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97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2例,观察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方案治疗后,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方法在临床治疗脊柱骨折中效果显著,该疗法是脊柱骨折患者的理想选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前路和后路内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以其为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采用前路内固定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椎体平均刚度、强度、高度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病症改善较为明显,其中观察组患者椎体的平均刚度、强度、高度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前路内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疗效显著,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术式治疗,观察组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胸腰段脊柱骨折复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为(95.13±9.43)%,椎体后缘高度为(96.43±10.52)%,Cobb’s角为(5.23±1.0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临床价值较高,可有效恢复胸腰段脊柱椎体前后缘高度以及Cobb’s角,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72例脊柱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后路手术内固定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94.01±1.86)%]、后缘高度[(95.13±2.71)%]及Cobb角[(6.53±1.81)°]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56.87±4.33)%、(43.45±3.89)%、(28.33±2.58)°],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1.01±0.67)分]低于对照组[(3.23±1.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脊柱骨折临床治疗中,后路手术内固定方法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骨折恢复,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入的104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分为采取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及采取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各52例,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前缘高度、Cobb角、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取得的临床效果理想,值得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86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前路内固定融合术,观察组患者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低,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椎管占位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更为简单易行,可减少患者手术损伤,且治疗效果与前路内固定融合术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4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前路手术组和后路手术组,分别接受不同入路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治疗,两组患者均骨折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前路手术组患者在伤椎高度恢复情况、cobb角、触觉评分和运动评分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后路手术组,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胸腰段脊柱骨折脊髓损伤行前路手术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且术后功能恢复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8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凸畸形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程度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参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的VAS值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脊柱骨折的治疗中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方案,能够起到更好地复位治疗效果与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分析脊柱骨折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7年10月某院收治的78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8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实施传统术式治疗,观察组39例实施后路手术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Cobb角和伤椎前高压缩比、VAS评分、治疗优良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Cobb角和伤椎前高压缩比、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骨折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能改善脊柱生理角度,还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利于患者脊柱功能的恢复,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内植骨手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疼痛度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94例,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采用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外侧植骨融合术,研究组47例使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内植骨手术,比较两组疗效、疼痛度及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用于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前路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Cobb角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效果满意,可明显促进骨性愈合,减少Cobb角丢失,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效果及对QOL(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运用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来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运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手术耗时、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治疗情况及对QOL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患者QO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临床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耗时、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骨折患者采取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来进行治疗,能提高QOL评分和临床效果,减少术中出血、手术和住院时间,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叶鹏 《中国医药指南》2013,(32):145-146
目的研究分析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7年7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6例脊柱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联合应用外侧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治疗组26例患者接受后路手术内固定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以及VAS以及Cobb角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6~24个月的随访,治疗组患者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增加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查时,治疗患者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对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后路手术固定治疗脊柱骨折,有利于实现伤椎高度的恢复,同时避免后凸矫正角度丢失发生,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2007年8月至2011年8月间到我院诊断与治疗的69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其中,男性38例,年龄在24~65岁之间,女性31例,年龄在28~71岁之间,所有患者经临床确诊为胸腰段脊柱骨折。将6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前路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通过一系列的治疗,观察组35例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为88.6%,对照组34例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为73.5%。结论对于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疾病,采用前路治疗的效果要更为显著,而且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更小,对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帮助较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后1年的椎前缘高度、椎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以及椎管的占位率均优于术前,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减少手术出血量,加快术后愈合时间,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AF系统手术治疗脊柱腰段不稳定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  陈喜志  李平安  严瑾 《中国医药》2007,2(3):182-183
目的观察应用AF系统手术治疗脊柱腰段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治脊柱腰段不稳定骨折患者35例,均采用后路AF系统内固定手术。比较手术前后骨折复位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手术后随访,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AF系统后路内固定是治疗脊柱腰段不稳定骨折有效方法,其操作简便,临床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7.
张强 《中国医药指南》2014,(31):204-205
目的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惠者手术成功率达到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P<0.05);观察组2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榷体后缘高度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年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显著,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利用奇偶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前路手术内固定方式治疗,治疗组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方式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其中发生畸形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其中发生畸形4例,偏瘫2例;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0, P<0.05)。治疗前,两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运动功能评分(76.72±3.9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06±3.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间我院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46例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手术顺利,随访9~24月,椎体前缘高度从30%恢复至95%,后缘高度从70%恢复至98%,不完全性神经损伤不同程度功能恢复,无钉棒折断、脊柱畸形、神经症状加重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可有效恢复椎管容积及椎体高度,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6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83例按不同治疗术式分为试验组(47例,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治疗)和对照组(36例,行前路内固定融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围术期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1)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62%,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2)试验组手术耗时、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4项围术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患者经手术治疗的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预后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