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胖是环境和基因共同作用导致的疾病.黑皮素4受体(melanocortin-4 Feceptor gene,MC4R)是中枢黑皮素系统参与调节摄食行为和能量代谢的枢纽.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MC4R基因突变与肥胖发生有关,在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发生过程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研究较多的MC4R基因多态性与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相关性.许多人群研究表明MC4R基因多态性与肥胖发生相关,某些作用可能具有种族差异性.MC4R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其他基因或环境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肥胖症是一种环境与基因相互作用导致的疾病 ,促黑激素皮质素受体 - 4 (MC4 R)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调节肥胖症发生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 MC4 R及其基因突变在介导小鼠及人类肥胖症发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动物试验表明 ,该分子通过与相应拮抗剂结合调节小鼠的摄食行为 ,来诱导肥胖症的发生。而基因敲除技术证明 ,MC4 R基因缺失小鼠同样有肥胖综合征表现。人类 MC4 R基因位于 18号染色体 ,由单一外显子构成 ,其突变能导致青少年发病型严重肥胖症  相似文献   

3.
MC4R及其基因突变与肥胖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肥胖症是一种环境与基因相互作用导致的疾病,促黑激素皮质素受体—4(MC4R)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调节肥胖症发生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MC4R及其基因突变在介导小鼠及人类肥胖症发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动物试验表明,该分子通过与相应拮抗剂结合调节小鼠的摄食行为,来诱导肥胖症的发生。而基因敲除技术证明,MC4R基因缺失小鼠同样有肥胖综合征表现。人类MC4R基因位于18号染色体,由单一外显子构成,其突变能导致育少年发病型严重肥胖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aITP)外周血单核细胞(MC) IgG-Fc受体(FcγR)表达变化.方法 急性ITP患儿组27例,同龄健康对照组25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表面活化型受体FcγR Ⅰ及FcγRⅢ表达;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检测MC活化型FcγRⅡa及抑制型FcγRⅡb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IFN-γ、IL-4和IL-10浓度.结果 (1)急性ITP患儿组MC FcγR Ⅰ和FcγRⅢ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cγRⅡa mRNA及FcγRⅡa/FcγRⅡb mRNA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后,经地塞米松治疗后,活化型FcγR Ⅰ、FcγRⅢ、FcγRⅡa mRNA表达下降,抑制型FcγRⅡb mRNA表达增加,FcγR活化型/抑制型平衡逐渐恢复.(2)血浆炎症细胞因子IFN-γ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抗炎因子IL-4显著低于对照组.IFN-γ浓度水平与MC FcγRⅡa mRNA表达显著正相关(r=0.79,P<0.05),IL-4与FcγRⅡb mRNA表达正相关(r=0.84,P<0.05).结论 单核细胞活化型FcγRs过度表达,抑制型FcγRⅡb表达降低,活化型/抑制型FcγRs表达失衡可能参与儿童急性ITP免疫发病机制,MC FcγRs异常表达可能与细胞因子IFN-γ、IL-4的改变有关,地塞米松治疗可恢复FcγRs活化型/抑制型平衡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单核细胞(MC) Fcγ受体(FcγR)表达变化,进一步探讨HSP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急性期HSP患儿30例,同年龄健康对照儿童15例.流式细胞术检测MC表面活化型受体FcγR Ⅰ和Fc-γRⅢ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活化型FcγRⅡa、抑制型FcγRⅡb、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IFN-α)、趋化因子(IP-10、RANTES、iNOS)和BLyS/April mRNA表达;试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血浆IL-4、IL-10和TNF-α蛋白浓度.结果 (1)急性期HSP患儿MC FcγR Ⅰ和FcγRⅢ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cγRⅡa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FcγR Ⅱb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急性期HSP患儿MC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IFN-α)、趋化因子(IP-10、RANTES、iNOS)及BLyS/April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与FcγRⅡa/FcγRⅡb均呈正相关;(3)急性期HSP患儿血浆炎症细胞因子IL-4、IL-10和TNF-α浓度显著增高(P<0.05),其中TNF-α浓度与MC FcγRⅡb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73,P<0.05).结论 急性期HSP出现细胞因子表达异常和单核细胞活化型/抑制型Fcγ表达失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 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 急性KD患儿25例,正常同龄对照儿童15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monocyte cells,MC) TLR4表达水平;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TNF-α浓度;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荧光定量PCR检测MC FcγRⅡb、TLR4信号转导途径分子(MyD88、TRAF-6、TAKl)和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mRNA表达.结果 急性期KD患儿MC TLR4及其转导分子表达明显高于同龄对照组(P<0.05),IVIG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急性期KD患儿MC FcγRⅡb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P<0.05),IVIG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急性期KD患儿IL-1β、IL-6、TNF-α表达及血浆TNF-α浓度显著增高(P<0.05),IVIG治疗后下降(P<0.05);急性期KD患儿MC FcγRⅡb表达与TLR4表达及炎症细胞因子呈相关性(P<0.05).结论 IVIG可能上调FcγRⅡb表达,下调TLR4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体外培养的大鼠原代迷走神经运动背核(DMNV)细胞为对象,探讨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原代DMNV细胞钙离子通路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大鼠原代DMNV细胞培养以及[Ca2+]i测量、实时荧光定量PCR、ELISA细胞凋亡实验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正常大鼠DMNV组织中存在黑素细胞刺激素受体-4(MC4R)mRNA的表达;NDP-MSH激活MC4R可以促进原代DMNV细胞钙离子内流;NDP-MSH可以降低凝血酶(PAR-1,thrombin)和胰蛋白酶(PAR-2,trypsin)对原代DMNV细胞凋亡。结论:α-MSH可以激发原代 DMNV细胞钙离子内流,降低原代DMNV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肥大细胞(MC)的经典作用是介导过敏反应.近年来,MC在炎症、肿瘤、器官纤维化特别是自身免疫病等疾病中的作用引起关注.MC颗粒内炎症介质是其主要效应物,MC活化可使其效应物释放并发挥作用.除过敏原与过敏原特异性IgE结合途径之外,IgE和IgE受体(FcεRI/Ⅱ)、抗IgE和抗FcεRI抗体也可致MC活化.IgE与抗IgE抗体、IgE与FcεRI、FcεRI和抗FcεRI抗体不仅具有膜结合形式也存在着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或配受体复合物,膜结合与可溶性的存在形式和存在比例决定MC激活或抑制,抗IgE和抗FcεRI抗体可能与自身免疫病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阿魏酸钠对人肾小球球内系膜细胞增殖与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人肾小球系膜细胞(MC)体外培养技术和血清药理学方法, 观察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阿魏酸钠对MC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CM)不同成分的影响。结果:阿魏酸钠对MC增殖和ECM合成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在等效剂量浓度下, 抑制效应优于苯那普利。结论:MC是阿魏酸钠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靶细胞, 抑制MC增殖和ECM合成是阿魏酸钠延缓肾小球硬化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α-MSH在体温调节中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α MSH是从多种属哺乳动物脑组织中分离出来的 1 3肽。它在动物体温调节中发挥重要的负调节作用。无论静脉注射还是脑室内给α MSH均可使发热动物降温 ,但不参与正常的体温调节。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解热作用机理进行了综述 :①α MSH发挥解热作用的部位主要是脑内隔区 ;②α MSH的退热活性是主要由其COOH 端序列Lys Pro Val(α MSH1 1 -1 3 )起作用的 ;③MC3 R和MC4 R可能是参与α MSH体温调节的主要受体 ;④关于其解热机制的几种假说。这些研究为我们进一步开发新的解热药物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1.
肥大细胞(mast cell,MC)存在于机体许多器官中,它是疏松结织组织中的一种细胞成份.1877年Erlich氏首先命名和描述了MC.近年来,在免疫和炎症方面从药理学角度研究MC的来源、功能、受体及介质释放获得了很多资料.本文综合有关资料对MC在免疫、炎症中的作用及药物对其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1964年,马仲魁等首次成功地用银染法显示了大鼠胰腺中的肥大细胞(Mast Cell:Mc),限于当时条件,仅作了光镜观察。据文献记载,30年代末,国外已有学者开始试验MC银染,但一直未获成功。近20年来出现了许多MC染色的新方法,也有不少学者继续从事MC的银染工作。R、D、Llllie(1976)收录的MC染色方法中,就提出过光镜水平下MC氨银法染色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淫羊藿素(ICT)对MC3T3-E1 subclone 14前体成骨细胞株增殖、分化的影响,以及雌激素受体(ER)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WST-8、BrdU法检测ICT对MC3T3-E1 subclone 14细胞活力和增殖的影响;ICI182780阻断ER受体信号后,检测ICT和noggin对MC3T3-E1 subclone 14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I型胶原(Col I)和骨钙素(BGP)的影响;实时荧光PCR检测ICT对BMP-2、4、7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ER受体信号阻断后,ICT对Smad1/5/8蛋白磷酸化的影响。结果: ICT(0.1 μmol/L、1 μmol/L)可以提高MC3T3-E1 subclone 14细胞ALP、Col I、BGP和矿化结节数量(P<0.01或P<0.05),表明ICT有促分化的作用,但对细胞活力和增殖指数无明显影响;阻断ER受体信号后,ICT促分化作用明显下降(P<0.01);ICT可以提高BMP-2、4 mRNA的表达(P<0.01),但对BMP-7 mRNA无作用(P>0.01);阻断ER信号后,ICT 促Smad1/5/8磷酸化明显减弱(P<0.01)。进一步阻断BMP/Smad信号可以抑制ICT促分化的作用(P<0.01)。结论: ICT可以通过ER受体激活BMP/Smad信号通路,进而促进MC3T3-E1 subclone 14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4.
肥大细胞(mast cell, MC)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多次分化后成为肥大细胞祖细胞(mast cell progenitor, MCp),然后释放入外周血液循环系统。MCp在自身表达的趋化因子及其受体、整合素和相关因素的作用下,快速迁移至外周组织定居、分化和成熟,进而维持机体的稳态或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文章就MC在骨髓内外分化、迁移和成熟的过程作一综述,以期为MC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介素6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是造血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的一员。它由一个80kD的配基结合链(IL-6R)和作为信号转导子的非配基结合链gp130组成。IL-6R既能以膜受体形式存在,也能以可溶性受体形式存在。可溶性白介素6受体(sIL-6R)同样具有膜受体的功能。白介素6受体的表达及调节在某些白介素6相关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体内实验显示,小分子肽能明显增加去卵巢大鼠的骨钙含量,使其骨密度增加,能很好地预防骨质疏松。同时体外实验显示,小分子肽能促进小鼠成骨细胞和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增殖、分化、矿化,并且可能是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 p50和p65的表达来起作用。而小分子肽对骨保护素/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影响尚不明确。 目的:观察小分子肽对MC3T3-E1在增殖、分化、矿化过程中骨保护素和RANKL表达的影响。 方法:以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为空白对照组,50,100 mg/L质量浓度小分子肽作用小鼠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分别于作用3,6,12,18,24,30 d后,收集细胞提取蛋白,Western Blot检测骨保护素和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50,100 mg/L小分子肽作用MC3T3-E1后能明显促进作用骨保护素的表达(P < 0.01),而对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无明显影响。小分子肽作用后MC3T3-E1中骨保护素/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比值要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1)。因此,认为小分子肽可以通过增加骨保护素的表达来影响骨保护素/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系统,间接地抑制破骨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正常小鼠三叉神经节(TG)是否表达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E(IgE) Fc段Fcγ受体和Fcε受体,及其在过敏小鼠TG中的变化.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OVA和铝剂,建立小鼠过敏性结膜炎(ACJ)模型.EHSA检测血清总IgE.用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Fcγ受体和Fcε受体的表达.结果 小鼠TG表达Fcγ受体和Fcε受体.其中IgG激活型高亲和力受体FcγRI和抑制型低亲和力受体FcγRⅡ只表达在小鼠TG神经元上,而IgG激活型低亲和力受体FcγRⅢ表达在小鼠TG中的卫星胶质细胞上.IgE激活型高亲和力受体FcεR Ⅰ表达在小鼠TG神经元上,而IgE低亲和力受体FcεRⅡ同时表达在小鼠TG神经元和卫星胶质细胞上.与正常小鼠比较,ACJ小鼠的血清总IgE水平升高,TG的FcεR Ⅰ和FcγRⅡ表达增加(P<0.05).而ACJ小鼠的FcεRⅡ和FcγRⅠ表达下降(P<0.05).FcγRⅢ在正常和ACJ小鼠TG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别.结论 小鼠TG表达的Fcγ和Fcε受体可能参与ACJ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肥大细胞增生病(mastocytosis,MT)是肥大细胞(mastocyte,MC)异常增生和聚集所致的疾病,一般MC聚集于皮肤,也可聚集于血液及全身多系统中,少数病例发生恶性MT,预后不良。体外细胞学的实验以及动物实验表明,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 SCF)与c-kit的结合,可激发一系列MC所引起的生理及病理反应,包括过敏、炎症和血液系统、胃肠道系统的肿瘤;SCF与MT密切相关,但有关MT的研究,大多集中于MC表面的SCF受体c-kit上面,国外用临床MT患者皮肤组织进行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9.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m 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 Glu Rs)是与 G蛋白耦联的受体 ,目前已克隆出 8种不同编码的基因 [1 - 5 ] 。根据它们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信号转导的机制以及对激动剂的选择性 ,可将其分为 G- 、 G- 和 G- 三组。 G - 组包括 m Glu R1 和 m Glu R5 ;G - 组包括m Glu R2 和 m Glu R3;G- 组包括 m Glu R4、m Glu R6 、m Glu R7和 m Glu R8。目前研究表明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与神经突触传递的调控、突触发育的可塑性、长时程增强效应 (L TP)、长时程抑制效应 (L TD)、学习记忆、神经元退化和保护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G蛋白在组胺H3 受体信号转导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高表达组胺H3 受体的垂体细胞瘤AtT 20作为观察系统 ,用放免分析法测定给予H3 受体激动剂后各时间点细胞上清液中ACTH分泌量的变化 ,并观察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组胺H3 受体激动剂R (α) MeHA(10 -7mol/L)作用8h ,能明显促进ACTH的释放 ,H1、H2受体激动剂无此作用 ,R (α) MeHA引起ACTH分泌的效应能被H3 受体特异性拮抗剂thioperamide所拮抗 ,而H1 受体和H2 受体拮抗剂均不影响R (α) MeHA的效应。用G蛋白失活剂NEM预处理细胞后 ,取消了R α MeHA增强AtT 20细胞分泌ACTH的效应。结论特异性激动组胺H3 受体后能引起兴奋 分泌偶联过程 ,其信号转导过程中有G蛋白的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