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肥胖男童骨矿物质含量及瘦体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以体脂含量增加为特点的肥胖儿童骨矿物质含量、骨密度及瘦体重有何变化。方法 应用体块指数(BMI)诊断的肥胖组及对年龄、身高进行一一配对的正常组儿童各17例,年龄7-13岁,测定其骨矿物质含量(BMC)、骨密度(BMD)及瘦体重(LM),观察二组间的差异,再用体脂含量百分比(F%)来重新诊断这34名儿童,观察肥胖组与对照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并应用多因素分析肥胖与骨矿物质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应用 BMI为诊断标准时肥胖组与对照组间的BMC、BMD、LM有显著差异。改用F%为诊断标准后,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间的BMC、BMD差别消失,LM之间的差别也减小,多因素分析结果:体脂含量、肥胖与BMC无关。结论 若以体脂含量增加来定义肥胖儿童、其骨矿物质含量、骨密度与正常儿童相比无差别,瘦体重差别也不大,单纯体脂含量的增加并不能引起骨矿物质含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济南市7—13岁儿童骨矿物质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济南市儿童骨矿物质含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合理营养,促进发育,预防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1998年采用SD-1000型单光子骨矿物测量仪,检测了济南市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小学与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761名7-13岁健康儿童(其中正常体重儿童656名,中度以上肥胖儿童105名)左前臂中上1/3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体育锻炼对儿童少年骨骼发育的影响。 [方法 ]对蚌埠市凤阳路第二小学 60名 8~ 10岁小学女生进行为期 4个月的中等强度 ( 110~ 14 0次 /min心率 )的体育锻炼 ,并在锻炼前及锻炼后测定其骨矿物质(BMC)及骨密度 (BMD)。 [结果 ]实验组桡骨及股骨颈BMC和BMD均值高于对照组 ,差异分别有高度显著性 (P<0 0 1)和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体育锻炼对儿童少年各部位骨骼发育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长期饮用学生奶对儿童骨密度的影响。方法于2009年7月份,在湖南省长沙市整群抽取435名10~12岁学生(其中男生188名,女生247名),调查学生奶饮用情况,根据学生饮奶频率和连续饮奶的时间,将被调查的学生分为长期饮奶组(连续1年以上和坚持每周饮奶4次以上或连续3年以上每周饮奶1~3次者为长期饮奶组,220人)和较少饮奶组,测定其右前臂长度、桡尺骨远端1/3处骨宽度(BW)、骨矿物质含量(BMC)和骨密度(BMD)、血磷和钙含量。结果长期饮奶组男孩右前臂长(22.53cm±1.63cm vs.21.95cm±1.75cm,P<0.05)、桡骨BW(1.370cm±0.237cm vs.1.300cm±0.176cm,P<0.05)、桡骨BMC(0.690±0.270 vs.0.599±0.090,P<0.01)、桡骨BMD(0.498±0.135 vs.0.462±0.055,P<0.05);女孩桡骨BMD(0.489±0.076 vs.0.469±0.081,P<0.05)、尺骨BMC(0.564±0.176 vs.0.512±0.100,P<0.01、尺骨BMD(0.470±0.129 vs.0.439±0.059,P<0.05均明显高于较少饮奶组。儿童饮用学生奶与奶制品的种类和性状密切相关。结论长期饮用学生奶可增加儿童骨密度,奶制品的种类及性状影响学生奶计划的实施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002年和2009年北京市同龄初中生的骨量进行比较,为促进我国儿童青少年骨骼健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分别在2002年和2009年随机抽取北京市郊区12~14岁初中生323名和307名,采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量全身(躯干、上肢、下肢)和腰椎的骨矿物含量(BMC)和骨矿物密度(BMD)及体成分。结果 2009年13岁男生躯干BMD低于2002年同龄组,14岁男生下肢BMD高于2002年同龄组;2009和2002年12~14岁男生身高、体重、体成分及余部位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09年12岁女生上肢BMC和BMD高于2002年同龄组,13岁女生躯干BMD、下肢BMC及14岁女生全身、下肢的BMC和BMD及腰椎、躯干的BMD低于2002年同龄组;2009年12岁女生的瘦体重高于2002年同龄组,14岁女生的身高、体重低于2002年的同龄组,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市郊区2002与2009年12~14岁男生骨量差异不大,女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单纯性肥胖儿童与正常体重儿童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发育状况。 [方法 ] 2 0 0 1年在济南市市区随机整群抽取 2所小学 ,在 2 3 0 0名 7~ 12岁学生中 ,通过目测 ,按身高标准体重和皮褶厚度并排除病理性肥胖筛选出肥胖儿童 14 3名作为肥胖组 ,以正常体重儿童 60人为对照组 ,检测形态指标 (身高、体重、胸围、皮褶厚度 )、机能指标 (血压、脉搏、肺活量、握力 )和素质指标 (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2 5m× 4往返跑 ) ,采用《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检测细则》对受试儿童进行检测。 [结果 ]肥胖组的形态指标体质指数、胸围、皮褶厚度、肩胛下角皮褶厚度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功能指标中 ,收缩压、舒张压、脉搏肥胖组均高于对照组 ,肺活量指数、握力指数肥胖组低于对照组 ;素质指标中 ,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肥胖组均低于对照组 ,2 5m× 4往返跑所用时间肥胖组多于对照组。体质指数、肥胖度、肩胛下角皮褶厚度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与血压均存在正相关关系。 [结论 ]单纯性肥胖已明显影响儿童的体质状况 ,已对健康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7.
体重对青年人骨矿含量和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诊断骨质疏松的准确指标.[方法]通过测量114例年轻健康人的身高、体重,测量其头、上肢、下肢、躯干、肋骨、骨盆、脊柱和和全身骨密度(BMD),以及上肢、下肢、躯干和全身骨矿含量(BMC).并分析体重与骨矿含量和骨密度间相关性和体重对两指标的影响.[结果]两性体重与下肢、躯干、全身BMC相关性均较体重与这3个部位BMD的相关性强,男性体重与BMC的相关性不如女性;体重标化的下肢BMC具有最小的变异系数,其次是全身和躯干的BMC变异系数较小.[结论]体重与BMC和BMD均呈正相关,尤其和BMC相关性最强,故分析骨矿含量时,用体重校正可更加准确反映个体骨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有骨力学负荷意义的三个常用体测指标体重、身高和体重指数(BMI)中找出与峰值骨量(PBM)相关最密切的指标,并进行PBM的标准化以用于OP的诊断。[方法]纳入114例20~40岁青年男女样本,比较不同部位的骨量(BMC、BMD)与体重、身高和BMI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选出相关系数最佳,标准化其骨量,并计算其变异系数是否适合用于骨质疏松的诊断。[结果]①不论男女,BMC与体重、身高和BMI3个指标的相关都强于BMD与这3个指标的相关,并且BMC与体重的相关强于BMC与身高和BMI的相关,其中女性的下肢、躯干和全身BMC与体重的相关最为密切(r=0.8466、0.8770和0.8470)。②经体重标准化(BMD/BMC÷体重)后男女间各部位的BMC较BMD更接近相同。③全身各部位BMD\BMC中,下肢、躯干和全身的BMC经体重标化后的变异系数最小(11.48%~13.54%),均接近10%。[结论]使用体重标准化BMC的指标可用于OP诊断,能较好排除骨力学负荷对骨量的影响。可首先应用与女性的诊断,应用部位以下肢、躯干和全身为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儿童青少年骨矿物质含量(BMC)与肥胖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儿童青少年骨质疏松提供更有力的依据.方法 于2017-2020年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银川市随机抽取1578名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骨矿物质含量测定,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定义的肥胖指标与骨矿物质含量之间的关系.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腰椎骨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值的差异,分析体重以及体重指数与腰椎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的相互关系,探讨腰稚骨密度和骨矿含量与体重的关系.[方法]以我院332例确诊为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L2、L3、L4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值的差异,分析L2、L3、L4的平均骨密度值及骨矿含量值与体重和体重指数的相互关系.[结果]3组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与腰椎BMC呈正相关(r=0.359, P<0.01),而与BMD无相关性(r=0.066, P>0.05);体重指数与腰椎BMD呈负相关(r=-0.122, P<0.05),与BMC无相关性(r=-0.032,P>0.05).[结论]L2、L3、L4 3组骨密度和骨矿含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体重及体重指数与腰椎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密切相关,体重可以维持并增加骨量,保持适当的体重对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青春期女孩骨量和体成分之间的关系,为促进青春期骨骼的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双能X线吸收仪(DEXA)测定北京市郊区163名女生(平均年龄为13.5岁)骨矿物含量(BMC)、骨密度(BMD)和体成分,计算体脂百分比(PBF),测定身高体重并计算BMI。结果全身骨矿物含量平均为1928.9g,全身BMD平均为0.797g/cm2,肌肉组织重平均为31.5kg,体脂百分比平均为29.7%。体重、BMI、肌肉组织重与全身骨密度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高达r=0.760、r=0.680、r=0.739(P<0.01);体脂百分比与全身的BMC和BMD为低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334,r=0.398。结论肌肉组织重可能是影响青春期女孩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97例5~7岁儿童身体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5~7岁儿童身体成分,比较正常儿童与肥胖儿童、男童与女童身体的脂肪组织、肌肉组织、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之间的差异。方法:对97例(男童49例,女童48例)5~7岁儿童,按照体重指数(BM I)分为正常组和脂肪超量/肥胖组,BM I≤18为正常,BM I>18为超重/肥胖。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DXA),测量全身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肌肉组织含量、脂肪组织含量及其百分比、躯干脂肪含量及其与全身脂肪含量的比值,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正常组女童全身的脂肪含量、脂肪百分含量、躯干脂肪含量均明显高于男童,男童肌肉组织含量明显高于女童,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脂肪超量/肥胖组男童与女童脂肪含量及肌肉组织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男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正常发育的儿童脂肪组织含量及肌肉组织含量男女之间存在差异,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运动对减少脂肪含量、增加肌肉含量有益,应鼓励儿童特别是女童增加户外活动。  相似文献   

13.
儿童、青少年骨量发育状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儿童青少年时期骨量发育状况及特点。方法 采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检测了161名健康9-20岁儿童青少年桡骨骨矿含量(BMC值)和骨密度(BMD值)。结果 男、女生骨量发育水平与年龄正相关,男生骨量发育在9-20岁期间呈显著持续增长,女生骨量增长则在16岁后出现减慢趋势;骨量发育与性发育关系密切,男、女生在17岁以后骨量水平已达峰值骨量(PBM)80%以上;体重对桡骨骨量水平作用不显著,青春期第三期(SMR3)以前骨量发育与线性生长关系密切。结论 整个性发育时期,男、女生骨量发育表现出不同特点,此期可积累PBM26%-39%,是骨量发育的关键时期;达到SMR3以前是一“身高关键期”,提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工作应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郊区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骨量的关系,为改善我国儿童骨骼健康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 ,随机选取北京市怀柔区(北纬40.3°)381名7-11岁儿童,采集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前臂及全身骨矿物含量(BMC)、骨矿物密度(BMD)和骨面积(BA)。结果研究对象血清25(OH)D浓度平均为(44.4±12.5)nmol/L。血清25(OH)D浓度与身高、体重及全身和前臂的BMC、BMD和BA呈显著正相关(r=0.10~0.17;P〈0.05);调整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后,仅全身分部位中的左上肢BMC和左上肢及右上肢BA与血清25(OH)D浓度呈正相关(r=0.11-0.14;P〈0.05),其余部位显著性消失。维生素D营养状况适宜儿童[25(OH)D〉50 nmol/L]的全身BMC比维生素D不足儿童[25(OH)D≤50 nmol/L]平均高4.2%(P〈0.05),但调整混杂因素后差异消失。结论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北京郊区儿童体格发育正相关,从而对儿童骨量增加起到间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藏、羌和汉族儿童少年的骨量状况,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用双能X线前臂骨密度测量仪(pDEXA)测量1822名7-19岁藏、羌、汉族男女学生前臂远端1/10处和近端1/3处尺骨和桡骨(Dist.R+U,Prox.R+U)以及近端1/10处桡骨(Prox.R)的骨矿物密度(BMD)、骨矿物含量(BMC)、骨面积(BA)。结果 11,16,18岁女生和12,16,17岁男生的前臂骨量各项指标民族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多个年龄段,藏族学生前臂远端骨量(特别是9~12岁男生 Dist.R+U BMD及Dist.R+U BMC)、前臂近端骨面积(Prox.R+U BA)和近端桡骨骨面积(Prox,R BA)显著高于汉族和羌族;羌族学生骨量水平处于藏族和汉族之间;汉族13岁女生Dist.R+U BA和Prox.R BMD显著高于本族同龄男生.羌族11岁女生Prox.R+U BMC和Pwx.R BMC以及1l,12岁女生Dist.R+U BA显著高于本族同龄男生,藏族15岁女生Dist.R+U BA显著高于本族同龄男生,在其他年龄段各项骨量指标均为男生大干或等于女生。不同民族出现骨量性别差异的年龄不尽相同;男生在13-18岁、女生在11~16岁,Prox.R+U BMD增长幅度明显大于Dist.R+U BMD。结论四川藏、羌、汉族儿童青少年骨量存在差异。是否为遗传因素起作用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测量学龄前儿童体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 通过对 50名正常学龄前儿童体成分测定 ,评价其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水平。方法 : 采用双能 X线吸收测量法 ( dual- energy X- ray absorptionmetry,DXA)测量全身及各部位的体成分。结果 : 学龄前儿童全身的骨矿物质含量 ( BMC)、骨密度 ( BMD)、体脂肪含量( FTM)、体脂百分含量 ( % BF)、瘦体组织含量 ( LTM)分别为 :( 4 63.3± 80 .9) g、( 0 .69± 0 .0 4 ) g/cm2 、( 391 7.1± 1 2 81 .6) g、( 2 1 .8± 4.9) %、( 1 3391 .4± 1 82 3.8) g;BMC、LTM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相应增加 ;男童全身 BMD和 LTM显著高于女童 ;女童的全身 FTM、躯体脂肪含量与下肢脂肪含量的比值 ( Ft/1)、躯体脂肪含量与上肢脂肪含量比值 ( Ft/a)均显著高于男童。结论 : DXA法可用于小儿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评价。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单光子骨矿分析仪测定了38例单纯性肥胖症儿童桡骨骨矿含量(BMC),并以1:1比例对正常儿童做比较。结果提示,单纯性肥胖症儿童BMC显著高于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济南市11-12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发病情况. [方法]以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济南市5区1629名儿童测查身高、体重,以"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WGOC)"计算超重和肥胖的发病率. [结果]济南市11~12岁儿童超重总的发病率为15.7%(255人),肥胖为14.1%(230人),超重的发病率高于肥胖的发病率.男孩的肥胖发病率高于女孩. [结论]济南市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发病率较高,必须加强对儿童肥胖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单纯肥胖儿童肥胖程度与血压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萧黎 《中国学校卫生》2000,21(4):315-315
根据文献报道 ,肥胖儿比正常体重儿的血压高[1,2 ] 。由于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时期 ,其肥胖状况也处于变化之中。为观察肥胖状况对儿童血压的影响 ,本文对肥胖儿童及正常对照儿进行了 10年前后肥胖状态和血压变化的追踪调查。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对 1988年调查的 10 2名单纯性肥胖儿童和 10 2名正常体重儿童于 1998年进行追踪调查。肥胖组追踪到 33人 ,对照组追踪到 36人。1.2 肥胖确定标准 :本次调查的对象已是青年 ,以WHO规定的体块指数 (BMI)标准 :BMI <2 5为正常 ,2 5~ 2 9.9为超重 ,≥30为肥胖。1.3 方法 :按照人体测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重庆城区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的脂肪发育状况.[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现场测量1088名肥胖儿童和2172名正常儿童的体块指教(BMI)、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肩胛下和髂嵴上皮褶厚度(SF). [结果]肥胖儿童在各年龄段的BMI与4处SF的均值及其逐年的变化幅度均显著高于对应年龄的正常儿童的对应值.15岁后肥胖组男童的BMI均值高于女童,肱二头肌皮摺厚度均值低于女童.15岁后对照组女童的4处度褶厚度均值显著高于男童.每组儿童的4处皮褶厚度和4处皮摺厚度的总和均值均与BMI均值显著低度相关(r<0.5,P<0.001). [结论]重庆城区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的脂肪发育差异显著.联合运用BMI与皮摺厚度可判断儿童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