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随着社会的进步,急救医学也不断的发展和成熟,现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包含了院外急救和院内急救两部分.院外急救是指当院外出现患者时,院外急救人员在"120"指挥调度下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予以紧急处置后,将患者送至院内.院内急救是当患者进入院内后,通过急诊、手术室或危重症等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救治.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要求院外与院内急救两者紧密链接,互为一体,不可分割,通过加强对院外医师急救技能的培训和设备的投入,优化急诊流程,加强院外及院内沟通交接等一系列措施,达到资源共享[1].从而实现快速、连续、高效的一体化救治模式,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包括院外急救和院内急诊,院外急救由急救中心承担,院内急诊由急救网络医院承担.为明确急救网络医院,健全方便快捷、优质高效、功能完善的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实现院外和院内急救一体化,提高救治能力和水平,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82号)"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地级市,根据需要选择若干综合医院急诊科纳入急救网络,负责接收急诊患者和紧急救援中心转运的伤病员,提供急诊医疗救治,并向相应专科病房或其他医院转送"[1],〈云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急救网络医院设置指南的通知〉(云卫发[2009]344号),结合〈卫生部关于印发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50号)[2]的要求,制定急救中心网络医院设置指南与评估细则,探讨急救中心网络医院的评估与管理.  相似文献   

3.
院外急救护理成功的基本要求和环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院外急救在急救医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护理人员运用科学、规范的院外急救护理程序,配合医生迅速地把急救医疗救治送到急救现场,在最短时间内把患者送到医院,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无治疗期,这不仅是院内后续治疗的基础,也可以大幅度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院外重度颅脑损伤的特点、急救处置方式,探讨院外与院内联合救治提高此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8年8月在院外重度颅脑损伤、并送达脑系科专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14例特点,将不同院外处置方式的病例分为2组,A组(n=54)按常规转运方式,B组(n=60)转运同时直接与院内手术医生建立联系。2组患者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2组病例受伤至入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入院到手术时间比较。A组显著小于B组(P〈0.01)。A组患者成活率(59.26%),显著低于B组成活率(76.67%,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加强现场急救和初期诊治,尽早做到全面诊断,掌握好手术时机,及早手术。急救中心、急诊、抢救室、手术室、颅脑外科病房的无缝隙链接模式,能够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成活率及生活质量。做到院外与院内急救的无缝隙链接,不仅需要建立一个院外急救医生与院内专业医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还需要相关行政部门的支持,制定相应法规政策和运行机制,才能让这种模式长期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5.
2003年"非典"后,我国的急救事业得到飞快发展,院外急救已从单纯运输型向医疗救援型发展,如何提高急救疗效已是共同探索的迫切课题.上海的急救量位居全国首位,硬件的配制和急救水平也在前列, 在提高疗效上应当有所作为.从大量的急救病种分析,最需要提高疗效也最有可能提高疗效的是对心脑血管急症、严重创伤、中毒、危重新生儿等的救治,这些病症时间窗很短,如果能达到院外院内联合救治将是理想的途径.目前,上海市院外急救采用独立救护的模式,与院内医疗机构的无缝衔接极其薄弱,阻碍了院外绿色通道快速、便捷、有效开放,严重影响危重患者的救治效率.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无线网络技术、数据库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院外急救和院内治疗的信息共享,进而实现院内救治和院外急救的无缝对接,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1、2].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急救医疗服务进入了专业化成长时期,形成了以急救医疗为核心、院外、院内相衔接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中国的院外急救因《执业医师法》规定由执业医师随车进行医疗急救服务。因各地的差异及传统因素影响,在设立院外急救机构时,所采取急救中心模式不同,大致有:上海模式、北京模式、  相似文献   

7.
院外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前沿阵地,如何提高院外急救人员对“潜在急危重病”患者的识别能力,提高救治针对性和及时性,如何做好院外与院内急救的无缝隙链接,提高抢救成功率,是临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问题,也是建设数字化医院必须面对的问题[1,2].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患者的现实需求,院外急救的模式正在发生变化,患者希望医疗单位能掌握自己更详细的疾病信息,提供更用针对性的医疗救治.强大的院外急救信息平台不仅为信息的稳定提供保障,更决定着数据信息在不同设备、不同单位间传输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决定着院外急救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院外急救医学中,抢救患者的关键是第一时间段的抢救。短则以分秒计算(如心跳呼吸骤停,窒息等),长则以小时计算(如创伤救治中强调的“黄金一小时,心梗患者的急诊”)。在院外发病的急危重患者,病情危重,急需医疗救治,对于这些危重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因此,院外急救医疗、院内急诊抢救往往是救治成功的关键,也是院内后续治疗的基础,争取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为院内的进一步急救赢得时间,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并减少致残率。有文献报道,急危重患者死于原发病不足10%,多由于抢救时机延误并发症加重而死亡,实现院外急救与院内治疗协作,建立院外、院…  相似文献   

9.
院外急救病历书写难点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院外急救工作涉及多学科的急危重症,院外急救病历是客观、真实地记录院外急救医疗活动的文字。书写病历的责任人是出诊的急救医师。常熟市医疗急救站是独立设置的院外急救机构,要求急救医生在执行每次任务过程中,都要完成院外急救病历的书写,并和院内接诊者进行患者、病历交接。  相似文献   

10.
基层医院如何规范院外急救程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如何规范院外急救程序及其对急救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比较和分析执行急救程序前后急救组与对照组间救治效果,主要统计心肺复苏成功率,现场处置率包括现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率,院外复苏现场气管捕管率,现场电击除颤率,现场复苏药物注射率,现场四项外科急救技术使用率等指标。结果院内反应时间急救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培训前后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质量明显提高。现场处置率、心肺复苏成功率急救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执行规范的院外急救程序后,患者的院外救治效果有明显的提高,基层医院应该具备规范化、专业化的院外急救程序。  相似文献   

11.
我国院外急救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发展较慢,直至80年代后发展较快。“院外急救”(Out-of-hospital)作为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e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的首要环节和主要内容,对急危重伤病员发病初期能否做到妥善、快速、有效的救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需要健全合理的网络布局、信息灵敏的通讯指挥调度系统、快速反应的应急机制、实施有效医疗措施的院外急救队伍,才能最大限度降低伤残、死亡率,为进一步的院内救治争取时间。现就无锡市院外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之主体即无锡市急救中心之发展现状,以及目前遇到问题,提出加快无锡…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专职化和非专职化院外急救模式对急救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中心2008年11月~2009年11月6384例院外急救病例,分为A、B两组,即将A组由非专职化急救小组救治的3020例作为对照组。将B组由专职化院外急救小组救治的3364例作为研究组。比较和分析两组间救治效果的差异。结果专职组现场救治有效率71.90%,显著高于非专职组(40.25%,χ^2=32.78,P〈0.01)。专职组3分钟内的急诊出车、20min内到达现场情况,与非专职组比较有明显改善(均P〈0.01)。结论专职化院外急救救治效果明显优于非专职化。  相似文献   

13.
院外急救(120)作为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显重要,逐渐成为社会的关注点和聚焦点。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较,池州市院外急救医疗服务工作相对滞后。为了推进全市安徽省城乡院外急救(120)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提高医疗紧急救援能力,保障院外急救医疗质量安全,市卫生行政部¨组织对全市城乡院外急救医疗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院外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是否会影响急救时间。方法 依据ICD-10编码,筛选出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经镇江市急救中心救治的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比较经NIHSS评分培训的院外急救人员(NIHSS组)和常规评估的急救人员(对照组)的总院外时间和现场滞留时间以及比较入院后到做CT的时间。结果 共有274例急性卒中患者,其中男性145例,女性129例,年龄33~89岁,平均(72±11)岁。所有患者的应急反应时间为7(2~15)min.,平均转运时间为12(1~22)min。NIHSS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院外时间无统计学差异[86(65~128) min与84(56~140)min,P>0.05]。在现场停留时间分别为18(13~25)和16(11~23)(P>0.05)。院外NIHSS评分值为(5.2±5.7)分,院内医生NIHSS评分值为(4.2±5.9)分,院外略高于院内评分(P<0.05)。74.8%患者的院外和院内评分相差≤3分。在二次分析中,临床分类0~5分(轻度卒中)和6~40分(中度至...  相似文献   

15.
院外急救、医院急诊科(室)和重症监护室(ICU)构成了完整的急诊医疗体系(emergency medicine service system,EMSS)。由于在国内绝大多数城市,急诊科(室)和ICU已被纳入医院建设与管理范畴,因此文中所讲的EMSS主要是集120指挥调度、现场救治与后送医院为主的院外急救体系。  相似文献   

16.
院外急救主要承担对患者实施现场医疗急救、途中监护和快速转运,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伤情和病情,防止再损伤,为患者的院内救治提供条件。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类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相继出现,现将太仓市医疗急救站急救科在院外急救活动中诊治的队单纯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的1例狂犬病病例报道如下,以期引起同行在院外急救活动中对狂犬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可乐定急性中毒80例院外急救和急诊科教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急性集体药物中毒事件院外急救和急诊科救治及组织经验,以进一步提高急性集体药物中毒事件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北京市怀柔区某餐厅“4.23”可乐定中毒事件80例患者院外急救和急诊科内救治及组织的相关资料。结果经院外及时救治,院外与院内高效绿色通道开通,急诊科正确救治,本组80例中毒患者,留观35例,转往三级甲等医院45例,经治疗全部康复。结论对于急性集体药物中毒事件,全区应急系统密切配合协调,院内院外应急绿色通道畅通高效,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大型交通事故伤员的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发展,创伤已成为危及人类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型交通事故伤员伤情复杂又严重,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如何正确实施院内、院外有效救治意义重大。浙江省慈溪市急救站自2004年2月建立“120”急救服务网络至2010年2月,出车接回19批严重交通事故伤员,共计152例。采用院外急救一院内急救一病房,一体化急救模式,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院外急救条例出台的背景下医疗救护员的培养模式,为解决院外急救人员招聘难,留住难,晋升难的实际困难。方法通过专家访谈法等定性方法,论证人才梯队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结果根据北京市朝阳区实际情况,建立四级院外急救医疗救护员梯队培养模式。结论通过培养模式的设置,形成人才流动,出入灵活的院外急救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为各类医疗卫生组织输送具备应急技能的医疗卫生人才。  相似文献   

20.
院外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S)的一个子系统,是指意外或急症发生时,以一般公认的医学原则为基础,利用现场的人力、物力,对伤病者实行的初步援助和护理[1],是急救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院内急救的基础.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就医观念的改变,人们对院外急救过程中的护理要求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