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32例,全部行螺旋CT扫描,其中18例进行了增强扫描.结果不同类型的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有其好发部位及特征性CT表现,CT诊断准确率高.结论CT检查在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上准确度高,可作为胸腺肿瘤的一种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肝脏肿瘤样病变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探讨不同疾病的强化特点,以提高对肝脏肿瘤样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经临床和(或)病理证实的180例肝脏肿瘤样病变的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资料,重点观察扫描过程中病灶三期(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强化特征.结果:180例病例经CT动态增强三期扫描,89例诊断为原发性肝癌,56例诊断为肝血管瘤,30例诊断为肝转移性肿瘤,5例诊断为肝脓肿.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肿瘤样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是肝脏肿瘤样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5例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给予螺旋CT扫描,之后结合病理分析其CT表现。结果 35例患者中,胸腺瘤16例,侵袭性胸腺瘤10例,胸腺淋巴瘤3例,胸腺癌2例,胸腺类癌2例,颈部胸腺囊肿1例,异位胸腺瘤1例。结论在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CT诊断价值较高,且结合临床表现能够对部分恶性胸腺肿瘤患者的病理类型予以判断,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普及。  相似文献   

4.
螺旋CT利用造影剂到达动脉和门静脉的时差,使肿瘤病变区和正常肝脏之间产生对比,形成图像.螺旋CT可在一次屏气下完成全肝的扫描,由于不同肝脏肿瘤形成图像之间的差异,可以对原发性肝肿瘤、肝转移瘤和肝血管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螺旋CT已经成为一种倍受欢迎的肝脏肿瘤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采用德国Sie-mens 16排螺旋CT机扫描及病理证实的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的CT表现。结果本组7例,其中肝脏脂肪瘤6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肝脏良性脂肪类肿瘤因含有特征性脂肪成分,CT表现典型。结论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极为罕见,充分认识本病,与其他疾病鉴别,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与MRI在肝脏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血管瘤30例,比较其螺旋CT增强扫描、MRI扫描资料,分析螺旋CT增强扫描和MRI的诊断结果.结果 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肝脏血管瘤诊断准确率为94.33%,93.33%患者在增强扫描中肿瘤边缘可见斑点状、结节状强化.MRI扫描对肝脏血管瘤诊断准确率为98.11%,动态增强扫描中90.00%患者动脉期肿瘤边缘可见斑点状、结节状强化,静脉期增强范围增大,延时期强化范围进一步增大.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及MRI扫描均能较好显示肝脏血管瘤的特异影像特征,联合应用可提高对肝脏血管瘤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7.
<正>肝脏缺乏密度对比差异,普通CT平扫对肝脏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难度。多层螺旋CT(MSCT)肝脏增强多期扫描技术对肝脏肿瘤的检测有很大帮助。通过使用造影剂强化而增加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的对比度,使病变显示清晰,尤其是对早期小肝癌的诊断。现回顾性分析100例肝脏增强多期扫描患者增强前、后不同时段图像中血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肝内良性脂肪性肿瘤的CT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CT诊断的认知。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病例6例,其中肝内脂肪瘤2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例,全部病例作CT平扫及动、门双期CT增强扫描。分析CT影像学表现,对照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2例肝内脂肪瘤均位于肝右叶;4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位于肝左叶,3例位于肝右叶。2例肝内脂肪瘤CT平扫表现为脂肪密度影均匀,CT值-56~-103HU,边界清楚,平扫后行增强扫描病灶区无明显强化;4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平扫表现为边界清楚,病灶内可见低密度脂肪成分及软组织成分;CT增强扫描,病灶内脂肪密度区域无强化,非脂肪密度区域强化明显。结论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CT表现典型,有利于其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9.
林凯  朱达东 《江西医药》2011,46(5):465-466
目的总结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及诊断要点,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各类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结果其中肾上腺腺瘤10例,嗜铬细胞瘤3例,髓样脂肪瘤2例,皮质腺癌2例,肾上腺转移瘤7例,肾上腺成神经细胞瘤1例。结论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肾上腺肿瘤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16层螺旋CT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对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结直肠癌患者螺旋CT检查、手术及病理学资料.结果:16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为100%,重建三维图像后发现45个病灶.螺旋CT检查可清晰地显示肿瘤及其向肠腔内突人生长情况、肠壁厚度、肠壁周围组织受侵程度以及有无远处转移.结论 16层螺旋CT扫描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有助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纵隔原发性少见肿瘤的多层螺旋CT的表现,提高对前纵隔少见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16例前纵隔原发性少见肿瘤的CT表现,所用病例均行MD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8例,神经内分泌癌3例,部分性异位甲状腺肿1例,Castleman病3例;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及神经内分泌癌CT表现为前纵隔巨大占位,并侵犯上或中纵隔,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明显强化;部分性异位甲状腺肿及Castleman病CT表现为前纵隔良性占位,增强扫描部分性异位甲状腺肿强化特点与颈部甲状腺表现一致,Cas-tleman病病灶强化非常明显。结论前纵隔原发性少见肿瘤较易被误诊,但部分肿瘤有比较特殊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CT设备的普及对肝脏病变的检出起到了重要作用。多层螺旋CT肝脏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报道较多,扫描技术成熟,因扫描速度快而不需要考虑扫描的时间;在我国的基层医疗单位,拥有较多的单排螺旋CT。单排螺旋CT肝脏双期增强扫描因扫描速度相对较慢,必须在有限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螺旋CT检查表现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42例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行水充盈后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结果胃壁不规则增厚,呈肿块样突向胃腔,增强动脉期肿瘤即明显非均匀强化,胃壁分层不清;门脉期肿瘤持续强化,且比动脉期强化均匀,范围广泛;邻近侵犯表现为胃周脂肪线模糊消失,远处转移为在胰腺、肝脏、腹膜后、肺及纵隔骨骼等处发现转移病灶。结论晚期胃癌实施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是必要的,CT表现特征对临床合理拟定治疗方案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鞍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鞍区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CT、MRI平扫及其增强扫描影像表现,并与手术证实和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不同病变在生长部位、信号或密度上各有特点,大部分病例影像检查能做出正确定位、定性诊断,部分病例信号或密度相似,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结论 MRI是鞍区病变首选检查方法,在显示病变大小、形态及邻近解剖关系,血管及血管病变方面优于CT,但CT在显示病变钙化及骨质破坏方面是MR1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增强延时扫描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经手术病理活检证实为肝脏肿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检测,对比分析CT增强延时扫描诊断的结果与手术病理活检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120例病例中,经CT增强延时扫描诊断符合114例,诊断符合率为95.00%(114/120),6例误诊。结论在肝脏肿瘤中应用CT增强延时扫描检查,诊断符合率高,且为无创,可清晰显示不同疾病类型的影像,为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磁共振肝脏容积超快速采集(LAVA)技术在诊断腹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腹部肿瘤病变患者分别实施平扫以及LAVA扫描,观察不同时期LAVA影像表现,分析研究病灶的强化规律以及血供关系。结果32例腹部肿瘤病变患者接受平扫以及LAVA扫描检查,手术病理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0%。定性诊断良性肿瘤符合率为87.5%(7/8),恶性肿瘤符合率为95.8%(23/24)。结论磁共振LAVA技术可明确肝脏病变的各期血供以及动态变化,为之后的腹部肿瘤定位诊断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6,(23):148-15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病患者62例,其中恶性疾病21例,良性甲状腺结节4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相结合的检查手段,根据影响学检查结果对甲状腺结节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者诊断,分析螺旋CT检查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MSCT检出恶性18例,良性44例,灵敏度为71.43%,特异度为92.68%,假阳性率为16.67%,假阴性率为13.64%,准确率为85.48%;良性结节病的MSCT检查主要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钙化为条片状。恶性结节病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钙化为颗粒状(P0.05);恶性结节强化扫描表现为肿瘤周围半岛样或残圈样强化,而良性结节的主要表现为均匀强化(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耳源性脑脓肿CT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21例脑脓肿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后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灶位于颞叶16例,小脑半球4例,顶叶1例;CT平扫表现为不规则片状低密度影,边界模糊,占位效应不明显16例;平扫表现为类圆形囊状低密度影5例,其中2例内有液气平面,注射造影剂后,斑片状、脑回样强化、环状强化17例;无明显强化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耳源性脑脓肿的诊断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代丽茹 《河北医药》2014,(5):746-747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患者合并肝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及强化特征。方法对5例结节性硬化症伴肝脏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CT表现及强化特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CT检查均无肝硬化表现,强化扫描动脉期病变非脂肪成分也均呈明显强化,而门脉期及延迟期呈中度强化,脂肪成分无强化;肿瘤内可见明显强化点和线状血管影,周围示粗大引流血管影,经螺旋CT薄层扫描能清晰显示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脂肪成分。结论采用CT对结节性硬化症合并肝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进行诊断,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的瘤体,并为临床提供科学治疗依据可做为该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腹膜后肾周肿瘤的CT、MRI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术前应用CT、MRI检查,术后诊断为腹膜后肾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CT、MRI的征象,探究其应用价值。结果 35例患者中有10例为肾周淋巴瘤,表现为肿瘤密度均匀,在增强扫描后可以见到动脉期有强化,延迟期和门脉期有渐进性强化,在T_1WI有稍等信号,在T_2WI有低信号,在DWI有高信号,行进行性增强扫描有渐进性强化;13例为肾周转移瘤,表现为内部密度不均匀,有低密度囊变坏死区,在增强扫描后,可见动脉期非坏死期有不均匀强化现象,在延迟期呈现持续强化,在T_1WI和T_2WI上均有高低不等的混杂信号,在肿瘤的内部有出血和坏死区;8例为副神经节细胞瘤,在T_2WI上有明显的高信号,在T_1WI上有低信号,增强扫描有强化,在延迟期强化减弱;4例为肾周脂肪肉瘤,表现为肿瘤较大,密度混杂,T_2WI有高低不等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动脉期有不均匀强化。结论 CT、MRI均可以用于腹膜后肾周肿瘤的诊断,具有定位准确的特点,可以清晰的显示肿瘤和血管以及周围脏器之间的关系,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