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探讨阿司匹林新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2.5、5.0和10.0mmol/L)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不同时间(24、48和72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应用Western blot检测阿司匹林对MCF-7乳腺癌细胞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表达。结果阿司匹林各剂量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P〈0.01);MCF-7细胞uPA的蛋白表达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结论阿司匹林有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作用,并且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阿司匹林可以抑制MCF-7细胞的uPA表达,这可能是阿司匹林抗乳腺癌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uPA和MMP-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乳腺癌及肿瘤周围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0例乳腺癌及20例癌旁组织中uPA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结果乳腺癌组织中uPA的阳性表达率为60%(30/50),MMP-9的阳性表达率为66%(33/5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在乳腺癌组织中uPA、MMP-9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630,P〈0.01)。uPA、MMP-9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存在uPA、MMP-9的高表达;uPA蛋白可通过诱导MMP-9蛋白的袁达上调,促进乳腺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磷酸化p38(p-p38)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标本中p-p38和uPA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p38及uP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7%和60.0%。p-p38和uPA表达均为阳性25例,表达均为阴性15例,两者表达一致的符合率为66.7%(40/60),其表达呈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P〈0.叭),而与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结论:p-p38及uPA过表达在乳腺癌的发展及浸润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的侵袭及转移需要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降解,涉及到很多蛋白水解酶类,其中包括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uPA)系统。uPA系统不仅促进肿瘤的侵袭及转移,还参与癌细胞增殖与肿瘤血管形成。目前,一些研究已证明uPA系统对乳腺癌患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特别是对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患者。本文对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1(plasminogen inhibitor 1,PAI 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r-tPA和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两者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条件的患者82例,分成两组分别应用r-tPA和尿激酶溶栓,观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变化。结果r-tPA组与尿激酶组室速、室颤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r-tP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容易发生恶性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但仍是目前最好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体外条件下人胚胎角膜碱烧伤后修复过程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 type PA,u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eceptor,uPA-R)的作用。方法 在建立体外碱烧伤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细胞培养和形态学观察、ICC法以及图像分析等技术。结果 角膜缘和中央角膜源性的离体细胞的生长情况无明显差异,几乎所有细胞均表达AE1/AE3。碱烧伤后uPA和uPA-R的表达在碱烧伤后24h左右达到峰值,其中uPA的表达部位多位于胞浆,uPA-R则相对较多位于胞膜。结论 组织块法培养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角膜上皮细胞,胚胎组织的发育和细胞活力与成体角膜之间可能存在着差异,uPA和uPA-R的作用在上皮组织中也可能存在着较强的共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通过对结肠癌及正常结肠黏膜组织标本中maspin和uPA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二者与结肠癌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为临床寻找结肠癌早期诊断指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62例结肠癌及3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maspin以及uPA基因的表达,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masp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结肠癌未侵及浆膜、淋巴结无转移及TNM分期0~Ⅰ期者中明显高于侵及浆膜、淋巴结有转移及TNM分期Ⅱ~Ⅳ期者(P均〈0.05),在结肠癌不同性别患者中无差异(P〉0.05)。uP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结肠癌未侵及浆膜、淋巴结无转移及TNM分期0~Ⅰ期者中明显低于侵及浆膜、淋巴结有转移及TNM分期Ⅲ~Ⅳ期者(P均〈0.05),在结肠癌不同性别患者中亦无差异(P〉0.05)。maspin与uPA基因在结肠癌的表达中呈负相关(rs=-0.416,P〈0.05)。结论 maspin和uPA基因在结肠癌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且与结肠癌的病理学特征相关,二者在结肠癌组织样本中的表达也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反映结肠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胃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 u PA和 u PAR m RNA表达水平 ,并探讨它们与胃癌的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 c DNA- m RNA Northern印迹杂交方法定性和定量地检测了 2 0例胃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u PA和 u PAR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检测的 2 0例胃癌组织中分别有 13例 u PA和 15例 u PAR m RNA表达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 ( P<0 .0 1) ,其中 12例 u PA和 u PAR m RNA协同高于相应癌旁组织 ;11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 u PA和 u PAR 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 9例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 :u PA、u PAR m 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增强 ,并且与胃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乳腺癌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 -PA)及其特异性受体 (u -PAR)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 1 (PAI- 1 )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测定 2 2例乳腺癌患者和 2 1例正常人血浆中u -PA、u -PAR和PAI- 1含量。结果 :乳腺癌患者的血浆u -PA、u -PAR和PAI - 1含量均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1 ) ;中、晚期组u -PA显著高于早期组 (P <0 .0 5 ) ,已转移组u -PA、u -PAR和PAI- 1较未转移组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1 )。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浆中u -PA、u -PAR和PAI - 1含量不同程度升高 ,并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非骨转移前列腺癌(non-BM PCa)患者及骨转移前列腺癌(BM PCa)患者血清和组织中uPA及uPAR表达.结果:BPH患者、non-BM PCa患者和BM PCa患者血清uPA及uPAR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on-BM PCa患者血清uPA及uPAR浓度高于BPH患者(P<0.01),BM PCa患者高于non-BM PCa患者(P<0.01).前列腺癌组织uPA表达阳性率83.34%,uPAR表达阳性率77.78%,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表达阳性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uPA、uPA表达与PCa的发生与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陈红敏  王莉 《河南医学研究》2010,19(2):133-137,143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研究uPA、uPAR与MMPs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上皮性卵巢癌原发灶、30例相应的转移灶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uPA、uPAR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uPA、uPAR与MMP-2、MMP-9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联合表达。结果:①uPA、uPAR在大多数上皮性卵巢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组织中均高表达,而在正常卵巢组织中不表达。②uPA和uPAR的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腹水及肿瘤复发显著相关(P<0.01),而与组织学类型及术后残留肿瘤无关(P>0.05)。③uPA、uPAR与MMPs在上皮性卵巢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组织中均联合表达。结论:uPA和uPAR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uPA、uPAR与MMPs的相互作用可以促进肿瘤的生长与侵袭;uPA、uPAR可成为晚期、复发卵巢癌治疗的靶向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rokinaseplasminogenactivator ,uPA)及其受体 (urokinaseplasminogenactivatorreceptor,uPAR)在胰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方法 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 (SP法 )检测 85例胰腺癌手术切除组织中uPA和uPAR的表达。结果 ①uPA、uPAR表达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者 ,P <0 0 5。②uPA、uPAR在有浸润转移表达率高于无浸润转移 ,P <0 0 5。③uPA、uPAR表达与病人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病理分型、组织分化无相关性。结论 uPA、uPAR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浸润转移相关 ,是反映胰腺癌发展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TACE前后血清uPA含量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济铭  郑山  陈仲武  陈一平 《当代医学》2009,15(29):550-553
目的探讨uPA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术前3天、术后3天、7天、2周及4周血清uPA的含量及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uPA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中uPA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1);肝癌患者血清uPA含量在门脉癌栓组、已发生转移组、肿瘤多发组中显著增高(P&lt;0.01、P&lt;0.01、P&lt;0.05),而在不同肿瘤大小、肝功分级和AFP含量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gt;0.05);与TACE术前3天比较,实验组术后3天、术后7天、术后2周血清中uPA的含量明显下降(P&lt;0.05),术后4周血清中uPA含量与术前3天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gt;0.05)。结论uPA含量的高低与肝癌的侵袭性高低有关。TACE前后血清uPA的检测有助于更好的掌握再次TACE治疗的时机。  相似文献   

15.
Plasminogenactivators(PAs)arehighlyselectivetrypsin--likeserineproteaseabletoconverttheinactiveplasminogen,azymogenpresentinmostextracellularfluids,intoplasmin,alsoatrypsin--likeproteaseofbroadspecificity['].SeminalplasmalevelsofPAsinmenshowup60to100foldhigherthaninbloodplasma['].ThetwoknownPAs,urokinase--type(uPA)andtissue-type(iPA)aresecretedbyalargenumberofcellsandarethoughttoexhibitmultiplefunctionsinextracellularproteolysisaccompanyingtissueremodelingandcellmigration[']'Duetotheseprop…  相似文献   

16.
UPA和CD44s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和它们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 type plasmivnogen activator,UPA)和细胞黏附因子标准型(Cell coheresive factor,CD44s)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收集乳腺癌标本86例、腺瘤46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UPA和CD44s阳性表...  相似文献   

17.
胃癌组织中uPA和uPAR mRNA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uPA和uPAR mRNA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恶性程度,浸润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cDNA-mRNA斑点杂交技术定量,平行地检测了23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uPA mRNA表达水平,并综合分析了uPA和uPAR mRNA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生物学指征的相关意义。结果:uPA和uPAR mRNA表达水平在23例胃癌组织中,分别有18例uPA和19例uPAR高于相应癌旁组织;14例u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祛瘀消斑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对血浆uPA和uPAR水平的影响。方法对40例患者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常规西药加祛瘀消斑胶囊治疗组,常规西药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0例。结果祛瘀消斑胶囊能改善心绞痛症状,改善中医症状,可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PA、uPAR水平。结论西药加用祛瘀消斑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及其受体(uPAR)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比较两者在侵袭转移性和非侵袭转移性肺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方法 采用ABC法检测uPA和uPAR在39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用McCarthy方法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uPA和uPAR主要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且uPA和uPAR在侵袭转移性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侵袭转移性肺癌组织(P<0.05)。结论 uPA和uPAR的表达可能与肿瘤侵袭转移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