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药涂膜剂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涂膜剂是近年来中药制剂领域中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剂型。涂膜剂系由成膜材料、药物及溶媒组成,亦有加透皮吸收促进剂。涂膜剂大部分用PVA作为成膜材料,所成膜富有弹性,不易破裂,附着力强。其作用特点是:药物涂擦或喷洒于疮面后,药液随即形成一均匀的薄膜,不但可防止药物脱落,而且防止皮肤表面的水分蒸发,促进水合作用及角质层软化,从而使药物易于穿透角质层,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从临床文献报道显示,涂膜剂用于烧、烫伤及体癣等症,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1 烧、烫伤用涂膜剂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很早便有了缓控释技术的雏形.现代缓控释制剂作为第3代药物制剂,具有服药周期短、药物作用时间长、安全性高、疗效好等显著的优势,已成为中药制剂领域的研究热点.中药缓控释制剂以缓释片、缓释胶囊、微囊微球及凝胶剂等剂型研究较多,结合相关文献对现代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概况、缓控释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及其价值和...  相似文献   

3.
介绍几种中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义芳  吴国友 《中成药》1996,18(5):46-47
综述了近年来几种中药新剂型研究概况,着重介绍了中药栓剂、灌肠剂、软胶囊、贴剂、涂膜剂、膜剂、靶向制剂等的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4.
膜剂研究中成膜材料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剂是继第一代常规药物制剂、第二代一般长效制剂或肠溶制剂之后,近20年发展起来的第三代控释制剂或药物输送系统或透皮治疗系统。膜剂具有生产工艺简单、使用方便、适应范围广、性能稳定、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在临床各科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成膜材料的选择是膜剂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成膜材料是膜剂的赋形剂,它必须无毒性、无刺激性、性质稳定、成膜与脱膜性能优良,能控制药物释放速度,来源丰富,价格便宜。选择成膜材料应从药膜的物理性质、药物作用机理的要求、经济效益等几方面综合考虑。聚乙烯醇(PVA)类是目前应用最理想…  相似文献   

5.
缓控释制剂具有给药次数少、作用时间长、生物利用度高、释药稳定、不良作用小等特点,已经成为药物研究的热点剂型。通过回顾中药缓控释制剂的历史沿革,梳理中药缓控释制剂分类及释药原理,归纳临床常用中药缓控释剂型,探讨中药缓控释制剂制备方法以及临床应用人群,结合相关文献对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对中药缓控释制剂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药新剂型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曲军  郝勇  于新蕊  罗朝莉 《中草药》1999,30(12):946-949
简述了近年来中药新剂型:滴丸、缓释控释制剂、膜剂、较胶囊、微囊、栓剂1气雾剂、靶向制剂、中药饮片颗粒剂及中药煮散的研究概况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涂膜剂是用有机溶媒溶解成膜材料和药物而制成的适合于治疗皮肤病、口腔病及骨科疾病等的外用剂型,比较适于中药复方制剂.通过查阅文献,对涂膜剂的涵义、特点、成膜材料、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临床应用等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黄山  郭立玮 《中药材》2005,28(5):434-437
中药缓释、控释和靶向制剂是目前中药药剂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药物动力学方法在中药缓释、控释和靶向制剂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提示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中药制剂达到"三效"、"三小"的要求,实现中药制剂研究与生产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中药膜剂在临床上主要以涂膜剂及膜剂二种应用,在中医口腔科、伤科、皮肤科、妇科等深受欢迎,是中药制剂领域中研制发展的一种较新剂型。本文就近年来中药膜剂的临床应用情况概述如下。 1 口腔用膜于瑞蓉等采用珍珠层粉和中药为原料研制的治疗口腔溃疡膜剂,具有消炎、生肌、收敛等作用,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口腔粘膜溃疡,临床观察37例,总有效率81.1%。夏新华等试制的一种中药口腔溃疡复合膜,由粘性较大的药膜(由青黛、冰片、薄荷脑、黄连、成膜材料等组成)与粘性极小的覆盖膜两部分组成,克服了单层膜的缺点,  相似文献   

10.
中药滴丸剂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固体分散技术新原理制备的中药滴丸剂现已成为一种有发展前途的中药新剂型。该剂型以中医、中药学为理论基础,辅以现代剂型新技术,并与其他制剂技术相结合,经过精制、富集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制备而成,其成分明确,质量易于控制、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随着近年来滴丸相关辅料和制备工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临床应用中逐渐显示出其优势,并表现出其他传统中药剂型所不具备的一些优点。与传统中药制剂相比避免了传统中药生物利用度低、服用不方便、起效慢的缺点,同时发扬了传统中药毒副作用小、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更接近中药现代化要求。中药滴丸剂这一优良剂型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医院中药制剂发展到今天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在我国优秀的传统中医药体系基础之上,医院中药制剂既是创新也是继承,且未来必将得到更好的发展,相比其他制剂,医院中药制剂不但为,临床提供了大量有专科特色的专药,弥补了市场药品供应不足,又配合医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且临床疗效不错,价格便宜,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然而,医院中药制剂的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随着医药业发展和监管的规范,医院中药制剂的水平与当下药品监管要求日渐脱轨,甚至一度成监管死角,存在患者服药没有知情权等诸多问题。如何提高中药制剂质量,加大医药制剂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中药制剂医药监管,值得中医药孝人员去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体内外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缓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使其能更好地模拟体内状态,得到好的体内外相关性;对最近的国内外文献中有关缓控释制剂的体内评价、体内外相关性研究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具有良好体内外相关性的体外评价方法的建立对中药缓控释给药制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微球和微囊通称为微粒,是借助微囊化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给药系统。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将微粒型给药系统应用于中药制剂的开发,提高中药药效同时降低其不良反应,创制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现代中药制剂。尽管中药微粒制剂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展示出其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作者对微粒制剂在中药单体化合物、单味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物和中药复方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周植星  李寅超  黄芳华 《中草药》2023,54(21):6933-6939
中药复方制剂新药是最能体现中医药理论特色和人用经验的中药创新药。近年来,在中药创新药临床试验(investigational new drug,IND)申请中,中药复方制剂占大部分。非临床研究对于中药创新药IND申请的获益风险评估具有重要作用,中药复方制剂IND申请之前需根据品种的特点和临床定位,完成必要的药效学研究和毒理学研究。根据非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结合品种的特点和人用经验,综合评估品种初步的获益-风险和潜在的临床价值。结合案例分析,探讨中药复方制剂IND申请中的非临床研究关注点,以及通过获益-风险评估对品种能否进入临床试验进行的决策考虑,以期为中药研发和注册申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药制剂现代化发展,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已成为当前中药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中药多成分复杂性、物质基础不明确等问题,至今还没有形成科学的中药现代剂型研究系统思路。现代中药制剂必然要考虑中药多组分的性质和多环节多靶点的整体作用特点。作者提出针对中药组分的性质和作用特点,采用多元化的制剂技术和层次化的释药方式构建中药多元释药系统。该文深入阐述了中药多元释药系统构建思路、理论依据、制备技术和评价体系以及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以期构建以提高中药组分生物利用度为核心的中药多元释药系统理论与技术平台,为中药制剂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以中药材为原料,经提取、分离、精制等步骤制成的灭菌制剂为中药注射剂。注射剂给药形式改变了中药的传统,兼具注射剂剂型和中药辨证施治的双重特点。中药注射剂尤其是复方制剂,其所包含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不同化学成分之间可能存在理化反应,若在使用中出现配伍不当时很容易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实践中应该进行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评价,采用不良反应的通报制度,督促医疗工作者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中药制剂的快速发展,传统与现代中药制剂领域中“药辅合一”的研究越来越受到药学工作者的广泛重视。“药辅合一”作为传统中药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大量中药典籍和传统中药处方中屡见不鲜,处方中部分中药不仅发挥药效,而且担任辅料的角色,既作辅料,也做辅药。目前,对中药制剂“药辅合一”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尚需在理论上加以总结提高,缺乏相关典籍的挖掘和梳理,系统性不强。本文以传统中医药古籍为工具,从传统与现代两方面对古籍中常用“药辅合一”的种类、性质及其作用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探讨“药辅合一”在中药制剂领域的应用开发前景,以期为现代中药制剂“药辅合一”的深入开发及传统中医药宝库的古籍挖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药和天然药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靶向制剂可以提高靶组织的药理作用强度和降低全身的不良反应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给药方式 ,为第四代的药物剂型。采用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是研究的重点 ,磁靶向 ,酶靶向制剂也是研究热点。此外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 (OCDDS)也是靶向制剂的一个重要部分 ,其是经口服将药物运送到回盲肠后释放并发挥局部或全身的治疗作用。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在我国还仅处于试探阶段 ,目前中药和天然药物的靶向制剂的研究大多数是以天然单一有效成分为原料药物 ,而用中药有效部位研制的靶向制剂屈指可数 ,这与制定中药有效部位的质量标准及制剂工艺难度大有关。中药新剂型和新技术的开展是中药国际化的关键 ,需要有组织地开展多学科合作 ,靶向制剂是中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代谢物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9年代谢组学的概念提出以来,它在药物毒理研究、疾病诊断、系统生物学研究等诸多领域里的应用日益深入。代谢组学由于其从代谢网络终端表象的整体角度反映生物体的功能水平,恰与中医的整体思想吻合。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阐明中医的证候本质及药物的作用机制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代谢物组学研究现状,并对该领域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