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诊断SPECT难于确诊的骨盆病灶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99mTc-MDP SPECT显像无法确诊的5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62个病灶行SPECT/低剂量CT同机融合显像检查。由2位经验丰富的核医学科医师共同规范化阅片进行诊断。最终诊断均以病理学检查、联合其他影像学检查(CT或MRI)以及6个月以上随访的结果为标准。结果:SPECT和SPECT/CT分别可对17个(17/62,27.42%)和50个(50/62,80.65%)病灶做出准确诊断,SPECT/CT诊断的准确率较SPECT明显提高(χ2=35.36,P<0.05)。SPECT和SPECT/CT不能确定性质的病灶,经随访确诊后恶性病灶所占比率分别为30.30%(10/33)及25.00%(2/8)。结论:SPECT/低剂量CT同机融合显像技术有助于SPECT难于确诊骨盆病灶的鉴别诊断,可以成为SPECT显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
SPECT/CT骨融合显像在骨骼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99mTc-MDP全身骨显像所示单发或少发病灶进行(≤3处/例)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探讨其在骨骼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可疑转移性骨病变和不明原因骨痛的患者进行99mTc-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后,随机选取62例单发或少发骨病灶共107处病灶进行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显像;由2名核医学科医师和1名CT诊断医师共同阅片,交换意见后作出诊断。结果 SPECT/CT融合图像诊断恶性骨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7.92%(47/48)、96.61%(57/59)和97.20%(104/107)。结论 99mTc-MDP SPECT/CT骨融合显像可提高骨单发或少发病灶的准确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良恶性病灶诊断和处理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良恶性病灶诊断和处理决策的影响。方法:对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6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74个病灶,行SPECT/CT融合显像。由2名经过放射学培训的核医学科医师对SPECT/CT融合图像进行独立分析,评价病灶性质(恶性、良性),意见不一致时共同讨论后得出一致意见。同时评价SPECT/CT融合显像的诊断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影响。所有病灶均以病理、磁共振结果或一年以上的随访为最终诊断结果。结果:62例患者的74个病灶中,恶性病灶24个,良性病灶50个。19例患者经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为恶性病变,采用放化疗或手术治疗。结论: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良恶性病灶诊断和处理决策有明显影响,应当成为肿瘤骨转移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融合显像对脊柱单发放射性浓聚影“热区”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31例常规99Tcm-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时脊柱单发放射性“热区”同时行断层显像、CT图像以及后两者的同机融合图像。由2名核医学科医生共同阅片,作出最终诊断。结果:131例脊柱单发放射性“热区”,34例诊断为肿瘤骨转移,占总病例数的26.0%;94例诊断为良性病变,占总病例数的71.7%;3例诊断为原发骨肿瘤,占总病例数的2.3%。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不仅解决了常规骨显像对阳性病灶精确解剖定位难的问题,同时也显示脊柱单发病灶的良恶性与病灶的位置、形状密切相关。明显降低了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假阳性率,对诊断骨转移的类型也有一定的价值。结论: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检查对脊柱单发放射性“热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SPECT/CT融合显像在距骨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临床可疑距骨缺血性坏死患者行平面骨显像及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对平面和SPECT/CT融合显像的诊断符合率行x2检验。结果平面显像诊断符合率为59.3%;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符合率为88.9%。融合图像对病变诊断符合率高于平面显像,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技术对于距骨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SPECT/CT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56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全身骨显像,根据全身骨显像发现有核素浓聚灶的局部进行SPECT断层显像、CT扫描,后进行图像融合。虽然全身骨显像无核素浓聚灶,但因为局部疼痛,仍针对局部进行SPECT断层显像、CT扫描,同样进行图像融合。随后由两名以上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核医学医生联合对全身骨显像和融合图像先后做出诊断。以病理、MRI检查及6个月后随访作为确诊标准。对SPECT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骨显像所诊断结果及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度进行分析。结果 SPECT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94.5%、96.1%(P0.05),特异度分别为78.7%、97.7%(P0.0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6.8%、92.5%(P0.05),阴性预测值为98.0%、98.8%(P0.05),诊断符合度为82.3%、97.3%(P0.05)。结论 SPECT全身骨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较高,SPECT/CT骨显像较SPECT全身骨显像明显提高肿瘤骨转移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99)TC~m-MDP SPECT/CT图像融合对非典型骨转移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静脉注射~(99)TC~m-MDP的106例全身骨扫描为单发病灶的非典型骨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行SPECT/CT图像融合显像,对所成的SPECT、SPECT+CT、SPECT/CT影像进行分析总结,将诊断结果与最终病理及其他检查和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中共发现病灶124个,较全身骨显像多发现18个病灶,其中SPECT、CT、SPECT/CT的阳性率分别为91.1%、84.7%、100.0%,诊断符合率分别为38.7%、82.3%、92.7%。结论 SPECT/CT融合显像可以明显提高非典型骨转移肿瘤诊断准确性。为发现早期骨转移肿瘤灶提供了很好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在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骨破坏中的诊断价值及显像特征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2021年6月于核医学科行全身骨显像及SEPCT/CT断层融合显像的马尔尼菲篮状菌患者47例,其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17~72岁,中位年龄51岁。比较全身骨显像、SPECT/CT对马尔尼菲篮状菌骨破坏的诊断效能,并探讨马尔尼菲篮状菌骨破坏的显像特征。结果  全身骨显像,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马尔尼菲篮状菌骨破坏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全身骨平面显像对骨破坏的诊断敏感度为84.4%,特异性为100%,诊断符合率85.1%;SPECT/CT对TM骨破坏的诊断敏感度为97.8%,特异性为100%,诊断符合率98.9%。马尔尼菲篮状菌骨破坏主要侵犯中轴骨,并伴有全身多个位置受累,四肢骨及颅骨为其相对特异性的侵犯位置。结论  全身骨显像可以一次性观察全身病灶,在病变的早期即可检出骨质代谢的异常活跃,SPECT/CT诊断符合率较高,二者联合对马尔尼菲篮状菌骨破坏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PECT/螺旋CT融合显像鉴别诊断颅骨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9例恶性肿瘤患者全身骨扫描(WBS)显示颅骨放射性浓聚的21个病灶行SPECT/CT融合显像,由两名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生独立阅片。患者同期接受MRI和/或CT检查,各检查时间间隔不超过两周,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平均随访约9个月,随访结果主要根据随后的影像学检查(MRI、CT或随后的骨扫描)及临床信息。结果:根据同期影像及随访检查共10个病灶诊断为恶性病变,11个病灶诊断为良性病变。SPECT/CT融合显像检出全部10个恶性病灶及8个良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85.71%。1个病灶在SPECT/CT融合显像中诊断为恶性,而同期MRI及随访检查显示良性病变。另有两个病灶在SPECT/CT中难以确定其性质,同期影像及随访检查亦显示为良性。SPECT/CT融合显像在肯定性诊断为良、恶性病灶中诊断颅骨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88.89%、90.91%、100.00%。结论:SPECT/螺旋CT融合显像对鉴别诊断颅骨良恶性病变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SPECT/CT对平面骨显像疑难病灶的诊断增益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72例全身骨显像诊断疑难病灶的SPECT/CT检查结果,分析SPECT/CT诊断增益与病灶部位、摄取程度、CT特征及原发肿瘤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72例中,骨显像共发现140处诊断不确定病灶,65.00%(91/140)病灶经SPECT/CT显像后可以明确诊断。SPECT/CT对不同部位病灶的诊断增益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9,P=0.035)。经SPECT/CT融合显像后,脊柱病灶获得诊断增益率明显高于骨盆病灶(χ2=8.81,P=0.003)。SPECT/CT对不同摄取程度病灶的诊断增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6,P=0.43)。CT呈溶骨为主及具有良性特征的病灶经SPECT/CT显像获得的诊断增益高于成骨为主及混合性病灶。结论 SPECT/CT对诊断全身骨显像疑难病灶具有明确增益作用,病灶部位及CT特征是判断能否通过SPECT/CT融合显像获得明确诊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隐匿性骨折患者的SPECT/CT资料,所有病灶均以病理学诊断或6个月以上的影像学随访为最终诊断结果,依据病史及影像学资料对隐匿性骨折进行分类,观察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54例中,SPECT/CT诊断隐匿性创伤骨折或隐匿性骨内骨折12例,发现病灶58处;疲劳骨折6例,发现病灶8处;衰竭骨折36例,发现病灶72处。结论 SPECT/CT能在明确诊断骨折的基础上作出分类诊断,有助于隐匿性骨折的早期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于最大期望值重建算法定量SPECT/CT中的标准化摄取值(SUV)在转移性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5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行定量SPECT/CT骨扫描的75例患者,共勾画87个骨高代谢病灶的SUV,同时勾画骨代谢正常患者的脊柱SUV作为对照组(43个脊柱椎体)。测定良性病灶、恶性病灶、对照组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最小标准化摄取值(SUVmin)。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使用ROC曲线获得最佳阈值。结果  以病理和/或6~12月及以上的影像学随访为判断的最终标准,诊断骨转移组病灶48个,良性病变组病灶39个,骨转移组SUV分别为SUVmax 30.15(20.75,45.43)g/mL、SUVmean 16.65(11.75,23.10)g/mL、SUVmin 11.6(8.40,15.27)g/mL,良性病变组SUV分别为SUVmax 13.5(10.4,17.5)g/mL、SUVmean 8.22(5.89,9.56)g/mL、SUVmin 5.83(2.63,6.89)g/mL,对照组SUV分别为SUVmax 7.47±1.99 g/mL、SUVmean 3.74±0.68 g/mL、SUVmin 1.06±0.46 g/mL,骨转移组SUV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SUVmax、SUVmean、SUVmin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76、0.912、0.901,SUVmax截断值为26.6 g/mL时,其特异性为100%,敏感度为64.6%,当SUVmin值取8.1 g/mL时,其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1.2%与89.7%,SUVmean截断值为11.5 g/mL,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77.1%、92.3%;联合定量SPECT/CT骨融合显像+SUVmean值诊断的检出率大于常规SPECT/CT骨融合图像(χ2=11.576,P=0.001),两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86%、94.25%。结论  定量SPECT/CT中的SUV在骨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补充了对肿瘤骨转移灶和骨良性病灶的定性分析;定量SPECT/CT骨融合显像+SUVmean在诊断肿瘤骨转移的准确性高于常规SPECT/CT骨融合显像。  相似文献   

13.
肺癌患者肋骨病变的SPECT/CT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217例肺癌患者全身骨显像肋骨病灶的SPECT/CT结果。方法 对全身骨显像发现肋骨病变的217例肺癌患者加行肋骨病变SPECT/CT显像,并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共发现154个肋骨放射性浓聚灶,其中良性病灶71个,包括肋骨骨折灶55个,肋软骨钙化灶11个,骨质增生灶5个;恶性病灶51个,包括破骨性转移37个,成骨性转移14个;性质待定病灶32个,CT无异常发现或表现为肋骨髓腔局部稍高密度影,多位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结论 肺癌患者肋骨病灶性质多样,肋骨骨折、肋软骨钙化等良性病变占较大比例,诊断时要注意鉴别,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99 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ethylene diphosphonate,MDP)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所显示的肺癌骨转移病灶的图像特点及SPECT/CT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3例病理证实为肺癌、初次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显像诊断为肺癌骨转移的患者的骨转移病灶的SPECT/CT图像特点,经病理诊断或再次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显像随访确认,分析SPECT/CT显像所示肺癌骨转移病灶的部位、数量、放射性分布及CT表现的特点。结果:113例患者共482处病灶纳入本研究,肺癌骨转移病灶429处。肺癌骨转移病灶中位于脊柱者占50.6%(217/429),胸廓者占29.1%(125/429),骨盆者占17.0%(73/429),四肢者占2.1%(9/429),颅骨者占1.2%(5/429)。肺癌骨转移病灶SPECT/CT图像表现为放射性异常浓聚者占90.7%(389/429),无放射性分布异常者占9.3%(40/429);CT图像表现为成骨性转移者占41.0%(176/429),溶骨性转移者占50.3%(216/429),混合性(兼有溶骨和成骨)转移者占4.0%(17/429),骨质形态学正常者占4.7%(20/429)。113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同时伴有良性病灶,共53处。结论:肺癌骨转移的部位以脊柱居首,胸廓次之;肺腺癌患者容易发生骨转移,以成骨性转移多见。SPECT/CT诊断肺癌骨转移病灶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18F FDGSPECT/CT显像与99Tcm MDP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同期进行18F FDGSPECT/CT显像和常规99Tcm MDP骨显像。结果  19例患者 8例有骨转移 ,共发现 47个转移灶。18F FDGSPECT/CT发现 8例骨转移 ,99Tcm MDP骨显像发现 7例骨转移 (P >0 .0 5 ) ;18F FDGSPECT/CT发现 45个转移灶 ,99Tcm MDP骨显像发现 2 6个转移灶 (P <0 .0 1)。18F FDGSPECT/CT探测骨转移的灵敏度 95 .74% ,特异度 89.47% ,准确度93 .94% ;99Tcm MDP探测骨转移灵敏度 5 5 .3 2 % (P <0 .0 1) ,特异度为 94.74% (P >0 .0 5 ) ,准确度 66.67% (P <0 .0 1)。结论 在探测肺癌骨转移方面 ,18F FDGSPECT/CT显像较常规99Tcm MDP骨显像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对99Tcm MDP骨显像阴性、单一病灶及可疑脊椎转移患者 ,应进一步行18F FDGSPECT/CT显像 ,可起到信息互补、明确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核医学的功能影像与传统解剖影像的有机融合大大促进了核医学设备的多模态发展方向,如SPECT/CT、SPECT/MR、PET/CT及PET/MR等。这些设备可评估脏器功能代谢,同时又可对病灶进行精确的解剖定位,大大提高了诊断效能。本文主要对SPECT/CT融合显像在各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SPECT/CT融合图像和MRI在髋关节良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临床疑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伴有髋部不适、疼痛或活动受限等症状患者的SPECT/CT融合图像和MRI.全部患者核素骨显像和MR检查均于5日内完成,并经临床随访证实.结果 22例患者的44个髋关节中,共发现股骨头坏死18髋,关节炎性病变4髋,其中1例患者为强直性脊柱炎.MRI发现股骨头坏死17髋,髋关节炎4髋;SPECT/CT融合图像发现股骨头坏死18髋,髋关节炎4髋,且核素骨显像浓聚或稀疏区与MRI征象之间均存在对应关系.结论 SPECT/CT融合图像和MRI两种显像方法在诊断髋关节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相当,两者互为补充,且SPECT/CT融合图像可区分髋臼与股骨头病变,较单纯平面显像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