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比较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前56例早产低体质量儿(对照组)和2013年1月—2014年1月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56例早产低体质量儿(试验组),观察经临床护理干预后的喂养效果(包括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和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及喂养不耐受情况(包括呕吐、腹胀、胃残留和呼吸暂停)。结果试验组早产儿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和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早产儿呕吐、腹胀、胃残留及呼吸暂停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功能成熟,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抚触及体位护理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影响。方法将6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体位护理结合抚触按摩。结果干预组呼吸暂停持续天数、呼吸暂停发作总次数、吸氧时间及体重每日增加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抚触联合体位护理能有效预防或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发生,提高了早产儿生存质量,其操作简单有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了护理干预在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的早产低体质量儿60例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各项指标及其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全肠道营养时间以及完全经口喂养(拔胃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组呕吐、腹胀、消化道出血、胃残留、呼吸暂停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早产低体质量儿的胃肠道功能的成熟,有助于提高经肠道喂养的耐受性,有效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方法8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其中对照组早产儿仅给予红霉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早产儿在给予红霉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早产儿残余奶量、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时间、胃潴留量。结果实验组早产儿的残余奶量、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时间、胃潴留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运用护理干预,可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改善早产儿临床症状,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为临床治疗早产儿不耐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片早期干预治疗早产儿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合并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6例低甲状腺素血症合并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鼻饲或口服左旋甲状腺素每日5mg.kg-1,1天1次,连续7d;均采静脉血作甲状腺5项动态测定,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改善情况及甲状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在奶量增加、残余奶量、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肠内喂养时间、留置胃管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14d复查甲状腺素水平治疗组已基本正常,对照组5项水平仍较低;除TSH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早期小剂量短疗程甲状腺素片治疗低甲状腺素血症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同时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改善低甲状腺素血症早产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孙伟 《淮海医药》2010,28(3):275-276
目的寻求一种有利于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法,解决管饲喂养的不足。方法观察组采用经口喂养法,对照组应用管饲方法,观察2组患儿胃肠功能、并发症发生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生腹胀、呕吐者明显减少(P〈0.05),黄疸持续时间、吸吮动作出现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但2组体重增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口喂养法经济方便,并且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情况中采用新型护理干预方法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于我院分娩出生的40例新生早产低体质量儿。将其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新型护理干预方式,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早产儿的喂养时间的相关情况并加以记录和分析。结果在进行干预研究前,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等,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在喂养相关时间的情况上有较为显著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护理干预在早产低体质量儿的营养吸收、生长发育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蒋晓宏  王柏林 《安徽医药》2011,15(6):745-746
目的 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及其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早产低出生体重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在常规处理、部分静脉营养及对症支持基础上加用早期微量喂养,而对照组均采用常规管饲或部分静脉营养,观察两组达全量肠内喂养时间、体重量变化、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低血糖及坏...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素与多潘立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甲状腺素与多潘立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口服多潘立酮[0.1-0.3mg/(kg·次)]与左旋甲状腺素[3-5mg/(kg·d)],观察比较两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情况,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奶量增加、残余奶量、增至出生体重时间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置胃管时间、体重开始增长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采取微量喂养、渐进式加奶配合甲状腺素与多潘立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个案管理与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干预,以提高其0~4个月母乳喂养率,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健康成长。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入住NICU的极低出生体重儿42例行常规护理模式为对照组,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住NICU的极低出生体重儿40例,实施“个案管理、临床护理路径”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喂养不耐受、住院时间、0~4个月的母乳喂养率、校正6月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实验组住院期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7.5%、平均住院时间(33.7±6.55)天,0~4个月母乳喂养率60%,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校正6月龄生长发育情况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个案管理、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模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0~4个月母乳喂养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减轻负担,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营养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营养状况及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出生的120例早产低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本院新生儿科针对早产低体重儿的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营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血浆白蛋白、总蛋白水平及喂养不耐受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出生后第7天的血浆白蛋白、总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出生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生后第7天的血浆白蛋白、总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出生后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呕吐、腹胀、胃残留等喂养不耐受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早产低体重儿的营养状态,降低喂养不耐受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保暖、早期胃肠喂养、不能吸吮者鼻饲、适当部分静脉营养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同时用小剂量红霉素防治喂养不耐受。治疗后对两组患儿喂养耐受情况,体重增长、自行吸吮时间、胆红素变化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体重增长、自行吸吮时间好于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早期小剂量红霉素干预可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提高其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出生后出现喂养不耐受的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保暖,抗感染,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滴注,静脉营养,插胃管并用生理盐水洗胃,以预防咽下综合征等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施加抚触疗法及非营养性吸吮并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极低出生体重儿残奶量减少,腹胀消退,达到完全经胃肠喂养418.4KJ/(kg·d)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护理干预较好地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尽快诱导肠胃功能成熟,缩短住院天数,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四磨汤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及对早产儿的安全性安全性方法对存在喂养不耐受的165例早产儿(包括低出生体重儿LWB和极低出生体重儿VLWB),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或鼻饲四磨汤进行干预,观察症状改善及消失时间结果存在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应用四磨汤后症状缓解的时间明显缩短于对照组(χ2=5.26,P<0.05)结论四磨汤的应用可以较好的解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导致胃肠道营养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6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两组发生呼吸暂停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呼吸暂停3例,发生率为8.82%;对照组发生呼吸暂停15例,发生率为44.12%,两组发生呼吸暂停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呼吸中枢的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进食、体位与朴边等相关的呼吸暂停,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6,(1):146-148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抚触法和非营养性吸吮法联合应用的"三管齐下"护理法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标准纳入100例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每天定时定量给予氨基酸、葡萄糖等胃肠外营养,同时经胃管逐渐增加给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至足量肠内喂养。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喂养基础上,在生后第4天开始实施音乐疗法、抚触法和非营养性吸吮法结合的"三管齐下"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所用时间、每天体重增长量、胃肠外营养时间、达到足量肠内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及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儿每天体重增长比对照组的大,恢复出生体重所用时间、胃肠外营养时间、达到足量肠内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概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抚触法和非营养性吸吮法的"三管齐下"护理的效果良好,可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吸吮、吞咽能力,完善胃肠道的消化功能,预防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改善患儿的喂养情况。  相似文献   

17.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静脉给药对早产儿胃肠蠕动的影响。方法将早产喂养不耐受患儿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予小剂量红霉素5mg/(kg.d),静脉滴注,1次/d,疗程5~7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平均(8±4.1)d,对照组(15±5.5)d,(P〈0.01),治疗组每日体质量增长(22±3.4)g,对照组每日体质量增长(15±4.4)g,(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80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滴注.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12月~2013年3月收治的116例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58例,给予观察组患儿早期优质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临床护理,分别在护理后7、14、21、28 d对患儿体质量进行比较,记录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临床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护理7、14、21、28 d时体质量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哭闹、呼吸暂停、呕吐、腹胀及胃潴留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增加患儿体重,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助于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全身抚触手法干预以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药物干预的方式对存在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干预效果.方法:纳入68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干预,如营养支持及抗感染等,实验组则是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增加对早产儿的全身抚触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用药干预,对两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喂养不耐受的改善上,实验组效果比对照组更佳,随访6个月实验组体重与身长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若观察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耐受,可通过全身抚触配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用药,通过干预使得患儿的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并且促进儿童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