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提取喙果皂帽花新鲜叶挥发性成分,进行抗菌,抗肿瘤活性测试,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喙果皂帽花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喙果皂帽花叶挥发油,计算收率,并结合GC-MC分析化学成分;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和MTT比色法分别研究喙果皂帽花叶挥发油抗菌和抗肿瘤活性。 结果: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喙果皂帽花新鲜叶挥发油收率为1.54%,得到91个化合物,鉴定出73个;喙果皂帽花叶挥发油浓度较高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杆菌具有中等强度的抑菌活性;对白血病细胞(K-562)、肝癌细胞(BEL-7402)具有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10.47,47.2 mg·L-1结论: 首次从皂帽花属植物中提取挥发油并鉴定化学成分,主要为烯类化合物;喙果皂帽花挥发油中含有很多活性成分,喙果皂帽花挥发油对K-562,BEL-7402具有抑制活性,为喙果皂帽花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洋紫荆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洋紫荆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洋紫荆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从挥发油分离得到84种,鉴定57种,占总成分的83.31%.洋紫荆叶挥发油对K562人白血病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但对肝癌细胞(BEL-7402)、胃癌细胞(SGC-7901)、肺癌细胞(SPCA-1)则不显示抑制活性.结论 洋紫荆叶挥发油化学成分与洋紫荆皮挥发油有很大不同,活性成分含量较低,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进行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大苞鞘花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寄主为牡荆的大苞鞘花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挥发油分离出76个色谱峰,共鉴定4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4.73%.结论:本文填补了国内外对大苞鞘花研究的空白,为大苞鞘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革叶山姜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取水蒸气蒸馏法从革叶山姜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MTT法检测革叶山姜叶挥发油对细胞Hela、A549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共分离出39个峰,鉴定出31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81%。其主要成分为芳樟醇(34.91%)、橙花叔醇(18.23%)和桉叶油醇(14.48%)。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表明革叶山姜叶挥发油对2种肿瘤细胞株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抑制活性相对较好,其IC50值为14.01μg·m L-1。结论:该实验为革叶山姜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夜合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及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桂产夜合花挥发油,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鉴定5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7.46%,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鉴定25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5.86%。结论:桂产夜合花挥发油主要成分是α-蒎烯、橙花叔醇、石竹烯、吉玛烯D、双环吉玛烯,与文献报道其他产地的夜合花挥发油成分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沙煲暗罗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初步研究其抗肿瘤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沙煲暗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沙煲暗罗鲜叶中提取精油,计算收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精油对白血病细胞(K-562),肝癌细胞(BEL-7402),肺癌细胞(SPC-A-1)和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抑制作用。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沙煲暗罗叶精油收率为0.83%,分离出65个峰,鉴定出44种化学成分,占精油总量的84.382%。其中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16.824%),二苯胺(10.321%),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8.904%)和桉油烯醇(4.920%)。结论: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沙煲暗罗叶精油对4种肿瘤细胞株显示较好的抑制活性,在高剂量组中对K-562,BEL-7402,GSC-7901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可以达到80%以上。其中对白血病细胞K-562和肝癌细胞BEL-7402均表现出很好的抑制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3.78,8.14 g·L~(-1),且2种活性都强于阳性对照药丝裂霉素C。精油对胃癌细胞SGC-7901也表现一定的抑制活性,其IC50为22.94 g·L~(-1)。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水蒸气蒸馏法、索氏提取法、超声辅助萃取法提取罗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索氏提取法、超声辅助萃取法提取罗勒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鉴定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比较三种不同方法所提取挥发油化学成分以及得率的差异。结果: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鉴定出48种化合物占其挥发油总量的99.01%;索氏提取法为45种占其挥发油总量的95.77%;超声辅助萃取法为49种占其挥发油总量的94.87%;三者共有成分28种;特有成分分别为13种(水蒸气蒸馏法)、10种(索氏提取法)和8种(超声辅助萃取法)。三种方法提取罗勒挥发油的得油率分别是0.15%(水蒸气蒸馏法)、0.12%(索氏提取法)和0.19%(超声辅助萃取法)。结论: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罗勒挥发油化学成分和产量均有差异,可为提取挥发油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或多种方法联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广西中医药》2015,(5):70-72
目的:研究龙脷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及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龙脷叶挥发油,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16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4.86%,主要成分为油酸酰胺、叶绿醇和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17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1.49%,主要成分为棕榈酸和亚麻酸。结论: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挥发油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含量有较大差别,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的成分主要为油酸酰胺、叶绿醇和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而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的成分主要为棕榈酸和亚麻酸。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CO2萃取的满山红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满山红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采用GC-MS法对两种方法提取的满山红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鉴定出52个成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鉴定出48个成分,两者共有成分45个.结论: 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成分接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半边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半边苏挥发油,用气相色谱(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检出79个色谱峰,鉴定出54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1.56%.结论:半边苏挥发油中,香荆芥酚、百里香酚、对-聚伞花素、邻-聚伞花素、百里香酚甲醚是其主要成分,其中香荆芥酚占总挥发油量的23.80%.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假益智果实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进行抗菌活性测试,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假益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使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假益智的果实中提取出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使用微量稀释法测试挥发油的抗菌活性。结果:假益智果实挥发油提取率为0.17%,检测到42个化合物,鉴定出31个,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4.18%。挥发油对四联球菌具有很好的抑菌作用,最小抑制浓度为12.5 g·L-1,对白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细菌具有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结论:本文对假益智果实进行挥发油提取鉴定,其主要成分为萜类、长链烃类化合物。抗菌实验结果表明假益智果实挥发油对四联球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鲜南美蟛蜞菊花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抑菌活性测试。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南美蟛蜞菊花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微量稀释法测试所得挥发油对6种菌株(大肠菌、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四联球菌、藤黄八叠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南美蟛蜞菊花挥发油提取收率为0.72‰,检测到61个化合物,鉴定出57个,含量占总挥发油的92.92%;该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藤黄八叠球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39,0.78 mg·L-1结论:从南美蟛蜞菊花中提取挥发油并鉴定化学成分,发现其富含结构多样的倍半萜类化合物,为南美蟛蜞菊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宽叶金粟兰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得宽叶金粟兰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成分分析,同时运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总还原能力。结果:从宽叶金粟兰的挥发油中鉴定了21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2.30%;挥发油具有较好的还原能力,但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弱。结论:宽叶金粟兰挥发油主要成分为乙酸冰片酯(45.43%)、3-亚甲基-2-降冰片酮(12.36%)、莰烯(8.74%)等,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花山小橘叶、茎中挥发油成分,对比二者成分差异,为小花山小橘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小花山小橘叶、茎的挥发油成分,应用GC-MS技术分离和鉴定各化学组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小花山小橘叶的挥发油成分中鉴定了38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2.28%;从其茎挥发油成分中鉴定了36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0.57%。结论:小花山小橘叶、茎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但二者均以石竹烯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黔产射干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黔产射干Bellamcanda chinensis块茎部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得到射干块茎中的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相对百分含量。 结果: 从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得到的挥发油中分离鉴定了32个化学成分,已鉴定出的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3.87%。 结论: 射干的块茎部分挥发油化学成分包含有机酸、烷烃、萜类及衍生物等,主要成分为肉豆蔻酸乙酯(tetradecanoic acid, ethyl ester,17.38%)、豆蔻酸(tetradecanoic acid,14.63%)、棕榈酸乙酯(hexadecanoic acid, ethyl ester,11.80%)等,分析结果可为射干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并为提高射干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黔产盾叶唐松草Thalictrum ichangense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和抗肿瘤的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盾叶唐松草叶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相对百分含量,并分别采用DPPH·法和MTT法研究其抗氧化和抗肿瘤的生物活性。结果: 从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得到的挥发油中鉴定了21个化学成分,已鉴定出的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1.86%;在300 mg·L-1时,挥发油对DPPH·清除率为(61.2±2.1)%,对MGC-803胃癌细胞体外增殖抑制率为(56.0±6.8)%。结论: 盾叶唐松草叶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为正四十四烷(Tetratetracontane,25.82%)、3,5-二烯豆甾烷(Stigmastan-3,5-diene,16.39%)、二十八烷(Octacosane,14.96%)等。盾叶唐松草叶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对MCG-803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尖瓣海莲叶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B21的发酵液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初筛。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桑叶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B21的发酵液挥发油,GC-MS鉴定挥发油成分,96孔板酶标法对挥发性组分抑菌活性初筛。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性组分,每100 g发酵产物得到挥发油1.82 g。GC-MS共鉴定出挥发油组分39个,占挥发油总质量的93.89%。抑菌活性测试表明,在质量浓度20 mg·L~(-1)下,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和白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结论:尖瓣海莲叶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B21发酵液挥发油成分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拓展了其在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两种不同寄主桑寄生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寄主分别为桂花树和相思树桑寄生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桑寄生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结果:寄主为桂花树桑寄生挥发油分离出85个色谱峰,鉴定其中52个化合物,占总量的77.08%;寄主为相思树桑寄生挥发油分离出97个色谱峰,鉴定其中29个化合物,占总量的67.40%.结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的2种不同寄主桑寄生挥发性成分及含量都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