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南湖菱壳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K-B法测定MIC(最低抑菌浓度)和液体培养法测定南湖菱壳不同提取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β-内酰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ESBLs-SA)的IC50(半数抑菌浓度).结果:南湖菱壳的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酷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SA,MRSA和ESBLs-SA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石油醚部位对SA(IC50=0.82 g·L-1),MRSA(IC50=0.62 g·L-1),ESBLs-SA(IC50=0.34 g·L-1)的抑制作用最好.结论:南湖菱壳不同部位的提取物对3种菌均有较好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苗药芭蕉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芭蕉根和芭蕉花不同提取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β-内酰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ESBLs)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不同提取部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芭蕉根石油醚部位对SA,MRSA和ESBLs均有抑制作用,MIC全部为31.25μg·disc-1;芭蕉根正丁醇部位对MRSA,ESBLs有抑制作用,MIC都为250μg·disc-1;芭蕉花石油醚部位对SA、MRSA和ESBLs都有抑制作用,MIC均为125μg·disc-1。抑菌活性大小顺序为芭蕉根石油醚部位芭蕉花石油醚部位芭蕉根正丁醇部位。结论:芭蕉根和芭蕉花的石油醚部位是芭蕉的抑菌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冬凌草的抗菌活性成分。方法:利用纸片扩散法(K-B 法)进行抗菌活性成分筛选;采用色谱法对活性部位进行分离,并运用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冬凌草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6 个化合物:冬凌草甲素(1)、迷迭香酸(2)、咖啡酸(3)、水杨酸(4)、阿魏酸(5)和香草酸(6)。冬凌草甲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β-内酰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ESBLs-SA)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且抗菌活性最强(MIC 为3.125、6.25、6.25 μg·disc-1),但仍弱于阳性对照小檗碱(MIC 值均为0.156 μg·disc-1)。阿魏酸对SA 和MRSA 有一定的抗菌活性(MIC 为50 和50 μg·disc-1),水杨酸仅对SA 有抗菌活性(MIC 为50 μg·disc-1)。结论:冬凌草甲素、阿魏酸和水杨酸是冬凌草的主要抗菌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4.
丹参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昌勤  赵琳  杨宇婷  康文艺 《中成药》2011,33(11):1948-1951
目的研究丹参不同炮制品(清炒、炒炭、米炒、酒炙和醋制丹参)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研究丹参不同炮制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β-内酰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ESBLs)的抑制活性。结果丹参生品及不同炮制品对SA和MRSA的抑制作用略强于ESBLs,对SA的抗菌效果最强;其中炒丹参的甲醇总提取物质量浓度在50 mg/mL对SA、MRSA、ESBLs的抑菌圈直径最大且相同;对相应样品的MIC值进行比较,显示各样品体外抗菌活性大小依次为:丹参生品及炮制品的甲醇提取物>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结论本实验证明炒丹参和酒丹参的抗菌活性明显增强,而丹参炭的抗菌活性明显减弱,但仍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髯丝蛛毛苣苔和吊石苣苔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髯丝蛛毛苣苔和吊石苣苔的抗菌活性成分.方法 以小檗碱为阳性对照,利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活性研究,液体培养法进行活性成分筛选;采用各种色谱法对高活性部位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从髯丝蛛毛苣苔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β-谷甾醇(1),E-3,4-二甲氧基肉桂酸(2),barbinervic acid (3),3β,19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4),28-O-β-D-glucopyranosyl pomolic acid(5).从吊石苣苔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 5,7-二羟基-6,8,4'-三甲氧基黄酮(6),5,6,4'-三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7),5-羟基-6,8,4'-三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苷(8).化合物3,4,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和β-内酰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ESBLs-SA)具有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3(IC50 0.098 g·L-1)抑制SA活性最好;化合物4(IC50 0.130 g·L-1)抑制MRSA活性最好;化合物3(IC50 0.270mg·L-1)抑制ESBLs-SA活性最好.结论 化合物1~5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7,8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补骨脂生品及炮制品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昌勤  赵琳  康文艺 《中成药》2012,34(1):109-112
目的 以中药补骨脂为研究对象,研究补骨脂生品及炮制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A)和β-内酰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ESBLs-SA)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 以小檗碱为阳性对照,利用K-B法和液体培养法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结果 石油醚部位是补骨脂生品主要的抑菌活性部位,补骨脂生品及炮制品对SA的抑制活性>MRSA> ESBLs-SA,酒炙补骨脂(甲醇总提取物)和酒炙补骨脂(石油醚部位)在质量浓度为50 mg/mL对3种菌的抑菌圈均为12 mm,活性较好;液体培养法中,酒炙补骨脂石油醚部位(IC50 =0.10 mg/mL)活性最好.结论 不同炮制方法对补骨脂抑菌作用有明显的影响,尤其是酒炙补骨脂抑菌活性增强的较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及对“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菌作用及活性部位.方法:规范提取白及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萃取后水部位、醇提后水煎液部位等4个部位,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以上4个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及MRSA共6株病原菌的MIC;用白及乙酸乙酯部位以两种给药方式对小鼠进行预防给药,测定白及对MRSA感染SPF小鼠的保护力.结果: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受试病原菌均具明显抑菌活性,4个部位中尤以乙酸乙醇部位的抑菌活性最强,其MIC为0.065 ~0.26 g·L-1;且白及乙酸乙酯部位对MRSA感染小鼠有很强的保护作用,其中尤以ip0.5 g·kg-1的保护达到100%.结论:白及对MSSA和MRSA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乙酸乙酯部位是其主要的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8.
两面针根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根提取物中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 以药理活性测试为导向,综合利用硅胶柱、氧化铝柱、制备TLC和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分离两面针提取物活性成分,采用NMR和MS谱学数据及其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两面针根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茵芋碱(1)、氧化白屈菜红碱(2)、8-甲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3)、β-谷甾醇(4)、L-芝麻脂素(5)、8-甲氧基-9-羟基白屈菜红碱(6)、4-羟基-Ⅳ-甲基脯氨酸(7)、鹅掌楸碱(8)、勒樘碱(9)、两面针碱(10)、苯甲酸异丁酯(11).抗菌测试表明化合物1、3、6、8和10均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化合物8抑菌效果最强,MIC为31.3 μg/mL,较优于对照药磺胺甲噁唑;进一步测试表明化合物8能显著抑制临床分离的对6大类抗生素均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IC为93.8 μg/mL.结论 基于活性 导向法从两面针根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碱活性成分,化合物7、9和11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获得,首次发现化合物8对临床多药耐药性MRSA具有较强杀菌活性,为开发新型超级细菌抗菌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种中草药提取物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20种云南中草药的80%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制备20种中草药的醇提物,用琼脂打孔法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的筛选,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 20种中草药的醇提物中有7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大小在12 ~26 mm之间,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抑菌活性在10~26 mm之间,MIC在16~>1 024 mg·L-1之间,MBC在512~ >1 024mg·L-1之间.另外牡丹根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菌圈大小分别为17 mm和18mm,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MBC为1 024/>2 048 mg· L-1.20种中草药对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均较弱.结论 马尾黄连、蜜桶花、石椒草、侧柏叶、田基黄、牡丹根、枇杷叶和胃友系具有强的抗MRSA活性的中草药,牡丹根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克雷伯菌是引起慢性泌尿系感染的主要菌群,本研究观察玉米须提取物和花青素溶液对其生长的协同抑菌作用。方法:以大肠埃希菌(1.6×106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5.6×106cfu/mL)和克雷伯菌(1.8×106cfu/mL)为观察对象,向细菌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玉米须提取物(0,35,70,140 g·L-1)、花青素(0.312,0.625,1.25 g·L-1)、玉米须提取物(70 g·L-1)和花青素(0.625 g·L-1)混合液,采用比浊法(600 nm)测定细菌6 h的生长情况,并计算其抑制率。结果:在6 h时玉米须提取物和花青素对3种细菌的生长抑制呈现出时间剂量依赖性曲线。在玉米须提取物(70 g·L-1)和花青素(0.625 g·L-1)培养细菌6 h时,单独成分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率为(31.3±2.42)%和(21.6±1.8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25.3±2.85)%和(37.2±1.74)%,对克雷伯菌的抑菌率分别是(39.7±1.34)%和(15.3±3.67)%,而联合使用时对3种细菌的的抑菌率分别提高到(76.8±2.53)%,(80.1±1.74)%和(67.3±1.53)%。结论:玉米须提取物对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抑制作用显著,花青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明显。联合使用既扩大了抗菌谱,又有协同抑制作用,能显著提高对3种致病菌的生长抑制。该组合可以用于慢性泌尿道的感染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冠突散囊菌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萃取法对冠突散囊菌甲醇提取物萃取获得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3种提取物,并以维生素C(VC)为阳性对照,用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测定法,对冠突散囊菌3种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冠突散囊菌石油醚提取物清除 DPPH和ABTS+自由基半数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0.078,0.083 g·L-1 ,乙酸乙酯提取物IC50分别为0.21,0.13 g·L-1;正丁醇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几乎没有清除作用;3种提取物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均比阳性对照VC(IC50分别为0.032,0.024 g·L-1)弱。结论:冠突散囊菌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且石油醚提取物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马甲子叶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作用,并筛选其有效部位。方法:系统溶剂法将马甲子叶提取为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5个部位后,用纸片法考察不同溶剂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琼脂平板涂布法测定有明显抑菌作用的有效部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石油醚、三氯甲烷和水部位无抑菌效果。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对受试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正丁醇部位抑菌活性达显著性差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的MIC值分别为0.714,0.714,0.357,0.357 g·L-1。乙酸乙酯部位对4种细菌均具有明显抑制效果。综合抑菌效果比较: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水部位。结论:正丁醇、乙酸乙酯部位是马甲子叶的有效抑菌部位,是寻找新抑菌活性成分的基础,为后期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侧柏叶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方法:对侧柏叶的醇提液、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采用体外抑制胰脂肪酶活性研究,并通过其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Fe3+还原能力(FRAP)测定侧柏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侧柏叶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抑制胰脂肪酶活性,以乙酸乙酯部位效果最佳(IC50为26.09 mg·L-1),其次正丁醇部位(IC50为39.02 mg·L-1)和醇提物(IC50为98.20 mg·L-1),石油醚部位(IC50为188.27 mg·L-1)和水部位(IC50为325.28 mg·L-1)最弱。抗氧化活性依次为醇提液(DPPH IC50为7.59 mg·L-1,FRAP 4.40 mmol·g-1)乙酸乙酯部位(DPPH IC50为8.28 mg·L-1,FRAP 3.82 mmol·g-1)正丁醇部位(DPPH IC50为24.21mg·L-1,FRAP 1.77 mmol·g-1)水部位(DPPH IC50为27.53 mg·L-1,FRAP 1.38 mmol·g-1)石油醚部位。结论:初步确定侧柏叶抑制胰脂肪酶活性有效成分主要在乙酸乙酯与正丁醇部位,抗氧化及其相关成分主要在乙酸乙酯部位。  相似文献   

14.
五倍子有效部位抗病原微生物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五倍子抗细菌和抗白假丝酵母真菌的有效活性部位。方法: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了五倍子醇提物的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和水6个有效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5个种属细菌和白假丝酵母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不同活性部位对受试菌株抑菌活性的强弱。结果:五倍子石油醚、三氯甲烷和乙醇有效部位均无抗细菌和真菌活性,水部位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抗菌活性,MIC为733.69 g·L-1,正丁醇部位仅对5种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MIC为2.06~32.96 g·L-1,而乙酸乙酯部位对受试细菌和白假丝酵母真菌均有强的抗菌活性,MIC分别为2.88~23.07 g·L-1和0.36~27.28 g·L-1。统计分析表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对革兰阳性菌的抑菌活性强于对革兰阴性菌的抑菌活性(P<0.01,P<0.05),两者对同种属细菌的抑菌活性强弱相当,对耐药株和敏感株具有相似的抗菌活性。虽五倍子乙酸乙酯部位对白假丝酵母真菌临床分离株的MIC(95.15±96.34)mg·L-1明显高于克霉唑(8.00±8.92)mg·L-1(P<0.01),但克霉唑对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率为14.29%(2/14),而乙酸乙酯部位对所有临床分离株均有相似的抗菌活性(MIC为0.36~0.72 g·L-1)。结论:五倍子抗细菌和真菌的活性部位为乙酸乙酯部位。  相似文献   

15.
新疆鼠尾草不同部位不同极性提取物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鼠尾草地上部分和根部不同极性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新疆鼠尾草地上部分和根部药材的95%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相应的提取物和水层部分,将各提取物分别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溶液,以Vc为阳性对照,采用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法、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法和铁离子还原法分别测定各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结果:新疆鼠尾草地上部分和根部不同极性提取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均强于阳性对照Vc,地上部分乙醇层清除自由基的能力(DPPH·法IC500.039 g·L~(-1),O-·2法IC500.130 g·L~(-1))强于根部乙醇层(DPPH·法IC500.160 g·L~(-1),O-·2法IC500.160 g·L~(-1))。对铁离子还原能力的强弱顺序为根部不同极性提取物Vc地上部分不同极性提取物。结论:新疆鼠尾草地上部分和根部不同极性提取物均具有较强抗氧化作用,地上部分可替代根部使用,为合理开发新疆鼠尾草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体外还原力和抗氧化评价方法研究藏药松生等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方法: 将松生等用70% 乙醇浸泡、提取、浓缩所得浸膏依次用石油醚, 二氯甲烷,乙酸乙酯, 正丁醇、乙醇进行萃取,各组分都配制成适当稀释倍数的溶液, 通过普鲁士蓝法、Fenton法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分别测定各组分的还原力,·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抗氧化的活性,并计算各组分的IC50结果: 3种抗氧化实验表明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部分都具有明显抗氧化的作用。其中用DPPH法测得的IC50分别是乙酸乙酯0.060 5 g·L-1,正丁醇0.076 3 g·L-1,乙醇0.083 3 g·L-1结论: 提取物清除率与样品浓度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浓度大于1.0 g·L-1时其还原能力几乎接近于维生素(VC),清除能力接近甚至超过60%。其中在大极性溶液层还原力和抗氧化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银杏叶培养基经过冠突散囊菌发酵不同时间后乙酸乙酯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方法: 将冠突散囊菌接种于银杏叶培养基中分别发酵4,7,11,14 d后,真空抽滤得到滤液,利用溶剂分级萃取得到提取液,以未发酵银杏叶乙 酸乙酯提取液作为对照。结合酶标仪,通过清除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ABTS 自由基,以及铁还原能力,比较不同发酵天数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 结果: 测定了不同天数银杏叶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发现11 d发酵液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最强,DPPH半数抑制浓度(IC50)105.60 mg·L-1,ABTS IC50 102.09 mg·L-1更接近维生素C(VC)的IC50值,同时,11 d组铁还原实验的吸光度在不同浓度梯度下均为最大值。 结论: 初步确定银杏叶培养基发酵11 d后,发酵液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积累量最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构树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方法: 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等方法从构树叶提取活性成分,观察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杀性巴氏埃希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鸭疫里默氏杆菌等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 水、70%乙醇和50%丙酮提取物对鸭疫里默氏杆菌外的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水提取物对其他几种菌的MIC分别为6.75,25,6.75,12.5 g·L-1,有机溶剂分步萃取构树叶水提取物,抑菌成分主要存在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中;用硅胶柱层析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中均分离到3个具有抑菌活性的组分。结论: 构树叶中含有多种抑菌成分,其理化性质、抑菌活性和抑菌机制各不相同;进一步分离、鉴定上述抑菌成分并测定其化学结构可望为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