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吴月琴 《江苏中医》1994,15(12):32-33
明代著名针灸学家杨继州对针刺补泻有独到的见解,分析其代表作《针灸大成》的有关篇章,主要有三个特点:1.论刺有营卫、经脉之分;2.论刺有纠“阴阳易居”之用;3.论刺有大小之别。其总结的多种补泻手法,迄今仍有效地指导着针灸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
明代著名针灸学家杨继洲对针刺补泻有独到的见解,分析其代表作《针灸大成》的有关篇章,主要有三个特点:1.论刺有营卫、经脉之分;2.论刺有纠“阴阳易居”之用;3.论刺有大小之别。其总结的多种补泻手法,迄今仍有效地指导着针灸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3.
针刺补泻法与刺激量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煦东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7):1772-1772
针刺的治疗作用是通过针刺的补泻手法来实现的,而补泻手法是提高针刺疗效的关键。针刺补泻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机体产生刺激的过程。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生理病理功能状态的不同,补泻过程中,机体所需的刺激量和所适应的刺激量则不相同。所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掌握针刺补泻的量的大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医家对针灸补泻手法中的“强弱刺激”的争议,提出“强弱刺激”与针刺补泻手法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以《内经》为立足点,通过总结当代针灸名家关于针刺补泻的经验,并结合当前与针刺补泻效应相关的科研进展,古今相参,认为针刺补泻手法不能简单地以“强弱刺激”一言蔽之,但是“强弱刺激论”可以对针刺补泻手法的临床实践和现代科研的标准量化起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针刺刺激参数探讨补泻手法与轻重刺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针刺刺激参数探讨补泻手法与轻重刺激的关系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系许建敏徐向东刘炎有关补泻手法与轻重刺激关系的文献论述不少,但多从手法的定性方面加以分析。本实验通过“针刺手法测定仪”测取补泻手法的刺激参数,对这些客观指标进行定量的分析比较,并...  相似文献   

6.
针刺补泻手法与效应关系之探讨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临床教研室(210029)黄晔关键词针剌补泻手法补泻效应围绕针刺补泻问题,针灸界长期存在着诸多争鸣,有的认为针刺手法有补泻之分,并能产生补或泻的特有效应,“补泻反则病益笃”;有的认为针刺“浑是泻而无补”;...  相似文献   

7.
针刺量即指针刺的物理量,它在临床疗效上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内经》有云:“补泻无过其度。”补泻,指针刺手法;度,指针刺激量的大小、强弱不要超过机体所需的限度。可见,针刺治病主要是通过适度的刺激量的物理效应。下面就48例患者的临床观察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有关“平补平泻”手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针刺的"平补平泻"手法,是近代针灸医家在《内经》提出的补泻手法之基础上,加以发展,创立的"补泻"手法之一.目前,在许多针灸专著中皆有记载,并为针灸临床工作者所采用.笔者通过教学和临床实践,对"平补平泻"手法,也有肤浅的认识.愿就其中几个问题,略抒管见,敬希同道指教.一、关于"平补平泻"手法的概念: 目前在理论上和临床治疗中,关于"平补平泻"手法的概念都不够明确.例如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针灸学》中,将它描述为"进针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得气后出针".也有人结合刺激量的大小加以阐述,认为"是中等度刺激量的一种针刺手法,没有明显的刺激强弱可分".还有人认为是"介于补泻之间,  相似文献   

9.
刘翠婷  商能欣  冯祯根 《新中医》2022,54(11):202-205
“病有浮沉,刺有浅深”,针灸疗效不仅与选穴、手法、刺激时间、疗程等相关,穴位针刺浅深亦可以影响疗效。临床中发现,针刺穴位浅深可影响疾病的治疗与预后,但往往易被临床工作者所忽视。该文举例临床常用腧穴足三里穴,探析足三里穴或足三里穴配伍他穴针刺浅深对不同疾病治疗的效果与差异,为“刺有浅深”在临床中的实践意义与研究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浅析针刺补泻手法在认识上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斌 《中国针灸》1997,17(8):501-502
浅析针刺补泻手法在认识上的局限性张建斌(南京铁道医学院附院针灸科,210009)主题词针刺补泻,刺法针刺操作手法是针灸临床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临床疗效的取得离不开针刺操作手法。历代医家发明和总结了许多操作手法,并结合“补泻”来认识,形成了针刺补泻手法...  相似文献   

11.
杨继洲溯源穷流,集针灸诸家之大成,师古而不泥;临证重视经络理论,提出"宁失其穴,勿失其经";总结和创新针刺手法,建立了比较规范和实用的针刺手法体系;倡导针灸药物并重,强调针灸药物综合运用,为针灸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论杨继洲对灸法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希言  马巧琳 《中国针灸》2006,26(6):451-453
明代著名针灸学家杨继洲,不仅是针刺手法的大家,也是灸治的名家,对灸法认识独到而深刻,其贡献主要有3个方面:①大量收录各家灸法和治验,博采众家之长,广集明以前灸法之大成。②结合临床经验,对揣穴与体位、施术先后、艾炷大小、壮数多少、点艾火、发灸疮等技术问题进行系统整理,形成较为系统的操作规范。③创新形成杨氏临床灸疗特色,即取穴贵精,以疏通经气;用灸在活,能常中达变;灸必有验,当把握时机;针灸、药物宜结合使用;灸后调摄以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3.
金元医家窦汉卿为透穴刺法初创者已为学界共识,本文从《窦太师针经》入手梳理元明清时期多个针灸文本的透穴内容,探讨透穴刺法的体例、应用腧穴及基本要素、主治病症特点等,尝试从技术哲学角度辨析其与透刺法之关系.发现《窦太师针经》28例"透、向"体例之透穴刺法的规范和数量足以为后世模范,为元明清透穴刺法的源头文献,此后针灸文本基...  相似文献   

14.
杨薇 《中国针灸》2008,28(4):287-289
国家级名中医杨楣良主任医师,矢志岐黄之道,博采众长,融合汇通,坚持开拓创新,注重实效;擅长针灸,兼通内科;强调诊治勿忘整体,医疗探源求本,擅长将脾胃理论运用于针灸临床,主张组方配穴精当,以达到一穴多效、效专力宏的效果。其独特的治疗技术,在施术中屡见奇效,尤其治疗失眠、眼疾、肠梗阻、胃溃疡、痿躄、崩漏等病症颇有特色。  相似文献   

15.
刺激参数在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目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危重疾病之一,针刺治疗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已被公认。近年来,许多科研工作者通过对针刺频率、刺激时间、刺激强度等方面的研究,发现不同针刺刺激参数所产生的治疗效应不同,其结果不仅有利于分析针刺起效的因素,并且可以寻求最优针刺参数组合,为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刘清国 《中国针灸》2008,28(5):359-364
从腧穴穴理、经穴取穴方法、毫针针刺方法、毫针补泻、临床配穴、论治思想等方面,简要介绍杨甲三教授的针灸学术思想。腧穴的实质是“神气”游行出入,而非“皮肉筋骨”局部形质。深刻理解腧穴本质,对于临床取穴、配穴具有重要意义。针刺补泻是临床取得疗效的核心环节之一,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杨甲三熟读经典,遍习各派,逐渐融会贯通,删繁就简,形成了自己的针刺补泻风格。扬甲三的论治思想概括来说有以下3个特点:其一,体现了专病、专方、专药、专穴的精神;其二,善于针药并用;其三,临证治疗时思路敏捷,方法灵活,善于变通,而不为常法所囿。  相似文献   

17.
"肥三针"治疗单纯性肥胖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肥三针”对单纯性肥胖SD雄性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自制的高脂饲料喂饲SD雄性大鼠制成单纯性肥胖模型 ,把高脂组随机分成针刺组和针刺对照组 ,针刺 15天后 ,采用酶法检测所有大鼠血清甘油三脂 (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 ,计算出动脉硬化指数 (AI) ,并检测出体重、代表其肥胖度的LEE指数、腹围、肾及附睾周围脂肪的重量 ,运用假设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针刺组的体重、LEE指数、腹围均明显下降 (前二者为P <0 .0 0 1,后者为P <0 .0 5 ) ,附睾周围脂肪的重量明显低于针刺对照组 (P <0 .0 0 1) ,TG、AI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 :“肥三针”治疗单纯性肥胖大鼠有显著的疗效 ,特别局部减肥作用明显 ,对脂质代谢有一定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得气、得气的应用与操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培清 《中国针灸》2007,27(5):349-351
得气是针刺疗法取效的关键。本文就得气的意义及如何辨气、如何得气做了初步探讨。得气是术者与患者在针刺过程中对针刺的具体感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辨气要分辨正气(谷气)、邪气,辨虚实、寒热。操作手法是以杨继洲的十四法为纲,简要述之,如循法之催气、按法之行气、盘法之和气。同时对迎随补泻亦做了阐释,从进针之法、行针之法、出针之法,都对如何“得气”做了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19.
总结杨继国教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经验。杨继国教授认为本病多因六腑虚弱所致,六腑通降失调是其基本病机,以补益肠胃、通降六腑、疏肝安神为选穴原则,运用针刺与脐灸联合治疗。针刺以捻转震颤催气手法为主,脐灸针对六腑虚弱,补脾益胃,调和六腑,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100例患者在适当饮食控制的基础上,电针脾俞、肾俞、肺俞、胃脘下俞、足三里、内关、三阴交、合谷和血海,并辨证加减。结果: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值下降,与治疗前比有显著差异(P&lt;0.05);症状明显者由治疗前的85%下降到治疗后的4%。结论:针刺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亦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