外科的进步与普及,不少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得以结婚与妊娠,这是看上去好似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增多的主要原因。先天性心血管病一般分类一、非发绀类此组包括静·动脉循环之间无异常通路的疾病。 1.主动脉缩窄。 2.单纯性肺动脉口狭窄。二、迟发性发绀类 1.单纯性动脉导管未闭。 2.单纯性房间隔缺损。 3.鲁氏(Lutembacher)综合征约5~10%房间隔缺损合并二尖瓣狭窄,此即鲁氏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儿童永存左上腔静脉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类型的分布特征及发生率。 方法 对2013年至2017年北京儿童医院1676例永存左上腔静脉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永存左上腔静脉的检出率约0.79%(1676/212309),其中Ⅰ型永存左上腔静脉最常见约占99.7%(1671/1676)。永存左上腔静脉在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中的检出率约3.0%(866/28403)。1676例永存左上腔静脉的患儿中,合并先天性心脏心脏病的患儿866例(51.7%),常见合并的先天性心脏病依次是室间隔缺损202例(23.3%)、房间隔缺损149例(17.2%)、法洛四联症73例(8.4%)、动脉导管未闭58例(6.7%)、主动脉该缩窄及主动脉缩窄复合畸形52例(6.0%)、心内膜垫缺损34例(4.0%)、右室双出口29例(3.3%)。 结论 永存左上腔静脉常合并先天性心脏大血管畸形,应提高对永存左上腔静脉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分布特征的认识,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正确诊断永存左上腔静脉及其合并畸形能够为临床制定患儿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supravalvular aortic stenosis, SVAS)患儿行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近中期疗效。方法先天性SVAS患儿42例,36例在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窦-升主动脉补片扩大成形术,6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延长补片成形术。记录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7 d复查心脏CT造影,检测主动脉瓣上及合并病变是否有残余梗阻;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 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主动脉瓣上流速、主动脉跨瓣压差及左室射血分数;随访观察近中期预后。结果 4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体外循环时间(64.7±24.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1.8±22.3)min,呼吸机辅助时间(25.8±26.4)h,术后ICU停留时间(12.3±6.2)d,住院时间(16.3±6.2)d;术后7 d心脏CT造影示主动脉瓣上及合并病变无残余梗阻;术后7 d主动脉跨瓣处压差[(20.34±8.56)mm Hg]较术前[(67.46±26.16)mm Hg]降低(P0.05),主动脉瓣上流速[(1.63±0.68)m/s]较术前[(4.13±1.04)m/s]减慢(P0.05),左室射血分数[(67.14±6.03)%]较术前[(61.35±5.12)%]增高(P0.05);住院期间死亡2例,余患儿均顺利出院;随访至1个月~5年6个月,失访4例,余患儿心脏CT造影示均无残余梗阻。结论先天性SVAS患儿行手术治疗可解除主动脉瓣上及合并病变梗阻,改善心功能,安全性高,近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窦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心血管疾病。1939年 Hope 首先报道了本病,此后,国内外先后均有报道。据国内资料统计,在1,085例先天性心脏病中本病占1.4%。我院自1974~1984年以来收治先天性心脏病600例,本病占11例(1.8%)。本病可  相似文献   

20.
2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SWITCH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是指主动脉与肺动脉干位置互换,主动脉接受体循环的静脉血,而肺动脉干接受肺静脉的动脉血即氧合血[1]。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是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法洛四联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7%~9%,本病占出生后2个月内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首位,约80%~90%的病例死于1岁以内,如不及时手术很难长期生存。我院于2006年7~8月为2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实施了大动脉转位调转术(SWITCH)手术,现将护理经验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例1,女,11d,主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要求手术治疗于2006年7月20日收入院。患儿入院时查体:T3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