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吕萍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2):74-75,78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成人骶管阻滞的效果,探讨其最佳浓度。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肛肠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30例,均注入1%盐酸利多卡因5ml作为试验量局麻药,3rain后患者若无局麻药中毒和全脊麻症状,则分别骶管内给予0.298%(A组)、0.447%(B组)、0.596%(C组)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各15ml。记录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阻滞持续时间、循环系统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全部患者麻醉平面均固定于T10以下,A组麻醉起效时间[(11.2±4.6)min]明显长于B组和C组[(7.4±3.2)、(6.7±3.3)min],而麻醉维持时间[(2.1±0.4)hi明显少于B组和C组[(4.0±2.1)、(4.8±1.9)h],且麻醉效果差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和C组麻醉效果良好,麻醉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1例患者出现术后恶心呕吐(PONV),B组1例、C组3例患者术后出现尿潴留。结论:0.447%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是应用于成人骶管阻滞的理想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骶管阻滞在肛肠手术中的镇痛效果和运动阻滞程度.方法肛肠手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Ⅰ、Ⅱ、Ⅲ3组,每组40例.采取左侧卧位,暴露骶部,自尾骨尖端向头端方向4 cm处骶裂孔行骶管阻滞.穿刺成功后,Ⅰ、Ⅱ、Ⅲ组分别注入0.1%罗哌卡因 1%利多卡因、0.15%罗哌卡因 1%利多卡因、0.2%罗哌卡因 1%利多卡因,每组均注入20 ml.结果Ⅰ、Ⅱ、Ⅲ组镇痛优良率分别为80%、75%、93%,Ⅲ组明显高于Ⅰ、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运动阻滞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罗哌卡因 1%利多卡因骶管阻滞适用于肛肠手术,镇痛效果满意,运动阻滞很少,安全范围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曾恒  李俊  周述芝 《四川医学》2017,38(9):1036-1039
目的观察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用于改良骶管阻滞的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行肛肠手术患者80例,每组40例,行改良骶管阻滞,随机分为H组和C组。H组:1%罗哌卡因5mL+2%利多卡因10mL+0.9%NS 5mL+盐酸氢吗啡酮0.3mg,C组:1%罗哌卡因5mL+2%利多卡因10mL+0.9%NS 5mL。观察并记录患者术中HR、MAP,麻醉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术中直肠牵拉反射,术后3、6、12、24h VAS评分及术中及术后24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H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长于C组(P<0.05)。H组术中直肠牵拉反射少于C组(P<0.05),术后3h、6h、12h VAS评分H组低于C组(P<0.05),术后24h 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内使用氢吗啡酮可明显增强罗哌卡因的术后镇痛效果,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拟行上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n=40),实验组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0.375%盐酸罗哌卡因20 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记录患者生命体征、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有效时间、不良反应、麻醉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生命体征、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有效时间、麻醉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具有相似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廖志敏  张晋峰  张兰  罗朝志 《四川医学》2007,28(10):1128-1130
目的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比较。方法ASAⅠ-Ⅱ级实施臂丛神经阻滞或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78例(其中4例因操作失误改用全麻),随机分为甲磺酸罗哌卡因组(A组,n=39)与盐酸罗哌卡因组(B组,n=39)。监测血压、心率、SpO2、局麻药毒性反应及不良反应,测定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显效及完全阻滞的时间、持续时间。结果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无局麻药毒性反应发生。两组痛觉及触觉的显效时间分别为(5.14±0.82)min和(5.41±1.38)min(P〈0.05),痛觉安全消失时间(20.00±8.74)min和(20.43±8.51)min;A、B组分别有90.32%及87.1%的患者触觉安全消失(P〉0.05)。两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5.68±1.73)min和(5.27±1.15)min(P〈0.05);分别有41.94%和35.48%的例数达到完全阻滞的效果(P〉0.05);运动完全阻滞时间分别在(21.88±9.98)min和(15.00±5.35)min(P〉0.05)。术后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521.41±162.67)min、(575.86±196.5)min(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具有与盐酸罗哌卡因相似的安全性、神经阻滞的麻醉效能、作用时效,相似感觉与运动神经分离特点等,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临床神经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6.
刘彦   《中国医学工程》2012,(3):166+171
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作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4例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20 mL 0.596%的甲磺酸罗哌卡因和20 mL 0.5%盐酸罗哌卡因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阻滞程度、阻滞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生命体征变化程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程度、生命体征变化程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在尺神经的感觉阻滞效果方面优于盐酸罗哌卡因,但在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程度,以上三种神经以及尺神经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程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之间与盐酸罗哌卡因的作用效果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比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成人骶管阻滞的效果及其对机体循环功能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来评价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的最佳浓度.方法 90例ASA Ⅰ~Ⅱ择期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n=30).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连续监测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俯卧位行改良骶管阻滞,采用1%盐酸利多卡因5ml作为试验剂量,3min后无不良反应.分别给予0.375%、0.5%、0.75%罗哌卡因各20rnl.记录麻醉效果(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最高平面、持续时间及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对循环功能的影响(Bp、HR、SpO2变化),不良反应及麻醉满意度.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0.375%组麻醉起效时间[(9.5±4.5)min]显著长于0.5%组和0.75%组[(8.0±3.0)min,(6.0±2.3)min],而维持时间[(5.0±2.1)min]较0.5%组和0.75%组[(7.0±2.3)min,(8.9±3.21min]短,且麻醉效果差.0.75%组起效时间短且维持时间长,但术后运动阻滞程度重、尿潴留发生率较高.结论 0.5%的罗哌卡因应用于成人骶管阻滞起效快、作用维持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对骶管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肛肠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甲磺酸罗哌卡因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每组各18例,分别用0.5%和0.7%的甲磺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观察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比较,高浓度组比低浓度组起效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维持时间和麻醉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甲磺酸罗哌卡因骶管阻滞行肛肠手术能够很好的满足术中的镇痛、肌肉松弛等需要,且较高浓度的甲磺酸罗哌卡因能够缩短药物的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9.
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麻醉的效应。方法:ASAⅠ~Ⅱ级的会阴部手术患儿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实验组注入甲磺酸罗哌卡因3mg/kg,对照组注入盐酸利多卡因8mg/kg,药物均用0.9%生理盐水适当稀释,容量为0.8ml/kg。骶管穿刺前均给予氯氨酮5mg/kg~6mg/kg肌肉注射,术中必要时辅助氯胺酮及异丙酚静脉注射。观察麻醉效果,连续检测BP、HR、RR、SpO2,记录术中辅助用药情况,并根据术中肢体动作及语言应答评估术后运动力量及反射评分(MPRS)。结果:两组患儿BP、HR、RR、SpO2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麻醉效果均满意,术中辅助麻醉用药量观察组<对照组。MPRS评分观察组>对照组。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麻醉,镇痛效果好,利于小患儿早期苏醒,适于小儿会阴部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麻醉的效果.方法 ASA Ⅰ-Ⅱ级的会阴部手术患儿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试验组注入甲磺酸罗哌卡因3 mg/kg,对照组注入盐酸利多卡因8 mg/kg,药物均用0.9%生理盐水适当稀释,容量为0.8 ml/kg.骶管穿刺前均给予氯胺酮5-6mg/kg肌肉注射,术中必要时辅助氯胺酮静脉注射.观察麻醉效果.连续监测BP、HR、RR、SpO2,记录术中辅助用药情况、术后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儿BP、HR、RR、SpO2差异无显著性,2组麻醉效果均满意,术中辅助麻醉用药量,术后恢复时间.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结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麻醉,镇痛效果好,利于小儿早期苏醒,适于小儿会阴部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对痔疮手术患者,对比采用骶管阻滞以及硬膜外腔阻滞两种方法完成麻醉后的效果表现。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09月-2012年09月痔疮手术患者59例,利用随机数表法针对患者完成随机分组,组别名称设为A1组与A2组。针对A1组的30例患者,对其采用骶管阻滞的方法进行麻醉;针对A2组的29例患者,对其采用硬膜外腔阻滞的方法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完成麻醉后的效果表现。结果完成麻醉之后发现,A1组患者完成麻醉后发挥作用的时间显著低于A2组患者(P=0.001)。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运动评分方面,A1组患者显著低于A2组患者(P〈0.001)。结论针对痔疮手术患者,采用骶管阻滞的方法进行麻醉,最终效果表现良好,针对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0.375%盐酸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试验组应用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结果在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效果及效果维持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方面,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未见明显的差异。结论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应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具有相似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骶管阻滞的麻醉、穿刺方法、基础麻醉、辅助用药及应用范围。方法:对296例小儿骶管阻滞麻醉中的呼吸,循环结果及麻醉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组完全阻滞占81.86%,阻滞不全占16.22%,完全无效占0.24%,结论;小儿骶管阻滞操作简便,镇痛完善,肌肉松驰好,是一处良好的小儿部位麻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0.375%盐酸罗哌卡因;0.25%布比卡因用于颈从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甲状腺次全切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应用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B组应用0.25%布比卡因,C组应用0.375%盐酸罗哌卡因行颈丛神经阻滞,观察各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质量和镇痛持续时间,以及麻醉后对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结果: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和术中镇痛质量及麻醉后的心血管副反应方面A、C组间未见明显的差异(P>0.05);术后镇痛维持时间A、C组与B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麻醉后A、C两组发生心动过速、血压增高比例没有明显差异(P>0.05),B组明显高于A、C两组(P<0.05).结论: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和0.25%布比卡因应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具有相似的麻醉效果;镇痛时间长于布比卡因,麻醉后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轻微,心脏毒性低,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用于臂丛阻滞麻醉时产生感觉与运动有效分离效果的合适浓度及配方,并总结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臂丛阻滞麻醉时对肌腱转位重建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以来采用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施行肌腱转位重建手术患者100例,利用双盲随机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A、B、C和D组各25例。A组麻醉时采用质量分数为0.25浓度的单独布比卡因液(1.5 mg/kg),含0.0625 mg/m L浓度的罂粟碱混合液,为本次研究对照组;B组为低浓度组,配成质量分数为0.25浓度罗哌卡因液;C组为中浓度组,麻醉时用质量分数为0.5浓度罗哌卡因液;D组为高浓度组,麻醉时用质量分数为0.75浓度罗哌卡因液。通过VAS评分系统来评定麻醉后患者的感觉功能,并在臂丛阻滞后120 min、240 min、480 min三个时间段,分别测定肌肉收缩、肌腱张力和关节活动范围,按肌力分级标准评定肌力。根据上面两项指标来确定产生感觉与运动有效分离效果的合适浓度及配方;手术完成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7~20个月,对患者恢复状况进行评定,从而判定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臂丛阻滞麻醉时对肌腱转位重建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B组麻醉后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得到有效分离,较A、C、D组的效果更好;对患者术后恢复状况进行随访,结果中A组、B组、C组和D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0%、96%、88%和84%。结论:罗哌卡因浓度为0.25%时,用于臂丛阻滞麻醉能产生感觉与运动有效分离的最佳效果;且此时肌腱转位重建手术的疗效更显著,患者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新型酰胺类局麻药罗哌卡因药效学与布比卡因进行比较。方法:选择行择期下肢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成四组进行硬膜外麻醉,分别在硬膜外注入0.75%罗哌卡因(n=10例),0.5%罗哌卡因(n=10例)和0.75%布比卡因(n=10例),0.5%布比卡因(n=10例)15-18ml。分别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最大运动阻滞,感觉、运动恢复时间及最高阻滞平面,最大Bromage评分及术中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罗哌卡因起效快,产生的麻醉平面广,镇痛、运动阻滞效果好。术中有低血压、心率减慢等副作用发生。结论:罗哌卡因应用于临床麻醉有可靠的麻醉性能及安全性,利用其感觉运动神经分离作用,利于病人术后早期活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对卵巢癌根治术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卵巢癌行广泛性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清扫术病人24例,ASA分级Ⅰ-Ⅱ级,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2例。超前镇痛组(A组):麻醉诱导前20min硬膜外腔分次注入0.239%甲磺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kg-1混合液10mL,关闭腹膜时硬膜外腔给予生理盐水10mL;对照组(B组):麻醉诱导前20min硬膜外腔给予生理盐水10mL,关闭腹膜时硬膜外腔注入0.239%甲磺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kg-1混合液10mL。观察2组术后苏醒情况,镇痛效果评价(VAS评分),并进行安全性评估等。结果术后静息时VAS评分:2组术后4、8、12、2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48、72h均低于B组(P<0.05)。术后咳嗽时VAS评分:2组术后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8、12、24、48、72h均低于B组(P<0.05)。PCEA有效按压次数、PCEA甲磺酸罗哌卡因用量:A组均低于B组(均P<0.05)。B组病人术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比A组长(P<0.05)。2组病人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腔预先给予0.239%甲磺酸罗哌卡因10mL复合0.5μg.kg-1舒芬太尼可有效缓解卵巢癌根治术后疼痛,也可有效减少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具有良好的超前镇痛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