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微生物药物是一个很大的“家族”,包括很多成员,按照药物作用的对象(即八大类微生物)可分为:抗茵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抗支原体药物、抗衣原体药物、抗立克次体药物、抗分支杆菌药物、抗螺旋体药物等,通常不包括抗寄生虫药物,但广义的抗微生物药物有时把抗寄生虫药物也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2.
何春晓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695-696
临床药物不合理联用的表现多样,有药物联用,导致治疗无效;或联用后,药物产生反应,从而减低疗效;或联用产生不良反应;或药物联用后,增强了药物偏性等,药物的不合理联用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药物不合理联用进行总结和分析,为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有效抗菌药物,我们还有多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耐药不断加速,而抗菌药物资源却不断耗竭,多数抗菌药物已经无法作为抗感染,特别是治疗严重感染的一线药物,而曾经备受保护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的药物以及为数不多的新型抗菌药物正逐步成为一线抗感染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肝脏转运蛋白在药物肝胆转运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为药物肝靶向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文献,从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的矢量转运、药物肝靶向性、药物之间相互作用4个方面阐述肝脏转运蛋白对药物肝胆排泄产生的影响。结果肝脏转运蛋白引起的药物矢量转运影响药物的肝脏摄取,药物肝靶向性影响药物的疗效,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影响临床用药安全和不良反应。结论肝脏转运蛋白在药物肝胆转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与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分布、临床疗效均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李敏 《中国实用医药》2014,(21):266-267
目的评价安全屏障在高危药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确认高危药物的种类,对高危药物的不安全事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组织高危药物管理组,进行高危药物标识、信息、使用屏障的建立,增强护理人员对高危药物安全性的认识。结果成立高危药物管理小组,设立高危药物安全屏障后,本院高危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药物管理中安全屏障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临床中药物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高危药物的管理效果,确保药物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6.
纳米药物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智成 《医药世界》2006,(10):73-74
纳米药物与普通制剂的药物相比,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较强的化学活性、较快的吸收速度,在通过生物体的各种屏障、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设定药物的靶向性等许多方面,纳米药物都具有一般药物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为药物研究提供了全新的领域。本文从纳米药物的制备、特点、应用等几方面介绍纳米药物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纳米药物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会对肝脏产生毒性或对肝脏致敏导致药物性肝炎。产生药物性肝炎的药物较多,包括中西药制剂,目前尚无明确归类的治疗药物,本文探讨了几种治疗药物;临床上应合理选择药物,结合具体病情,参照保肝药物,以及中医的辨证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确保患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麻醉药物是临床医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特殊药品,现有的麻醉药物种类众多,用法不尽相同,国家对麻醉药物的管理也极为严格。多数麻醉药物在连续大剂量使用后均会产生药物依赖性,导致瘾癖形成,故而明确麻醉药物的临床使用要求十分必要。本研究对不同麻醉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治疗学、用药的注意事项及各类药物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将不同种类的麻醉药物的临床要求进行了总结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药物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是引起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进行药物代谢酶基因型与药物反应的相关性研究有助于根据个体的基因型确定临床给药方案,最大程度地提高药物的疗效,并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实现基因导向个体化药物治疗。综述药物代谢酶基因型与药物反应相关性研究的近况,为个体化药物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谨防药物性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玉梅 《首都医药》2000,7(6):51-51
肝脏是人体内进行解毒及药物转化的主要器官,最容易遭受药物或毒物的损害而致病.特别是肝脏有病时,功能减低,药物的转化较慢,药物作用延长或加强,因此对可能损害肝脏的各种药物,应予足够的注意.药物性肝病是指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肝脏由于药物的毒性损害或对药物发生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药物引起的肝病也称药物性肝炎.  相似文献   

11.
金小仙  单桦 《天津药学》2006,18(6):70-71
细胞毒药物是治疗肿瘤病人常用药物,目前有50多种细胞毒药物应用于临床。由于细胞毒药物由于细胞毒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可杀死正常细胞,因此通过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建立,加强对细胞毒药物配制的集中管理,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及防护措施,可减少细胞毒药物的危害和污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对抗菌药物品种进行控制后,临床用药的变化情况,为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建议。方法通过控制抗菌药物品种数、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加强用药宣教及监督管理等措施控制我院抗菌药物品种,分别对控制前后抗菌药物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控制抗菌药物品种对医院临床用药的影响并评估利弊。结果控制抗菌药物品种后,抗菌药物销售额占药物总销售额的比例、门诊及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率均低于控制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抗菌药物品种对我院临床用药的影响利大于弊,对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说明书上注射用药物的溶解、稀释溶媒等标明情况,保证注射用药物的使用安全、有效。方法:参照收集到的注射用药物说明书,对注射用药物溶解、稀释溶媒等标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现常用436种注射用药物中,有179种药物是粉针,占注射用药物的41.0%,粉针药品中说明书没有标明溶解溶媒的有7种,占粉针药品的3.9%,可用静脉滴注给药有333种,占注射用药物的76.3%;有262种静脉滴注药物可选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或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稀释,占静脉滴注药物的78.68%,其中221种静脉滴注药物可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稀释,占静脉滴注药物的66.3%,206种静脉滴注药物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占静脉滴注药物的61.8%,165种静脉滴注药物既可用葡萄糖注射液,又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稀释,占静脉滴注药物的49.5%;有20种静脉滴注药物不标明选用稀释溶媒,占静脉滴注药物的6.0%,有36种静脉滴注药物标明不能用某些注射液稀释,占静脉滴注药物的10.8%。结论:对注射用药物的溶解、稀释溶媒等方面知识归纳,加强此方面知识的积累,有利于正确使用注射用药物,保证药物的使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是目前临床不良反应的主要来源之一,药物相互作用产生的效益和风险会严重影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根据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分别从吸收、分布、代谢、排泄4个方面阐述了体内药物相互作用机制并佐以实例;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以预测其可能发生的药物相互作用也已成为药物开发的必须过程,综述了近些年比较成熟的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模型的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影响化学药物技术评价的几个关键因素,促进化学药物技术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方法 从药品行政审批、药物研发、药物应用等方面与技术评价的关系入手,结合我国现状进行剖析。结果 明确了化学药物技术评价体系与药品行政审批、药物研发和药物应用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结论 化学药物技术评价贯穿于化学药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只有将评价工作与药物监管等多个方面有机结合,才能对药物进行准确评价并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量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生物技术药物的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与传统小分子药物不同,生物技术药物在体内产生的抗药抗体(ADA)可能会中和药物的活性,造成在非临床和临床研究中观察到的效应并非药物真正的药理和毒性反应,因此需要对药物的免疫原性进行评价.通过检测ADA可评价药物的免疫原性.检测ADA的主要干扰物质为药物本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药物咨询服务工作的特点,提高药物咨询服务质量。方法收集医院2003年2月~2005年4月间门诊药物咨询工作记录,利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咨询最多的是抗菌药物、心血管药物和神经系统药物等;内容主要涉及药物的用法用量、作用与适应证和药物成分。结论药师应重点地掌握药物知识,有助于提高药物咨询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药物技术评价与药物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东  黄文龙 《中国药业》2009,18(12):12-13
药物研发的目的是生产出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药物;药物技术评价的目的是对研发药物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以验证药物研发是否达到预定目标。两者相互依存,互相促进。该文阐述了药物技术评价与药物研发的关系,提出了药物技术评价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药物的心脏毒性研究已经成为药物临床安全性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上市药物的逐步增多,心脏毒性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也呈现上升趋势,近年来药物心脏毒性评价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青睐,但是药物心脏毒性评价还没有建立一套客观准确的体外方法。拟全面归纳了心脏毒性药物的分类,整合了药物心脏毒性评价的方法,并对药物心脏毒性评价新技术进行了介绍,为心脏毒性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军 《海峡药学》2004,16(6):1-3
综述了近年来抗病毒药物的研究概况和将来的发展趋势,按药物不同的抗病毒作用特点进行分类,分别介绍了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物,抗巨细胞病毒药物,抗肝炎病毒药物,抗疱疹病毒药物,抗流感病毒和呼吸道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