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横突上嵴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法与传统植钉法植入术治疗胸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胸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以横突上嵴为标志确定椎弓根螺钉进钉点植入相应的椎弓根螺钉,对照组以传统椎弓根螺钉植入法植入相应的椎弓根螺钉,术后分别以CR及CT测量螺钉位置及钉道四壁的完整程度,以侧壁穿透率、手术前后胸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丢失程度、Cobb角丢失情况判断手术疗效,随访观察有无继发脊髓神经损伤及脊柱畸形等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椎体前、后缘平均高度、平均Cobb角及椎体侧比穿透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随访2年,均未出现血管和神经并发症。结论横突上嵴法确定的胸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分别在标本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CT片上测量术前及术后椎弓根螺钉钉道的水平偏角,与解剖学的椎弓根 e角数据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下胸椎和上腰椎椎弓钉道的水平偏角均>e 角,下腰椎椎弓钉道的水平偏角均<e 角,椎弓根 e 角不能作为椎弓根螺钉钉道的水平夹角,椎弓根的轴线一般也不能作为椎弓根螺钉通道的轴线,两者对比有较大差异.根据其差异和特点,使用水平偏角仪指导临床操作,能有效地提高椎弓根螺钉的打入质量.  相似文献   

3.
分别在标本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CT片上测量术前及术后椎弓根螺钉钉道的水平偏角,与解剖学的椎弓根e角数据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多椎和上腰椎椎弓钉道的水平偏角均>e角,下腰椎椎弓钉道的水平偏角均<e角,椎弓根e角不能作为椎弓根螺钉钉道的水平夹角,椎弓根的轴线一般也不能作为椎弓根螺钉通道的轴线,两者对比有较大差异。根据其差异和特点,使用水平偏角仪指导临床操作,能有效地提高椎弓根螺钉的打入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三维重建CT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角度,指导在AIS手术治疗中安全、准确置入椎弓根螺钉。方法对30例含有主胸弯的AIS患者T1-T12三维重建CT进行测量。测量的参数包括椎弓根螺钉横向角、椎弓根横向角、椎体轴面旋转角、椎弓根螺钉长度和椎弓根宽度。结果右侧椎弓根螺钉横向角从T1逐渐减少到T9,然后上升到T12;左侧椎弓根螺钉横向角从T1逐渐减少到T4,然后增加到T9,最后减少到T12。右侧椎弓根横向角从T1逐渐减少到T4,从T4到T12相对稳定于10°左右;左侧椎弓根横向角从T1逐渐减少到T7,从T7到T12相对稳定于5°左右。椎体轴面旋转角从T1逐渐减少到T3,然后逐渐上升到T9,最后减少到T12。椎弓根螺钉横向角和椎体轴面旋转角相关(P〈0.05),在同一胸椎节段,椎弓根螺钉横向角和椎体轴面旋转角之间的椎弓根横向角相对恒定。椎弓根螺钉长度为(37.0±5.1)mm,椎弓根宽度为(5.6±1.6)mm。结论掌握椎弓根螺钉横向角、椎弓根横向角、椎体轴面旋转角、椎弓根螺钉长度和椎弓根宽度的特点及其在凹侧和凸侧的差异对安全、准确置入椎弓根螺钉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磊  孙琳 《山东医药》2011,51(24):18-19
椎弓根是连接椎体与椎板之间最坚强的骨性结构,是连接椎体和椎弓的力学桥梁,通过椎弓根进行螺钉固定为重建脊柱稳定提供了可靠的力学基础,从而为脊柱后路内固定技术提供了解决方法。尽管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已于成人手术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皮、开放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将94例需行下胸椎或腰骶椎(T11~S1)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者随机分为经皮组40例及开放组54例,分别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及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经皮组置入椎弓根螺钉166枚,准确率83.7%,开放组置入椎弓根螺钉246枚,准确率85.8%。经皮组及开放组安全率分别为98.8%、93.5%。经皮组准确率及安全率均高于开放组(P<0.05)。结论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置钉准确性无明显差异,但前者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矫正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21例。结果本组术后冠状面Cobb角平均矫正率70.30%;矢状面Cobb角平均矫正率74.60%。所有患儿躯干平衡良好,未发现失代偿现象。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伤口愈合不良1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是治疗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8.
应用角度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29例,27例(93%)术后即刻完全复位,2例症状明显改善。认为腰椎滑脱伴神经症状经保守治疗无效,应行后路开放减压、复位、角度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及椎体间或椎板横突间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术前CT影像三维重建确定进钉点及进钉角度在胸腰椎脊柱畸形患者椎弓根置钉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胸腰椎脊柱畸形患者80例,其中40例患者术前使用CT影像三维重建确定进钉点及进钉角度,记为实验组;另40例患者不进行术前CT影像三维重建,记为对照组。患者均接受椎弓根置钉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置钉准确率、置钉穿破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中非退变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畸形矫正率和退变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置入螺钉为973枚,其中A级螺钉690枚、B级螺钉161枚、C级螺钉104枚、D级螺钉18枚、E级螺钉0枚。实验组置钉穿破率为25.3%、置钉准确率为89.0%,对照组置钉穿破率为33.1%、置钉准确率为85.9%,实验组置钉穿破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置钉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胸椎部位置钉穿破率低于对照组(P<0.05),置钉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腰椎部位置钉穿破率、置钉准确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非退变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畸形矫正...  相似文献   

10.
齐志亭 《山东医药》2010,50(26):97-98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横突间或小关节间隙植骨、椎板间植骨,其中10例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探查脊髓、椎管内骨块复位。术后对所有病例行胸腰椎正侧位X线检查,从X线侧位片判断螺钉与椎体骺板的成角、进针的位置与深度,观察伤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以及有无后凸。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无内固定失败者,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较术前明显改善,脊髓神经损伤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疗效良好,可早期恢复正常椎体序列,重建脊柱的稳定性,解除对脊髓及神经的压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与椎间植骨联合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短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短节段融合后路椎弓根钉棒与椎间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前和术后6个月退行性脊柱侧弯Cobb角;术前和术后6个月矢状面、冠状面平衡距离;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腰疼痛VAS、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侧凸、后凸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矢状面平衡、冠状面平衡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后路椎弓根钉棒与椎间植骨联合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可改善患者侧凸发生及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降低Cobb角和患者腰下肢疼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巩陈  胡伟  刘向阳  赵辉  吴建明 《山东医药》2013,53(17):66-68
目的 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6例单节段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8例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B组18例采用传统的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观察两组病椎高度、病椎后凸Cobb's角、螺钉位置,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结果 两组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的病椎高度、病椎后凸Cobb's角均较术前好转(P均<0.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卧床时间短(P均<0.05).两组术后X线及CT复查均显示螺钉位于椎弓根皮质内.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与传统的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似,其置钉准确率相当,但前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7-02~2010-11收治的51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其中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33例(6钉组),跨伤椎双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18例(4钉组).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行X线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值和Cobb's角.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3.5个月.结果 三椎均顺利完成椎弓根螺钉植入,放置横连杆.螺钉位置及稳定性能良好,无切口感染,无脊髓神经症状加重.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s角恢复满意.术后随访1年,6钉组效果优于4钉组(P=0.002).结论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可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有效恢复和维持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4.
寰椎由于创伤、肿瘤切除、畸形矫正、医源性损伤等原因造成的不稳定,需要重建其稳定性;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较其它内固定方法有显著的优势,就近年来国内外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方面的研究近况,探讨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研究与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 对46例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加植骨术,并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椎体高度恢复及椎管截面积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8~36个月,平均20个月,神经功能平均恢复1.6级,椎体高度平均恢复到正常高度的95%以上,无一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结论 早期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重度L_5滑脱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重度L_5滑脱症患者采用行椎板切除减压和髓核摘除,直视下打椎弓根螺钉进行复位内固定,同时行椎间植骨,后外侧关节突和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后卧床休息4~6周后佩戴腰围下床活动。结果随访18~26个月(平均19.6个月),Ⅲ度滑脱10例,获得解剖复位3例,仍有Ⅰ度滑脱7例,椎体复位率达90%,Ⅳ度滑脱5例复位率达75%~90%。术后1.5年拍照片示椎体间均有骨性融合,其中RSS固定者螺丝钉折断1例,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完全缓解,术后按照邹德威临床疗效综合评分标准评定为优11例,良4例。结论椎弓根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重度L_5滑脱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结合椎间融合器或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32例,手术前、后进行Oswestry功能评分。结果本组术后随访28例,Oswestry功能评分由手术前的(52.82&#177;4.69)分降低至手术后的(31.00&#177;4.36)分(P〈0.01)。冠状位Cobb角由手术前的平均27.9&#176;改善至手术后的11.2&#176;(P〈0.01);平均矢状位Cobb角由手术前的22.6&#176;改善至手术后的33.5&#176;(P〈0.05)。术后所有病例无螺钉松动及断裂,无椎间融合器移位和下陷,无椎管狭窄及腰椎滑脱等并发症。认为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结合椎间融合器或横突间植骨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既能够对椎管做到彻底减压,又能一次性完成矫形和重建腰椎稳定性,是较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男9例,女13例,平均年龄52岁.术后对患者椎体前缘高度、脊柱Cobb's角、腰背痛、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内固定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手术效果的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4个月(12~18个月).22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明显改善),术后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恢复到95%,脊柱Cobb's角平均为3.,手术前后差异显著(P<0.05).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C级3例,D级11例,E级15例.术后骨折均获得理想复位,未发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断钉、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伤椎椎体内植骨术能让骨折获得理想复位,重建伤椎前中柱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内固定失效、矫正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何帆  尹庆水  赵廷宝 《山东医药》2008,48(18):115-116
目前寰枢椎间固定融合常用的技术有allie钢丝、Brooks钢丝、Halifax椎板夹、Apofix椎板钩、Magerl经侧块关节螺钉等.钢丝联合经关节螺钉能提供坚强的固定和较高的融合率,也有助于通过维持脊柱的力线而使脊髓得到间接的减压,但在经关节螺钉固定的患者中有4%并发椎动脉损伤,而且不管采用哪种置钉技术,均需处理寰枢椎侧块关节后方的椎静脉丛,方可显露进钉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技术治疗颈椎巨大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2011年该院应用椎弓根钉技术手术治疗颈椎巨大神经鞘瘤患者9例,行后路椎板减压、肿物切除,椎弓根钉和(结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术前、术后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临床功能恢复情况,并通过定期影像学随访观察颈椎稳定性、肿物切除及残留情况,综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理确诊为神经鞘瘤。磁共振成像(MRI)证实肿瘤全部切除,术后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JOA评分显著提高;随访无严重并发症且肿瘤无复发。结论颈椎椎弓根钉技术治疗颈椎巨大神经鞘瘤减压术后的颈椎不稳效果满意,该术式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