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微创穿刺硬通道与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全法  陈红芬 《中原医刊》2006,33(21):42-43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硬通道与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作用。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30m l,GCS≤8分)88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硬通道微创穿刺技术治疗,另一组行软通道微创穿刺技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血肿清除量和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疗效判定。结果软通道组临床治疗效果、血肿清除量及ADL均优于软通道组。结论硬通道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软通道穿刺术治疗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患者长期生活能力好,致残率和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用立体定向技术在CT精准定位下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74例观察对象均来自我院2016年9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临床不同血肿清除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用立体定向CT精准定位下微创穿刺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GCS评分、NIHSS评分及近期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术前GCS、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GCS评分均升高(P<0.05),NIHSS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GCS评分升高幅度及NIHSS评分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CT精准定位下微创穿刺引流术在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缺损及意识障碍功能方面的疗效显著,近期疗效满意,且手术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0例脑出血的患者(幕上血肿大于30ml,幕下血肿大于10ml,排除脑疝患者),根据住院号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从临床效果、死亡率以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等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86.67%;死亡率为4.44%,低于对照组6.67%;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手术前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临床效果好,手术时间较短,能够明显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软通道穿刺血肿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具有手术指征且未脑疝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软通道穿刺血肿腔引流术组(微创组)和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开颅组)各36例;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长37.5±4.8分钟、住院时长15.2±3.5天、Barthel 指数评分70.8±4.8分、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0;开颅组手术时长161.6±9.7分钟、住院时长40.6±6.7天、Barthel 指数评分58.1±4.6分、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8.3%。软通道引流组比开颅血肿清除组的血肿残余量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软通道引流组颅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开颅术组;术后3月随访,软通道穿刺血肿腔引流术组的巴氏(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软通道穿刺血肿腔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血肿患者,可以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及副损伤、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进一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薛维  张书琼  张杰  古美颖 《海南医学》2011,22(22):45-47
目的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软通道组和硬通道组。两组中按血肿大小又分别分为小量组(25~40ml)和大量组(41~60ml)。两组均于早期行血肿清除,硬通道组在WTF-1型定向仪导引下行穿刺清除血肿。四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分别行Glasgow Coma Scale(GCS)量表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14d分别行Scandinavian(SSS)卒中评分量表评分;治疗后3个月行改良Rankin Scale(MRS)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手术后GCS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硬通道小量组与软通道小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硬通道小量组优于软通道小量组。结论通过评价,在小血肿组,应用WTF-1型定向仪硬通道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CT片上的出血量、血肿形态及患者病情,选定靶点后行微创定向软通道技术抽吸引流血肿,同时应用尿激酶溶解引流出残余血肿。并评价平均手术时间、血肿体积减少量、术前与术后GCS评分、1周内病死率及远期随访。结果:术前与术后GCS评分增加4分,血肿体积平均减少60%,平均手术时间35min,1周内病死率11.1%。结论:微创定向软通道技术是一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定位准确、方法简易、创伤微小,费用低廉的全新手术模式。  相似文献   

7.
张鲜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3,(11):1383-1384
目的探讨微创钻颅穿刺抽吸引流加尿激酶冲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及适应证。方法对2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钻颅穿刺抽吸引流加尿激酶冲洗,分析出血部位、出血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不同手术时机选择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225例患者预后良好150例,重残及植物状态生存18例,死亡57例。基底核和(或)脑室出血、血肿量<70 mL、GCS评分≥6分、手术距发病时间<12 h者,手术效果较理想。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量在25~70 mL、GCS评分≥6分,在12 h内进行微创钻颅穿刺抽吸引流手术,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的因素. 方法 98 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出院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分级评价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57 例,预后不良组41例,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血肿量多、入院 GCS评分低、体重指数大、有糖尿病史、破入脑室、中线移位、有合并症是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P<0.05),而性别、出血部位、入院时收缩压、脑疝、高血压病史与预后无关( 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破入脑室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是否破入脑室是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小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手术进行临床分析,提高对微创手术的认识。方法选取小脑出血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手术,对照组行后颅窝开颅手术去除小脑血肿,对其手术经过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ADL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比较,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创伤较小,操作简单,可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是治疗小脑出血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可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开颅血肿清除和硬通道穿刺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分为开颅组(n=45)和微创组(n=45).开颅组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穿刺组接受硬道穿刺引流术.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开颅组(P<0.05);但微创组术后残余血肿量显著多于开颅组(P<0.05).手术后3周,微创组Glasgow预后评分中位数为4,开颅组Glasgow预后评分中位数为3;手术后6个月,微创组Glasgow预后评分中位数为3,开颅组Glasgow预后评分中位数为2.微创组的平均Barthel指数高于开颅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硬通道穿刺引流术在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上,一定程度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59)与观察组(n=63),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ADL评分情况、治疗前后血肿量、治疗前后GCS评分及CSS评分。结果 (1)经治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74.38%)(P0.05);(2)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为I级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后血肿量均显著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血肿量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4)两组治疗后GCS及CS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均显著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 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石柳  尹东坡  尹祥 《西部医学》2014,26(9):1188-1190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神经外科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分为颅内血肿微创治疗组(微创组,n=40)与常规手术组(开颅组,n=40),以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进行成本效益比较,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2周GCS评分比较意识水平,以及术后2周NIHSS评分情况比较短期疗效,以术后90天Barthel指数比较远期疗效。结果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开颅组,微创组术后48小时内清醒者18例;开颅组术后48小时内清醒者9例,微创组的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开颅组;微创组术后2周NIHSS评分及术后90天Barthel指数评价神经缺损程度均优于开颅组(均P<O.05);微创组平均住院时间较短,并且住院费用少于开颅组。结论微创手术是治疗颅内血肿的重要手段,手术创伤小,血肿清除较满意,能明显缩短病人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并促进术后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3.
微创穿刺与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联合尿激酶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疗效.方法 入选病人根据随机原则分成A、B两组,并取得患者或其家属同意,A组使用YL-1进行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联合使用尿激酶2万U,每天1次血肿腔内给药,并持续引流;B组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清除血肿.结果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3个月预后GO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穿刺组住院时间短于小骨窗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率A组低于B组(P<0.05).结论 微创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操作简便、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在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侯安朝  马春莉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8):3912-3913
目的:分析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自2004年3月至2006年9月共用此方法治疗了3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给予综合阐述。结果:在提高定位精确度提前下,运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使死残率降低。结论:科学的技巧性的运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明显,是基层医院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下内镜微创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22例行神经导航辅助下内镜微创手术,25例患者行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结果神经导航辅助下内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血肿清除率及预后显著优于开颅显微镜手术治疗组(P0.05)。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经额内镜微创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能够减少手术创伤,改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在发病后0~48 h内手术,对照组在发病后48~96 h内手术,两组均采用微创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血肿完全清除率为20.0%,治疗组血肿完全清除率为7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治疗组的生活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在生活能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更有效地清除血肿,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近期预后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Wang DJ  Wang S  Zhao YL  Kang S  Wang M  Liu KJ  Zhao JZ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4):3118-3122
目的通过比较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不同术式的疗效,分析近期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全国92家医院2464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进行了多中心临床单盲对照研究。以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称传统组)作为对照组,以微创手术脑内血肿清除术(称微创组)和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称碎吸组)作为研究组。对3种术式疗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分析。结果传统手术组有639例,微创手术组有409例,碎吸手术组有1416例。影响微创手术近期预后的因素主要有: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术后并发症;影响碎吸组手术近期预后的因素主要有:术前GCS、术前病程、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中是否使用尿激酶。影响传统手术组近期预后的因素主要有:入院时舒张压、术前GCS、术前肌力及术后并发症。结论脑出血临床预后相关因素及卫生经济学的分析对于今后脑出血的治疗和进一步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规范手术的适应证;有助于今后临床试验的设计;有助于指导医生的治疗策略,合理的分布医疗资源,更好的为社会群体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用脑苷肌肽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脱水、止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等处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脑苷肌肽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点滴,1次·d^-1,连用28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觉醒时间、GCS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觉醒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脑苷肌肽治疗脑出血疗效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血肿粉碎抽吸术治疗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揭阳市人民医院22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行微创穿刺血肿粉碎抽吸术或钻孔置管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死亡9例,3例自动出院后在家里死亡,10例意识清醒,肢体及言语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6例基本生活能自理。病死率为54.5%。结论对高龄的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的患者,在家属不接受开颅手术时,应该早期采取微创手术,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06-2013-06间我院收治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48例,患者家属是否同意手术,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促进细胞代谢和防止并发症等方法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及亚低温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为45例,总有效率70.3%;对照组基本痊愈+显著+进步为40例,总有效率47.6%。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Bathel指数改善幅度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脑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