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Wang YC  Cheng YH  Ma J  Gan SY  Wang SJ  Zhou H  Du YJ  Yang M  Shen F 《针刺研究》2010,35(6):415-421
目的:观察针刺对帕金森病(PD)大鼠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形态数量及黑质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PD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以6-羟基多巴胺右侧纹状体微量注射法制备PD大鼠旋转模型。电针组取"风府""太冲"电针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2周。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黑质的形态学变化,以Nissl染色检测各组黑质的神经元总数,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黑质、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和纤维的数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黑质TH阳性细胞百分比及细胞凋亡比例。结果:模型组损毁侧黑质致密部神经元总数、TH阳性神经元数量及纹状体TH阳性神经纤维数量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各相应指标数值均显著增加(P0.01);电针组损毁侧黑质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但仍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电针治疗能显著提高PD模型大鼠黑质DA能神经元数量及纹状体DA能神经纤维密度,显著降低PD模型鼠黑质细胞凋亡率,说明电针干预对PD模型鼠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咖啡酸苯乙酯(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CAPE)对神经毒素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用MPP+处理PC12细胞制作PD细胞模型,利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凋亡。将C57BL雄性小鼠用MPTP处理(20 mg/kg,3次,ip)制作PD小鼠模型,用尼氏染色检测黑质致密区神经细胞数,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黑质致密区酪氨酸羟化酶(TH)和Caspase-3阳性细胞数。结果:PC12细胞中,1.25μM的CAPE可以显著抑制MPP+诱导的细胞活性的丧失和细胞凋亡。PD小鼠模型中,MPTP模型组黑质致密区神经细胞数和TH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黑质致密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CAPE(50 mg/kg,ip,7d)可以显著增加黑质致密区TH阳性细胞数,减少黑质致密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结论:CAPE对神经毒素诱导的PD模型神经元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枸杞多糖(LBP)及枸杞多糖联合趋化因子(CXCL10)对实验性肝癌荷瘤小鼠辅助性T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 建立H22肝癌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模型组、LBP高剂量组(ig 100 mg·kg-1)、LBP低剂量组(ig 50 mg·kg-1)、LBP+CXCL10组(ig 100 mg·kg-1+15 μg·kg-1)、CTX组(ip 20 mg·kg-1),另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给药2周后小鼠眼球取血,颈椎脱臼处死。分离小鼠肿瘤、脾脏、胸腺,计算肿瘤抑制率、胸腺指数、脾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T辅助细胞1/T辅助细胞2(Th1/Th2)分化情况。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LBP低、高剂量组、LBP+CXCL10组对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7.83%,12.50%,14.14%; Th1/Th2分别4.44±3.05,2.48±2.93,4.36±1.96,其中LBP低剂量组及LBP+CXCL10组P<0.05。 结论: 低剂量LBP及LBP+XCL10能显著提高H22肝癌荷瘤小鼠Th1/Th2比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加味柴胡疏肝汤对癫痫小鼠海马神经元自噬和凋亡的拮抗作用,探讨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生理盐水组(20 mL·kg-1·d-1灌胃两周)、模型组(180 mg·kg-1腹腔注射)、加味柴胡疏肝汤组(7 g·kg-1·d-1灌胃两周)、加味柴胡疏肝汤+miRNA-204 mimic组(2 μL颅内注射)、加味柴胡疏肝汤+miRNA-204 inhibitor组(2 μL颅内注射)、卡马西平组(混悬液30 mg·kg-1·d-1灌胃两周);采用匹罗卡品使小鼠致痫,抑制及过表达miRNA-204后,分别予加味柴胡疏肝汤灌胃,处死小鼠,取其海马组织,观察每组的指标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小鼠海马miRNA-204,以及自噬相关基因ATG7、LC3Ⅱ的表达情况,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小鼠海马C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miR-204表达明显降低(P<0.01),自噬相关基因ATG7、LC3Ⅱ的表达,神经元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使用加味柴胡疏肝汤后,小鼠海马组织miR-204表达明显升高,自噬相关基因ATG7、LC3Ⅱ的表达,神经元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5);使miR-204过表达后,与单纯使用柴胡疏肝汤相比,上述指标变化趋势相同,变化幅度增大(P<0.01);抑制miR-204表达后,与单纯使用柴胡疏肝汤相比,上述指标变化趋势相同,变化幅度减少(P<0.05)。结论 加味柴胡疏肝汤具有抗癫痫作用,可能是通过升高miRNA-204的表达,拮抗小鼠海马神经元过度自噬和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田黄方对高尿酸血症肾病(HN)小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所有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非布司他组、田黄方低、高剂量组。正常组小鼠每日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其余组小鼠灌胃500 mg·kg-1次黄嘌呤和腹腔注射200 mg·kg-1氧嗪酸钾诱导HN模型,非布司他组小鼠每日灌胃5 mg·kg-1 非布司他,田黄方组小鼠每日灌胃60 mg·kg-1和120 mg·kg-1田黄方,连续给药3周。检测小鼠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水平和24 h尿蛋白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肾脏损伤程度,采用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肾脏纤维化情况;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田黄方在HN小鼠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结果 生化结果提示,与模型组比较,田黄方低剂量组BUN和24 h尿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SUA、SCr水平显著降低(P<0.01),田黄方高剂量组,SUA、BUN、SCr和24 h尿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病理染色结果表明田黄方各剂量组对肾脏损伤和间质纤维化有不同程度改善作用(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田黄方高剂量组能够使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白细胞介素-1β(IL-1β)、纤维黏连蛋白(FN)、及尿酸转运蛋白1(URAT1)、磷酸化p65(p-p65)和磷酸化核转录因子(NF)-κB抑制蛋白α(p-IκBα)的表达降低到正常水平(P<0.01),而田黄方低剂量组不影响HN小鼠IL-1β、URAT1和p-IκBα的蛋白表达。结论 田黄方通过抑制NF-κB和NLRP3炎性小体激活改善肾脏炎症和纤维化减轻HN。  相似文献   

6.
葡萄籽多酚性成分对小鼠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葡萄籽多酚性成分对小鼠的抗氧化性。方法 小鼠每日颈背皮下注射D-半乳糖溶液(40 mg·kg-1,过滤灭菌),建立衰老模型;治疗组在注射D-半乳糖的同时以葡萄籽多酚性提取物组不同剂量(10、20、40 mg·kg-1,qd)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则以生理盐水代之。结果 葡萄籽多酚性成分能降低血清、脑及肝内丙二醛(MDA)的水平,同时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的活力。结论 葡萄籽多酚性成分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苁蓉总苷对MPTP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脑黑质多巴胺能(DA)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苁蓉总苷高(400 mg/kg)、中(200 mg/kg)、低(100 mg/kg)剂量组,各组在造模前3天灌服相应药物;采用MPTP(30 mg/kg)连续5天腹腔注射制作小鼠慢性PD模型,运用爬竿试验定量组织化学检测小鼠的神经行为,免疫组化法测定小鼠脑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纤维表达以及黑质TH神经元数量的变化。结果 在造模后7天和14天时,与模型组比较,苁蓉总苷高剂量组爬杆时间缩短(P<0.01),苁蓉总苷各剂量组纹状体TH阳性纤维的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增高(P<0.01);3个剂量组的苁蓉总苷均能对抗MPTP导致的TH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但只有高剂量组在两个时间点上与模型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苁蓉总苷能够显著改善PD模型小鼠的神经行为、抑制脑黑质DA神经元的数量减少和纹状体TH表达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徐丽  刘黎星  陈文芳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5):1856-1859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对6-羟基多巴(6-OHDA)制备的去卵巢(OVX)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纹状体(Str)多巴胺(DA)含量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方法:应用6-OHDA制备OVX的PD模型大鼠,腹腔注射Rg1(10 mg·kg-1)或侧脑室同时给予雌激素受体(ER)拮抗剂ICI 182,780(2.4 ng·kg-1),连续用药14 d,观察阿朴吗啡诱导的大鼠旋转行为。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纹状体(Str)内DA及其代谢产物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含量的变化。结果:人参皂苷Rg1可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单侧旋转行为(P<0.01),此作用可被ICI 182,780所阻断。Rg1给药组可显著提高损毁侧Str 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P<0.01)。应用ICI 182,780可阻断Rg1的神经保护作用,损毁侧Str 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较Rg1给药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人参皂苷Rg1对6-OHDA所致的去卵巢PD模型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有一定保护作用,此作用与ER途径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拟建立一种基于神经炎症的肥胖合并抑郁(COM)小鼠模型,并观察雷公藤红素对COM小鼠的药效作用及初步药理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how)、肥胖组(DIO)、肥胖抑郁共病组(COM),COM组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和潮湿垫料慢性应激12周,建立小鼠肥胖抑郁共病模型。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Chow组、COM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敲低组,TNF-α敲低组通过脑立体定位在杏仁核注射TNF-α shRNA腺相关病毒,下调杏仁核中TNF-α表达量。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Chow组、DIO组、肥胖+雷公藤红素低剂量组(DIO-0.5 mg·kg-1)、肥胖+雷公藤红素高剂量组(DIO-1.0 mg·kg-1)、COM组、共病+雷公藤红素低剂量组(COM-0.5 mg·kg-1)、共病+红素高剂量组(COM-1.0 mg·kg-1)。记录体质量、进食量、葡萄糖耐量、白/棕脂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含量,评估各组小鼠肥胖程度;强迫游泳实验(FST)、悬尾实验(TST)和旷场实验,评估各组小鼠抑郁程度;免疫荧光检测小鼠各个脑神经核团神经肽Y、色氨酸羟化酶2(TPH2)、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蛋白表达含量;相关性分析检测各组小鼠肥胖和抑郁指标相关性。结果 与Chow和DIO组比较,COM小鼠表现为肥胖和抑郁;肥胖表现为体质量和食物摄入明显增加(P<0.05,P<0.01),中央杏仁核中NPY表达明显增加;抑郁表现为FST和TST中的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1)、中缝背核(DRN)和杏仁核基底外侧核(BLA)中TPH2阳性5-羟色胺能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COM小鼠BLA中TNF-α蛋白的下调能减少FST和TST中的不动时间(P<0.05,P<0.01),明显增加BLA中TPH2/BDNF阳性神经元,肥胖表现没有显著变化。在DIO小鼠中,0.5 mg·kg-1雷公藤红素给药9 d显著降低葡糖糖耐量60 min血糖(P<0.01)、摄食量(P<0.05);而COM小鼠中,1.0 mg·kg-1雷公藤红素需给药14 d以显著降低葡糖糖耐量30 min血糖(P<0.01)、摄食量(P<0.05)和悬尾不动时间(P<0.01),以及能使BLA和DRN中TPH2-BDNF双标细胞数量增加,TMEM119染色的细胞体面积显著减少。结论 在能量环境双重压迫条件下可以成功建立肥胖合并抑郁的小鼠模型;雷公藤红素能有效干预肥胖-抑郁共病,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枢神经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考察黄连粗多糖与小檗碱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治疗中的协同作用。方法 采用雄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5组,除正常组6只外,其余在小鼠日常饮水中给予5%葡聚糖硫酸钠建立结肠炎模型。建模成功后,每组分别进行灌胃给药4 d,每日1次,小檗碱组(100 mg·kg-1 BBR)、小檗碱+低剂量粗多糖组(100 mg·kg-1 BBR+22.8 mg·kg-1 CCP)、小檗碱+高剂量粗多糖组(100 mg·kg-1 BBR+45.6 mg·kg-1 CCP),模型组和正常组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提取结肠,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紧密连接闭锁连接蛋白-1(ZO-1)、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和闭合蛋白(Occludin)蛋白的表达。以正常组为对照,评价各治疗组模型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长度、结肠组织形态和结肠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ZO-1、Claudin-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组Claudin-1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黄连粗多糖联合小檗碱组Claudin-1、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小檗碱组比较,黄连粗多糖联合小檗碱组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明显强于小檗碱单独给药(P<0.05)。结论 黄连粗多糖协同小檗碱给药能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屏障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CLMT)对帕金森病伴发抑郁(PDD)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MPK/mTOR)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采用长期低剂量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建立PDD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PD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多巴丝肼0.032 g·kg-1+盐酸氟西汀0.002 g·kg-1)、CLMT低、中、高剂量组(5、10、20 g·kg-1),每组1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4周。旷场实验、爬杆实验评估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CL)测定脑脊液中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黑质DA能神经元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IHC)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表达;免疫荧光法(IF)检测黑质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纹状体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AMPK、磷酸化AMPK(p-AMPK)、mTOR、磷酸化mTOR(p-mTOR)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水平运动总距离及中央区域活动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P<0.01),爬杆时间明显缩短(P<0.01),评分升高(P<0.01),脑脊液中DA、5-HT含量减少(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CLMT高剂量组和西药组水平运动总距离明显增加及中央区域活动时间均增加(P<0.05,P<0.01),爬杆时间延长(P<0.05),评分下降(P<0.05,P<0.01),DA及5-HT含量增加(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黑质DA能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胞体缩小且排列疏松,α-synuclein荧光表达显著增强(P<0.01),TH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CLMT高剂量组和西药组黑质DA能神经元数量增加,胞体增大,α-synuclein荧光表达明显减弱(P<0.05,P<0.01),TH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纹状体LC3Ⅱ/Ⅰ、p-AMPK/AMPK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p-mTOR/mTOR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CLMT高剂量组和西药组LC3Ⅱ/Ⅰ、p-AMPK/AMPK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P<0.01)、p-mTOR/mTOR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CLMT可抑制鱼藤酮神经毒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提高DA水平,从而改善帕金森病大鼠抑郁状态,其机制可能与调控AMPK/mTOR信号通路,激活自噬,促进异常聚集的α-synuclein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川芎茶调散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小鼠多巴胺(DA)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抗氧化角度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5月龄的雄性C57/BL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川芎茶调散高、中、低(75,50,25 g·kg~(-1)生药量)3个剂量组、模型组.每组8只动物.观察爬杆实验测试行为学改变,HPLC检测小鼠纹状体中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小鼠黑质中TH阳性细胞数,荧光比色检测黑质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高、中、低剂量川芎茶调散对帕金森氏病(PD)小鼠的行为损害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P<0.01);川芎茶凋散高剂量组小鼠纹状体中DA含量及TH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均P<0.05);川芎茶调散中、高剂量组相对于模型组,SOD活力显著增高(P<0.05).结论:川芎茶调散可明显改善MPTP所致的小鼠PD模型的运动障碍,同时能对MPTP引起的DA神经元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川芎茶调散对DA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补骨脂酚在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ICR)小鼠和昆明(KM)小鼠不同种属之间的肝毒性应答差异。方法 通过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动物实验证实补骨脂酚致小鼠肝毒性的客观表现,运用转录组学比较正常ICR小鼠和KM小鼠2种不同种属小鼠间的差异基因富集通路,在此基础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验证相关通路上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证实补骨脂酚致肝损伤的种属差异。结果 补骨脂酚亚急性毒性实验,与正常组比较,ICR小鼠血清碱性磷酸酶(ALP),5′-核苷酸酶(5′-NT)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M小鼠无明显变化;病理结果显示ICR小鼠以肝细胞肥大为主要病理特征,KM小鼠主要表现为肝细胞脂肪变性。补骨脂酚急性毒性实验,给药3 d,KM小鼠出现竖毛,精神萎靡,濒死,ICR小鼠无明显毒性表现。与正常组比较,KM小鼠(400 mg·kg-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显著升高(P<0.01),肝脏总活性氧(SOD)酶活力显著降低(P<0.01);ICR小鼠(400 mg·kg-1)血清5′-NT,胆碱酯酶(CHE)含量显著升高(P<0.01)。ICR小鼠肝脑比增加20.34%,KM小鼠增加29.14%(P<0.01)。ICR小鼠肝脏病理主要表现为肝细胞肥大,KM小鼠以局灶性炎症为主,伴肝细胞肥大、肝细胞脂肪变性。转录组学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通路和Reactome通路富集分析,发现ICR小鼠和KM小鼠不同种属间差异基因表达主要涉及氧化磷酸化、胆汁分泌、胆汁酸及胆汁酸盐合成和代谢通路。与正常组比较,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7A1(CYP7A1)在各给药组均显著上调(P<0.01),多耐药相关蛋白(MRP2)在KM小鼠各给药组均显著降低(P<0.01),在ICR小鼠各给药组显著升高(P<0.01);胆汁酸盐输出泵(BSEP)在ICR小鼠急性肝损伤(400 mg·kg-1)组明显降低(P<0.05);SHP1在KM小鼠急性肝损伤(400 mg·kg-1)组高表达,法尼醇X受体(FXR)在ICR小鼠亚急性肝损伤(200 mg·kg-1)组显著降低(P<0.01);SOD1,过氧化氢酶(CAT),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FR2)在KM小鼠急性肝损伤(400 mg·kg-1)组显著降低(P<0.01),CAT在KM小鼠亚急性肝损伤(200 mg·kg-1)组显著降低(P<0.01);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1(GSTA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在KM小鼠急性肝损伤(400 mg·kg-1)组显著增强(P<0.01),SOD1,CAT,NRF2,GSTA1在ICR小鼠亚急性肝损伤(200 mg·kg-1)组显著升高(P<0.01),CAT,NRF2在ICR小鼠急性肝损伤(400 mg·kg-1)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随着补骨脂酚给药剂量增加,KM小鼠氧化应激所致肝损伤逐渐加重;ICR小鼠表现出更强的抗氧化能力。通过比较2种小鼠对补骨脂酚的毒性应答反应,关于研究补骨脂酚所致小鼠肝脏肝毒性机制,ICR小鼠更适合研究胆汁分泌及胆汁酸代谢相关的机制,KM小鼠更易受氧化应激的影响而发生肝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黄豆苷元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3.0 mg·kg-1, ig)、黄豆苷元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mg·kg-1, ig),每组10只。给药组每日应激前1 h ig给药,共21 d。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法建立抑郁小鼠模型,通过体重和旷场实验检测小鼠抑郁样行为;采用尼氏染色法检测海马DG区神经元病理形态学变化;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的行为学异常,表现为体重减少(P<0.01);旷场实验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得分减少(P<0.01,P<0.05);尼氏染色显示海马DG区神经元形态不规则,细胞分层不清;TUNEL法显示神经元凋亡数量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及黄豆苷元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行为学异常均有明显改善,小鼠体重增加(P<0.01),旷场实验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得分增加(P<0.01);海马DG区神经元损伤性变化减轻;神经元凋亡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黄豆苷元可能通过减少神经元凋亡改善CUMS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异常,产生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线叶菊黄酮滴丸抗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作用。方法 利用标准试管倍比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用腹腔注射细菌悬液制作感染动物模型,以动物的存活率为指标,观察其体内抗菌活性;用药物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调节,进行免疫试验。结果 体外抑菌试验显示线叶菊黄酮滴丸对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6.25 mg·mL-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2.5 mg·mL-1。体内抗菌试验表明,线叶菊黄酮滴丸中剂量组对感染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的死亡保护率和高剂量组对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的死亡保护率均为70%;线叶菊黄酮滴丸还可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和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 < 0.05)。急性毒性实验未见小鼠死亡,测得其MTD值为16 g·kg-1结论 该药毒性极低,体内、外对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可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和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酸枣仁汤对APP/PS1痴呆小鼠海马促炎性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神经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32只APP/PS1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20 mL·kg-1)、多奈哌齐组(Donepezil,0.92 mg·kg-1)、酸枣仁汤低剂量组(L-SZRD,12.96 g·kg-1)和酸枣仁汤高剂量组(H-SZRD, 25.92 g·kg-1),8只相同月龄和相同品系的C57BL/6JNju小鼠设为空白组(Control,20 mL·kg-1)。灌胃30天后,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病理形态变化,采用免疫荧光(IF)对小鼠海马中5-溴脱氧尿苷(BrdU)、肾上腺皮质激素(DCX)、神经元核抗原(NeuN)进行标记,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海马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fos、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ontrol组小鼠海马CA3区和DG区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染色均匀,细胞数量较多且细胞连接紧密。Model组小鼠海马CA3区和DG区细胞排列欠整齐,细胞核固缩明显,细胞数量明显减少。Donepezil组、L-SZRD组和H-SZRD组小鼠海马CA3区和DG区细胞排列稍整齐,细胞核固缩减少,细胞数量有所增加。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小鼠海马DG区BrdU、DCX、NeuN标记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 < 0.01),与Model组比较,Donepezil组、L-SZRD组和H-SZRD组小鼠海马DG区BrdU、DCX、NeuN标记的阳性细胞数增加(P < 0.01,P < 0.05)。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小鼠海马中TNF-α、IL-1β、IL-6、c-fos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1),而EGF、VEGF、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 < 0.01),与Model组比较,Donepezil组、L-SZRD组和H-SZRD组小鼠海马中TNF-α、IL-1β、IL-6、c-fos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 < 0.01,P < 0.05),而EGF、VEGF、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 0.01,P < 0.05)。结论 酸枣仁汤可通过抑制神经炎症和改善神经营养促进APP/PS1痴呆小鼠海马神经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高尿酸血症(HUA)体内模型,考察木蝴蝶醇提物(MHD-80)降尿酸及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氧嗪酸钾(350 mg·kg-1)及腺嘌呤(80 mg·kg-1)构建小鼠HUA体内模型评价MHD-80的降尿酸相关机制及肾功能保护作用,将7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5 mg·kg-1)、非布索坦组(5 mg·kg-1)、MHD-80低、中、高剂量组(3、6、12 mg·kg-1)7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其余组均连续14 d灌胃氧嗪酸钾及腺嘌呤构建HUA模型。造模第8~14天,每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末次给药后1 h,摘眼球取血,并收集小鼠肾脏及肝脏组织。酶比色法检测血清中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及肝脏中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ATP结合盒转运蛋白G2(ABCG2)及葡萄糖易化转运蛋白9(GLUT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UA、Cr、BUN水平、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肝脏XOD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肾脏组织中GLUT9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ABCG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肾脏出现明显损伤;与模型组比较,MHD-80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UA、BUN、Cr、TNF-α、IL-1β水平及肝脏XOD活性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MHD-80高剂量组的GLUT9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ABCG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MHD-80组肾损伤程度减轻。结论 MHD-80具有一定的降尿酸、抗炎及抗肾损伤作用,其作用与抑制XOD活性、调节ABCG2及GLUT9尿酸转运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霍山石斛多糖(DHP)对帕金森病(PD)模型神经元炎性损伤的抑制机制。方法 将SH-SY5Y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DHP组,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干预后各组SH-SY5Y细胞存活率,比色分析法检测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将小胶质细胞(BV-2)分为空白组、模型组、DHP组和MCC950组(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OD样受体蛋白3(NLRP3)、接头蛋白凋亡相关的点状蛋白(ASC)、胱天蛋白酶-1(Caspase-1)及IL-1β蛋白的表达量。C57BL/6小鼠设置空白组、模型组、DHP低剂量(100 mg·kg-1)组、DHP高剂量(350 mg·kg-1)组及MCC950组(对照组),每组10只。通过平衡木实验、悬挂实验和转棒实验观察小鼠运动平衡和协调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小鼠中脑黑质小胶质细胞Iba-1和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水平;FJB染色检测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情况;ELISA检测小鼠中脑组织IL-1β、IL-18和TNF-α等炎症因子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LRP3、ASC、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降低,LDH、ROS和MDA水平升高(P<0.05),SOD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DHP组细胞存活率升高,LDH、ROS和MDA水平降低(P<0.01),SOD水平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BV-2细胞模型组炎症因子IL-1β、IL-18和TNF-α水平升高(P<0.05),NLRP3、Caspase-1、IL-1β及ASC蛋白表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DHP组及MCC950组炎症因子IL-1β、IL-18和TNF-α水平降低(P<0.01),NLRP3、Caspase-1、IL-1β及ASC蛋白表达减少(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通过平衡木时间增多(P<0.05),转棒实验在棒时间减少(P<0.05),IL-1β、IL-18和TNF-α水平升高(P<0.05),Iba-1表达增多(P<0.05),TH表达水平降低(P<0.05),中脑黑质神经元阳性细胞数增多(P<0.05),NLRP3、Caspase-1、ASC及IL-1β蛋白表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DHP组及MCC950组小鼠通过平衡木时间减少(P<0.01),转棒实验中在棒时间增多(P<0.01),中脑炎症因子IL-1β、IL-18和TNF-α水平降低(P<0.01),中脑黑质Iba-1表达减少(P<0.01),TH表达水平升高(P<0.01),FJB染色中脑黑质神经元阳性细胞数减少(P<0.01),MCC950组NLRP3、ASC及IL-1β蛋白降低(P<0.01),DHP高剂量组NLRP3、ASC、Caspase-1及IL-1β蛋白降低(P<0.01)。结论 DHP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DHP可能通过调控NLRP3炎症小体表达,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进而降低PD模型神经炎性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芪总黄酮对扑热息痛所致小鼠肝损伤防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目的 :研究黄芪总黄酮 (TFA)对扑热息痛所致肝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用 1%羧甲基纤维素钠 10ml·kg-1,TFA10 0mg·kg-1或维生素C (Ascorbicacid ,VC) 1000mg·kg-1给小鼠灌胃 1h后 ,灌扑热息痛 1000mg·kg-1,观察小鼠死亡率的变化 ;提前 1h用不同剂量的TFA或VC处理后 ,再灌 400mg·kg-1的扑热息痛 ,检测血清酶学和肝脏组织学的改变。结果 :给小鼠扑热息痛 1000mg·kg-1灌胃组 ,24h后可致 80 %小鼠死亡 ;提前 1h用TFA10 0mg·kg-1或VC灌胃其死亡率可分别下降至 20%和0%。血清转氨酶 (ALT)和病理切片显示当给 400mg·kg-1扑热息痛灌胃 24h后即可引起严重肝损伤 (ALT升高和肝组织大面积坏死 ,P<0.001)。TFA或VC预防组 (提前1h给药)的肝损伤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轻 ,其作用强度与药物浓度成正比。结论 :TFA对扑热息痛所致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环黄芪醇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究环黄芪醇(cycloastragenol,CAG)延缓衰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D-半乳糖致小鼠衰老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环黄芪醇低、中、高3个剂量组(2.5,5.0,10.0mg·kg-1)和维生素E(VE)组(2.5mg·kg-1),除正常组ip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在给药同时均ipD-半乳糖(125mg·kg-1),连续给药6周。测定心、肝及皮肤等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丙二醛(MDA)和羟脯氨酸(HYP)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心和皮肤的T-SOD,T-AOC活性以及HYP含量均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1),MDA含量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环黄芪醇能显著提高小鼠肝、心和皮肤的T-AOC,T-SOD活性(P<0.01),对肝、心和皮肤的MDA含量呈显著的降低作用(P<0.01,P<0.05),并可提高皮肤、心和肝等组织中HYP含量(P<0.01,P<0.05)。但环黄芪醇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并未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环黄芪醇具有显著的抗小鼠衰老作用,主要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T-SOD,T-AOC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HY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