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道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进行44次去血浆同时去淋巴细胞疗法治疗(Lympho-PE)的效果。 一、材料与方法 1.病例:SLE 6例,女5例,男1例,平均年龄29岁(20~44岁),平均病程3年(1~8年)均符合ARA标准,正处于活动期,其中3例主要表现为严重肾病综合征。6例经强的松每日0.5~1mg/kg治疗,2例并用环磷酰胺(CTX),均无效。2例(RA)54岁与57岁,病程均8年余,按ARA  相似文献   

2.
用Haemoneti V_(50)血细胞分离机对22例活动性、难治性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了103次去淋巴细胞-血浆疗法(LPE),每次平均清除1.12×10~9淋巴细胞,去血浆20~30ml/lg,1~3次开始显效。近期显效17例,有效3例,无效2例。随访12~54月,仍处于缓解14例,最长6例已48~54月。主要并发症是环磷酰胺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及感染。初步探讨了LPE对SLE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血浆交换疗法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笔者对2例用大剂量激素治疗尚不能控制病情的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采用血浆交换疗法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例1,陆××,女,21岁,患者4个月前出现面部皮疹,1个月后间断发热,入院前1周持续高热,体温达39℃,伴双膝关节疼痛。入院时体检,急性病容,表情淡漠,面部蝶型红斑,右臂及双侧大腿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病情关系,作者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及 式细胞仪,观察了29例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凋亡现象,并应用免疫组化AB bcl-2蛋白和Fas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1)SLE患者PBL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及类风湿关节炎组(P〈0.001),经48小时培养后PBL凋亡率更高,可达33.44%;(2)PBL凋亡率与疾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外周血淋巴亚群之间的变化,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了2009年7月-1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5例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详细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对65例红斑狼疮病人与32例体检人员的外周血淋巴亚群进行检测.检测上述人员的外周血CD3+淋巴细胞,CD4+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CD19+淋巴细胞,NK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处于活动期的红斑狼疮病人,其NK细胞、CD4+百分率,相对于对照组,降低.B淋巴细胞、CD8+百分率,相对于对照组,升高.CD4+/CD8+明显下降.活动期患者与非活动期患者相比,CD8的细胞总数要高于稳定期的细胞数,CD4的细胞总数要低于稳定期的细胞数.结论 NK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的变化,在红斑狼疮疾病的发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病人血淋巴细胞的检测可以全面的掌握病人的免疫状况,从而可以正确的进行病情判断以及临床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血浆置换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可有效清除血液中有害物质 ,如抗体、补体、免疫复合物(CIC)等。由于条件限制国内难以普遍开展 ,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采用血浆置换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如何有效利用这一手段仍有许多问题要解决[1] 。本文采用 2∶2∶1置换液对 2 6例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实施血浆置换临床研究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2 6例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为我市各大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 ,其中住院病人 16例、门诊病人 10例 ,2 6例中男 2例 ,女 2 4例。年龄 19~ 5 2岁 ,平均 33…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了探讨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在SLE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我们对20例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20例SLE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制订的诊断标准,均为活动期病人,其中  相似文献   

8.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的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于重度活动的重症SLE患者,药物较难控制病情,且病死率高。我院应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重症SLE患者3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杨瑞  赵金伟  曹一鹏  李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20):3599-3600+3596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和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及自身抗体的激活也可能介导噬血现象。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HLH)是一种不受控制的免疫激活综合征,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在早期,HLH与SLE某些临床特征相似,但HLH的病程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2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及10例健康人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通过统计学分析,初步探讨了SLE患者血浆vWF水平及其与其它实验室检测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SLE患者血浆vWF水平高于健康人(P<0.01).伴有外周血小杜减少的SLE患者血浆vWF水平同外周血小板数正常的SLE患者血浆vWF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LE患者血浆vWF水平与ESR、α2-G、IgG、IgM呈显著的正相关,SLE患者血浆vWF水平与补体C3呈显著的负相关。实验说明,血浆vWF水平在SLE患者血管炎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且与外用血小板数目无关,并有一定判定,估计病情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柱深 《中外医疗》2013,(18):181+183-181,18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比较60例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与60例身体健康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CD3-CDl6+CD56+)明显偏低;而CD8+、CD19+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检测,能为其病情的判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5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相关血液指标(RBC、WBC、Hb、Plt、ESR、CRP、C3、C4、ds-DNA)。观察PE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56例患者进行血浆置换前后血液指标检测有显著变化(P〈0.0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8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均有好转。结论血浆置换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肯定,起效快,缩短了病程,且副作用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李富荣 《医学综述》2003,9(10):614-616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由于机体免疫调节紊乱所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它的发病机制复杂 ,至今仍未完全阐明。SLE许多临床症状被认为是B细胞功能亢进所引起 ,而T细胞活化是继B细胞功能亢进、细胞因子分泌、抗体产生、受体活化后的反应[1 ] 。T、B细胞异常活化造成SLE患者体内免疫功能失调。本文就参与SLE患者T、B细胞异常活化的信号传导及与异常活化相关的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 CD6 9在SLE患者体内T、B细胞异常活化中的作用CD6 9抗原是一个早期淋巴细胞活化标志 ,是由两个相同的单抗经不同的糖基化合构…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特性及其与病情和部分免疫指标的相关性。②方法 应用形态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金斑法 ,检测 1 8例SLE病儿和 1 5名健康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T淋巴细胞亚群、CD+2 5细胞百分率和抗ds DNA抗体。③结果 培养前及培养 48h ,SLE病儿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t=2 .363 ,2 .954 ,P <0 .0 5 ,0 .0 1 ) ;培养 48h ,活动期病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稳定期病儿 (t=2 .2 94,P <0 .0 5) ,抗ds DNA抗体阳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抗ds DNA抗体阴性组 (t=2 .92 8,P <0 .0 1 ) ,SLE病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与CD+4 细胞百分率、CD+4 CD+8细胞比值和CD+2 5细胞百分率皆呈负相关 (r=- 0 .49~ - 0 .59,P <0 .0 1 )。④结论 SLE病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减少 ,此与病儿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血液净化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评价血浆置换和免疫吸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4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分为两组,36例采用血浆置换治疗,11例采用免疫吸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清除效果,以及免疫球蛋白变化情况。结果血浆置换后.补体C4、白蛋白水平升高,IgG、IgA和IgN水平下降(P〈0.05),抗核抗体转阴率为23.3%,抗双链DNA抗体转阴率为55.2%。免疫吸附后,抗核抗体转阴率为33.3%,抗双链DNA抗体转阴率为6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以清除血液中与免疫有关的某些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小剂量环磷酰胺(CTX)与血浆置换(plasmexchange,PE)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SLE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小剂量CTX+PE治疗,对照组行大剂量CTX冲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发热)和活动性指标(抗ds—DNA抗体、ANA、Scr、24h尿蛋白、血沉、补体C,)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率高且快,活动性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置换可较快地控制重症SLE活动,联合应用小剂量环磷酰胺,提高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降低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lasmapheresis)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 chromosomal protein 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同时观察血浆置换对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08 ~ 2010年收治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肾内科的重症狼疮患者22例,依据1997年修订的SLE分类标准的诊断标准,在糖皮质激素及其冲击疗法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分别留取血浆置换治疗前(T0)、治疗开始后2 h(T1)及血浆置换停止后12 h(T2)各时间点的右侧桡动脉血标本5mL,高速离心后取血清-20℃保存,采用ELSIA方法检测动脉血清的HMGB1浓度,放射免疫法检测其中TNF-α的浓度.结果 患者血浆置换前血清的HMGB-l浓度为(6.924±2.832)ng/mL,血浆置换2h为(4.166±2.172)ng/mL,下降到最低,血浆置换停止后12h稍有回升,为(4.872±2.098)ng/mL,仍低于血浆置换前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置换前血清中的TNF-α浓度为(81.11±14.06)pg/mL,血浆置换2h为(50.46±12.99)ng/mL,血浆置换停止后12h稍有回升,为(61.87±14.09)ng/mL,仍低于血浆置换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置换可显著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HMGB-1及TNF-α浓度,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恶化,为进一步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争取时间.  相似文献   

18.
张敏  王峥 《西部医学》2011,23(5):920-92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对儿童系统性红狼疮(SLE)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09年10月在华西第二医院住院11例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患儿,观察其一般情况,皮疹、水肿变化,及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变化。结果精神食欲好转11例,皮疹消失1例,好转4例,浮肿消失3例,好转4例;血浆置换前后Cr(59.11±30.93;52.11±25.25),对血常规、肝功及BUN无影响。结论血浆置换可控制SLE患儿病情,降低血清自身抗体,是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坤  张永亮  张敬然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3991-3992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患者和20例健康者,采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SLE活动组CD4+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治疗性血浆置换术(TPE)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方法应用美国COBE公司血细胞分离机对14例SLE患者进行TPE辅助治疗,通过检测比较患者TPE前后的抗核抗体(ANA)、双链DNA抗体(抗-dsDNA)、核内可溶性抗原抗体(抗-ENA)、24h尿蛋白等指标,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14例ANA阳性患者经TPE后9例转阴性,9例抗-dsDNA阳性病例滴度明显下降(1∶32/1∶4),7例抗-Sm阳性病例5例转阴性,4例抗-Rib阳性病例3例转阴性。24h尿蛋白TPE前2.40±0.53g/L、TPE后0.69±0.38g/L(P<0.001)。结论TPE辅助治疗SLE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