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重症颅脑外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对34例重症颅脑外伤后发生CSW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患者意识变化,监测中心静脉压(CVP)、血钠、血浆渗透压、尿钠、尿量及血ANP等,根据检测结果补钠补液,同时给予适量的抗利尿激素和盐皮质激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31例患者经治疗13~24d(平均17.9d)CVP、血钠、血渗透压、尿钠、尿量及血ANP等逐渐恢复正常,无补钠补液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生命体征稳定,意识状态好转,3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提高临床护士对CSWS的认识.正确监测,及时处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对38例颅脑外伤后发生CSW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意识变化,监测尿量、尿比重、血清钠、血浆渗透压、尿钠、红细胞压积及中心静脉压(CVP),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所有病例均出现血清钠〈130mmol/L,血浆渗透压〉270mOsm/kg,尿钠〉80mmol/d,红细胞压积〉0.5,CVP〈6cmH2O。经补钠补水治疗,患者均在2周左右恢复正常。结论:通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的变化和对尿量、血钠、血浆渗透压、尿钠、红细胞压积、CVP的监测,有助于CSW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通过加强对患者饮食和气道等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颅脑外伤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38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悦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2):14-15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对38例颅脑外伤后发生CSW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意识变化,监测尿量、尿比重、血清钠、血浆渗透压、尿钠、红细胞压积及中心静脉压(CVP),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所有病例均出现血清钠<130mmol/L,血浆渗透压>270mOsm/kg.尿钠>80mmol/d,红细胞压积>0.5,CVP<6cmH<,2>O.经补钠补水治疗,患者均在2周左右恢复正常.结论:通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的变化和对尿量、血钠、血浆渗透压、尿钠、红细胞压积、CVP的监测,有助于CSW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通过加强对患者饮食和气道等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外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意 《上海护理》2005,5(1):19-2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对7例重型颅脑外伤后发生CSW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观察患者意识变化,监测尿量、尿比重、血清钠、血浆渗透压、血抗利尿激素(ADH)浓度及中心静脉压(CVP) ,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所有病例均出现血清钠<1 30 m mol/ L;血浆渗透压<2 70 m Osm/ kg,尿钠>80 mm ol/ 2 4 h,抗利尿激素(ADH)浓度不高。经补钠补水治疗,患者均在2周左右恢复正常。结论 通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的变化和对尿量、尿钠、血浆渗透压、尿渗透压等指标的监测,可以协助CSW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加强对患者饮食和气道等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颅脑外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脑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对13例颅脑外伤后发生CSWS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观察患者意识变化,监测尿量、尿比重、血清钠、血浆渗透压、血抗利尿激素(ADH)浓度及中心静脉压(CVP),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13例患者中,伤后第4~7天血钠平均107mmol/L,尿钠平均为62mmol/L,血渗透压平均205mOsmol/kg,抗利尿激素浓度不高,尿渗透压平均409mOsmol/kg,尿比重平均1·025,其中5例治疗上予以限水,出现低血钠伴有中心静脉压下降,意识障碍加深;补足水、盐后,伤后第14~21天,血钠平均回升至137mmol/L,基本恢复正常。2w恢复8例,4w内恢复3例,1例患者伤后7d死亡。结论在脑性盐耗综合征病人的护理环节上要重视预见性护理,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监测血生化指标、准确记录出入量,掌握好补钠、补液的均衡速度,维持血容量及钠的平衡,掌握脑性盐耗综合征、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中枢尿崩症三类不同的病症的鉴别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9例颅脑外伤并发低钠血症患者严密观察病情,监测意识、尿量、尿比重、血清钠、血浆渗透压、尿钠、红细胞压积及中心静脉压,判定引起低钠血症的原因,并进行精心护理.结果:本组血清钠<130 mmol/L,其中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31例,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8例.36例治疗2周左右血清钠水平恢复正常(135~145 mmol/L),病情缓解,随访未有复发病例;3例死亡,分别于伤后第4,10,12天死于脑功能衰竭.结论:对颅脑外伤并发低钠血症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护理,可提高治疗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角色认知教育对本科护生职业倦怠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9例颅脑外伤并发低钠血症患者严密观察病情,监测意识、尿量、尿比重、血清钠、血浆渗透压、尿钠、红细胞压积及中心静脉压,判定引起低钠血症的原因,并进行精心护理。结果:本组血清钠〈130mmol/L,其中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31例,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8例。36例治疗2周左右血清钠水平恢复正常(135~145mmol/L),病情缓解,随访未有复发病例;3例死亡,分别于伤后第4,10,12天死于脑功能衰竭。结论:对颅脑外伤并发低钠血症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护理,可提高治疗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总结1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的护理。认为颅脑损伤后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监测尿量、尿比重、尿钠、血电解质和中心静脉压,可以协助脑性盐耗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合理补液、补钠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14例经治疗2周后血钠恢复正常,意识好转;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出现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7例中、重型颅脑损伤后出现CSWS的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CSWS患者治疗3~5个月后,恢复良好4例、中残2例、重残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中、重型颅脑外伤特别是发生于下丘脑、三脑室旁损伤易出现CSWS,在积极治疗原发性颅脑损伤同时监测血钠、血浆渗透压、尿钠及尿量具有重要意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外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观察1997年12月~2002年12月未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的33例CSWS患者(对照组)以及2003年1月~2008年1月进行早期护理干预35例CSWS患者(护理干预组)的情况,比较两组发现CSWS出现的时间,血钠、尿钠和CVP恢复正常的时间,以及病死率.结果:护理干预组发现CSWS出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死亡5例(病死率15.09%),护理干预组无死亡记录.护理干预组患者恢复血钠正常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尿钠以及CVP恢复正常的时间少于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早发现重型颅脑外伤患者CSWS的出现,缩短血钠、尿钠以及CVP恢复正常的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是由于颅脑损伤后影响下丘脑—神经垂体功能,促使精氨酸加压素释放而不受渗透压等正常调节机制的控制,从而导致水潴留,尿排钠增多,出现以稀释性低钠血症等临床表现为主的一组综合征[1]。SIADH在1957年首先由Schwaytz和Batter提出,目前国内也有  相似文献   

12.
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18例重型脑损伤患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的护理,提出在脑性盐耗综合征病人的护理环节上:重视预见性护理,严密观察意识改变及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出入量,掌握好补盐、补液的均衡速度,维持血容量及钠的平衡,掌握脑性盐耗综合征、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中枢性尿崩症三类不同病症的鉴别护理。  相似文献   

13.
外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颅脑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 ( CSW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13例颅脑损伤患者 ,每日定时检测血钠及观察尿量变化并根据其变化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结果患者伤后第 4~ 7天血钠平均为 10 7mmol/L,尿钠平均为 6 2 mmol/L ;血渗透压平均 2 0 5m Osm/kg,尿渗透压平均 40 9m Osm/kg,尿比重平均 1.0 2 5。其中 5例予以限水 ,出现低血钠伴有中心静脉压下降、意识障碍加重。补给充足水、盐后 ,伤后第 14~ 2 1天 ,血钠平均回升至 137mmol/L,基本恢复正常。 2周恢复 8例 ,4周恢复 3例 ,半年内恢复 1例 ,伤后7天死亡 1例。结论颅脑伤特别是下丘脑、三脑室旁脑挫裂伤易出现脑性盐耗综合征 ,应区别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 ;CSWS者应补给充足水、盐 ;根据水、钠检测水平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防留置尿管相关感染(CAUTI)的效果,探讨行留置尿管的管理方法。方法:选择ICU 205例重症颅脑损伤需要留置尿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1年1~12月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护理的10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发生尿路感染率、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集束化护理组CAUTI率、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患者CAUT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收治的4例外伤性脑动脉瘤患儿病情观察及护理,进行回顾性经验总结。本组病例提示,脑表面和颅底的外伤性脑动脉瘤多由于颅骨骨折直接损伤血管所致。外伤所致的脑深部动脉瘤。是由于脑血管与大脑镰等结构撞击所致。表现为颅脑损伤症状好转后2周或更长时间,病情突然恶化。因此儿童颅脑损伤经对症治疗,伤后病情虽趋于稳定,护理中仍不能忽略持续的意识观察。一旦病人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腰穿显示血性脑脊液时,警惕外伤性脑动脉瘤。护理中密切观察病情。避免颅内压骤然增高,做好脑室引流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容量管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ICCO指导下容量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2周后,两组的GCS评分均升高,APACHEⅡ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48 h后,两组的PaO2/FiO2均升高,乳酸、BNP水平及CVP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日平均液体量少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肺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O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容量管理效果显著,能快速改善患者疾病危重程度,降低肺水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院前救护程序改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荣 《护理学报》2008,15(1):53-55
目的探讨改良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院前急救护理程序的效果。方法按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救护车出诊先后顺序编号,单号为观察组60例,双号为对照组59例。观察组实施改良的救护程序:第1步先进行快速护理诊断,根据GCS昏迷评分标准确定昏迷等级;第2步保持呼吸道和静脉通道有效开放;第3步测定瞳孔、脉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为进一步采取急救措施提供依据;第4步,应对措施处于预启动状态,包括心肺复苏、抗休克、伤口处理、头部CT检查和术前准备,形成院前救护-CT室一手术室的绿色通道。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接到“120”呼救电话至气管插管、头部CT检查、入手术室时间,两组术后3d内意识进展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接到呼救电话至入手术室时间、至头部CT检查时间、至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P〈0.05);术后3d内意识好转、意识恢复率提高(P〈0.05或P〈0.01),2周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改良院前救护程序能有效缩短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院前急救时间,是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的有效急救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自制尿液报警器在颅脑损伤伴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11月解放军第94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损伤伴尿失禁患者138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患者定时更换接尿具,观察组患者则加用尿液报警器,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1周内的会阴及臀部皮肤损伤情况、排尿后的单次护理时间及24 h累计护理时间.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1.49%、11.2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2,P<0.05);观察组患者排尿后的单次及24 h累计护理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自制尿液报警器能有效预防颅脑损伤伴尿失禁患者发生红肿、湿疹、破溃等皮肤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