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2.
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发病住院的季节分布特征及其与各气象因子的关系。 方法 收集广州市某三甲医院2008-2017年确诊为AMI的2 471例住院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季节间AMI住院人次的差异,并分析各气象因子与AMI住院人次的关系。 结果 2008-2017年AMI的住院人次高峰值均分布在冬春季节(占53.42%),男性发病比例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79∶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5~80岁,占总发病就诊人次的63.70%。Spearman分析显示:AMI住院人次与月平均风速关系最强且呈正相关(r=0.613,P<0.001),其次是月平均相对湿度(r=0.346,P<0.001)和平均气温(r=-0.251,P=0.006),而月平均日温差(r=0.128,P=0.163)及月平均气压(r=-0.019,P=0.836)与 AMI住院人次无显著关联。多元逐步回归结果表明月平均风速、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日温差及月平均气温对AMI住院人次有独立影响。 结论 掌握AMI患者的住院特征和季节分布可为本院科学地管理科室工作提供依据。AMI发病住院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还可为患者有效加强自我保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夏天湿度比较大.是各种传染病、腹泻病和皮肤病发病的高峰期。因此,老人在做好防署降温的同肘,也要注意夏季多发疾病的预防和保健。 相似文献
5.
人在旅游的过程中常伴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人体对于气象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就容易诱发“旅游病”。 相似文献
6.
7.
8.
我的一位姓刘的老同事患风湿性心脏病和哮喘病十多年了,但在夏季里,老刘的生活、工作与常人没什么区别。在一次防汛抗洪中,年近60的老刘还走上大堤,表现丝毫也不比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差。只是每当秋去冬来,他突然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咳嗽不停。特别是每当有强冷空气南下,气温骤降之日,他身穿棉衣,围着取暖火炉,仍冷得瑟瑟发抖,脸色发青,气喘不停。好在他是一位“天气预报员”,本地的天气变化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因此他因天制宜,在天气变化前就采取防病措施(如多穿衣服,去医院就诊等)。虽然病情也有些波动,但一直相安无事,生活质量也没受到太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厦门市恙虫病季节分布特征。方法用集中度与圆分布法对厦门市2006—2014年恙虫病发病情况进行季节聚集性分析。结果 2006—2014年厦门市恙虫病共报告490例,发病主要集中在夏秋季;2006—2014年恙虫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且有明显季节性,集中度M=0.63,圆形分布r=0.62,恙虫病发病高峰日在7月25日,流行期5月31到9月21日。结论集中度法和圆分布法可较好地分析厦门市恙虫病季节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气象因素对云南省西南部地区恙虫病流行的影响与滞后效应,为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18年云南省西南部保山、临沧、德宏地区恙虫病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构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研究气温、湿度和降雨对恙虫病发病的累积滞后效应。结果 2007-2018年云南省西南部地区共报告恙虫病19 975例;周平均气温、周平均相对湿度与恙虫病发病风险均呈J形曲线,周平均气温>23℃、周平均相对湿度>80%以及周平均降雨量在20~60 mm之间和>100 mm时,恙虫病累积发病风险增加;以M为参考,较低气温(11.22℃,14.83℃)、较低湿度(53.18%,65.36%)、较低降雨(0.00 mm,0.55 mm)可降低发病风险,较高气温(22.27℃,23.45℃)、较高湿度(80.14%,84.38%)以及较高降雨(37.17 mm,74.42 mm)都可增加发病风险,气温滞后效应可分别持续10、16周,在暴露当周发病风险最大;湿度滞后效应可分别持续10、17周;降雨滞后效应可持续25周,第4周发病风险最大。结论 气温、湿度和降雨对恙虫病发病具有非线性影响和滞后效应,高温、高湿及强降雨会增加恙虫病的发病风险,提示有关部门应根据气象条件实施干预和防控,提高防控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掌握西安市不同季节PM2.5浓度水平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2018年西安市逐日PM2.5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日均二级浓度限值标准(75 μg/m3),按照不同季节对PM2.5日均浓度进行分析评价。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不同季节PM2.5日均浓度与气象影响因素的关系。通过多重线性回归评价不同季节各气象因素对PM2.5浓度的影响程度。通过二元logistc回归评估不同季节气象因素对PM2.5浓度超标风险的影响。结果 各季节PM2.5达标天数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100.00%)>春季(78.26%)>秋季(70.33%)>冬季(3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8.458,P<0.001)。各季节PM2.5浓度中位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季(102 μg/m3)>秋季(52 μg/m3)>春季(50 μg/m3)>夏季(30 μ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326,P<0.001)。不同季节与PM2.5日均浓度存在相关关系的气象因素不同。夏季PM2.5日均浓度同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冬季PM2.5日均浓度同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和最小湿度呈正相关关系;其它显著性相关关系均呈负相关关系。多重线性回归方程调整后R2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季(0.436)>秋季(0.272)>春季(0.241)>夏季(0.083)。二元logistc回归方程R2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季(0.547)>秋季(0.360)>春季(0.340)。结论 西安市冬季PM2.5浓度高于其它季节,不同季节影响PM2.5浓度的气象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洪涝灾区的气象因素与钩体病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洪涝灾区的气象因素与钩端螺旋体病 (钩体病 )发病关系 ,控制洪涝灾区钩体病流行。方法选择仙桃市、枝江县作为调查点 ,调查 6~ 10月平均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6~ 10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和钩体病发病率。结果 仙桃市、枝江县 8月份钩体病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 75 .74% ,仙桃市 8月份降雨量与钩体病发病率呈显著性相关 ,相关系数为r =0 .72 (P <0 .0 1) ,其余因子与钩体发病率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仙桃市的钩体发病率与当地 8月份的降雨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榆林市布鲁氏菌病(布病)与气象因素季节性波动模式,评估不同气象条件及滞后期下布病发病风险变化。方法 收集2008—2020年榆林市布病发病监测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利用正弦模型揭示二者季节性关联,构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气象因素对布病发病的作用。结果 5月上旬是布病发病季节性高峰,其与气象因素存在5个月以内滞后期的季节性关联。布病与气温呈倒“U”形关联,即随着气温升高,布病发病风险到达高峰后下降。随着风速增高,发病风险在短期内持续上升,并随滞后时间延长而减弱。结论 榆林市布病发病高峰与冬春季的气象条件有关,在温和气温以及较高风速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有利于降低布病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4.
山东费县恙虫病疫区恙螨的季节消长及病原体分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恙虫病疫区恙螨的季节消长,分离病原体。方法:捕捉活鼠,捡螨;螨的生理盐水悬液,腹腔接种小鼠,取发病者肝、脾、肾制印片或腹膜涂片,镜检恙虫病立克次体(Rt);采用IFA法进行血清学检测与分型。结果:从鼠体外共捡获11762只恙螨,其中小盾纤恙螨(A)2547只(占2165%),须纤恙螨(B)1596只(占1357%),临淮岗纤恙螨(C)2833只(占2409%),泰山纤恙螨(D)466只(占396%),太平洋无前恙螨(E)4320只(占3673%)。恙螨季节变化:A主要出现在9~12月,高峰为11月,是秋季鼠体外绝对优势种;B出现在10月至翌年4月,高峰为12月,是冬季优势种;C于5月出现,11月消失,高峰为8月,是夏季优势种;D主要出现在6~10月,数量较少,且起伏较大;E全部采自大仓鼠,主要出现在4~12月,高峰为7月。Rt分离:A共接种10批,分离到4株Rt;B、C、E各接种4批,分离到4株、2株和2株Rt。血清学分型:除C分离到1株为Karp型外,其余均为Giliam型。结论:A是主要传播媒介,Rt流行型别以Giliam型为主 相似文献
15.
进入寒冷的冬天,人们由于寒冷"指数"的升高而变得越来越少活动。与此相反,许多"喜冷"的疾病却开始"活跃"起来,企图趁着寒冷破坏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同时,很多人由于体质和生活习惯等原因,有些冬季季节病容易在此时"复苏"。对于女性来讲,冬季应注意预防以下几种常见的季节病。抑郁症进入冬季,万木凋零,不少人特别是女性的情绪也会随着季节的改变而变得忧郁、易怒,注意力分散、精力衰退,显得疲劳:一旦冰消雪 相似文献
16.
冬季日照时间缩短,不能像夏天一样见到清晨6点钟的阳光。正因为如此,人们的睡眠、情绪也跟着产生波动。在这个季节中,特别容易出现睡眠周期延迟症候群与季节性情感疾病。 相似文献
17.
18.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病菌和微生物复活繁衍、人体旧病复发的时节。一年四季之中,气候变化经历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规律,气候变化对人体的脏腑、经络、脉象和气血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一年四季中,春天的气候变化最为反复无常。特别是早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05-2015年山西省大同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时空流行趋势及气象因素对布病的驱动效应,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大同市2005-2015年布病的报告发病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描述疾病流行特征;通过拟合Quasi-Poisson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s,DLNM),研究月值气象数据对布病发病季节性的驱动作用。结果 2005-2015年大同市共报告布病17 311例(死亡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7.43/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季节性高峰集中在3-6月,占总病例数的48.40%;地区分布从东北部、东南部地区的传统流行区逐步向西扩大蔓延;DLNM分析结果显示布病发病在时间尺度上受蒸发量、降水量和气温影响显著,当月累积蒸发量为140~260 mm、月累积降水量为20~60 mm时,发病高峰滞后时间<1个月,月平均气温为-13℃时发病高峰滞后4-5个月。结论 2005-2015年大同市布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病例在季节、人群和空间上具有明显流行特征;气象因素蒸发量、降水、气温对疾病发生驱动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05-2014年盐城市沿海滩涂恙虫病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气象、鼠类种群分布及生物学特点等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 收集整理2005-2014年盐城市沿海滩涂地区恙虫病疫情、人口学以及气象学资料,并于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监测该地区鼠类种群分布及其密度、季节消长情况。采用Excel 2003、SPSS 16.0、MapInfo 11.0、Satscan 9.0和Stata/SE 10.0等软件,利用描述性方法、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法、自相关及互相关等方法分析该地区恙虫病时空分布特征,及与鼠密度消长、气象因素变化的相关性,根据恙虫病发病数据建立Poisson回归模型。结果 (1)2005-2014年盐城市沿海滩涂地区恙虫病的发病呈间歇性逐年升高,2014年发病率为最高(5.81/10万)。呈现秋季高峰,11月发病率最高(12.02/10万);滨海、大丰、响水县/市年均发病率最高,分别为3.30/10万、3.21/10万和2.79/10万,沿海地区的12个乡镇为高发,发病率为4.41/10万至10.03/10万。(2)恙虫病可能存在3个发病聚集区域,分别为2012年10-11月大丰、东台和射阳县/市的25个乡镇、2014年10-11月响水县的5个乡镇以及2006年11月滨海县的6个乡镇。(3)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89.19%)。鼠密度呈冬季(1月)与夏季(5-8月)2个高峰,分别为5.05%(1月)和8.05%(8月)。发病月分布为每年的10-11月有一次发病高峰,每次发病高峰前1~2个月有一个鼠密度升高趋势,每次发病高峰前均有一个气温、降水量高峰。鼠密度消长、气温、降水量与恙虫病发病有统计学相关性。根据ZIP回归模型分析发病例数与降水、平均最低气温、滞后3个月平均最低气温呈正相关,与日照时长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结论 盐城市沿海滩涂地区存在恙虫病疫区,且有时空聚集性,并存在媒介生物和气象等流行因素,应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