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估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处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 5 5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例 ,在手术时放置Swan ganz导管 ,术后进行肺动脉压监测 ;2 0例用单向活瓣补片修补室缺 ,术后用超声心动图监测分流情况 ;用镇静 ,肌松 ,过度通气 ,血管扩张剂等治疗肺动脉高压危象。结果 :发现 7例持续肺动脉高压 ,死亡 2例 ;2 7例有肺动脉高压危象 ,死亡 2例 ;在严重肺动脉高压时 ,单向活瓣补片有右向左分流 ,肺动脉压下降后分流停止 ,未发现左向右分流。结论 :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应把握好手术适应症 ,有不可逆的肺动脉高压患者禁止手术 ;Swan ganz导管在术后肺动脉高压处理上有重要作用 ;单向活瓣补片修补室缺能在术后发生重度肺动脉高压时发挥良好的右向左单向分流作用 ,肺动脉压下降后又能自动关闭。  相似文献   

2.
1994年6月至2001年10月,我院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57例,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并讨论围手术期处理。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6例,女31例;年龄6~38岁,平均(19.8±5.3)岁。其中活动后出现紫绀23例;心前区杂音2/6级18例,3/6级23例,其他16例患者心前区几乎听不到杂音。血氧饱和度(未吸氧)87%~98%,平均(90.3±2.8%)。心脏彩超示左向右分流者30例,双向分流(以左向右分流为主)者27例。  相似文献   

3.
带活瓣补片法治疗室缺并重度肺动脉高压2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5年12月~2000年4月,我们对47例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25例采用了活瓣补片法修复室缺,并与22例常规补片修复法患者进行比较。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47例患者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6~38岁,平均(1.2±5.0)岁;体重16~58kg,平均(27.6±6·8)kg。29例有运动后紫绀,18例伴静息时紫绀。心电图示右室肥厚27例,双室肥厚20例;X线胸片示心胸比率0.52~0.71,平均0.58±0.04。血氧饱和度88%~94%,平均0.91±0.0…  相似文献   

4.
325例双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双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 (干下室缺 )临床表现 ,恰当掌握手术适应证。方法 :总结经手术证实的干下室缺 3 2 5例 ,观察各年龄组合并肺动脉高压和主动脉瓣病变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脱垂、主动脉窦瘤破裂 ) ,室缺大小与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病变的关系。结果 :1 经胸超声心动图检出该型室缺 2 94例 ,符合率 90 5 %。 2 随着年龄增长 ,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机率减少 ,程度减轻。年龄 <1岁 ,肺动脉高压发生率 70 % ,14岁后为 3 0 %。 3 随年龄增长 ,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明显增加 ,14岁后出现主动脉瓣病变 4 3 4 %。 4 随着干下室缺增大 ,发生肺动脉高压的机率、严重程度及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显著增加 ,干下室缺 >10mm ,肺动脉高压达 4 0 %以上 ,合并主动脉瓣病变达 3 8%以上。 5 中、小室缺 ( <2 0mm)合并主动脉瓣病变发生率有随缺损增大而增加的趋势 ,但≥ 2 0mm的大室缺合并主动脉瓣病变发生率反而下降。室缺直径≤ 10mm ,~ 2 0mm ,≥ 2 0mm ,3组的主动脉瓣病变发生率分别为2 8 3 % ,4 1 2 % ,8 3 % (P <0 0 5 )。 6 手术方式以补片修补者 3 11例 ,占 95 7% ,手术治愈率 98 2 %、死亡率 1 8% ,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因其解剖特点及血液动力学特点 ,无自然闭合倾向 ,且易?  相似文献   

5.
于建华  李守先 《山东医药》2000,40(17):50-51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轻度及中度肺动脉高压对手术影响不大 ,重度肺动脉高压对手术影响较大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其手术适应症意见尚不一致 ,但一般认为 ,只要以左向右分流为主 ,应争取手术治疗 ;如已发展成为右向左分流的艾森蔓格综合征 ,则属手术禁忌。在临床上 ,如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即有紫绀 ,体征上杂音较前明显减弱甚至消失 ,肺动脉瓣第二音明显亢进 ,有明显杵状指 (趾 ) ,心电图以右心室肥厚为主 ,胸片示肺血较前明显减少 ,外围肺血管纤细 ,肺门血管扩张…  相似文献   

6.
Eirenmengeis syndrome综合症,是由先天性心脏病(房缺或室缺)发生肺动脉显著高压,而有右至左分流所产生的临床症侯群。本例:男性,14岁,7年前开始出现阵发性心慌,胸闷头晕、乏力伴紫绀。胸部X线检查,发现心脏呈梨形扩大,肺动脉段凸出,左心缘饱满,右心缘第二弧度延长。  相似文献   

7.
右心室双出口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福  姜冠华 《山东医药》1999,39(23):19-20
右心室双出口(DORV)是大动脉和心室连接部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畸形。我院于1988~1999年共行手术治疗本病患者21例,术后无早期死亡。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4例,女7例;年龄3~16岁,体重9~41kg。胸骨左缘均闻及3/Ⅵ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有蹲踞史,伴静息紫绀和杵状指及肺动脉第二音增强者16例,5例肺动脉第二音亢进者于心尖部闻及舒张期流量性杂音。心电图示右室肥厚16例,双心室扩大5例。X线胸片示左位心21例,心影呈不典型靴形12例,呈“滴”状1例,室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2002年6月至2005年2月我科共收容并介入治疗膜周部室缺患者350(男236,女114)例,年龄3~56岁,体质量5~83kg,单纯室缺315例,室缺同时合并有动脉导管未闭24例,外科术后残余分流11例,合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11例。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查体发现患有先心病室间隔缺损,多数患者有活动后心慌、气短症状,听诊患者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Ⅲ~Ⅳ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显示室缺大小为2.63~14.36 mm。分别应用国产室缺封堵器和进口Amp latzers伞进行封堵。12岁以下患儿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进行,12岁以上患者在局麻下进行介入治疗。手术顺利,患者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告房间隔活瓣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中的应用及体会.方法 16例患者,单纯大室缺13例,室缺合并动脉导管未闭3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缺损处双向分流,平均肺动脉压与平均体动脉压之比为0.86.采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11例,心脏停跳手术5例.室缺均用补片修补,房间隔卵圆窝处开口,直径约1.5 cm大小,以自体心包片一块缝置于开口左心房面,上缘留置0.8 cm大小孔径不予缝严密,仅以双头针缝合固定一针,避免心包片上缘滑入右心房面.结果 全部患者存活,无住院死亡,术后15~26 d均痊愈出院.11例术后3个月回院复查,房间隔活瓣均关闭.结论 房间隔活瓣在先心病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中能减轻早期右心负荷,使患者能平稳渡过危险期.  相似文献   

10.
报道Amplatzer封堵器在动脉导管未闭 (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中的临床应用。资料与方法 :确诊先天性心脏病 ,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 4例。女性 3例 ,男性 1例。年龄 4~ 45 (平均 2 4 7)岁。 1例出现紫绀。X线胸片 :肺纹理增多、变粗 ,肺动脉段中高度凸出 ,心胸比率 0 5 6~ 0 6 2 (平均 0 5 9)。心脏超声多普勒血流显像 :1例双向分流 ,余 3例左向右分流。心导管检查见表 1。本组4例均为重度肺动脉高压 ,肺小动脉楔入压正常高值 ,吸氧后肺动脉收缩压不同程度下降 ,综合评定为动力性重度肺动脉高压。PDA球囊封堵试验…  相似文献   

11.
外科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4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自1990年1月~1997年11月期间,144例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的外科治疗结果。方法 全组病例术前均经心导管检查确诊,P_n/P_s(0.81±0.09),R_n(9.41±5.37)wood。在体外循环下行室缺修补术。结果 手术死亡14例,死亡率9.7%。术前P_p/Ps≥0.8和R_p≥10wood,死亡率达28.6%;存活者中超声检查估测S_pPA>50mmHg的有32例;1例术后发展成艾森曼格综合征。结论术前P_p/Ps≥0.8和/或R_p≥10wood的室缺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者手术风险显著增大;婴幼儿室缺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应尽早手术;术后应重视肺动脉高压危象的防治;心内测压管置入对术后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院 1986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0月 ,共收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 10 5例。术后早期死亡 3例 (占 2 9% ) ,其余病例全部康复出院。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 10 5例 ,其中男 5 6例 ,女 4 9例 ,年龄 2 5~ 34岁 ,体重 11~5 5kg。室间隔缺损 90例 ,室缺合并房缺 5例 ,室缺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6例 ,室缺合并房缺、动脉导管未闭 3例 ,室缺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 1例。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依据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脏三位片、血气分析及心导管检查。膜部膜周部室缺 96例 …  相似文献   

13.
李本良  于松杨 《山东医药》1999,39(20):26-27
993年8月~1997年7月,我院对58例重症心血管患者施行麻醉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1例,女27例;年龄2~63岁,实施双瓣替换术15例,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二尖瓣替换术3例,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15例,紫绀型复杂先心矫治术6例,Bentall手术3例,室缺肺动脉高压矫治术12例,腹主动脉瘤破裂、佛氏窦瘤破裂各2例。本组患者心功能Ⅲ~Ⅳ级;心胸比例(CTR)049~083。肝肾功能受损6例,室缺肺动脉高压房颤14例,左房血块6例。查Hb80g/L2例,…  相似文献   

14.
王功朝  张供  张希全 《山东医药》2003,43(24):31-32
为了减轻体外循环 (CPB)术后全身炎症反应及脏器水肿 ,2 0 0 2年 4月至 1 0月 ,我们对 1 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于 CPB手术结束后行体外循环改良超滤 ,并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3 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术前 X线胸片示肺动脉段突出 ,两肺明显充血 ;心电图示右心室或双心室增大 ;彩色多普勒示左向右分流 ,肺动脉高压中 -重度。所有患儿均经手术证实。将 3 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 1 5例。超滤组男 5例、女 1 0例 ,年龄(2 .87± 2 .0 4 )岁 ,体重 (1 3 .1 3± 4.89) kg,其中房缺(ASD) 2例、室缺 (VSD)…  相似文献   

15.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非正中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并报告13例手术结果。方法:13例患者年龄42~66(平均54.5±8.3)岁,有脑血管意外病史者1例,有陈旧性心肌梗塞者4例,合并心功能不全者1例,合并高血压者9例,合并糖尿病者2例。单次和多次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各1例。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其中左前外切口11例,右前外切口1例,左胸骨旁切口1例。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单支移植11例,右乳内动脉与右冠状动脉单支移植1例,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移植合并大隐静脉与对角支及钝缘支搭蛇形桥1例。1例同时行心肌激光打孔术。结果:无手术死亡,无手术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3小时,平均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9.2±5.9小时。其中10例(76.9%)患者未输血。平均住院费用3.50±0.95万元。4例患者平均随诊6.5±3.3个月,心绞痛消失,2例患者超高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或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示冠状动脉旁路通畅。结论:微创CABG安全可靠,创伤小,早期结果满意。与体外循环下的CABG相比可以减少输血,降低医疗费用,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997~ 2 0 0 1年 ,我们对 92 6例室间隔缺损 (下称室缺 )患者行手术治疗 ,手术中发现干下型室缺 93例 ,现对其治疗进行讨论。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5 3例 ,女 40例 ;年龄 2~ 2 7岁 ,平均 6岁 2个月 ;体重 1 0 .5~ 6 2 kg,平均 2 2 .8kg。均为查体或患上感诊治时发现心脏杂音 ,入院时多无症状。 2 3例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及 (或 )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术前有心悸、气促等症状。心功能 级 86例 , 级 1 8例 , 级 5例 ;鸡胸 3 9例。均在胸骨左缘第 3、4肋间扪及收缩期震颤 ,闻及 ~ 级全收缩期杂音 ,肺动脉第二心…  相似文献   

17.
血流动力学异常:药物治疗肺动脉高压有多大疗效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肺动脉高压 ( pulmonaryhypertension)是指肺动脉平均压 (mPAP )在静息时高于 2 66kPa( 2 0mmHg) ,或在运动时高于 3 99kPa( 30mmHg)而言。如在静息时肺动脉压亦高于正常者称显性肺动脉高压 ;如在静息时mPAP尚正常 ,仅当运动时超过 3 99kPa者称隐性肺动脉高压。长期肺动脉高压 ,可增加右心室后负荷 ,导致右心肥大 ,最后发展为右心衰竭。1 肺动脉高压的分类1 1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1 1 1 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 主要由肺血流量过多所引起。见于具有大量自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 ,如房间隔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生儿室缺矫治术后恢复是否差于婴幼儿。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2月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91例6岁以下先心病室缺患儿手术的资料。根据年龄将91例患儿分为两组,新生儿组14例(15.4%)和婴幼儿组77例(84.6%);年龄(12天-6岁)。结果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及伤口感染。新生儿组:术前气促7例(50%),肺动脉压(45.0±6.8)mmHg,合并房缺11例(78.6%),房缺分流方向全部为左向右分流,房缺直径(3.1±2.2)mm,延迟关胸1例(7.1%),使用血管活性药物12例(85.7%),ICU住院时间(96.6±40.3)h。婴幼儿组:术前气促17例(22.1%),肺动脉压(39.1±9.2)mmHg,合并房缺22例(28.6%),房缺右向左分流1例,房缺直径(1.2±2.5)mm,延迟关胸0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32例(41.6%),ICU住院时间(62.5±57.7)h。以上数据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机械通气时间、呼吸系统及其他并发症、输注血液制品量、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新生儿室缺矫治术是安全的,术后恢复并不差于婴幼儿期手术,但必须更注重术中及术后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对术后存活的293例及未手术21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随诊0.77年~17.03年,平均7.31年。肺动脉高压临床Ⅰ、Ⅱ级手术效果优良;Ⅲ、Ⅳ级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2.9%、77.9%,症状缓解率分别为100%、80.6%、60.3%,在各时点上的生存率和总的生存期均显著低于同期未手术的同级患者。对肺动脉高压临床分级的科学性及可行性进行再讨论,并重申严格掌握“临界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同种带瓣外管道在校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 (室缺 )及肺动脉瓣狭窄矫正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6月 ,13例校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缺及肺动脉瓣狭窄或肺动脉闭锁患者接受应用同种带瓣外管道矫治手术 ,9例应用同种带瓣肺动脉 ,4例应用同种带瓣主动脉 ,同时修补室缺。患者平均年龄 10 0± 5 1( 5 0~ 2 7 0 )岁 ,平均体重 2 8 5± 14 6( 15 0~ 5 2 0 )kg。结果 :无手术死亡 ,6例手术后并发症 ,其中 2例术后安装永久起搏器。术后机械辅助呼吸时间平均 2 9 7± 2 4 4( 9~ 90 )小时。术后住院时间平均 14 6± 6 7( 7~ 2 6)天。无晚期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同种带瓣外管道手术治疗校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缺及肺动脉狭窄可取得满意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