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联合阿仑膦酸钠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痂血管形成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7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去势组、甲状旁腺素组、阿仑膦酸钠组、联合用药组,每组15只,首先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4周行右侧股骨干骨折髓内固定术,以构建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动物模型。观察并评估骨折愈合,检测骨痂生物力学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骨形成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浓度,观察骨痂形态结构,检测骨痂VEGF表达。结果去势组较假手术组骨折愈合评分、骨痂生物力学强度、骨痂BMD、血清BMP-2和VEGF浓度、骨痂VEGF蛋白表达、骨痂微血管数均显著降低(P0.05),甲状旁腺素组、阿仑膦酸钠组、联合用药组较去势组上述指标均升高,其中以联合用药组升高最显著(P0.05)。结论甲状旁腺激素联合阿仑膦酸钠通过介导VEGF,上调BMP-2表达,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骨痂血管形成,增加骨密度,改善生物力学强度及骨组织形态学,加快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素联合降钙素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相关生长因子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7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势组、甲状旁腺素组、降钙素组、联合用药组,15只/组,首先构建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动物模型。观察并评估骨折愈合,测定骨痂BMD和BMC,检测血清BMP-2、VEGF、TGF-β、IGF-1水平和骨痂蛋白表达,观察骨痂形态结构变化。结果去势组较假手术组骨折愈合评分、骨痂BMD和BMC、血清BMP-2、VEGF、TGF-β、IGF-1水平和骨痂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均<0.05),而联合用药组较去势组上述指标均显著升高(P均<0.05)。去势组骨痂骨小梁明显减少,生长稀疏,排列紊乱,大量间充质干细胞及纤维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及微血管少见;联合用药组骨痂大量骨小梁,生长旺盛,互相交错网状,排列致密有序,可见较多成熟的骨细胞及成骨细胞。结论甲状旁腺素联合降钙素通过介导提高相关骨生长因子表达,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骨密度和矿物含量,改善骨组织形态学,加快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口服硝酸甘油对于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术后骨愈合的影响,探究不同剂量的硝酸甘 油对于去势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术后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60只6月龄雌性大鼠,随机选取12只 作为假手术组(A),余48只作为实验组,去势12周后,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大鼠右股骨骨密度,确 定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建立右侧股骨干骨折模型,随机将实验组分为低(B),中(C),高剂 量组(D),对照组(E)。实验组大鼠每日给予不同剂量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 NTG)灌胃,分别于给 药4,8周后每组随机抽取6只大鼠,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大鼠右侧股骨骨密度,X线片观察对比各 组骨折愈合情况,抽取静脉血后,一氧化氮试剂盒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浓度,HE染色 观察对比各组骨痂处骨小梁的数量,体积,形状。结果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硝酸甘油组体内 NO浓度较对照组高,低剂量和中剂量组骨折愈合情况较同期对照组与高剂量组好,骨痂处骨小梁数 量较多。结论低剂量,中剂量硝酸甘油促进骨折的愈合,高剂量的硝酸甘油不能促进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痂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对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去势组、葛根素组,20只/组,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动物。观察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检测血清BMP-2和VEGF浓度,观察骨痂形态结构变化,检测骨痂BMP-2和VEGF表达。结果去势组较假手术组骨折愈合评分、血清BMP-2和VEGF浓度、骨痂BMP-2和VEGF表达、微血管数均显著降低(P<0.05),葛根素组较去势组上述指标均显著增高(P<0.05)。去势组骨痂组织可见少量骨小梁,生长稀疏,排列紊乱,大量纤维软骨细胞等纤维组织,成骨细胞及新生小血管少见;葛根素组骨痂可见较多骨小梁,生长较旺盛,排列有序,可见较多成熟的骨细胞,新生微小血管较多。结论葛根素通过介导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痂BMP-2和VEGF表达,促进骨痂血管形成,改善骨组织形态学,加快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化锂对骨质疏松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早期的影响。方法将20只24月龄老年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所有大鼠均在右侧股骨干中段制作骨折模型,并用克氏针固定。在实验过程中,治疗组接受200 mg/(kg·d)的氯化锂治疗。术后4周后,检测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和β-I型胶原羧基端肽(CTX)水平;使用Micro-CT和组织学以及生物力学评估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4周治疗组大鼠血清P1NP和CTX有明显改善(P均0. 05);与治疗组相比,在骨折后4周,Micro-CT和组织学及生物力学评估显示对照组的骨折愈合延迟,具有较差骨痂微观结构和强度。氯化锂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骨折愈合延迟。结论氯化锂干预可以促进老年骨质疏松大鼠股骨干骨折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6.
去势对骨折早期愈合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通过对去势大鼠股骨骨折模型愈合早期骨痂的组织学、骨密度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2,BMP-2)合成变化的观察.探讨骨质疏松骨折早期愈合过程的变化。方法 将60只雌性SD大鼠分为去势组和对照组,3个月后制成股骨干骨折模型.伤后不同阶段处死.分别进行组织学、骨密度以及TGF-β1,bFGF,BMP-2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结果 大鼠去势后3个月全身骨密度检查证实去势组骨质疏松形成。骨折后第3d两组均开始形成原始骨痂;第4~6周,去势组骨痂比对照组少,且软骨痂比例较高.骨密度较低,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两组间bFGF、BMP-2的表达与分布、高峰出现与持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去势组骨小梁附近表达TGF-β1的成骨细胞数目减少,结论 骨质疏松使大鼠骨折早期骨痂的数量与质量降低,自软骨性骨痂至骨性骨痂演变过程减缓.对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与BMP-2、bFGF的表达无明显关联。TGF-β1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减少可能是引起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质量下降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Micro-CT探讨骨质疏松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的体积、骨矿物密度、骨 小梁结构等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将清洁级4月龄雌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300 g±20g,行双 侧卵巢切除术(OVX),3个月后形成骨质疏松模型。进行股骨干中段骨折造模,髓内钉固定。骨折固 定术后,分别于术后4周,6周,8周,12周进行骨折端显微CT观察,并进行骨结构和骨矿物密度 (BMD)的定量分析。术后12周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骨质疏松大鼠骨折后8周骨折区骨痂 总体积(Total Volume,TV)、骨痂中高矿化组织出现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骨组织占骨痂总体 积的比率(Bone Volume Fraction,BVF)随时间点有明显上升趋势,且12周后显著大于4周。骨痂中 总体矿物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12周明显高于4周。矿化组织自身的密度(Tissue Mineral Density,TMD) ,12周高于4周,8周于6周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骨小梁厚度(Tb. Th)和骨 小梁间隙(Tb.SP) ,12周与4周、6周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且Tb. SP在12周出现下降,12周时改建 塑型基本完成。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12周,骨折断端板层骨改建形成骨小梁,恢复骨结构的完整 性。结论对于骨质疏松骨折大鼠早期,Micro-CT分析显示骨痂数量因损伤而增加,但软骨性骨痂至 骨痂演变过程较慢。骨折后期,矿化诱导新骨生成,且骨折大鼠在12周基本完成矿化,从而促进骨折 修复D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仙灵骨葆胶囊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骨生长因子BMP-2、IGF-1表达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雌二醇组、仙灵骨葆组,12只/组,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右侧股骨干骨折髓内固定术”构建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模型,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检测股骨骨痂BMD、股骨骨生物力学指标和血清骨代谢相关指标,检测骨痂BMP-2、IGF-1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较假手术组骨折愈合评分、股骨痂BMD、股骨骨生物力学指标(最大载荷、最大应力、最大位移)、骨痂BMP-2和IGF-I阳性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雌二醇组、仙灵骨葆组较模型组骨折愈合评分、股骨痂BMD、股骨骨生物力学指标、骨痂BMP-2和IGF-I阳性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均以仙灵骨葆组最高。模型组较假手术组血清骨代谢指标(BGP、PICP、TRACP-5b)均显著升高(P<0.05),雌二醇组、仙灵骨葆组较模型组血清骨代谢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以仙灵骨葆组最低。结论 仙灵骨葆胶囊可能通过介导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骨生长因子BMP-2和IGF-1表达,改善骨代谢,加速骨痂形成,增加骨密度,提高骨生物力学,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利塞膦酸钠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非典型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6月龄SD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去卵巢模型+股骨干骨折模型+利塞膦酸钠灌胃治疗组(B组)、去卵巢模型+股骨干骨折模型+生理盐水灌胃组(C组), 每组20只。骨折模型建模后第3周和第6周时动态观察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矿物质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影像学及骨组织显微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①通过X线检查结果可知,B组在第3、第6周时,骨折处骨痂形成,局部骨密度越来越高,前3周骨折出现愈合加速,后3周出现明显延迟愈合情况;同时期B组、C组骨折处相比较,前3周B组大鼠出现骨折处骨连续性较A组、C组好,但在第6周时,B组大鼠出现骨折处骨连续性较A组、C组差,骨折处局部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情况;②同时期各组大鼠病理切片结果对比,B组大鼠在前3周骨折处增殖的软骨细胞较A组、C组多,骨小梁较密集,骨小梁相互之间连接性较好,骨皮质厚度更大,骨折愈合情况更好;但在后3周时,B组大鼠较A组、C组骨折处增殖的软骨细胞少,骨小梁稀疏,骨小梁相互之间连接性差,骨皮质厚度变化不明显,出现骨折愈合延迟现象;在同时期前后对比中,B组大鼠在前3周局部骨折处出现明显加速现象,后3周则出现明显延迟愈合现象;③各组大鼠BMD、BMC组间、组内对比中,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利塞膦酸钠在前3周可显著提高大鼠骨折处BMD、降低大鼠骨折处BMC,且显著提高骨折处BMD增加速度,延缓骨折处BMC降低速度,但在后3周出现延迟骨折愈合情况。结论 早期骨质疏松性非典型性骨折患者愈合过程中建议使用利塞膦酸钠,中、后期则不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10.
鲑鱼降钙素对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鲑鱼降钙素 (密盖息 )对骨质疏松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Wis tar雌性大鼠卵巢摘除后 3个月开始制作左胫骨中段骨折模型 ,从术前 1周至术后 8周 ,连续每天皮下注射密盖息 2IU/kg。分别于术后 2 ,4,8周行X片检查和骨折处骨痂的组织学检查。 9周后检测腰椎和左侧胫骨中段的BMD、左胫骨扭转实验、腰椎体生物力学凹入实验。观察鲑鱼降钙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并和卵巢摘除组、雌激素注射组及假手术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密盖息组治疗 9周后BMD值明显升高 (P <0 0 5) ,骨折局部BMD明显高于治疗前 (P <0 0 5)。X片及组织学检查提示密盖息组比骨质疏松组的骨痂量多 ,愈合时间提前。密盖息组的凹入力和凹入应力明显高于骨质疏松组 (P <0 0 5) ,最大扭矩、剪切应力明显高于骨质疏松组 (P <0 0 5)。结论 鲑鱼降钙素能减少骨量丢失 ,促进矿化 ,加快骨痂的形成 ,促进骨折愈合 ,同时能提高骨生物力学特性和抗骨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