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敏  王红梅 《护理管理杂志》2008,8(10):41-42,47
通过对3103名地震伤员的现场分类管理,认为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建立分类组织、明确分类人员职责、选择合理分类场所和佩戴分类标志可以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资源,使需要急救的轻、重伤员各得所需,使急救和后送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现场将伤员分类后分别送至紧急救治组、延期治疗组、期待治疗组.采取收容分类、救治分类和后送分类3种基本形式,避免了伤员多而工作忙乱、救治效率低的问题,为地震灾害中成批伤员分类急救提供了一种程序、规范、高效的分类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告河南省5次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救援的组织管理.方法:重大灾害事件发生后,迅速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紧急救援中心,公安、消防和医疗急救人员共同参加现场急救,保持通讯和道路通畅,维持现场秩序,保证现场急救和顺利转运伤员到医院.应急医疗救治专家迅速赶赴现场和救治伤员的医院,指导急诊手术和重症监护治疗.结果:5次重大突发事件现场共死亡259人,181例伤员送入院治疗,其中危重伤员26例.仅2例死于多器官衰竭,其余179例康复出院.结论:重大突发事件紧急救援需要公安、消防、医疗急救等多系统的协调合作,急诊医学专家指导大批伤员的分类急救和重症监护治疗,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5.12汶川大地震伤员北川中学现场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开展地震现场紧急医疗救治经验。方法对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8.0级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北川中学现场1520例伤员实施现场救治、现场建立高级医疗抢救站、安全转送伤员等急救措施。结果1520例伤员,抢救成功1513例,成功率99.5%;现场清创缝合387例;7例黑卡者经现场救治后均已死亡,主要原因为创伤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快速、有序的现场医疗急救,科学合理地进行检伤分类、伤员运送,能有效减少严重破坏性地震导致的大批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地震震中区映秀镇首批伤员检伤救治与后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第三军区大学西南医院医疗队在"5·12"汶川地震震中区映秀镇大批量伤员的检伤救治与后送转运工作,探讨地震灾害现场大批量伤员的医疗救援模式.方法 结合映秀镇救援现场实际,根据CRASHPLAN原则将救治区分为检伤分类区、轻伤区、重伤区和后送区.医疗队工作分组分区实施,检伤、治疗和后送在统一协调下展开.结果 到达后的3 d时间内,医疗队共计分类救治批量伤员415例,其中危重伤员251例,行清创手术153例次,紧急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12例次,直升机空运后送伤员317例.救治工作有序高效,所有伤员在救治过程和后送途中无一例死亡.结论 根据现场救治能力和医疗资源情况科学地把握检伤分类后送原则和分级救治原则,对地震灾害大批量伤员的医疗救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护士在大批伤亡事件中参与伤员分类工作的可行性思考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突发性的大批人员伤亡是灾难性事件的共同特征。灾难发生后 ,伤员数量大、伤情复杂、危重伤员多。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就是对伤员进行分类 ,伤员分类在急救医学和灾难医学中已经被广泛使用。护士应参与伤员分类工作的实践与研究工作 ,应参与大批伤亡事件 (masscasualtyincident,MCI)现场的伤员分类工作 ,经过培训 ,护士能够掌握现场伤员分类技术。介绍了护理人员适用的常用伤员分类方法 ,并且提出承担分类工作护士的培训计划。  相似文献   

6.
安虹  姜兰  李东文  朱妍 《护理学报》2009,16(6):30-31
报道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当日至次日晨,在野战条件下紧急手术救治地震伤员44例,47台次,清创30余例的组织管理:在医院统一部署下,紧急启动野战救护预案,成立以科主任、副主任、护士长为主的3人手术指挥组,统筹地震伤员救治工作.根据救治预案合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将参加救治的25名护士组建为5个抢救小组,以高年资护士或专科组长担任各组小组长,做到分工具体,责任到组,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及团队合作精神,确保设备、物质、药品、人员即时到位,赢取伤员救治的宝贵时间.救治中注重感染控制,将手术车和帐篷手术室相对分区,严格执行手消毒制度、无菌操作技术等,确保了伤员的成功救治.体会到有效的组织管理是大批地震伤员快速救治的关键;感染控制是大批地震伤员成功救治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重大性灾难事故现场早期救治机构的伤员分类、转送,是重大性灾难事故医疗救治程序的重要环节。伤员分类的目的就是要按伤情的轻重缓急,迅速安排伤员救治的先后次序,以保证大多数伤员得到必要的救治,分类工作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救治的质量和数量。没有良好的分类,治疗秩序就会混乱;没有及时的转送,救治质量难以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探讨重大性灾难事故现场的伤员分类、转送是摆在我们面前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野外条件下,大批地震伤员手术救治过程中的一体化护理管理。方法由麻醉科统一指挥,统筹安排,建立快速有效的一体化管理机制。结果有效地提高了大批地震伤员的手术救治成功率。结论科学有效的一体化管理是缩短手术救治时间、提高大批地震伤员手术救治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中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犇  李玉娟  杨鼎君  皮英 《华西医学》2010,(9):1721-1723
目的探讨5·12汶川大地震中颅脑损伤伤员的伤情特点和现场急救经验教训,为地震中颅脑损伤伤员的现场救治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2008年5月12日2008年5月18日收治的817例颅脑损伤伤员资料,对伤情、致伤原因、伤情特点、救治方法、地震后医疗救治措施等进行分析。结果 817例伤员中多数为头皮裂伤、挫伤,均予以清创缝合处理,预后良好。其余伤员急诊处理后转入后方医院治疗。结论正确判断处理伤员颅脑损伤并使其得到积极救治是提高伤员生存率的关键;正确分类转运和协调现场指挥是重型颅脑损伤得到二次救治的重要前提。建立灾害救治功能完善的野战医院迫在眉捷。  相似文献   

10.
探讨在野战条件下手术救治大批地震伤员的器械准备。通过紧急增加和组合手术器械,实地对使用后的器械清洗、灭菌,满足了大批地震伤员手术救治的需要,缩短了手术时间,保证了地震伤员的手术救治,提高了手术救治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5.12汶川大地震灾害中,大批伤员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室既要保证救治手术的顺利实施,又需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的易发环节,避免交叉感染,保障伤员手术安全。为此,我院制定出超常规的急救手术感染管理模式,分类、分室实施各项手术,无一例交叉感染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突发事件成批伤员现场急救程序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通过对71批次1389例突发事件伤员的院前急救,认为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明确有序的急救护理程序是提高救治质量的重要保证。现场抢救采用分组管理,包括指挥组、文书组、救治组、后送组,可避免工作忙乱、救治效率低的问题,为现代战争中成批伤员的急救提供一种程序、规范、高效的急救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军队医院对大批量伤员的救治能力及卫勤保障能力。方法启动应对灾难和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根据大批量伤员应急医学救援的特点及时分诊,多层次分类、划区救治、有效管理。结果军队医院拥有处置大批伤病员的能力、技术和设备。结论军队医院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装备精良,具有反应快速、高效有序的卫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4.
探讨汶川地震中大批量伤员救治与护理的有效做法.根据地震伤的创伤特点,通过对大批量伤员救治区域划分,即:伤员分类救治场、紧急手术区、缓冲医疗区和应急治疗区.使伤员能快速通过有效分类及时得到救治.依据地震伤的急救护理特点,采用迅速、果断、准确、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对伤员施救.及时建立的"一场三区"救治区域和快速而准确的急救护理流程为成功抢救伤员生命赢得了时间.快速的分类区域划分、准确的分类救治、有效的急救护理流程是抢救批量伤员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成批伤员早期紧急救护情况与救护体会。主要介绍了第二军医大学赴四川抗震救灾第六医疗队救治伤员的基本情况、开展早期紧急救护的过程(包括迅速反应、分组救护;快速分类、有效救治;梳理现场、规划区域;军地联合、优化流程;制作名片、方便伤员;统计数据、提供依据)及紧急救护体会,认为领导重视、科学筹划是救治成功的前提;伤情分类、有效处置是救治成功的关键;资料收集、科学统计是救治研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由于意外伤害是不可预见性,病房在短时间内要接收大批伤员,护士长的组织指挥对救治上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05年我院共接收3批大型交通事故的成批伤员,一次伤员最多为15人,最少为7人,现将救治的组织工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大批车祸伤员院内急救护理及组织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批车祸伤员院内的急救护理及组织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03年12月对6批重大车祸救治临床资料。结果:105例病人救治中3例死亡,抢救成功率97.2%。结论:及时的急救护理和科学的组织管理是抢救大批车祸伤员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张敏  蒋萍  聂雷霞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0):1580-1581
随着军队医疗机构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增多,在大批伤员流流速、流向难以预测、信息中断、交通堵塞且医疗需求极度超负荷等复杂情况下,如何有效分流并转运过度密集的伤员,构建列车转运信息链,对伤员实施科学分类及标识管理,避免工作程序紊乱、伤员交接疏漏和延误伤员救治,  相似文献   

19.
李雯  刘欣  张慧 《天津护理》2019,27(5):610
<正>伤员分类(triage)是指在发生大规模伤亡事件时,医疗资源相对不足情况下,根据伤员的受伤严重程度,准确、有序识别不同类型伤员治疗优先次序的过程[1]。检伤分类卡是救治机构记录和传递伤员伤情、救治过程的一种格式化的卡片式或纸质表格式的信息载体,可对伤员受伤部位、损伤特点、程度、性质和救治信息进行准确简要描述,区分紧急处置级别,为连续性救治提供重要信息支撑,从而确保诊疗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全国卫生医疗机构派出多批次的医疗队进驻灾区。我院地处灾区,收治了大批地震伤员,并与多系统、多学科的专家组、医疗队共同协作,展开了“地震伤员手术救治大会战”。面对如此重大的任务,我科启动了大批手术伤员救治预案,采用科学合理的组织,保证了手术救治工作的有序进行,并在手术救治工作中形成了一整套应急条件下的规范化手术管理模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